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舰队的覆灭 [日] 伊藤正德-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6 时34分,第一批搜索机在塞班264 度、160 海里处发现了由美大型航空母舰5艘、战列舰4艘、其他军舰10余艘组成的一支特混舰队。第二批侦察机也在其他海域发现了另一支美舰群。第三批侦察机的15号机在关岛以西70海里处又发现了美大型航空母舰3 艘、战列舰5 艘、其他军舰10余艘。这样,美军全部兵力的分布状况几乎全被日舰队掌握了。
当时,已被发现的美第一舰群与日舰队前卫群( 第三航空母舰战队) 的距离约300 海里,与小泽的主力舰队( 第一航空战队) 的距离是400 海里,这真是极其理想的攻击距离。更令日军满意的是,日本方面首先发现了美舰队,而对方似乎还没有发现小泽舰队。
战斗按照小泽中将的作战计划顺利地层开了。清晨7 时30分,经过一夜充分准备的第一攻击波机群的引擎发动了。这支攻击队是由战斗机48架、轰炸机54架、鱼雷攻击机27架,合计129 架战机组成的。当全部飞机成功地起飞完毕,旗舰上的小泽司令官、古村参谋长、大前首席参谋等,人人面带喜色,确信好久没有进行“举杯祝贺”的机会终于来到了。江幡大尉等各攻击队队长还特意跑到小泽司令官面前,信心百倍地说:“这次一定要报中途岛一箭之仇。”这时,设在木更津海面上的联合舰队司令部也同样在作着“举杯祝贺”的美梦,人人喜形于色,个个笑逐颜开。
几乎与此同时,第二航空母舰战队的战斗机16架、轰炸机7 架、战斗轰炸机26架,第三航空母舰战队的战斗机14架、轰炸机8 架、战斗轰炸机46架,共117 架组成的机队又腾空而起,向美舰队扑去。此情此景,令人振奋!
机队出击之后,日舰上的指挥官们焦急地看着手表。上午10时……10时半……11时……等啊等啊,简直是望眼欲穿,可是,一直没有接获攻击机队发回的战果报告。真是令人不可思议!按照原来的估计,此时此刻,诸如“我鱼雷正袭击敌航空母舰”,“我炸弹命中敌航空母舰”,“我鱼雷击中敌舰”等捷报应该雪片似地飞向指挥部。但是,11点钟过去了,仍旧音讯皆无。此时,参谋们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
究竟发生了什么意外呢?难道380 海里的出击距离对技术不过硬的飞行员来说太远了吗?奇袭珍珠港时出击的距离才230 海里,中途岛海战时也是230 海里,而且,那还是由技术熟练的飞行员实施的。这一次,派遣技术不过硬的飞行员飞越380海里进行远距离进攻,是否太勉强了呢?
不!决不是!一方面,日机的性能与以前相比已经大大提高,其续航力已经延长了50% ,这一良好的性能是美机所望尘莫及的。如果不能有效地发挥日机的这一特长,岂不是一种莫大的损失吗?只有利用这一性能优良的飞机才是日军以少胜多的唯一途径。再说,经过深思熟虑而制订的“外围歼击”战术也是极其高明、绝对有把握的。总之,最重要的是飞行距离,只要飞机性能能够耐得住这一距离的考验,即使飞行员的技术并不高超也能够马到成功。
参谋们忧虑重重,焦急万分。有的想,是不是恶劣的气候在作祟?有的说,是不是美舰先进的雷控高射炮的密集火网阻挡了攻击机队前进的航线?总之,在如此有利的条件下作战,竟然得不到一点战果报告,简直令人不可思议。
(六)作战上空乌云密布——若有雷达,能否取胜
尽管指挥官心中忧虑重重,但战机仍继续频频出动。上午10时,小泽司令官又派出了第二航空母舰战队的第二攻击波机队( 护航机20架,轰炸机36架,战斗轰炸机26架) 。第一航空母舰战队的第二攻击波机队因旗舰“大凤”遭受鱼雷攻击而耽误了起飞时间,直到12时30分,这支由战斗轰炸机10架、鱼雷攻击机4 架、轰炸机4架组成的攻击队才向着第三支美航空母舰群飞去。就在这时,第一攻击波机队的少数飞机狼狈不堪地飞回来了。
据报告,由于浓云低垂,很难发现敌人舰群,而且,在美舰群前方30海里处的海空中,美战斗机群已经张网待机,大部分日机成了它们的饵食。
如果真是如此,那么,怀着必胜的信心出击的第一攻击披机队的246 架飞机岂不是在没有取得任何战果的情况下大部分被击落了吗?( 其中49架在进攻途中改变方向,把美第二航空母舰群作为进攻目标) 这难道不是空前的惨败吗?
假如美军事先已经获悉日本发动空袭的情报,因而在自己舰队的前方30海里处布下空中防御的罗网进行迎击的话,这从战术上分析,正是把日本置于外围歼击战之中。面对这一高明的战术,日军只好甘败下风。那么,美舰队是否以此战术——首先待机迎击,然后再乘胜追击——来对付日本的呢?大本营是否事先估计到美军这一巧妙的战术呢?少数返航的飞机的报告是否正确呢?所有这一切暂时都是些问号。
果然,后来的事实证明,最初来自日本少数返航机的报告大部分是不正确的。美机击毁大批日机这是事实,但美机群并没有事先布下防御圈严阵以待,只是在空袭关岛后被紧急召回时,在返航途中与日本攻击机队遭遇。
原来,美机依照前一天晚上制定的作战计划,于上午8 时许起飞前往关岛空袭。关岛与美航空母舰编队南端的那一舰群相距不过60海里,与其北端的一群也相距不到100 海里。美国舰队通过雷达得知日本空军正向他们袭来,于是,慌忙下令机队从关岛方向返回,就在返航途中日美双方机群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海空战,大约有半数日机尸沉大海。
用战斗机在近空中迎击日本机队是美军早在中途岛战役中就想采取的战术。此次,美军一定数目的飞机在舰队前方警戒待机并不足为奇,美大型战斗机编队在舰队前方30海里处布下防御网,首先拦截日本的空中攻击队,然后反过来再袭击日本舰队,这是美海军预定的战斗计划。但是,美机在当天并没有这样干。看来,这似乎不是美军固定的战术设想。但是,不管怎样,现实情况却是十分严重的:美国舰队用先进的雷达在150 海里的远距离发现了日本空中攻击队,这确实令人大为惊讶。正因为这样,美舰队就可以从容不迫地出动舰载机实施拦截作战,也可以及时地调动在关岛上空作战的机群。因此,当日本空中攻击队在尚未达到美舰群上空时就被美机拖住,双方展开了激烈的空战,使日机群面临着极其不利的局面。
日机群在攻击中,还有一段十分令人痛惜的事情。一位美国航空母舰舰长曾回忆说:“当时,一部分日本攻击机在美舰队上空盘旋,是眼睁睁地等候挨炸呢,还是坐等鱼雷袭击?我们只好准备火炮,惊恐地等待厄运降临。然而,日本飞机只是投下少数几枚炸弹就返航了。这可能是由于浓云低垂,日机没有发现我们的缘故。根据这一事实判断,日本的飞机肯定没有装备雷达。”
失败的原因非常清楚了。浓云密布大大有利于美舰编队,而对日本舰队来说却极其不幸,日舰队虽然做到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并企图以鱼雷轰炸达到先发制人的目的,但是,由于浓云作祟,终于失掉了机翼下的绝好目标。必胜的大好时机被恶劣的气候葬送了,这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情啊!
虽说浓云给日本机队带来严重的不利,但是,如果日本攻击队能够巧妙地加以利用,不能说没有取胜的希望。因为,日机完全可以利用密云作掩护,穿越缝隙,急剧下降,实现突袭。但是,遗憾的是,日机没有安装雷达,很难判明自己的攻击目标究竟在哪里。完全可以这样说,从战术上而言,日本达到了置美舰队于外围歼击战之中的目的,而从机械能力上看,则完全被敌军置自己于外围歼击战之中了。
(七)旗舰“大凤”号倾覆沉没——塞班海面惨败记
战况表明,日本的外围歼击战非但没有成功,反而给日本舰队带来了灾难。最可悲的是新式精锐旗舰“大凤”号,在遭到美潜艇的鱼雷袭击后,在数小时内爆炸沉没。
19日上午8 时10分,“大凤”在送走攻击队最后1 架飞机时,不幸被美潜艇“大青花鱼”号发射的1 枚鱼雷击中。“大凤”号航空母舰的排水量为3。2 万吨,是1 个月以前才服役的最新式大型航空母舰,曾被日本海军自豪地称之为“不沉航空母舰”。一般地说,两三枚鱼雷对该舰的攻击简直是隔靴搔痒,不起作用。但是,也许是疏忽大意,也许是命运的安排——母舰中雷后猛烈的爆炸将母舰上的升降梯毁坏了,为了封闭该处,无意中将通风口堵塞,使得从油管中渗漏出大量的可燃气体聚集起来,由于电火花作祟,引起了大爆炸( 下午2 时32分,即被美潜艇鱼雷击中后大约过了6 个小时) 。当日下午6 时28分,在夜幕降临之际,旗舰“大凤”终于在塞班以西500 海里处沉没了。
在这一沉没事件中,还有一件使日军官兵们永生难忘的事情。上午8 时10分,当旗舰“大凤”正在忙着送走一架又一架战机的时候,突然发现1 枚鱼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径直向母舰扑来。这时,母舰转舵闪避显然已经来不及了,眼看着一场被敌鱼雷击中,母舰倾覆沉没的悲剧就要发生了。在这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只见1架刚刚起飞的由小松笑雄驾驶的飞机在跃跃上升的时候,突然急剧下降,冲向海面。原来,当小松驾机从“大凤”号上起飞时,吃惊地发现了这条鱼雷正向“大凤”冲去,在这万分危急之中,他毅然驾机冲撞鱼雷来拯救旗舰“大凤”。这种舍身救舰的忠勇赤诚之心深深地感动了日本广大官兵。
实际上,在广阔的海底世界,美潜艇一直在巧妙地运动着,小泽舰队一直面临着美潜艇的威胁。早在6 月15日,美潜艇“飞鱼”号就在圣贝尔海峡发现了小泽舰队,“海马”号潜艇于同一天下午发现了日本第一航空战队。而且,美“棘鳍”号潜艇于6 月17日晚10时又发现了日军海上供应船。就这样,它们于19、20两天在附近海域游弋,寻机准备发动攻击——这才是正确使用潜艇的上策。在这一点上,美军指挥官显然远远超过了日本海军首脑。
在“大凤”号航空母舰遭到美潜艇攻击后数小时,即11时20分,另1 艘大型航空母舰“翔鹤”号又遭到雷击。据说有4 枚鱼雷命中该舰,造成“翔鹤”起火,并于下午2 时沉入海底。至此,日本当时拥有的3 艘大型航空母舰中的2 艘就这样在顷刻之间死于非命,剩下的1 艘母舰“瑞鹤”号也负弹累累。
“大凤”沉没后,小泽指挥官只好转移到重型巡洋舰“羽黑”号上。悔恨和恼怒曾使他一度想发动第三次攻击,但是,眼看着舰上剩余的飞机不满百架,而且又适值夜晚,成功的把握不大,不得已只好作罢。
日舰第二攻击波机队虽然在广阔的海面上进行了搜索,但始终没有发现美国舰群。因此,其中的第二航空母舰战队所属的50架飞机于下午3 时11分飞向关岛,不料途中遭到美国战斗机群的伏击,33架被击落,剩余的17架虽然勉强着陆,但已遍体鳞伤,不能使用了。这一天,日本机动部队的舰载机共损失380 架,这是美军对日本舰队的一次致命的打击。
当晚,根据联合舰队司令部的命令,小泽决心率舰撤退。20日晨,各舰船补充燃料,然后撤往中城湾( 位于冲绳) 。下午5 时10分,在后方200 余海里处发现美航空母舰2 艘,其他舰只10余艘。小泽怀着侥幸取胜的心理,决心回头捞一把,遂派水上部队( 第二舰队) 的全部兵力展开夜战。进攻命令于晚上7 时下达。不料事与愿违,小泽部队反而遭到了美机群攻击,机动部队中的母舰“瑞鹤”、“隼鹰”、“龙凤”、“千代田”各舰均遭到敌机的直接轰炸,母舰“飞鹰”也遭美潜艇的鱼雷袭击,身负重伤,在漂流中被美机击沉。
另外,栗田舰队中的“大和”、“武藏”2 艘巨型战列舰在接到反击命令之后,立即派出了10架搜索机、轰炸机向东方追击2 小时,至夜晚9 时,仍未发现美舰队,威风凛凛的18英寸的巨炮未发一弹,不得已扫兴而归。此后,完全与敌舰队脱离了接触。日本机动部队遍体鳞伤,于6 月24日回到了濑户内海柱岛泊地。
就这样,满怀信心发动的决心全歼美机动部队的最后决战,却以自己的惨败而告终。经此一战,日本若想再发动一场海上舰队作战,没有半年时间的修整是绝对不可能的了。这次战斗,日本方面损失大型舰空母舰2 艘,轻型航空母舰1 艘,损失舰载机380 余架,虽然不能说日本从此失去了重建机动部队的能力,但是,要想恢复机动部队原有的规模将是相当困难的。此次惨败,使日军统帅陷入了困苦的绝望之中,日本方面在这一战斗中虽说并非一无所获,但战果却寥寥无几。据美国报道,美军损失飞机9 架,战舰“南达科塔”舰面中弹1 颗,重型巡洋舰“明尼阿波利斯”、航空母舰“邦克山”遭日本飞机近弹袭击而起火——这对日军来说,是一次可耻的惨败!
(八)惨败原因浅析——“突入作战法”萌芽
包括小泽在内的日本海军指挥官们,在马里亚纳海战开战之初,曾满怀信心地准备为此战的胜利而举杯祝贺,可他们作梦也没有想到会败得如此之惨,其失败的原因究竟何在?
关于失败原因,众说不一。有的认为作战计划过于脆弱,有的认为是飞行员技术不过硬,也有的认为是飞机的数量不足,还有的人把失败原因归结于没有雷达装置,更有甚者,则认为在海战中没有发挥潜艇的作用。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对上述种种原因作进一步的探讨,不能说没有一定的意义。但总的来说,我认为失败原因应该归结为以下两点:(1) 当时日本海军的军事力量已经日趋衰弱。(2) “天助”已经不在日本一方。
具体地说:(A) 企图使日方在不损失一艘军舰的情况下全歼美舰队的作战计划(外围歼击战术),是在兵力之差为3:1 、兵员补充困难的状况下强行实施的;(B)错误地决定让第二航空母舰战队老练的飞行员用旧式飞机( 九九式舰载轰炸机) ,而让第一航空母舰战队技术不熟练的飞行员使用新式飞机( 彗星机) ,结果,飞机损失太大,而当时飞机的生产远远弥补不了战斗损失;(C) 由于起用了技术不熟练的飞行员,飞行中违反了飞行规则,致使第一航空母舰战队的飞机从前方100 海里的第三航空母舰战队以及水上部队的上空通过,导致了自相残杀的悲剧;(D) 没有雷达( 日本已经研制成功,只是生产落在美国后面) ,因此,没有及时发现美舰编队。
在这一决定日本命运的大海战中,笔者对没有充分利用潜艇这一说法持有异议,在这里有必要加以说明。
事实上,日本潜艇( 共21艘,即第六舰队的全部可以调用的兵力) 是全力以赴地参加了战斗。司令官高木中将并把司令部从吴港移到塞班岛,表示以决死之精神来指挥战斗。海战中,潜艇奉令在岛的周围巡视,其目的是击沉美航空母舰和战舰。这样,日本方面从空中、水上、水下三个方面为歼灭敌机动部队作好了准备。
然而,日本潜艇设施陈旧,不仅没有雷达装置,而且通讯设备也老朽不堪,往往首先被美舰所捕捉——这是一个致命的弱点。美国的对潜攻击法是以装有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