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转世·重生] 空明传烽录 作者:公子易(历史) >

第93章

[转世·重生] 空明传烽录 作者:公子易(历史)-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立不动,宁完我疑疑惑惑的捡起来瞧时,却是一份和约的草本。细碎条文也不必说,扼要的共有三条:一是明金疆界自今以后以三岔河为界,以西属明,以东属金;三岔河以东原有居住女真族人,原迁徙者听其自便,不愿迁徙者以大明人民相待;二是蒙古各部及朝鲜是否归顺明朝,抑或仍依金国,各听自便;三是明金约为兄弟之国,十年之内互不相侵,十年以后或兴或衰,各安天命。 

  
 卷三 环佩相将侍禁庐 第一百五十三回
 
  宁完我看了,但觉这份草约比先前温和许多,三岔河西原本已经给明军控制大部,后金再行死守并无意义;蒙古诸部与朝鲜已经归附,不是明朝一句话就能拉得过去的,再说倘若明朝真来拉拢,与后金相比也是鞭长莫及;要说十年之内互不相侵,正合了大汗稳住明朝动向,肃清内部异己,壮大自己实力的心思,虽然十年有些太长,但这个世道就是有能者说了算的,到时自己发难,谅明朝也不能怎样。怕就怕在自己休养生息的数年之间,辽东部队日渐精良,到时候八旗未必仍是敌手了。

  想了一回,偷眼瞧瞧达海,见他向着自己微微眨眼,当下心里有了底,笑道:“桓大人此约果然十分有心,无奈完我做不得主……”桓震打断他道:“那末甚人却做得主?”宁完我沉思片刻,道:“除非遣人报知大汗,由大汗裁夺。”桓震未置可否,鼻中冷哼了一声。宁完我注目瞧他神色,却如古树静水,波澜不惊,甚么也瞧不出来。

  良久,桓震忽然道:“也罢,便由得你去回报。”说罢转身离去。宁完我便写了书信,照理这信送出之前须得经桓震亲自查验,可是一连数日,桓震窝在房中既不见客,也不出巡,宁完我百寻不得,焦急难耐。营中对他监视似乎也骤然松弛下来,本来自从达海行刺事件之后,周延儒便加派人手看管他二人,可是自打桓震提出这份和约,原先总跟在他身后如影随形的亲兵便一个个不见了踪影。宁完我愈来愈奇,终于买通了一个看守兵丁,与他掉换衣服,偷偷潜出,去桓震住处打探消息。他本以为桓震新近丧妻,仍在悲戚之中,是以不肯见客,不料伏在窗前一探之下,竟然大出意料。桓震房间之中灯火通明,挤得满满一屋子人,大家七嘴八舌,都在指着一张辽东大图议论纷纷。有几个是他战阵上见过的金国奇、张正朝,还有许多他不认得的将领,不过看服色盔甲,都不是甚么泛泛之辈。桓震居中而坐,对一人问道:“毛帅之兵到了何处?”那人上前躬身为礼,昂然道:“谨遵桓帅钧令,毛帅遣耿、尚两位大人,各率四千精兵,分五十余路乔装乡民而进,已经在鞍山一带齐聚,后方粮草源源运送,只等一声号令,便可突袭辽阳。”

  桓震拍掌道:“好!虏之精锐在外,城中尽是老弱。我出其不意,必能一鼓而下。”黄杰道:“眼下最要紧的是拖住了议和的金使同皇太极数万大军,我已教人赶去给皇太极送信,就说大人诚心和谈,但两国盟书必须要他画押,请他暂且慢行,等待我与宁、达二人磋磨。”桓震点头道:“好。”回头吩咐亲兵道:“宁完我但来寻我,一概推病不见。”那亲兵诺诺答应。

  宁完我听了,大吃一惊,所谓毛帅想来必是皮岛的毛文龙了,细瞧那自称毛文龙部下之人,果然生得膀阔腰圆,脸色黑红,肌肤粗糙,颇似常年在海上风吹雨打的。可毛文龙这人向来桀骜不驯,不服明廷管束,怎么却肯听从桓震的命令?这其中的缘故宁完我来不及多想,但毛文龙倘若真的秘兵屯集鞍山,攻到辽阳也只要一日多功夫,辽阳守军都是老弱之辈,加上毫无防备,一战之下必无胜算。辽阳一失,就是没了根本,更加断了大军回撤的后路,那可怎么是好?

  宁完我不由得想起上次恩格德尔的事情来。那回恩格德尔自桓震手里逃回,说甚么明军已经同林丹勾结起来进攻辽沈,当时还因为要不要相信这消息起了一场争执。后来事实证明那不过是桓震的惑敌之计,可是这一次呢?同样的计谋连用两次,在宁完我想来,桓震决没愚蠢到这等地步。难道真是给自己无意之中窥见了明军的动向?这么说现在桓震同自己慢慢磋磨,甚至避而不见,都是在拖延时间,以便毛文龙从后包抄辽阳了。

  这可大大不得了,宁完我偷偷溜回自己房中,熄灯独坐,手心后背都涔涔渗出冷汗。须得赶紧设法报知大汗才是,可是怎么个报法?自己与达海孤身在此,哪一个也脱身不得。明军的信使是决然不可能替他将消息传递出去的了,看形势除非两国盟定,否则桓震也决不会放他离去。想来想去,宁完我终于一咬牙,拿定了主意。

  次日,两位金使一起求见桓总镇、周阁老。桓震先前仍是祭出推病大法,闭门不纳,周延儒也推说事务繁忙不暇会晤。宁完我明知两人都在说谎,忽地大声叫道:“桓大人,你若肯见我,今日盟约便可签字画押了!”话音未落,只见房门豁然而开,桓震一身戎装地跟在周延儒身后走了出来,那周延儒也是全副朝服打扮,显是早有预备。

  宁完我心中忽然有一种不祥之感,怔了一怔,不由自主地扭头便走。达海尚不知道怎么回事,瞪着眼叫道:“老宁,你做甚么?”宁完我回身冲他使个眼色,对着周、桓二人一躬到地,谢道:“完我方才只为求见心切,故此随口编造,盟约还是要我大汗亲阅,二位大人万勿见怪。”

  桓震微微一笑,竟不理睬宁完我,顾自对周延儒道:“周大人,咱们临行时候宗伯交待甚么来?”周延儒会意,道:“温老大人言道,谈判必有磋磨,长短尽可争之,但若金使有意隐瞒,便是毫无诚意,可先斩后奏,哪怕两国就此开战,也是在所不惜。我大明堂堂天朝,不能给菆尔小邦戏辱。”桓震颔首道:“周大人记得清楚。”他两人一问一答,全没将宁、达二人放在眼里。宁完我不由得又疑惑起来,一时间只觉无所适从,虽然皇太极给了他二人拟约定盟的权力,可是此时此刻却不知道是用了好,还是不用好。达海在一旁冲他连使眼色,他也只做不见。 

  
 卷三 环佩相将侍禁庐 第一百五十四回
 
  周延儒似乎已经瞧出甚么端倪,走上前去将达海拉过一旁,低声道:“本官有一句话,不妨直言相告。”见达海点了点头,这才续道:“今日之盟若定,你尚有一线生机;若不能定,宁完我自会给送回沈阳,你却必死无疑。”达海瞪大了眼,摇头道:“你们汉人讲究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我不信。”周延儒冷哼一声,道:“汝之取死之道有二:汝与桓大人有杀妻之恨,听闻这女子幼年便聘与桓大人,伉俪之情甚笃,你却一旦杀之,此必死之一也;彼女方为朝中温尚书收为螟蛉,佳期已定,尚未合卺,你此刻断其性命,无疑便是断了桓大人的晋身之路,你且自估量,他能放过你么?”

  达海说不出话,许久方道:“那怎么办?”周延儒笑道:“我早瞧出宁完我受你节制,你不如抛开了他与大明定盟,那时必然会送你去北京面见新君,朝觐之后,他便想寻隙杀你,也没机会了。”达海甚觉有理,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

  于是著名的古北口之盟就此一锤定音,周延儒命人摆上香案祭享天地,又遥拜北京方向,之后周延儒、梁廷栋、达海以及其他随行明官依次在盟约上签字画押,就算礼成了。自始至终,并无一个人提及仍然身陷虏中的崇祯皇帝,以及舍身从龙的一干文武官员。

  大事已毕,周延儒便令即日开拔,昼夜兼程赶回北京。长城一带防务桓震早已安排妥当,辽军大部由金国奇带领,顺永平一线出山海关撤回原防地,自己直辖的一个营五千人仍随他回北京去。照道理讲,虏难既平,桓震作为边将该当径归汛地,可是他藉口护送使臣,又要跟着回京。周延儒不知出于甚么考量,竟然一口应诺,倒大出桓震意料之外。

  赶回北京,已经是二月初一日。桓震亲自护送雪心的灵柩回温府,当着温体仁之面抚棺大哭,发誓终身不娶。温体仁也陪着掉了几滴眼泪,不住责备自己保护不周,致使雪心落入匪人手里,更说无论雪心在与不在,此生当以子婿视他,永无变更。

  他离了温府,第一桩事情却是搬家,新宅是他自己出去租来的,两进一厢,地方甚是宽敞。桓家本无多少家具,两个仆人一齐动手,加上雇来的两个工人,不过大半日便搬完了。桓震看看天色已黑,当下打发了雇工,叫仆人自去安歇,这才打开后门,发了一个暗号,不多时后巷中抬过一顶轿子来,顿在后门外。

  桓震舒一口气,撩起轿帘,低声道:“好了雪心,此刻没人,可以出来了!”轿中应声钻出一人,竟是雪心无疑。桓震拍拍她肩,笑道:“要你装死,可真委屈了!”

  原来当日桓震将她独个儿留在房中,雪心卧着寒衾冷枕,听着北地厉风,半夜不曾睡着。忽然听得窗外人声悉嗦,跟着有人伸进刀子来撬门别闩,不由得吓得灵魂出窍,一颗心怦怦跳个不住。一眼瞧见木架上悬着桓震的一副盔甲,灵机一动,连忙跳下床将护心镜摘了下来贴在胸前,她料想来人意在桓震,倘若寻人不得,不免别生事端,是以藏好了护心镜之后仍钻回被窝去仰面躺着,丝毫不敢做声。

  达海摸黑进来,隐约只见床上有人,决想不到竟然不是桓震,当下估准了胸膛处猛力刺了几刀,跟着仓皇而逃。总算雪心福大命大,上苍护佑,这几刀竟然都刺在护心镜上,达海做贼心虚,全没觉察落刀有异。

  饶是如此,雪心仍是痛得险些晕去,勉强支撑着爬了起来,她自不知行刺之人便是金使,只道是甚么仇家对头派来的刺客,当下灵机一动,割开自己手腕放出血来,用水调了泼得满地都是,那模样便像刚杀死了一个人一般;跟着自己卧在门口,静等有人来救。军医给她看伤,发现是个女子,当即屏退了闲人,两人独处房中。雪心趁机将事情始末一一相告,要那军医助她演戏。

  桓震初进房间几乎给她吓死,但将她抱到床上之后,雪心突地冁然一笑,一块大石头这才落地。他那时已知是达海所为,正要带雪心出去,忽然心念一动,想到要她装死加以利用,这才安排下这么一个局。雪心早已由得力之人先行护送回京,那所谓棺材自然也就是空的了。棺中桓震详详细细地写了一封书信,明言要雪心装死的缘故,以及往后的打算。

  他料以温体仁这等性格,必然开棺验看,果然不错,天色将明时候,温府便来了人,自称先去桓家旧宅,又一路追寻到这里来的。桓震暗暗咋舌,黑夜之中能够查得如此清楚,温体仁养活的爪牙可真不同一般。一面答应梳洗之后即去拜见,这才将来使打发走了。

  临出门前,他又去雪心窗下,隔着窗子看了她一眼。她大约也是累了,躺在暖被中睡得甚熟。桓震不由得想起昨晚她对自己说的一番话来:“但求桓哥哥安然无事,雪心就是做甚么傻事,也无所谓。”一时间只觉得天地间唯有这个女子是自己决不能辜负的,无关甚么男女情爱,只是为人的道理叫他不得不这样。

  他本以为温体仁叫他去定是有关雪心之事,没想到见了面竟然一字不提。温体仁一见他来,亲自下阶相迎,拉着他手道:“太子平安回归,多赖贤婿之力,老夫代社稷生民多谢了!”说着就是深深一躬。桓震这才想起自己前些时候上奏朝廷,说与虏兵接战,彼仓皇逃走,将太子遗下,被自己接回的。急忙跪下还礼,连称不敢当。温体仁笑道:“功在社稷,何必谦抑?”挥手一指,道:“这些位大人们都是听说贤婿还朝,特地来瞻仰贤婿风采的。”

  桓震顺他手指方向望去,但见周围人等尽是朝中所谓温党者,大多还是自己的上级,更有本衙门的御史史褷、高捷等人,不由得心里便是一沉。只是却不见周延儒,不知因何未至。当下恭恭敬敬地上去参见了一遍,温体仁这才道:“咱们今日都是自己人,各位不妨说说,如今朝廷大事,可怎么好?”说罢深深叹了口气。桓震斜瞥他一眼,见他虽然叹气,却无丝毫忧戚之色,显然自己心里早有了打算,不由得暗暗一笑,也不开口,静听旁人七嘴八舌的议论,却大都是主张扶立新君。 

  
 卷三 环佩相将侍禁庐 第一百五十五回
 
  他忽然想起在古北口与李经纬的一番谈话来,太子不曾离京半步的底细,福王想必已经尽知。他会不会抓住这一个把柄大做文章?按说太子乃是皇室正脉,不论他离京不离,都该继承大统;可是福王若以立长君为藉口起兵,也不完全是师出无名。即如本朝英宗,被也先掳去之时并非无子,但于谦等人仍然力主策立其弟祁钰,就是以英宗子见深年幼,不足以当国难。

  正在出神,忽听一人大声道:“诸公所言差矣!”众人循声望去,却是新任的礼部右侍郎王应熊在说话。此人天启间便在朝为官,直做到了詹事,桓震入朝时候他已经丁忧回家,直到上月才奉诏复出,为礼部右侍郎。是以桓震与他虽然同是川人,交情却并不深厚,限于数面之缘而已。应熊为人学识渊博,才思敏捷,性子却谿刻强很,朝臣大多避而远之,只有周、温二人引为心腹,援以自助,咸与亲善。温体仁见说话的是他,当即挥手止住众人喧哗,笑道:“非熊〔应熊字也〕有甚高见,不妨说出来共商一二。”

  王应熊逊道:“不敢。应熊方才静听诸位大人议论,各有长短,但无非都是主张策立新君。”温体仁点头道:“似乎确是如此。但体仁以为此议并无不妥。”王应熊微微一笑,道:“太子既是正统,自有仰承大位之理,不必复言。宗伯大人胸中想必已有成竹,幼主冲龄,如江陵秉政何?”江陵便是张居正。当年万历爷幼年践阼,靠的就是首辅张居正,国势几于富强。居正自己也是权势倾天,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句话隐然是说,倘若太子登基,温体仁便有做张居正的机会了。

  温体仁知道他话中并无恶意,忍不住捻须微笑。王应熊话头一转,却道:“如此固能天从人愿,但昭陵时无福王,更无建虏,宗伯可曾想过?”昭陵便是万历皇帝的老爹穆宗庄皇帝了,他驾崩时候既没有留下势力格外强大的藩王,也没有甚么紧迫的外患,加上一帮德高望重的老臣扶保,小翊钧登基可说无惊无险。如今形势却又不同,有明一代以来从没有过福王这样气焰嚣张的藩王,万历皇帝本打算废了太子改立常洵,却给一班大臣拼死阻止,于是便对福王大加封赠,加上福王本人性子贪残,多年刻聚下来,竟有“洛阳富于大内”的说法。他会不会借此良机夺回原本便“属于”他的皇位,谁也不敢说。

  温体仁何等聪明,只要王应熊少加点破,便明白其中深意。遂问道:“那么非熊之见,却当如何?”王应熊笑道:“为今之计,当尊太子监国。”桓震恍然大悟,太子监国而不即位,那对于温体仁掌握权力来说并无太大区别,但既然是监国,就是还承认崇祯的合法地位;既然老皇帝尚未死去,也没被拉下马,福王又凭甚么来抢夺国柄?

  温体仁似乎也想到了这一点,犹豫道:“固然有理,可是名不正则言不顺……”王应熊微笑道:“章献肃明可鉴也。” 章献肃明,乃是宋朝真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