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个世界强国的复兴 作者:康拉德-赛茨-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献罡挥械某鞘兄唬胰司杖氤擞⒐O愀垡云洳AА⒏痔钩傻哪μ齑舐ニ纬傻牟嘤笆顾晌澜缦执鞘泻妥钪墓酃獬鞘小K彩亲杂删媚俏耷畲丛炝Φ囊桓鲋っ鳌T谌鹗看镂炙沟氖澜缇寐厶骋约奥迳9使芾矸⒄寡芯克↖MD)所做出的年度世界经济竞争力名列中,香港总是与美国、新加坡一起,名列前三名之中。在许多方面,它都作为21世纪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榜样。
按照其经济结构,香港现在属于纯粹的服务性行业城市,生产性工业在国民生产总产值中仅占9%。95
最大的服务性行业主要集中在进、出口方面。在这座城市,有11万家进出口公司,在1995年时大约有54万员工。香港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深水港口,最大的集装箱在这里可以运转。香港新机场每年客流量3500万人次,货运量为300万吨,而且可以逐渐改造、提高到8700万人次,900万吨。香港成为中国大陆以及东南亚最大的转运机场。香港出口的87%是进口产品的再出口,而且进、出口的价值是其社会总产值的2。5倍。这些价值中的一部分形成于本地,因为香港并非只提供港口服务,而且通过对某些进口产品的再包装、向世界推销从而在再出口方面创造价值。在香港可以说是在不同层次上形成价值创造。譬如,一家香港服装企业,它帮助一家美国现代服装公司征集设计,组织采购、生产并把新服装发往零售服装店。而设计在香港完成,面料、钮扣、拉链等在整个亚洲采购,裁剪在香港,然后把所有准备好的材料运往中国大陆。在整个价值创造链条中,香港的作用就是了解行情:市场需要什么,在哪里可以采购,在哪里可以加工,如何有机地把许多生产厂家的生产能力组织、协调起来,并把成品最后准时地运往收货人。
香港也是最大的零售商业城市。对于前往这个地区的游客,尤其是来自中国大陆的人来说,香港可是一个购物城市。它是东亚、东南亚的博览会城市;许多西方的大型商店都在这里设有分店。
香港还是继纽约和伦敦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国际金融中心。几乎世界上的各大银行都在此设立了代表处,香港一共拥有500余家银行。146家财团进驻香港;设在亚洲的基金组织都以香港为基地,它们的战略计划也都出自于此处。香港是对华直接投资的转盘。在1994年到1997年间,仅仅直接在华投资就使香港在世界所有大型境外投资排名上名列第四。
香港也是一个企业咨询、会计事务以及律师事务所的城市。在这几个领域,1995年有两万家企业,15万员工。
香港也是许多西方、日本以及外籍华人大型跨国企业在亚洲的重镇,他们由此组织、指挥、监控自己在中国大陆和东南亚地区的投资、商贸活动。
香港尤其属于最大的房地产集团城市,它们是随着香港的建设而形成起来的。在1983到1992年之间,香港投资的60%进入到房地产领域。今天,香港的房地产集团不仅是香港地区,而且是中国大陆地区最大的房地产商。
香港也是最大的影视片生产地,在出口美国影视片排名中,它名列第二。
香港也是私人旅游和公务旅游的城市。香港有一连串的世界上有名的饭店和宾馆。
香港也属于一个工业城市。尽管按照统计数字,香港本土的加工工业只占国民总产值的9%,但是别因此而产生误会。香港的生产企业把那些劳动密集型生产线转移到中国大陆或者东南亚其他低工资国家或地区,也正是因此转移使得香港在服装、电子产品、钟表、玩具等方面成为举足轻重的出口商。
我们以香港发展的高峰90年代中期为基点对它作了介绍,但是1997年爆发了亚洲经济风暴,这个以服务行业为主的地区受到严重冲击。这场危机暴露出香港的致命弱点:土比金贵的地价。造成这种地价的原因不仅仅是由于自然土地很少,更重要的是由于政府长期以来人为的缩减建筑用地。建筑用地价格的持续上升,以致于最终只有少数大型房地产集团还能支撑得住,而且房地产业也就由此而垄断化了。香港的房地产价格以及房租在90年代中期已经远远超过了东京。故此,香港的工薪阶层为了能够支付买房的钱和房租,就只能提高工资收入。香港这个在90年代初期的采购天堂,至此已经变成了高价格的城市。那些以前来自日本和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的旅游者,也就是来此的采购者,因为这场危机而不再前来了。宾馆、饭店、商店空了。外国企业、银行把它们的代表处纷纷迁往亚洲那些便宜的城市,迁往新加坡、曼谷。
另外,不同于其他亚洲卷入这场经济危机的国家、地区的是,香港没有对自己的货币贬值,因此它必须紧缩货币来恢复港币的竞争力。第一个跌价的是房地产,随后是降低工资收入。1998年,香港的社会总产值减少了5。3%。1999年,经济增长率回升,2000年时已经快速回升到超过10%的增长率。进入2001年后,经济增长率就又自然而然地退回到0。2%,而且在第一季度时保持在零增长。已经开始的通货紧缩计划要持续5年,那多年以来很少听说的失业率,上高到7%。
香港还没有度过这场经济危机。它似乎不得不面对逐渐失却作为中国的仓库这一功能的局面。大陆企业对外贸方面积累的经验越多、对外联络越广,沿海城市修建的现代化海港越多,那么大陆进出口通过香港昂贵的中介服务的需求就越来越少。作为一种解决方式,香港政府以台湾为榜样,发展高技术工业,并建立一个大规模的科技园:香港数码港。另一个科技园就是硅电子工业园。此外,作为与新加坡并行的第一个城市,香港在2000年实现了宽带通讯网络平面实施建设,包括私人住宅也基本上完全有玻璃光纤线接网。由此,香港为变成电子贸易中心创造了最好的基本设施。
北京政府所涉及到的,就是一直坚守它所作的承偌:“一国两制”。要说到香港人现在所忧虑的事情,一位银行职员在2000年6月所说的这句话就完全代表了:“五年前”,他解释说,“我担心,失却自由。而今,却担心失却工作位置”。部分人士已经嗅到了香港所面临的、一种无法改变的衰落,并且对这座城市的未来做出威尼斯那样的预言:昨日的贸易中心,明日的地方城市。但是,香港终究是世界上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它所拥有的知识和资本在未来的许多年中,仍然是中国现代化进程无法取代的推动力。
台湾何时归来?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中国。澳门是1557年第一块为欧洲人所强占的中国领土。随着澳门的回归,亚洲告别了欧洲列强的时代。作为中国重新统一,现在唯一缺少的就是台湾的回归。这是中国今天外交政策中的要点。
早期,台湾还是一个高山族居民集居生存的岛屿,随着时间的推移,汉族人不断迁往这里。1590年,葡萄牙人登上此岛,随后的1633年,荷兰人的东亚贸易开始。现代台湾史以1644年满人统治中国开始,当时约10万汉人由沿海各省逃往台湾。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并以此为基地,旨在收复整个中国大陆。可是20年后,清军战胜了郑成功后人的舰队,占领了台湾,把它划归为大清帝国的一个地区。台湾就这样持续了200多年,直到1895中日战争失败,和谈条约中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1945年,美国把台湾归还给蒋介石政府。国民党政府开始时在台湾显示了类似于其在大陆那样的腐败、无能,直到1947年2月台湾人起义,国民党军队血腥镇压了这次起义,2。8万台湾人遇难,其中包括整整一代的专业技术人员。1949年,蒋介石在与毛泽东的对垒失败以后,带着他的残余部队、现代生产设备、官员、教授等逃亡到台湾。他以战争状态方式治理台湾。而美国第七舰队驻扎台湾海峡,以防共产党的进攻。
当尼克松总统1972年访问中国时,情况发生了变化,而且一个对付苏联的战略性合作被形成了。台湾当局必须把联合国的中国席位交还给大陆政府。当卡特总统在1979年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时,他停止了与台湾的外交关系,从此,美国与台湾的交往只通过非官方的形式进行。
如果说,台湾的国民党与大陆的共产党在一个中国问题上一直是一致的,而所争论的不外乎是双方之中的哪个政府是合法的话,那么近年来情况发生了变化。
在2000年3月的“总统”选举中,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当选。他在5月20日的就职演说中表示,要把与北京的关系正常化。他向北京做出了商谈表示,并准备满足北京的一个重要要求,一个他的前任一直拒绝的要求,那就是:开启直接贸易交往,与大陆直航、直通邮政。他把自己称作为中国的第十位总统,以此表明,他将对国号、国体等现状不做任何改变。确实,为了解除北京对他未来政策的担心,他作了形式上的保证,他说:“只要中共无意对台动武,本人保证在任期之内,不会宣布独立,不会更改国号,不会推动两国论(即李登辉的理论)入宪,不会推动改变现状的统独公投,也没有废除国统纲领与国统会的问题。”
如果台湾放弃宣布独立,而对在一国两制原则下的统一长期保持沉默,那么将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从双方利益的角度看,极有可能的是,长期保持现状。大陆和台湾将会像大陆和香港一样,越来越趋向于发展、形成一个统一的经济空间。但是如果涉及到民众呼声,那么这种客观、冷静的利益分析未必一定能获得多数人的赞成。大陆的军队在进行着收复台湾的军事训练;宣称已经开发出了导弹巡洋舰;从俄罗斯以每艘8亿美金的价格购买了两艘带有导弹发射装备的现代化的核潜艇。可是,中国经济杠杆很快就会显示出某种超过导弹的推动力。台湾将越来越显示其对中国大陆的依赖性,尤其是在劳动力和市场方面。中国领导人现在似乎逐渐意识到这一点,并且把他们的战略逐步转移到一种对台湾的经济交往上来。
2000年6月,新加坡原来的总理李光耀在一次采访中,表示对大陆与台湾之间的紧张局势感到担忧。他以严厉的语言表示了对李登辉的不满,因为李登辉把台湾问题复杂化,从而迫使人民解放军去强化海军装备。陈水扁接过了这个烂摊子。李光耀建议说,台湾当局应该以说服台湾人认识到,与大陆的统一是不可避免的政策,来取缔那种竭力从民众中需求台独支持的做法。美国人不可能永远保护台湾,如果让台湾人寄托幻想于美国人的话,那将是非常可悲的事情。
台湾:“中国特色的国民经济”
70年代,在西方企业的视野中,东亚浮现出四种国民经济形式:韩国、台湾、新加坡和香港。经济学家很快就为这些快速发展者发明了一个名称:四只老虎。随着中国大陆在80年代的腾飞,人们对于这四个也属于儒家文化圈的经济体又赋予新的名称:“四小龙”。
从这“四小龙”经济中,也就只有一家堪称腾飞式经济,那就是:台湾。韩国是日本模式的翻版:它建立大型综合集团,以日本战前的经连会金融集团以及其演化出来的工业集团为样板,既不在乎欠债,也不考虑市场需求,而一味地扩大生产能力。新加坡邀请西方以及日本的跨国公司直接投资。香港沿用英美的自由资本主义。台湾相反建立了一个中国式的国民经济体,一种富有灵活性核心的小型的父权式家庭企业。
90年代末,台湾有120万中、小企业,而台湾就业人口80%工作于此。中国人的想法是:与其到别人的企业去干,还不如在自己的家庭企业中。每18个台湾人中,就有一个是企业家。一个笑话就是:“往街上扔一块砖头,准砸着一个董事长”。《经济学家》杂志曾经这样描述说:台湾的经济是“一种蚂蚁兵团”式经济。这个蚂蚁兵团在90年代占领了世界计算机市场。
台湾计算机工业的主要成品(在世界市场所占百分比)
资料来源:台北市场情报中心,技术、信息研究所,2001年1月。
我们现在看一看这“蚂蚁战”:以洪先生创立的建准公司为例。在80年代手提电脑的奔腾处理器迅速提高时,高温问题出现了,像日本的大公司美蓓亚(Minebea)一样,建准公司集中精力去解决这个问题。它们研发出了一种很小的冷却排风扇,它甚至比奔腾的芯片还要小。现在,几乎世界上1/3以上的手提电脑都使用这种排风扇。
90年代末,台湾上升为世界第三大计算机硬件生产地,仅仅小于美国、日本。在计算机的许多零部件方面,世界市场的50%~80%都为台湾所占有。
台湾的企业是在埋头苦干,但是他们的眼睛却盯着世界市场。在这个世界上,谁认识第一流的国际计算机,也就是认识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转换电路板生产商?谁认识光宝技术,也就是台湾80家计算机显示器生产商中最大的那家?谁认识家庭企业家昆盈公司(Kye),即第三大鼠标生产商?谁认识世界上最大的小计算器、台湾最大的传真机生产商光宝公司(Cal-p)?
形成所有这些现象的唯一原因就在于,台湾企业供应零部件,并把它们发往组装整机的地方,也就是零部件规模委托加工,他们的产品不是直接给予终极用户,而是销售给了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的计算机生产企业,而这些企业把零部件组装起来,并且以自己的商标对外销售。譬如在2000年,世界上半数以上的手提电脑都是由台湾生产的,然而这些电脑却都是以世界上享有盛名的计算机公司如康柏公司等的名称对外销售。2000年初,据经济报介绍,也就只有手提电脑的世界名牌东芝公司在台湾整机生产。世界著名的大型集团公司如国际商用机器(IBM)、康柏公司、东芝公司都无一例外地依赖于这些零部件供货商,依赖于数千家中、小型台湾企业的委托加工。日本的卡西欧公司小型计算器的80%来自于光宝公司。只有少数的台湾公司如计算机生产商宏基在世界市场上打出了自己的牌子。如果台湾突然消失在海洋中的话,那么世界计算机市场也就将随之而陷入混乱。
有这样的说法: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好的企业家,前提是,只要把企业产权的自主性给了他们。对此,台湾人是活生生的例子。那最初把希望寄托在大型国有企业上的台湾当局所做的决策是相当明智的。他们对于这场高技术奇迹所做的只是一点儿经济上的资助,然而却是关键性的:当局为这场奇迹投入了基本设施建设;筹建了一个官方实验室:“工业技术研究所”,如同美国的史丹佛大学那样,这个研究所使许多富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