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涛海未了情-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六十年代初毕业于天津大学,发电专业出身。参加工作以后,从电力设计院的工程师干起,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奋斗,直到担任电力局的副局长。主管基建工作以来,他工作有魄力,办事精明能干,为本省的电力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参与核电站建设的领导工作之后,他踌躇满志,觉得自己大展鸿图的时候到了。
那些本省的承建单位,得知蓝局长进了核电站建设的领导班子,更是喜上眉梢,希望能挤进核电站的建设中承包到项目。
“蓝局长,这回核电站建可是在咱们省。你是父母官,现在又是领导班子成员,说什么也得照顾啰。”王总端起酒杯对蓝局长说。
蓝局长一听这话,立即说:“老王,咱们喝酒归喝酒,千万莫谈国事。这项目承包,还得通过招投标。你要再谈扯这码子事儿,我只好走人。”
“别走,别走,我只是随便说说。标自然是要投的,这你就不用担心了。”王总笑着拿过酒瓶往蓝局长杯里倒酒:“来,满上。我知道你海量,这几杯还不够垫底儿的呢。”
酒过三巡,老王说:“蓝局长,明天我们公司青山宾馆的开业大典,你一定要光临指导!”
“不行。明天我们领导小组要开会。”
“是施工招标会吧?”
蓝局长笑了:“你这人有毛病咋的?三句话不离本行。现在几大设备的招标都没利索呢!这核电站可比不得常规电厂,全是高新技术,要从头学,没那么简单。”
第二天上午,东港核电公司办公楼的会议室里,卢坚副部长正在主持领导小组会议,他任公司党委书记兼领导小组组长。卢坚这时已经六十七岁了。这位核事业的元老,面对核动力发展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的现状,非常不安。为着核工业的二次创业,仍在日夜操劳着。他的脸颊已经瘦得有点往里塌。额头上现出深深的皱纹,可双目深邃依旧炯炯有神,鼻高唇厚,说话中气很足。坚定的语调,让人掂量出这位德高望重领导的特殊份量。
两位副组长,张天伦局长和蓝焕成副局长以及领导小组全体成员都出席了会议。卢书记和张局长是核工业系统来的,蓝局长是省里的,为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这个班子是特意抽调各方面的干部混编成的。
各方面负责人把工作汇报完,卢书记说:“目前的关键是与外商的谈判中要把好方向。我国的核电建设刚起步,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引进国际先进的技术,一定要注意有个高起点。还有,除了设备,技术转让方面也不能忽视。咱们花了那么多的钱,一定要为建立我国自己的核电工业体系做出应有的贡献。”说着他转向张局长:“老张,你在一线,一定要注意思路明确。”
张局长说:“我会记住的。只是现在头绪很多,感到技术力量不足,有些力不从心。”
卢书记问:“跟三一八设计院和三二一基地协商,支援技术力量的事儿有没有进展?”
“我让郑品吾回他们三一八院去要人,已陆续来了一些。三二一基地开始有些麻烦,部里把基地的领导找到北京去反复做工作,他们终于派了一支技术力量很强的队伍来。这批人,工程经验很丰富,还有从国外回来的专家。”
卢书记很高兴:“一定要妥善安排好这些人的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张局长点头说:“人员的安排由老郑负责,不会有问题。”
蓝局长笑着说:“你们核工业系统的人成年在山沟里,没见过多少世面。一听到要人,就抱着不放。”
第一章 战略转移(2)
卢书记看了蓝焕成一眼:“他们朱院长也不是气量小的人。他们还有军工任务,不能不全面考虑。这次派出的这支队伍的阵容,说明他们对国家重点工程是积极支持的。我们应当体谅人家的难处。”
蓝焕成的插话让他想起道:“老蓝,专家村的建设要抓紧。不能让法电公司的外国专家长期住宾馆,这样开支太大了。”
会议结束,卢书记和张局长立即去北京,继续展开跟外商的谈判工作。
蓝焕成回到专家村工地的现场办公室,把他的两个得力助手丁处长和孙处长找到一块儿,商量加快专家村建设的措施。
商量完,蓝焕成一一看了两人的脸,说:“今天会上,又提到了让核工业系统支援干部的事儿。看来下一步的人事安排,得琢磨一下。”
孙处长立即说:“现场工程说什么也得攥在咱们手里。”
老蓝点头不语,默想了一阵,说:“核工业系统的人,都是山沟里来的,没见过世面。老丁这二十多年的老经验,可派上用场了。”
丁处长脸上立即浮出自信的神色:“那些事儿,闭上眼睛也能对付得八九不离十。可欧洲的设备,也不能丢。”
“这个可以让省电力院派人。”蓝焕成胸有成竹,朝丁处长说:“你要做好思想准备。未来的现场指挥,非你莫属。”
丁处长粗大的手掌慢慢撑开又迅即攥紧:“放心吧!”
蓝焕成转脸看一眼孙处长,没再说话。两个得力助手,一个抓核电工地,一个管专家村基建,这样的布局合适。
二
林平山一行到海州以后,被安排在离公司办公楼不远的山海宾馆里。负责接待他们的人事处老谭说,他们的工作还没定下来,等负责工程的郑品吾研究好了,会找他们谈的。
郑品吾现在是领导小组成员,两年前就随张天伦来海州了。他跟张天伦是老乡,当年就是老张帮他调到北京三一八院。张天伦是学机械的,虽然在核工业系统工作多年,对核反应堆的技术细节还是不甚清楚。他受命筹建核电站,就把郑品吾从三一八院调来当帮手。张天伦不在时,叫他主管工程。
听了老谭的话,大家只好在宾馆里等着了。
四年前,林平山从国外留学回来,到北京的第二天上午,部办公厅就派车把他接到部大楼。刘部长亲自接见了他。
林平山在法国参加核安全研究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际上首位完成一项传热规律的研究,获得博士学位,实现了他在科学研究领域做出成就的夙愿。
这时,老同学鲁忠平已经是副局长,他非常高兴地跟当年八二六工程指挥杜平局长一起陪同林平山去刘部长的办公室。
刘部长是参加过长征的老干部,为人豪爽平易近人。林平山以前随雷总见过他几回。他一见林平山走进办公室,就高兴地大声说道:“小林,好样的。人家要用几年才能完成的研究项目,你十个月就攻下来了!还填补了国际空白。”
他叫林平山坐下,笑着说:“说说看,你是怎样让洋人服气的。”
林平山简要汇报了在国外的工作情况,鲁忠平在旁边不时插话,向刘部长夸奖他的老同学在清华大学学习如何拔尖。
林平山汇报完,刘部长点了点头,神色变得郑重:“小林,你是新中国培养的最早从西方留学归来的核能博士,今后可要在核动力发展中起铺路作用!”
听了刘部长的话,林平山心里一阵激动:“刘部长,我会永远记住你的话!”
刘部长转过身对坐在旁边的杜平局长说:“跟他们院里打个招呼,要安排好小林的工作。”
但在三二一基地,对林平山的工作安排,宋书记、雷总跟侯清德发生了很大分歧。
宋、雷建议让林平山担任设计研究室主任。
侯清德说:“林平山一回国就要求换住房提工资闹待遇,他的论文还是从国内剽窃出去的。这种思想品德有严重问题的人不能提拔!”
宋、雷二人听了这话觉得很奇怪,决定分头进行调查。
雷总了解到,原来是以前与侯清德一起驻厂的设计室人员中,有人认为林平山是搞中子物理研究出身的,在国内没做过热工流体研究工作,怎么有可能写出传热研究的论文,肯定是抄袭国内同事的研究成果。侯清德把这情况向部里有关部门作了反映。有关部门对此很重视,就请三一八院和物理所各派一名热工流体方面的老专家来部里,对林平山的论文进行鉴定。
那两位专家看了林平山的论文后,笑着说:“这项研究成果在国际上是首创,我们国内还没有开展这项工作,到哪里去抄?”
那位领导听后,才松了口气。
宋书记找了反映林平山闹待遇的人谈话,才知道是他们自己认为林平山出名了,肯定会闹待遇,只是他们的推测,并无真凭实据。
林平山知道了这些流言,非常感慨,就跟周玉茹讲起在国外的一段经历:
他按卢坚副部长指示,一到国外的核能研究中心,就向研究室的核安全研究项目负责人莫罗先生提出希望参加核安全研究工作。
莫罗是个直来直去的人,说话总爱咧着扁平的嘴,嘴角一丝笑纹,似有嘲讽的味道。他听到林平山说希望参加核安全研究,哈哈大笑起来,偏着头说:“是这样的,林先生。你从中国来,技术水平还不适宜参与这个项目。先在别的项目工作吧,核安全研究,很抱歉,现在不能考虑。”
第一章 战略转移(3)
林平山觉得脸上发烧,眼前别无选择,只好同意。
以后,他通过艰苦的努力,凭着在清华大学打下的坚实基础,接连完成了莫罗交给他的几个研究项目。两个月后,莫罗把他叫到办公室去。
直性子的莫罗,看到林平山进他的办公室,就走到办公桌前,两人站着说话。他好像才想起似地说:“哦,你以前说过要参加我们的核安全研究。从明天起,你就到我们这个小组一起干吧。”
到核安全研究小组工作之后,林平山才认识到莫罗给他安排的一个个带考验性的课题是有道理的。参与这个研究项目的工作,不只是一些理论分析计算,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广泛的综合知识。
莫罗同意他参加这个项目显露出的神态,让他更深入了解到西方人的胸襟。他们只要认为你行,不管原先怎样看你,能够马上转变自己的态度,好像以前什么都未发生过。联想到国内,有些人由于成见或者为了自己的面子,至死都不肯回头。这两种不同的文化理念,对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材的使用,肯定要产生不同的后果。
周玉茹听了,宽慰他说:“世上什么人都有,你就当笑话听好了。院领导对你还是很信任的。我听说,不少人到朱院长面前说你。他对人说,人怕出名猪怕壮,林平山出名了,什么说法都会有的,很正常。”
林平山对朱院长充满感激。看着周玉茹平静的神色,心里油然一阵敬佩:她要成熟多了,自己在政治上还是嫩。
最后,朱院长和曹总决定,任命林平山为设计研究室主任。
不久,侯清德被提拔到北京当副局长去了。
林平山担任室主任后,在朱院长的支持下,恢复了几年前被侯清德强行停止的堆内试验回路设计,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开展军用核动力和核电站的新型核燃料组件研制工作。
两年后,雷总病故。经部里批准,院里宣布林平山接替雷总的职务。
部里要求三二一基地派遣技术干部支援东港核电建设工程,林平山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国际经验上都是最佳人选之一,点名要他到海州来。
林平山一行到海州的第二天晚上,先期在核电公司工作的三二一基地设计所老杨来看大家。林平山问:“老杨,在院里,部领导向我们要人要得挺急的。到这儿来以后,好像不是那么回事儿?”
老杨摇摇头:“你们晚到了一个月,郑品吾把主要岗位都安排他的人了。现在人们都抢出国的岗位呢。”
林平山挨过郑品吾的暗算,尽管十多年前的过节应该早已冰释云散,只是听说老郑现在官架子大了,要比以前更难说话。
他在国外工作,百分之九十几的时间搞科学研究。回到国内,大部分时间要用来应付人际关系。当研究室主任以后,工作条件、职称评定,都不太顺。旁人羡慕他的名声,却不知名声给他带来没完没了的烦恼。现在偏又碰上郑品吾管事儿,自己只好耐心等了。
老杨走后,他就在灯下看书。刚看几行,听到有人敲门。他喊道:“请进!”边喊边往门口瞧去。来人一出现就把他呆住了,怔了半天才大叫起来:“鲁忠平!你怎么也在这里?”
鲁忠平迈着不紧不慢的步子走进来,笑着说:“我现在是巡视大臣。甭管是不是临时差使,好歹是说话有点儿分量的人物。”原来鲁忠平代表部里,来东港核电公司检查工作来了。
林平山好高兴,拿桌上的袋泡茶给他冲了杯茶。
鲁忠平讲求实际,墩胖的身躯往靠椅上一落座,从当前入手先问林平山:“到这儿都安排你干啥了?”
林平山摇头说:“还没说法呢。听说他们都在抢出国的差使,我们人头不熟,只好等着了。”
鲁忠平啜一口茶,瞪大眼睛说:“那哪行。像你这样有成就的专家,应当安排在重要岗位上。我得跟郑品吾说说去。”
林平山笑着说:“先不忙。核电公司原先那么着急要我们院派人来,肯定会有通盘安排的。”
“你太老实,如今是老实人挨欺负。怎么说咱还得为哥们儿出点力,下星期我就要回去,再想帮也帮不上了。”
第二天晚上鲁忠平来,一进门就笑眯眯对林平山说:“我跟老郑说了,林平山是我们部领导很器重的专家。老同学了,他的工作安排,你们一定得重视。”
林平山笑了:“瞧你拉大旗做虎皮,干吗把部领导抬出来了。”
“这样才能引起他的重视。再说了,我讲的是事实。”
鲁忠平这个钦差虽如包公断案明如镜,可他拍屁股走人后,林平山又有苦果子吃了。
鲁忠平走后第三天,郑品吾找林平山谈话了。
郑品吾这几年宴会不断,干瘦的躯体填入了些皮下脂肪,皮肤细腻了。大概消化功能不佳,仍然没有发福,两肩还是往上挑着。长时间油水滋润,脸色也变得光鲜白净了。他一脸为难的神色,对林平山说:“老林,按你的经历,安排到国外工作是比较合适的。你们来晚了,国外的岗位全都有人了。眼下现场缺干部,我跟张局长请示过,张局长决定让你到工地担任现场指挥。你本人意见怎样?”讲完盯着林平山的脸,看有什么反应。
其时张天伦已得知蓝焕成准备往现场安排自己的人,听郑品吾汇报说出国岗位早已满额,从三二一基地来的这批人只能安排国内岗位,就说:“现场工程有核安全要求,应当安排懂核的人才行。”
第一章 战略转移(4)
郑品吾马上建议:“林平山刚来还没岗位,让他去吧。”
他得知林平山将被派来核电站工作,一个月前采取迅雷不及掩耳措施,把出国岗位都安排了人。心想,林平山留学归来,强项是在国外工作,我就反其道而行之,让你去施工现场,看你咋办!
林平山听老郑讲了对他的安排,心里一愣,这样的安排大大出乎他的意料。这次来海州,他带了很多核设计方面的技术资料,连数学笔记都带来了,没想到会让自己去施工现场。现场工程一开始是土木建筑,他在这方面可是两眼一摸黑。
这些年来,他已经不是头一回碰到这样的情况了。不善人际关系使他的道路比别人更加曲折,长途跋涉中他渐渐总结出了应对策略:顾自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