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蒙巴顿 >

第14章

蒙巴顿-第14章

小说: 蒙巴顿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仅仅对登陆艇作出临时性安排是不够的,今后应保持一支永久性的海军攻击
部队,它将在进攻中发挥不可缺少的作用。
    做为这次行动的最高指挥官,蒙巴顿在当时受到了舆论的指责,如果不是丘吉
尔首相的保护和他的贵族身份,他恐怕早就被撤职降衔甚至有被送进军事法庭审判
的危险。至今,不少英国和加拿大人对那次“迪耶普悲剧”仍耿耿于怀。
    卢斯凯尔在《二战中的皇家海军》及罗伯特斯坦在《光荣与耻辱》等专著中,
都指责了蒙巴顿。不过,在丘吉尔和布鲁克等人的回忆录中,这些真正了解事件原
委过程的当事人,还是原谅和尽力为蒙巴顿开脱的。尽管作为总指挥的蒙巴顿对迪
耶普之战的失败负有责任,但仍有若干对他有利的理由,证明他是“人在其位,身
不由己”。
    早在行动开始前好几个月,蒙巴顿原案中对迪耶普进行两栖翼侧攻击的计划无
疑是正确的,并曾得到最高当局的批准。德军的冯·路德斯泰特元帅后来指出,如
果英、加军队采取两翼同心攻击并辅以伞兵突击,那么德军守不住迪耶普。蒙哥马
利认为那样太费时间,坚持进行东西两个方向的正面攻击。蒙巴顿应该恢复自己的
原案,但显然又已经来不及了。
    由此,第一个疑问是:鉴于自己的作战计划已被人改变了,并且调拨给自己的
兵力和装备、火力又很不充足,蒙巴顿是否应该取消突袭迪耶普的行动?
    不能。丘吉尔首相挑选他计划对欧洲陆岸的进攻,就是看中他坚韧、勇敢和敢
于承担责任。由于苏联和美国的强大政治外交压力,英国必须作出某种姿态,哪怕
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幕后决策的丘吉尔,对此心知肚明,正因为如此他才无法去指
责蒙巴顿,而要在舆论谴责面前保护他。当然,蒙巴顿从自己行动前所掌握的情报
中,也显得有些过分乐观,觉得自己至少拥有一半的胜算,而如果不进行实战,谁
都无法在事先就预料到会有悲惨的结局。
    最后是关于所付代价的疑问:值得吗?
    答案是:值得。首先,实际的损失数并非像数字所显示出来的那么惊人。因为
人员损失数字的3/4是受伤或被俘,其中的大部分在战后还是回到了加拿大和英国,
这在非常重视人的生命价值的西方国家看来,便不算过于悲惨的损失了。另一方面,
这次行动是真正的在空军支援下(特别是在撤退过程中)的两栖渡海登陆作战,所
有的军事行家们都承认迪耶普之战对后来“霸王”行动的重大影响。这次失败的经
验教训,对于不到两年后盟军发起的诺曼底登陆并非无足轻重。局部、暂时的失败,
往往孕育着全局、永久的胜利。用蒙巴顿自己的话说,“在迪耶普每失去一条生命,
就意味着在诺曼底挽救了十个人的生命”。而“霸王”战役的主要计划者之一摩根
爵士则明确宣称:“没有迪耶普之战的血泪,诺曼底登陆的成功是不可能的。”美
国人也承认这一点,在诺曼底顺利登陆后的第六天,马歇尔给当时任东南亚战区总
司令的蒙巴顿拍去了一封私人电报:“今天我们去法国视察英美军队。我们乘船从
舰队之间穿行而过,部队源源不断地开上了法国土地。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分享着
各种秘密并不遗余力地相互帮助。在此时刻,我想告诉您,这一伟大行动的成功应
部分地归功于您的贡献及您和您在两栖作战司令部的参谋们所作的出色工作。”
    至于迪耶普之战本身是否为一次完全失败的行动,盟国内部的看法也不尽一致。
英美方面,特别是英国自己认为它是完全失败的。然而,研究过这次登陆整个过程
的某些美国军官曾得出结论说:虽然条件极为不利,但这次作战实际上并不能说是
彻底失败的,某些方面甚至说是成功的。因为当时英国和加拿大部队以不大的打击
力量登上并一度守住了海岸,损失大的原因主要在于突击行动没有得到后续支援。
大规模的进攻,只要能得到大量新锐兵力的保障,就完全有获胜的希望。
    这种结论自然深受竭力主张英美开辟第二战场的俄国人的欢迎。事后不久,莫
斯科的报纸发表评述说:“迪耶普悲剧后,英国报刊公开进行了热烈讨论,极力证
明在法国实施大规模登陆是不可能的。在联合军事会议上某些美国军官在谈及开辟
第二战场的现实性时,只要表现一些乐观情绪,英国军官就把在迪耶普受伤的老兵
抬进大厅,说明登陆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困难’。难怪美国记者拉尔夫·莫格索尔
对这次行动的真正目的表示怀疑:‘丘吉尔有意安排这样一次袭击的唯一目的,是
不是为英国人反对以后任何攻入欧洲大陆的企图提供根据呢?’苏联人民和苏军最
高统帅部认为,英国的目的显然是这样的。因为对丘吉尔和英国的将军们来说,他
们一直把政治考虑置于军事战略和盟国义务之上的。”
    迪耶普之战虽只进行了十来个小时,但它却是整个战争期间总是被提起和长期
争议的话题之一。究竟如何评价它?从不同的政治立场和军事角度出发,各有各的
见解。不过,由于它至少没有取得攻占这个小城的预定目标,议论越多就越对蒙巴
顿的声誉不利。蒙巴顿处在这个漩涡中十分难堪,他感到身心疲疲,请求卸去在联
合作战总部的重任,重返海军指挥一艘稍大些的军舰便足矣,那样也好尽情地呼吸
一下清爽的海上空气。那么,丘吉尔首相对他下一步工作打算作何安排?且听下章
分解。   
  蒙巴顿        
      第八章  再衔使命
          首相总有小算盘,忙煞蒙氏不得闲;
          屡次参与订计划,锋芒才干不一般。
    话说蒙巴顿在迪耶普之战失利后,要求辞去联合作战总部指挥官的职务,而丘
吉尔并没有立即答应他。由于丘吉尔执意要点燃非洲的“火炬”,攻占法属北非,
美国人也只好答应。“火炬”行动是1942年7月20日至25日,由丘吉尔和霍普金斯
(代表罗斯福总统)及英美联合参谋委员会成员在伦敦召开的联席会议上作出最后
正式决定的。于是,根据丘吉尔的指令,蒙巴顿“暂时忘却”在迪耶普行动中的痛
苦,赶紧集中精力投入制订“火炬”作战的计划工作。
    “火炬”行动要求英美部队同时在阿尔及尔和摩洛哥登陆。蒙巴顿是制订该作
战计划的关键人员,因为人们认为他是关于登陆作战的首席专家。尤其是经过迪耶
普突袭失利之后,蒙巴顿的美国同行们几乎一致认为,在涉及什么条件下可以登陆、
什么条件下则不可以登陆的问题上,蒙巴顿最有发言权。从中可以看出,迪耶普之
战的价值几乎是立竿见影的。
    1942年11月8日,也就是迪耶普之战的两个多月后,“火炬”行动拉开了帷幕。
英美两国把13个师及辅助部队总共近50万人的兵力,投入登陆行动。由于驻北非的
法国维希政权的军队,对盟军的登陆只是作了象征性地抵抗,所以“火炬”行动取
得了巨大的成功,几天之后,英美军队便控制了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的一些战略要
地。与此同时,蒙哥马利率英国第8集团军在埃及亚历山大城以西的阿拉曼,击败了
德军隆美尔将军指挥的轴心国非洲军团,并将其逐出埃及。在这种有利的形势下,
盟军必须尽快确定下一步作战计划,为此需要英美领导人举行一次首脑会谈。
    1943年的新年钟声才敲过不久,元月13日,在硝烟刚刚散去的摩洛哥名城卡萨
布兰卡,一位“将军”和一位“P先生”在严格保密的措施下进行会晤。这位代号为
“将军”的是美国总统罗斯福,那位肥胖的“P先生”,即是英国首相丘吉尔。他们
之所以选中这座摩洛哥城市为会晤地点,据说是因为“卡萨布兰卡”一词,在西班
牙语里为“白宫”之意,这样会令罗斯福总统感到亲切。从14日开始至25日,双方
在该城郊外的安法兵营召开了几次会议。参加会谈的美国方面有:马歇尔将军、海
军上将金、阿诺德将军;英国方面有:布鲁克将军、庞德将军、空军元帅波特尔及
蒙巴顿将军。
    在卡萨布兰卡会议期间,苏联军队经过数月苦战,已经在斯大林格勒地区包围
了德国保卢斯将军指挥的22个师,这次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的大会战已接
近尾声。德国人第一次感觉到了失败的恐怖,而苏联红军即将转入战略反攻阶段。
为此,丘吉尔和布鲁克、蒙巴顿等人在会议上,极力主张通过英国此前已提出过的
所谓出击欧洲软腹部的“巴尔干战略”。
    何谓“巴尔干战略”?根据戴高乐的确切说法,该战略的要旨是:在地中海,
“英国既想捍卫它在埃及和所有阿拉伯国家,如在塞浦路斯、马耳他、直布罗陀已
夺占的阵地,还打算在利比亚、叙利亚、希腊、南斯拉夫夺占新的阵地。正因为如
此,英国才极力把英一美联合进攻的矛头指向该战场的翼侧”。同时,丘吉尔想利
用在次要方向作战的时机来积蓄力量,以便在战争的最后阶段向德国进攻,摘取走
这颗诱人的桃子。
    做为丘吉尔参加这次会谈的主要助手之一,蒙巴顿在鼓吹“巴尔干战略”方面
颇为卖力。他对美国人说:“俄国人不是一直要我们尽快开辟第二战场吗?英国认
为第二战场的地点不仅仅是俄国人限定的法国,谁能否认我们在地中海和巴尔干采
取进攻行动就不是开辟第二战场呢?”         英国要人们以变更内涵的手法,坚持主张开辟第二战场的“巴尔干方案”,并
不仅出于维护自己的势力范围和军事上的考虑,也是从政治上着眼。随着斯大林格
勒会战即将结束,苏军的反攻已是势所必然。英国要先行一步,挡住苏军通向巴尔
干之路,制止当地共产党力量的增强,巩固英国在地中海及其沿岸的阵地,保持它
对近东的控制。为了把“巴尔干战略”付诸具体实施,丘吉尔此前提出过建立巴尔
干—多瑙河联邦的设想,即巴尔干和多瑙河沿岸诸国联合的计划。该联邦应以保加
利亚科堡王朝为首。其成员有: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土耳其、希腊、阿尔巴尼亚。
联邦对外应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实体,而实际上则受英国领导。1942年1月;希腊和南
斯拉夫流亡政府签订的政治联盟条约便是建立该联邦的一个步骤。当时在伦敦还签
署了关于建立中欧联盟的波一捷协议,一步步地实现着丘吉尔的设想。罗斯福对自
己的儿子埃利奥特说过:“首相一有机会就提出经过巴尔干实施进攻的主张,这使
所有与会者都十分清楚他的意图何在,他是想在中欧打进一个楔子,以便阻止苏联
军队进入奥地利、罗马尼亚,如有可能,还阻止他们进入匈牙利。”
    其实,丘吉尔本人也并不掩饰,他打算在巴尔干,打进一个“把欧洲和苏俄隔
开的盟军楔子”,在苏联周围建立一个新的“防疫线”。美国记者拉尔夫·英格索
尔曾形象地说:“巴尔干就像一块磁铁,无论罗盘怎样抖动,英国战略的指针始终
指向它。”因此,英国代表团在这次“非洲白宫”会议上的一项目标是,协调同美
国的立场,再次推迟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虽然按照俄国人的说法,英美两国政府
因未履行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的义务,而向苏联明确许诺过在1943年开辟第二战场。
    在卡萨布兰卡会议上,英美双方最终决定:北非战役结束后,英、美军队在西
西里岛登陆,实施“哈斯基”战役,迫使意大利退出战争,尔后实施地中海战役。
这样一来,英美军队在法国北部的登陆也就是按俄国人所指“开辟真正第二战场”
的事也就再次推迟了。
    这次会议的结果是英国人的一次外交胜利。除了丘吉尔本人的雄辩才能外,蒙
巴顿也发挥了自己的特殊作用。他以两栖作战专家的身份,在会谈中旁征博引,大
谈近期内在法国海岸登陆的困难,使与会的几位美国将军不得不接受了他的观点。
苏联政府认为,卡萨布兰卡会议对解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联盟战略的主要问题是毫
无建树的,进攻西西里岛是一个很不起眼的作战行动。《真理报》援引那位美国记
者拉尔夫·英格索尔的话说,“卡萨布兰卡会议是一次折磨人的难产的会议,……
最后只生下了一个西西里岛小老鼠。”
    1943年5月,蒙巴顿做为英国代表团成员;随丘吉尔赴华盛顿与罗斯福再次会晤。
首相之所以总是带着他去跟美国人打交道,是觉得蒙巴顿的贵族风度和与罗斯福私
人感情融洽,会使美国人喜欢。同时,首相也有意让蒙巴顿在重大场合表现一下,
尽量让更多地盟国军政上层人物知道和了解这位资历尚浅的英国将军,因为丘吉尔
对蒙巴顿下一个职务的安排已有所打算了;尽管还没有拿定主意。5月12日,英美首
脑举行会谈,丘吉尔和他的顾问们提出的主要任务是彻底放弃英美军队于1943年在
西欧登陆的计划。英国人轻而易举地说服了美方,因为在前次卡萨布兰卡会议上,
他们双方已经就此达成了协议。会谈后,双方通过了一项决议,把“英、美攻入西
欧的时间推迟到1944年春天”;决定于1944年5月以后大规模在法国登陆,开辟俄国
人所说的“第二战场”。
    这个决定自然要秘密通知苏联政府。斯大林随即致函罗斯福指出:“你们的这
个决议给竭尽全力同德国及其附庸国主力进行了两年战争的苏联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法西斯德国能够同过去一样把自己的主力保持在东线,并不断地补充该线的兵力。”
斯大林在致丘吉尔的信中抗议他又一次破坏盟国义务的行为,指出:“不应忘记,
它涉及到保护西俄和俄国被占领区内千百万人的生命和减少苏军的巨大牺牲的问题,
同苏军相比,英、美军队的牺牲只是区区小数。”斯大林不能容忍在反对共同敌人
的战争中无视苏联的切身利益,他临时召回了当时驻伦敦和华盛顿的大使,这一举
动被英美两国看作是对两国领导人所奉行政策的抗议。
    丘吉尔不听那一套,他不顾斯大林的抗议,仍坚持进攻西西里岛的计划。由于
进攻行动预定于当年7月份开始,所以准备工作就显得非常紧迫。做为作战计划具体
制订者之一的蒙巴顿,从华盛顿返回英国之后,便整日通宵达旦地投入工作。不过,
他很高兴地发现在参谋长委员会配给他的主要助手中,有一位是他以前玩马球时的
球友——现海军部计划处处长莱姆比上校。闲暇时,他俩还可以在一起打会儿马球,
或去看一场马球比赛,以调剂日常紧张的生活。为了协调作战计划,他还出差去了
几趟非洲,与当时正在那里的艾森豪威尔、亚历山大、蒙哥马利和巴顿将军,进行
了多次磋商。
    在北非的德意军队于5月13日全部投降后,地中海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占领
北非前,英、美只控制直布罗陀、马耳他、苏伊士等几个据点。德、意两国掌握着
北岸的撒了岛到多德喀尼斯群岛,在南岸占有的黎波里至埃尔,法属北非实际上也
是德意的重要据点。地中海两岸的德意据点对英美在地中海的战略据点呈现包围的
态势。占领北非后,整个地中海的战略形势改变了:英美重新夺得地中海的制海权;
北非可为进攻南欧提供空军基地和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