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给总经理101条忠告 >

第19章

给总经理101条忠告-第19章

小说: 给总经理101条忠告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才。
  刘备在得到诸葛亮之前,只凭个人的喜好作为识人标准,凭个人的印象和臆测选识人才,并自认为自己“文有孙乾、糜竺之辈,武有关、张、赵之流”。殊不知,天下之大,人外有人,只凭个人感情来评判人,结果往往会走入迷津。他常叹自己思贤若渴,身边无人才,以至于第一次见到司马水镜时竟无端埋怨说:“我刘备也经常只身探求深谷中的隐贤,却并没有遇到过什么真正的人才。”司马水镜引用孔子的一段话,批驳了刘备的错误观点。他说:“孔子说过‘十室之邑,必有忠信’,怎么能说无人才呢?”继而又指出,荆襄一带就有奇才,建议刘备应该去访求。这就为三顾茅庐拉开了帷幕。所以,仅凭个人意志、个人印象来肯定或否定某个人,只能空怀爱才之心,不会得到真正的人才。
  唐高宗时,大臣卢承庆负责对官员进行政绩考核。被考核人中有一名粮草督运官,一次在运粮途中突遇暴风,粮食几乎全被吹光了。卢承庆便给这个运粮官以“监运损粮考中下”的鉴定。谁知这位运粮官神态自然,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脚步轻盈地出了官府。卢承庆见此认为这位运粮官有雅量,马上将他召回,随后将评语改为“非力所能及考中中”。可是,这位运粮官仍然不喜不愧,也不感恩致谢。原来这位运粮官早先是在粮库混事儿的,对政绩毫不在意,做事本来就松懈涣散,恰好粮草督办缺一名主管,暂时将他做了替补。没想到卢承庆本人恰是感情用事之人,办事、为官没有原则,二人可谓“志趣、性格相投”。于是,卢承庆大笔一挥,又将评语改为“宠辱不惊考上”。卢公凭自己的观感和情绪,便将一名官员的鉴定评语从六等升为一等,实可谓随心所欲。这种融合个人爱憎好恶、感情用事的做法,根本不可能反映官员的真实政绩,也失去了公正衡量官员的客观标准,势必产生“爱而不知其恶,憎而遂忘其善”的弊端。这样,最容易出现吹牛拍马者围在领导者左右,专拣领导喜欢的事情、话语来迎合领导的趣味和喜好。久而久之,领导者就会凭自己的意志来识别人才,对有好感的人委以重任;而对与领导保持距离、印象不深的人,即使有真才实学,恐怕也不会委以重任。所以说,偏爱、偏恶对人的识才与任用是主观的,对国家、对事业将会造成不良后果。
  最典型的事例要算是秦始皇以自己的爱憎标准来判定“接班人”,致使江山断送的那段历史了。秦始皇偏爱幼子胡亥,偏恶长子扶苏,这与他重法轻儒有关。秦始皇非常信仰法家学说,他喜读韩非的《孤愤》,韩非的思想对他进行统一战争很有作用。韩非指出,国家强弱的关键在于“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由于秦始皇崇信法家思想,蔑视以“仁爱”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更容不得其他思想的存在。恰恰在这个关键问题上,扶苏与之意见相左,他坚持儒家思想,建议以仁义治国,以德服天下。这引起秦始皇的不满,赶扶苏去做监军。因赵高学法,而赵高又是胡亥之师,所以,始皇宠信胡亥。不可否认,秦始皇以法治国对统一中国是起了决定作用的。但应该注意到任何学说,都必须随时代的变化、条件的更新而向前发展,或被其他学说所吸引,或兼容并蓄。秦始皇执己之偏好不讲德治是一失,而以个人好恶识人,对长子的直谏,不采其合理之言,反而责为异端,对那些以法为名、实为害民的胡亥、赵高等爱之、用之,终致使秦传至二世而亡。所以说,识人才,绝不能仅凭自己的爱憎,轻易断言。
  今天的现实社会中,有些企业管理者总是以感情上的偏好、偏恶来识别人才、选拔人才。喜欢的、志趣相投的,就备加称赞,即使本事平平,企业上的大事也要把其召来商议;不喜欢的,往往刁难、非议,即使有才干,也看不到,更谈不上重用,最终使有才干的人伤了心,离开企业。企业的凝聚力是靠人心换来的,人心散了,企业岂能有所发展。
  事实上,以自己偏爱、偏恶的标准来识别人才时,这种管理者大多心态不正,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为人做事没有原则,感情用事,随心所欲。这样的领导自觉不自觉地以志趣、爱好、脾气相投作为识才的惟一尺度,实际上,这是一种把个人感情置于企业利益甚至社会利益之上的错误做法。从近处来讲,许多与他志趣不投的有才之士,他视而不见,其结果是企业的人才流失。从长远看,以个人的好恶识别人才,没有客观标准,没有原则性,在管理上,就会随心所欲地处理问题,管理制度就会失去约束性和原则性,在领导者周围就会出现一群投其所好的无能之辈左右企业,长此下去,势必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
  所以,领导者识别人才时,必须把个人的感情置之度外,抛开自己的爱好与志趣,以整体利益为重,这才是治国安邦、勤家敬业之根本。
  合理使用人才,就要善用人才的长处。俗话讲:“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用人就要用其长。能用其长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 
63.大度容才就能最佳用才
 
  大度容才就是说总经理要有容才纳贤的气魄和度量。
  只有具备宽容的气度,才能有团结众人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效能。宽容是激励的一种方式,也是管人的一种方式。总经理的宽容品质能给予员工良好的心理影响,使员工感到亲切、温暖和友好,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同时也因为总经理的宽容,员工由于感动而增强了责任感,他希望能让你因为他的成功而高兴。自尊心恰是一个人做了错事后促使其态度发生转变的心理动力。
  缺乏宽容心态、对别人的不同意见不能相容的总经理,是在拒绝员工积极参与管理,结果只会使员工丧失了责任感和积极的心态。因为提意见者往往是积极的思考者。总经理能有宽容精神,必将使员工获得发挥才能的最佳心理状态。
  1.对人才要扶不要压
  一些总经理对一般的人才可以任而用之,可对八斗之才,拔尖之才,尤其是超过自己的高才却容忍不了,认为人家构成了对自己权力和中心位置的威胁。于是,嫉妒之心油然而生,压才之举随之而行。孰不知,这是愚人之见。真正的优秀人才必将脱颖而出,任何人也压不住。高明的总经理,对高才是喜不是忧,是扶不是压,是求不是弃。必须懂得,高才是事业成功的希望。
  2.包容人才的短处
  人才虽有所长,也有其短。有的优点突出,缺点也突出;有的侍才自傲;有的不拘小节;有的性情怪僻;人才之间还有各种矛盾。因此,总经理既要用其长,也要容其短。
  3.接纳人才的建议
  即要听取贤才的各种主张、意见,鼓励他们讲话,尤其能听取他们讲出不合自己口味的意见。因为,既然是人才,必有自己的真知灼见,必然对自己的见解充满自信心,对上司的意见不会随声附和,往往固执己见。有的人才还往往不懂世故,不顾情面,不分场合,秉公直言,总经理容人之言,也是发扬民主的表现。作为一个总经理,应当接贤纳谏,广开言路。
  4.宽容冒犯的人才
  容人之中,容人之冒犯最难。某些总经理如“老虎的屁股摸不得”,“太岁头上的土不能动”,一摸即跳,一动就怒,你稍有冒犯之举,他就伺机报复,以“兵”相敬。真正有远见、有度量的总经理从不给冒犯者“穿小鞋”,对合理的冒犯,引咎自责;对不合理的冒犯,也能以事业为重,从大局出发,毫不介意。因为他知道,这些“胆大包天”的冒犯者大都秉性耿直,光明磊落,这正是难得的人才,是事业希望所在。
  5.宽容人才创新的失败
  总经理不仅要宽容人才的缺点,更要宽容人才工作中的失败。失败常常来自于创新的路途。创新是企业获得向上动能的源泉。如果一个总经理不能容忍人才因为创新引起的失败,就是在提倡一种保守、墨守成规和静止的管理思维。
  倘若总经理能对失败者说一声“接着再试,相信自己”来宽容人才的失败,这将减轻人才的心理负担,使他们启动智慧,反而能够创造出奇迹。
  3M公司的董事长里尔是鼓励创新的“激进前者”,这位“探险家”出身的董事长认为:一个人若是从来没犯过错误,那多半是因为他毫无建树。他说:在3M公司内,有坚持到底的自由;有不怕犯错误、不畏惧失败的自由。有了3M公司总经理的“容忍失败”的管理风范,才有了该公司持续不衰的创新业绩。
  工作并不总是顺利的,员工的失败很正常,可怕的是失败后没有勇气再试,总经理在员工失败时给予一句亲切的问候,一次“下次努力”的宽容和激励,会打破员工沉重的失败感,解开束缚他心灵的挫折感,让他有敢于再尝试的勇气。 
64.高层管理者要有政治家的胸怀和气量
 
  无论是战争还是商业运作,都不是单纯的个人行为,而是一种较复杂的社会行动。因此,要求军事指挥员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应该具备政治家的眼光和气量。
  《三国演义》第三十回提到,官渡之战结束后,曹军打扫战场时,从袁绍的图书案卷中,捡出一束书信,皆是曹营中的人暗地里写给袁绍的投降书。当时有人向曹操建议,要严肃追查这件事,凡是写了黑信的人统统抓起来杀掉。然而曹操的想法与众不同,他说:“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于是下令把这些密信付之一炬,一概不去追查,从而稳定了军心。
  可见,曹操这位史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确有其非凡之处。尽管他在某些地方行事残暴,但在使用人才方面却始终表现出政治家的宽阔胸怀,尽管曹操多疑,但用人不计旧仇,还是可赞颂的。
  除了官渡“焚书信”一事外,演义中还在其他几处描写了他豁达大度的政治家胸怀。例如宛城之战中,张绣率军杀死了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大将典韦,曹操自己的右臂也在乱军中被流矢所中。后来,张绣听从贾诩的劝告投靠了曹操。曹操热烈欢迎张绣的到来,不仅没有报杀子之仇,而且还与张绣结成了儿女亲家,并拜他为杨武将军。张绣十分感激,他在后来的作战中,为曹操统一北方,建立了汗马功劳。
  可以肯定的是,凡是有大作为的人都有大的度量;完成大事业者必有大的胸怀,千古万世,莫不如此。
  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外逃十九年,得位后,平定了国内的乱党。为了安定人心,便让过去偷过他东西的仇人头须,作他的车夫,驾着车四处周游。那些曾跟着旧主子逃亡的人终于相信了文公是不计前怨的人。由此,晋文公赢得了国人的信任和拥护,社会迅速安定下来。
  周定王元年,楚庄王平定叛乱后,大宴群臣,并让爱妾许姬为大臣们敬酒。突然,一阵轻风吹灭了厅堂内的灯烛。黑暗中,有个人拉着许姬的衣袖调情。许姬不从,顺手扯下了他的帽缨,并告诉庄王,要求掌灯后立即下令查出帽子上没有缨带的人。庄王听了哈哈大笑,当即宣布:请百官们都把帽缨去掉,以尽情痛饮。待大家都把帽缨扯下,庄王才下令点灯。这样,究竟谁是行为不轨者,已无法分辨。许姬不理解,庄王说:“酒后狂态,人常有之,倘若治罪,必伤国士之心。”后来,在吴兵伐楚的战争中,有个人奋不顾身,英勇杀敌,为保卫楚国立了大功。此人名叫唐狡,他就是“先殿上绝缨者也”。有诗写道:“暗中牵袂醉情中,玉手如风已绝缨;说君王度江海量,畜鱼水忌十分情。”
  汉光武帝刘秀在攻克邯郸平定王朗之乱后,也曾缴获郡县吏民与王朗往来文书“数千章”,但刘秀不屑一顾,命人全部销毁,并说:“令反侧子自安”,结果立即安定了人心。
  具有大度量,才能团结人心,使用人才。而无论是战场上还是商场上的胜利,都是与加强内部团结密不可分的。
  就拿曹操来讲,其当时虽然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但是袁绍还占据着冀、幽、青、并四州的大片土地,曹操只有集结更大的力量,乘胜前进,才能平定河北,统一北方。同时,从整体战略大棋盘上看,曹操的正面有袁绍,背后和侧后有刘表、刘备以及江东实力雄厚的孙权,仍处于内线作战并未完全摆脱困境的状况,此形势正是急需用人之际。因此,只有从长远和全局的利益出发,转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巩固内部团结,才能继续胜利进军。
  还需看到,当时秘密写投降书给袁绍的并不只少许人,而是一批人。试想,若是严加追究,必然牵扯面广,会造成人才大量的流失,也会对整体事业带来极大不利。例如一些企业或部门,由于主管领导的人事变动,初上任者一上来就是“三把火”,其中最重要的一把火往往就是先把“逆我者”屁股烧红、烧焦,或打入另册或干脆让其滚蛋,不论人才与否概无幸免。这种做法正好是曹操等当年的反证,其结果也就不难猜测了。
  曹操烧密信,不但安定了人心,防止了人才损失,而且使写信的人越加佩服曹操的威德,效忠曹操。这样,一批被免去追查的人才所激励出的新能量,要比原来大得多。由于曹操是“未看密信就予烧掉”,也就无“秋后算账”或“兔死狗烹”的打算与迹象,可让人真正放心,充分表现出政治家的胸怀。
  综上所述,我们同样希望现代企业家,应持有相当的气量,不仅向古代典范人物学习,能够大度地吸收其他群体投奔的成员,或允许本群体内曾有异心的人校正过来,且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以利于整体事业的兴旺发达。 
65.让有能力的人拥有权力
 
  权力是一把利剑,有的管理者注意暂时放手,有的管理者则绝不放手。正确的方法是:让有能力者有权力!
  我们常会遇到一些单位的管理者只是把负责人叫来说这样一句话:“其他的就由你和这位负责人一起作决定”,然后就安排另外工作的情形。这就是放手给有能力的人授权!通常领导者只决定个大概,其他细节部分则交给负责人处理,这是一个让负责人发挥能力的机会,而且,他们对工作细节的了解也比领导者多。
  但是,有时当负责人决定的事情,已经开始有进展时,他的领导又突然出面干涉。结果,一切都要等领导裁决后才能运作。虽然他口头上说要把权力交给下属,但事实上,决定权还是在他手上。我们常听到看到一些领导连工作细节也要干涉。
  所以,管理者事先要和负责人做好意见沟通,不能说好“都交给你”,还要过分干涉。一旦说出这句话,就要有绝不干涉的觉悟,否则会让下属失去工作热忱。如果是和单位外的人谈公务,又会牵涉到单位的信用,因此更要特别小心。
  管理者如果没有“委托”的自信,“委托”之后又想干涉的话,那么最好整件事从头到尾都由自己决定。“委托”并不是件坏事,当自己决定将任务交给别人去做时,即使真有不满意的地方,也不能再发表意见。当负责人由于无法对付某个问题而感到苦恼时,身为领导者不妨以个人的经验提供负责人一些方法。然而许多时候,情况往往在开始时便弄巧成拙,领导者虽想用温和的方式传达给负责人,但是语气上却隐含命令的意味,那么负责人表面上也许接受,心里却未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