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蒲从哥哥手中接过腊球之后,立即叫来心腹手下,依照哥哥之指示办理。办妥之后,又再次与兄商讨。
“宋朝宗室在泉州城内之人数相当多,将来恐怕会成为麻烦。”
“那就把宋朝宗室灭了。”
蒲寿成冷冷地下了指示。
“让他们活着半点用处都没有。万一让元军抓到话柄,我等一族之命运就要改变了。”
“男女老幼加起来一共有三千多名,全都要。”
“三千也好五千也罢。做到那样的程度,元军才会相信我等一族。将来若是遇到危险之时,相信对方一定会来帮助我们。宋就如同西下之太阳,再也不可能回到中天绽放光芒,为其牺牲简直愚昧至极。”
“确实如此。”
“失败者毫无同情之必要可言。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取得胜利者之信赖。”
蒲寿庚即刻拟定计划。泉州之内以他们一族最具有压倒径之名望与实力,若是有任何胆敢违抗他们之人,大概只有宋室之三千人吧。若是对方起而反抗,从内侧打开城门,则万事体矣。
首先将城门紧闭,断绝其脱逃路线之后,计划性之杀戮便可全面展开。由于宗室们所居住之宅邸全都集结在城内之特定区域,因此蒲寿庚将该区包围起来放火焚烧,并且在逃出之路线沿途布下重重之弓箭兵埋伏。
“一个不留地全部杀光。若是有人生存下来的话一定会回来报仇。”
他心中早对遭到报复有所自觉与准备。
命令被完全执行。居住在泉州之内的三千名宗室,甚至连襁褓中的婴儿都被杀害殆尽。宗室之中的青年及壮年者虽然想持着武器前往海上朝廷,然而却被蒲寿庚先发制人,还来不及抵抗就被杀害。
泉州之内所发生之惨剧,海上朝廷自然是无从得知。只是在看见面临港口的城门紧闭,烟火上升,城墙上还有全副武装的士兵戒备之情况,不由得觉得疑惑。搭乘小舟一靠近岸边,城墙上的大弩便呼啸地撇下银雨般之弓箭。
“你这家伙,居然胆敢背叛!”
苏刘义高声怒骂。紧接着呼啸而来的是石弩所投来之人头般大小之石头,海面顿时被激起数道水柱。
“一定要立刻对泉州发动攻击,将那些肮脏的背叛者全部诛杀。”
性格之刚烈火爆不下于张世杰的苏刘义如此主张。
“当初要是干脆把蒲寿庚抓起来就好了。”
张世杰相当后悔古即使作法不当,也应该如此才对。这么一来,说不定还能以他为人质来换取泉州之船队。
“泉州在短时间内无法攻下。背后又有元之水军逼近。还是先南下潮州暂避吧!”
张世杰和陆秀夫之意见一致,所以陈宜中也没有异议。在迅速的下达命令之下,整个船队离开了泉州港。
城墙上的士兵们朝着离去之船队嘲笑叽讽,此举令苏刘义愤恨得咬牙切齿。
蒲寿庚封于腊球之中的密函顺利地送达元军手中。
蒲寿庚受忽必烈汗封赏正二品之官位!同时还授予江西行省参知政事、福建行省中书左丞相等等数个职衔。虽然这一族因为在南海之贸易、海运、外交方面功绩显赫,而受到元朝之重用,但是“同时亦为世间所极度嫌恶”。此为《东洋历史大辞典》之记述。其中或许亦有嫉妒之成份存在,但是眼见宋朝之悲惨命运,蒲寿庚之所作所为会招致众人反感,也是理所当然的吧。
与元朝之关系如此紧密,蒲氏一族的命运随着元之衰亡而走下坡,也是无可避免之事。明太祖洪武帝朱元璋虽然将元人逐回北方统一天下,但同时也极为对蒲氏一族不具好感,而下令禁用蒲姓。朱元璋对于海外贸易之消极态度,或许有部分原因就在于无法认同蒲氏一族之存在意义吧。蒲氏一族于是再也无法留在泉州而分散至中国内外,继续留在中国者据说都改姓为吴。
Ⅴ
海上朝廷不断地南下。端宗皇帝和其弟卫王都是相当乖巧懂事的小孩,从来不曾为宦官或是宫女带来麻烦。只不过,没有同年龄的朋友,而且又失去生母之卫王偶尔会一个人寂寥把眺望着海面,这样的姿态总是令宫女们忍不住地为他难过流泪。
“殿下,那边有奇怪的大鱼在游来游去呢。您看见了吗?听士兵们说那种大鱼好像叫做海豚。”
宫女和卫王说着话。仿佛在与大船队较劲似的,成群的海豚在波浪之中跳跃着。仰头一看,一群白色的海鸟正围绕着船帆自在飞翔。这是位于陆地上之深宫后院之中绝对看不到的景色。和弟弟卫王比较起来,哥哥端宗不知是否因为晕船身体虚弱,几乎很少从船舱中出来透气。
从泉州港出发之翌日起,船队就发生事故。数百名士兵因为高烧而病倒。船上出现了疫病。据说有人曾经在福州见过这样的病人,因此推断应该是在福州期间感染之病症,一直潜伏至今才开始发作。不光是士兵而已,连参知政事刘声伯也病倒了。
声伯原本就是体弱之人,从他在这个季节里发生高烧而病倒之症状看来,依照《中国历代名人软事》所述,极有可能是感染了非常严重之恶性流行感冒。伴随着高烧及上吐下泻,病人立刻就陷入了脱水状态。接着肺部开始发炎不断生痰,在激烈咳嗽不止的情况之下,连夜晚都不得安眠,病人因此一日比一日地衰弱。
朝廷最为恐惧的是,年幼的端宗皇帝亦染上此症之事。因此刘声伯等人所乘坐之船立刻就被调离至远处,并且安排在下风位置。
陈宜中为左丞相。身居人臣之最高位者,理应随待在瑞宗皇帝之左右才是,然而他却坐上了刘声伯所乘坐之船。
“这个病使用大黄应该会见效才对。让士兵们也一起服用这帖药吧!”
从床上看见了正在配药之友人身影,刘声伯饱受病痛摧残的枯黄脸上,浮现出一抹苦笑上表情。除了感谢陈宜中所付出的关怀之外,在那表情之中,亦包含着这样的关怀结果却还是救不了任何人的理解。
尽管如此,陈宜中的药还是令百人以上的士兵们恢复了健康。因为他们具有抵抗疫病之体力。然而这正是刘声伯所欠缺的。浓疾紧卡在喉咙里,每一次的激烈咳嗽都夹杂着鲜血向外飞散。突然之闷咳嗽好像平息了下来,但刘声伯却已然断气。
刘声伯享年不明,不过从其经历判断,应该是在四十五岁左右。他的遗体立刻被水葬处置。其他的死者也是一样,就连衣服、寝具全都被丢入了海里。为了防止疫情扩大,不得不采取如此手段。
失去了可说是世间惟一的友人,陈宜中感到一股深刻之寂寥。在船队抵达潮州为止的三日之间,他就这么停留在船舱之中茫然度过。刘声伯之妻也因为看护之劳累与悲伤而卧病不起,而由陈宜中之妻加以照顾。
“我们夫妇二人实在给陈大人添了太多的麻烦。”
刘声伯之妻以细弱的声音述说着。陈宜中之妻早然极力鼓舞激励着刘妻,但是却不知如何开口安慰自己的丈夫。陈宜中只是茫然地静坐不动。
“左丞相虽然是个好人,但那样的行为也太不恰当了吧!”
远远地眺望到陈宜中乘坐于不同的船上,苏刘义毫不避讳地加以批评。张世杰虽然没有回应,但是内心却深有同感。这不是陈宜中该沉浸于自己悲哀之中的时候,他必须做的应该是拿出坚定的信念与想法来指挥这个海上朝廷才对。这不但是居高位者之责任所在,同时也是身为官员之苦楚。
当年幼的卫王在船上眺望着海鸟乱舞之时,一个朝臣在他的身旁跪了下来。
“殿下喜欢鸟吗?”
年幼的皇子点了点头。朝臣不问自答地开始说起了一百五十年前之故事。那是发生在徽宗皇帝身上的一件轶事。皇宫中所饲养的一只鹦鹉,因为怀念故乡而病奄奄的。
徽宗皇帝以统治者之身份而言固然极为无能,然而却是个拥有出类拔辈之艺术天分的善良人物。他十分同情这只鹦鹉,于是便对它说道:
“好了、好了,就让你回到故乡去吧。可别再次被人给抓住了呀!”
并且将官放走。鹦鹉欢喜地消失在天空之中。
十年后,一只鹦鹉飞到了开封东京府。原本繁荣至极的京城已在战乱之中荒废了,连个人影都看不见。发现到一名正在打扫着凄凉皇宫旧址的人,鹦鹉从空中向其询问着。
“你好,我是从前宋朝皇宫之中所饲养的鹦鹉,请问天子陛下到哪里去了。”
“你问的天子陛下是哪一位啊?”
“当然是道君皇帝(徽宗)陛下呀!”
“唉、原来你不知道啊。道君皇帝很可怜地被金军抓到很远很远的北方荒野去了。那个地方好像是大地的边缘,一年之中有一半的时间都处于冰天雪地之中。现在应该已经死亡了吧!”
鹦鹉流着眼泪,唱着悲哀的歌曲,朝北方飞去。这只鹦鹉是否能在北方的荒野之中与徽宗皇帝再次重逢,没有人知道……
“宋朝和小鸟之间有着一段美好的缘分。”
朝臣说完之后,微笑地看着年幼的皇子。
“我们目前身在海上,实在是没有办法。等着陆之后,臣一定想办法抓一只鸟来送给殿下。”
“真的吗?”
“是的,一定。”
“你叫什么名字?”
“臣是陆秀夫。”
陆秀夫恭敬地行了一礼,便从卫王面前起身离去。
翌年。宋景炎二年,元至元十四年,公元一二七七年。从正月开始,文天祥便积极地展开作战行动。首要目标就是地居要冲所在之梅州。
梅州之守将为元之将军韩郅。他因己方之胜利而骄傲自大,日夜欺拐民间妇女,耽溺酒色,虐待士兵,甚至还将供应给军中之粮食贩卖至黑市图利等等,相当为人不耻。不但如此,当他得知五千宋军攻来之消息时,竟然只率领仅仅一万之士兵出阵迎击。宋军分成左右两翼下以交攻,眼看就要展开一场激战。
岂料奋战的竟然只有韩郅一人。其他的元兵个个毫无战意全都逃走了。粗暴无情的韩郅,甚至连同一阵线的士兵们都极为憎恨。
好不容易杀出宋军重围,韩郅快马飞奔地逃回梅州城。没想到城门却紧紧关闭,任韩郅如何地叫喊铁门就是不开。原来是受到韩郅虐待的梅州居民们奋起反抗,将元军赶出城中,并占据了整座城市。
韩郅迫不得已,只好转而向北打算前往阿术之本军会合。
不料在半路又遭到宋军埋伏,被文天祥麾下之张日中给掳获。
梅州落人宋军之手。对宋朝而言,这是睽违已久的军事胜利。文天祥立刻修书朝廷报告此胜利消息。令士兵们在梅州城休息一日之后,便立刻前往下一个目标进行攻略。那是会昌县城。
防守会昌县城的元军在得知宋军来袭,毫无准备地打开城门蜂拥而出。在极为基础的埋伏策略运用之下,文天祥一战便击破元军。
元将月里决失蕨身中三箭,从马上跌落之后就再也没站起来过。
文天祥接着又往雩都挺进,在三日间大战五十余回合,终于令元将刘吴战死。在这前半年里,文天祥之功绩相当显赫,自然而然也引发了元军之高度警戒。
文天祥的家人都在梅州。他的母亲、妻子、儿子全都住在梅州城里。当文天祥率领义军前往杭州临安府之时,被留在后方之家人在安全的考量之下,搬到了感觉较为安全之梅州,在那里等待着文天祥归来。
元军若是知道文天祥有家人,想必不会送么轻易地就放过他们吧。元将韩郅的无能与怠情,对于文天祥而言实在极为幸运。
第六章 流转
Ⅰ
端宗皇帝即位的这一年里,宋朝失去了李庭芝、姜才、苗再成、赵孟锦、陈文龙、刘声伯,以及秀王赵兴榫。在失去了这么多人才的情况之下,宋朝的前途是多么的险恶与暗淡,海上朝廷完全能够深刻地体认。
反过来说,元军则在胜利的骄傲之中,拥有坚定的自信。众将一致认为在宋朝余党的势力壮大之前,必须速战速决地予以击溃。
“残存的敌人只剩下两个方面而己。一是张世杰和陆秀夫之海上势力,二是文天祥之陆上势力。海上势力在拥护幼帝的情况之下,应该会彻底采取守势才对。既然不可能采取大胆之军事行动,那么暂时不予理会也无所谓。首先应该尽速击败在陆地上蠢蠢欲动的文天祥。”
如此主张的李恒于是率领大军,展开对文天祥的全面讨伐。
李恒为西夏国王之后裔,而西夏亦是为蒙古军所减。从这件事情看来,其亡国之悲哀理应与宋朝是共通的才对,然而李恒对宋却毫无半点同情或是感伤。他似乎极度认同着忽必烈汗建设世界帝国之大义,因此对于任何违抗者都毫不留情地予以铲除。
“点燃亡宋余灰,令天下大乱,破坏和平与统一,陷百姓于苦难之中。文天祥就是这些罪恶之魁首。我们一定要将罪恶消灭殆尽!”
李恒如此地训示全军,命令大家毫不留情地歼灭宋军。勇猛、武略、统筹力各项要件均不缺乏的李恒麾下配置了骁勇善战的十万精兵。
“文天祥没希望了。”
元军首脑们一致的想法是理所当然的。文天祥虽然以做人的骨气及意志取得了一时的胜利,但若论到以武力正面冲突的话,李恒肯定必胜无疑。
五十岁之时,李恒奉忽必烈汗之命远征安南。地处于越南北半部的这个国家,统治者是以河内为首都之陈王朝。李恒虽然一时占领了河内,但是当时正值夏季,由于酷暑和湿气之故,北方出身的士兵们接二连三地不支倒地。在他迫不得已打算撤兵之际,却惨遭安南军队之凌厉追击而全军溃减。李恒因为膝盖被毒箭射中而从马上跌落。兵士们扛着他的身体,满身鲜血泥巴地好不容易才逃回中国本土。可惜毒性已经扩散,李恒的脚肿大有如酒桶一般,经过数日之煎熬终究难逃一死。对于李恒而言,这是有生以来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败北。曾经遭到自己毫不留情地追击歼灭的宋军兵将之心情,这时的李恒应该刻骨铭心地感受到了才对。
总而言之这些都是五年以后的事情,在宋景炎二年、元至元十四年、公元三七七年的当时,李恒还是一个完全不曾尝过失败滋味的猛将。
他的攻势就像袭卷夏日天空的雷阵雨一般,极为迅速而又猛烈。文天祥千辛万苦才占领的雩都和梅州,在短时间内全部陷落,而文天祥所率领之军队也即将为敌军压迫包围。
文天祥家人全都在阵营之中。他原本想找个安全的地方加以安置,可是又担心一旦被敌军抓住会沦为人质。不光是文天样,其部下之兵将们也多半有着相同之想法,结果整支军队夹带了不少非战斗人员之男女老幼。据某文献之记载,文天祥军队的总数达十万人之多。不过并非全员皆是具有战斗能力之兵将,实际上能够从事作战的人数应该只有二三万左右而已吧。别的不说,光是在机动性方面,就远远地比不上李恒之精锐部队。
就这样,八月二十七日,文天祥在一座名为空坑之山中遭到李恒军队之夜袭。就在全军精疲力竭地陷入熟睡之际,立刻又被噩梦给惊醒了。当文天祥跳了起来坐上马背之同时,宋军早已溃不成军,而元军也已杀到。
一度突破元军包围的巩信,单骑折返战场,手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