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清城绝事-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住,你说给酒楼客栈装修?我觉得他们装修挺好的,我这审美眼光要一掺和指不定内楼就此倒闭没人上门;
行,你说设计马车驴车小推车?我看还是算了吧,室内设计都搞不了还想设计交通工具?我有内水准么?
什么?你说给人做账房先生?你当古代的账房先生都是小学生水准么?我手中的电子书虽具有计算机功能,但既然拥有这种东西那就一定要低调,拿出来一显摆,一不小心出名了,“黑盒子快手神算”,那江湖人追杀的肯定不是什么采花大盗内肯定是在下,区区,不才,我。
……
我非小白,却近于白。
……
总之,我思来想去,唯一可以依靠的也就是旧业了。
我一写书的,写的还是奇幻小说。
明朝奇幻小说基本没市场,因为大明律上有一条说私造妖书、妖言惑众是要判刑的。以此可见,但凡穿越到大明朝说Harry Potter魔戒聊斋志异的,基本上都是瞎扯淡。
现实很残忍,咱们还是编派金庸老头的小说是正道。
从万里独行内华丽丽滴新鲜官银咱了解到,现下是正德十五年。而我脚下的这个地界是山东青州。
印象中正德皇帝昏庸无道,喜好美色,动不动就出宫来个“访美”。民间流传最广的有一故事就说他和内李凤姐郎情妾意勾搭成……那个什么的故事。
我买了扇子,想找个酒楼茶馆去自荐说书,忽瞧见不远处有一面黄肌瘦的儒裳老汉奄奄一息地卧在街边。
他的衣裳很破,却看得出是儒衫。
看上去,这人像饿了十天半月的。
作为一个穿越前有钱从不便宜乞丐的有为女青年,我莫名其妙地萌生了救这老汉的念头。
我假借是寻他多年的远亲,找人把这老汉搬入客栈。
待店小二给他换好衣裳喂好饭找大夫瞧过也开了药之后,我发现这不是一老汉,这是一四五十岁的大叔……可见饿过的人比失恋的人憔悴许多啊!我向那一脸感激之色的大叔打听他的遭遇。
这人姓许,济南人士,还是一秀才。半年前他死了老婆,被儿子媳妇赶出家门后,以代写书信为生,后来这个行业竞争很激烈,这大叔因长相稍微有碍市容市貌,很快就下岗沦为乞丐。
这个遭遇真是叫人……无语啊!
我笑问:“许大叔,想不想挣大钱过好日子?”
那大叔一震,正色道:“老朽虽蒙恩公相救,却也不做那坑蒙拐骗欺世盗人有辱斯文之事。”
才多大就自称老朽了?
再说了我女扮男装之后很像骗子么?那万里独行还说我这打扮是翩翩佳公子来着。
我面露愁苦之色道:“大叔误会了,小女子家中遭遇不测,孤身一人流落在外,因恐歹人追杀女扮男装,改名换姓想重报户贴,如今……”
明朝的户籍管理十分严格,朱元璋时期就已经有了所谓“户贴”,也就类似现代的户口本。之后又令天下编写“黄册”,进行人口普查,土地丈量,并规定全国人口以户为主,每110户称为一里编写详细的户口档案,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乡贯,朱元璋对户籍整理这项工作十分重视,不但让相关部门整理各县地区的户贴,而且让军队去核对。虽然到了正德年间无业游民和灾民较洪武年间多了许多,正德皇帝治国也没有朱元璋那样严谨,但最基本的户籍整理还是存在的。
也就是说,江湖成名立万的江湖侠客肯定都有真正的户口。
除非,讨的是见不得光的营生,譬如采花大盗人贩子,譬如盗贼。
但就连做这种没本钱营生的,只怕在江湖上扬的也是假名、外号而不是户籍上记载的正名。就好像现代人在网络上写博装帅哥骗骗小美眉,用的肯定是网名而不是真名……
我一穿越的,属于外来人口,要在大明朝立足,不可能像穿越小说里写的那样简单,找一当官的使银子请喝花酒人家就给你报,让你开青楼开酒楼开茶楼。人家当官的又不是傻子,万一你是反贼叛党呢?人家也要脑袋也怕死。
现在想想万里独行应该跟我一个级别,属于没有身份证的人。
因为我们入城的时候走的不是城门,那里有身份盘查,当时他用了他的轻功把我拎进城来。从他娴熟的动作上可以推断,这种事他一定常干。
其实我在去自荐的路上思来想去,脑海中总浮现抗日剧中常出现的“良民证滴没有?八路滴干活!”……心中很是不安,我没有枪防身,也不会轻功,怕人家拿我当反叛人士报官府去。
好在看见了这许秀才。
我对他说我是女的,全家都被人灭了,就我和表哥(就是那万里独行)逃了出来。更不幸的是两人在逃难的路上还被歹人追杀,慌乱之中又失散了,现在为了躲避追杀我只好女扮男装,也不敢用自己原来的名字,因此很希望他帮我报个户口。
许大叔一听很是激动。
一快饿死的乞丐,忽然从天上掉下个有点钱的亲戚,还带认一送一的,大叔高兴坏了,忙挣扎着从床上坐起,自怀中摸出一张破破的纸,看上去像是许家的家谱。
我凑过去瞧了瞧,虽是繁体字,但大体上还都认识。
那大叔从头到尾数了数,挑出几个人名细细分析,又询问了万里独行的大致外貌和年龄,最后指着一个人的名字告诉我:“这人是老朽堂兄之子,五年前外出娶亲,返家途中夫妻双双遭了不测,老朽那堂兄担心亲家知道后难过,一直未有报官,至死都对此事耿耿于怀……”
这人的堂侄名叫许博安,二十七岁,猎户出身,性格开朗,生前最后一件事是到外地去结个婚。许博安他爸嘴很严,病死前才将这事告诉了许斯也就是许大叔,并请他代为保密别告诉亲家。
让万里独行顶这个名不错,万里独行看上去就很像打猎的。
我脑海中浮现出万里独行大喝一声站一老虎跟前的景象。而那老虎紧接着肯定是深呼吸后一头栽倒——这叫,兵不血刃大法。
至于我……
许大叔从头看到尾又从尾看到头,愣是没找到适合我的位置。
最后他一拍脑门,喜道:“瞧老朽这记性!我那堂侄不是有一媳妇白氏么?白家路途遥远,且家中长辈业已不在人世,让恩……让姑娘顶上白氏的位置不就皆大欢喜了么?”
…_…||
导演!
作者!
编辑!
我强烈要求反穿越!
凭什么别人一穿青春靓丽未婚万人迷,我一穿连名字都没有,而且还得是已婚的苦命妇女?我长得很像苦情女配么?
然而,在大明朝要找到一个身份不容易,我只得暂时认了这门亲戚——
许斯(就许老头)的堂侄媳妇白氏(女人不记大名,只记姓氏)。
17/03/2009
Part 5 气质老太太
我换了女装,抹灰了头脸,也不打扮,蓬头垢面素面朝天就搀着许大叔就上官府去报户口了,大体上就说——
我与老公许博安,前不久到城里贩卖猎物,路遇强盗,混乱之中走散了,又失了财物。我在寻夫途中遇上了沿街乞讨的堂叔许斯,亲人相见这么一叙旧各说各事,一时间分外心酸,连忙就往官府来报户口要求核查并寻找走失的许博安。
许斯曾是秀才,有文凭的人说话颇为可信。
然而即使拥有文凭,报官府做户口也不是免费的。手续费我交了几文钱,另外又多给了二十两孝敬知府。
话说那万里独行下手忒狠了点,照明朝政府公务员的工资收入,县官一年就挣五十两银子,就连他手下的衙役一年也才二十两。万里独行一顺就顺走人家两百多两雪花银,那得是一个县官四年多的俸禄哇!
不过话说回来他家存那么官银做什么?该不会是克扣下属积少成多的吧?
……
知府是一很喜欢打呵欠的中年胖子,听说我的遭遇丝毫没有表示怀疑,愤愤不平道:“近日盗贼很是猖獗,呵~连本府的俸禄都敢……呵~盗,更何况你们良民!呵~可苦了黎民百姓了……呵~”
…_…|| 原来知府就是失主。
我一面做愁苦状一面多递了十两银子:“民妇家逢不幸,堂叔又沦落至此,本想多备些东西孝敬大人以及各位差役大哥大叔,却也无能为力……这是民妇变卖了家传首饰得来的银子,也算民妇与堂叔的一点心意,还望大人和差役大哥大叔不要嫌弃……”
这话本来该由许大叔来说,可是我们私下演练多时,临上场他却怯了意,我只好硬着头皮上了。
那知府呵呵笑着道:“白氏,你的孝心本县很是欣赏,呵~本县一定派人尽力找寻你失散的夫婿……”
他话锋一转,向那许大叔道:“许秀才,你那儿子儿媳不孝至此,连堂侄……呵~媳妇也不如,那济南知府与我乃是……呵~旧日同窗,待本府修书……呵~一封为你打点一二。”
俗话说“拿人手短,吃人嘴软”,使了银子之后的知府果然很好说话,写了封信给老同学济南知府,还特派了两名衙役送我们前往济南。
我仍做男装打扮,与许大叔二人叔侄相称。俩衙役一路茶饭伺候、跑前跑后,对我俩很是照顾。
许大叔与我渐渐熟悉,开朗了许多。值得一说的是这人的口才不错,难得的是各地的风土人情居然也知道不少。
许大叔很谦虚,说都是在书上看来的。
奇怪,不是都说秀才可以开私塾教书的么?嗯……也许教书先生这行竞争也很激烈。或许……并不需要我去抛头露面说书……
两天的路程我们走了七天。这七天里我们走走停停,我尽量在赶路时打盹稍做休息,每到一处,我都租下一客栈,招揽当地摆摊代写书信的先生给我写书。我让许大叔支开衙役,而我自己坐在帘后捧着电子书口述,那些先生当场写下给我。
我说的无非就是《射雕》、《笑傲》之类,因担心有人偷师,特意找不同的人写不同的章节,例如这日到A地,找了张三写字,写半个时辰的射雕第三章,再写半个时辰的笑傲第四章,给银子打发走,换李四写《神雕》、《天龙》……
写完的章节整理好交给许大叔默默记下,到达济南府时一数,竟已写完四部书,许大叔如痴如醉记下两本。我毁去那两本书的时候许大叔眼泪汪汪地骂我败家,我正色道:“堂叔,这些故事乃是小侄幼时家中长辈所编,如今他……因此世间只我知晓,如今我将这些故事装入堂叔腹中,那必会引来许多听故事之人……”
我没有说完,许大叔已经明白了我的意思。
我要他说书去。
评书起源于明末清初,据说在此之前虽然也有些跑江湖的在些茶馆酒楼里说一两段奇闻异事换取路费酒钱,但以讲故事为职业的人,没有。
也就是说在正德十五年,还没有说书的。
许大叔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虽然青州县令给济南县令写信说要多照顾许大叔和我,但万一我不在了,这大叔的儿子儿媳翻脸不认人,他的处境将很是艰难。好歹也是咱花心力认下的一门亲戚,还是户主来着,在家享“清福”,不如做一受人追捧的说书先生。
许大叔感激涕零,几欲下跪。
其实我也很感激,想我自小到大,所谓亲戚以我为耻,避之唯恐不及,如今有了这样一个长辈,往难听了说——即便是用钱买来的亲戚,我也很知足了。
济南知府曹柯亲自接待了许大叔,并对他的遭遇表示同情和愤慨,责令其子与儿媳来衙门认父。许大叔却婉拒了他的好意,表示他要自力更生,找一地方说书去。
曹柯此人很敬重老人,最后还是罚许大叔的儿子挨了板子。
大叔在平安茶坊说书那日,曹柯安排了当地乡绅富豪前去捧场,结果弄得人山人海,座无虚席。我依旧作男装打扮,在后台翻看那些先生写的纸页,学写繁体字。
许大叔真是不错,在原著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各地的风土人情,还将比较敏感的字眼例如官匪斗都三两句轻轻带过。他每天分上下午,分别在不同的地方说一样的故事,就说两场,其余的时间全用来背稿子想剧情了。
我因怕这大叔用脑过度出什么问题,所以没敢再多写。
大叔每日所得的赏钱颇为丰厚,少的有两三两,若遇上富贵家出手阔绰,也能有个十几两二十几两。他将这些银子全交给我打点,自己只取了几文钱偶尔买些小酒解馋。
深秋落叶时有一日,许大叔犯了风寒没能上班,酒楼茶坊生意忽然冷清下来,他的病情受到很多人的关注,特别是一户沈姓的人家,连他们家专业大夫都找来了。
这沈家当家的据说是一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年轻的时候死了丈夫,后来儿子女儿不知怎的也死了,剩一孙女两三年前嫁给江南一鱼虾山庄小老板,听说夫家姓练还是姓年不清楚,总之很是有钱。我那时候没工夫打听这些八卦,因秋天到了,我想给自己做件稍微贴身且保暖的内衣,因此跟绣坊的人定做几团粗些的棉线。
忽然想起前夫第一次穿上我织的毛衣那表情,好像从未想到我还会织毛衣一般……后来我没再织给他,不知为什么他也没再穿过。
我想,我们之间的问题也许并不如我想的那样简单。
……
我最终没有学习万能女主那般发展古人都不会的事业例如将织毛衣这门技术发扬光大。
因为我忽然觉得,钱之一物,够花就行了。
沈家老太太有意思,才一个早上而已,就三番五次差人来看许大叔。
这老太太可精神了。我见过几回,长得跟87版红楼梦里内贾母似的,而且气质很好。
台湾有一老演员名叫归亚蕾,这沈老太太要端起架子,比内归亚蕾饰演的武则天还像武则天。就不知道私底下会不会有如归大妈版武则天内样感性地曰:“太平,妈妈爱你~”
她特喜欢看戏听书……可惜有些耳背。
老太太每回来听书总喜欢上午听,上午听一个时辰,自带便当……呃……自带瓜果点心饭菜汤水连着就在许大叔说书的地儿吃午饭。也不管是酒楼是茶坊是饭铺还是客栈,不但如此,还喜好带上亲戚的儿女亲戚的孙儿孙女呼啦呼啦一大帮,包下二楼,风雨无阻跟小学生上课似的。
许大叔说书的时候偶尔得停下喝口茶吃点水果润润嗓子,通常这时候小二会带一个盘子赔笑讨赏钱,这时候听内老太太跟儿孙那分析剧情……太可乐了跟说相声似的。
你比方说有天许大叔说《笑傲江湖》中第九章《邀客》,中场休息前许大叔是这么说的:“……片刻之间,那条汉子已然攀上山崖,一眼瞅见令狐冲,面露喜色大声唤道:‘令狐兄!故人来访!’令狐冲听声甚是耳熟,定睛观瞧,却是那‘疾风快刀’田伯光,要知这田伯光找令狐冲所为何事,且容老朽喘喘气再伺候诸位。”
原著里田伯光的外号是“万里独行”,但我先前将这名头用来戏称某人,担心将来得罪了那人,故而委屈田伯光换了外号。
就说内沈老太太听到此处就不由得低头问坐在她身边的某个少年:“他说,谁来找,令狐冲了?”
少年答道:“‘疾风快刀’田伯光。”
沈老太太道:“天魔光临?什么妖精?”
少年道:“不是天魔,是淫贼!”
沈老太太:“银子?哦……师娘叫人给他银子。师娘是好人。”
少年道:“不是银子,是上回绑架小尼姑的那个叫田伯光的淫贼!”
沈老太太:“不是银子?是什么?哦……种豆芽和小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