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游戏电子书 > (盗墓同人)天心月圆+番外 作者:绿雪依梅(晋江2012-04-03完结) >

第53章

(盗墓同人)天心月圆+番外 作者:绿雪依梅(晋江2012-04-03完结)-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阿贵那个可能是残疾的儿子,一直都没有露面,梁倩留意了一下,发现阿妙做的饭菜,也只有她吃的,并没多出一个人的份来,夜间木楼上面也没再见到人影。难道他竟悄悄出门了?可平时为什么又不出门呢?梁倩百思不得其解,生怕这是阿贵家的伤心事,也没问阿妙。
  因为阿妙不怎么理会她,她的日常生活就重新变宅了。几天来,要么就出门听当地的老人讲古,要么就躲在房里,继续扮演思考者。
  当地老人讲古,本来没多大意思,多是夏夜乘凉的时候,周围一堆小孩,老人就开始讲传说讲神话。因为当地瑶语属于苗瑶语系,村里也有盘王像之类,应该是过山瑶的一支,梁倩本以为他们会讲盘王的故事,结果一听,却又来了兴趣。
  他们讲的故事,居然是布努瑶的“密洛陀”,但又有些不同。
  密洛陀于瑶语中,意为“古老的母亲”,在布努瑶的传说里,原是一座叫“密洛陀”的大山,山里忽然蹦出一位女神,也叫密洛陀。然后这位女神开天辟地、造人造物,连后羿射日的工作也做过。这传说在布努瑶中比较盛行,据说是因为布努瑶与壮族杂居,听了他们“布洛陀”的故事,才造出了这位女性的“密洛陀”。
  作为盘瑶,讲密洛陀的故事,此为奇怪之一;奇怪之二是,他们讲的密洛陀,又和布努瑶的故事不同。这是梁倩在别处从未听过的一个版本。
  黑化,绝对是黑化。
  在当地老人的故事里,密洛陀是出自于石头,但并不是什么慈善的女神,也不保佑风调雨顺。它或者她的地位,就像有些地方所说的“麻胡”一样,乃是医得小儿夜哭的一位人物。
  当地的老人会告诉那些即将度戒的男孩子,要好好守戒,否则老祖母就会从石头里跳出来,抓了他去。
  当然,作为民间传说,光有恐怖是不够的,还要给出光明的前景。于是又有故事,说伟大的盘王用铁收服了残暴的密洛陀,把它变成了瑶人的守护神。
  梁倩听了哭笑不得,这种颇有“关公战秦琼”味道的神话故事,应该也算特色了。
  外面听来的故事没什么用,宅在屋里的研究却有了进展。
  她反复摹写那些奇怪的女真文字,却百思不得其解,一度认为这根本只是万奴王设计的难题,不想让人解开。
  “真是的!他脑袋被门夹了,千辛万苦刻了字不想让人认出来……”梁倩摔了笔,破口大骂。嗯,女人总有几天比较暴躁。
  刚骂完,忽然又回过神来:“咦?”
  梁倩快步回到桌前,重新思考。前面的屡次失败,给她的挫折感太严重,使她思路有些不清楚了。此时回头想想,既然文字刻在那里,必然是想向某些人传达什么。
  复生的万奴王?不是。如果他能记得这些文字该怎么读,就不必再写下来了。
  当时的女真人东夏人?也不是。如果是写给他们的,那么应该用最正统的女真字。
  如此说来,那些字搞得这么复杂,或许是不希望女真人看到。那么……这个信息,到底想传达给谁呢?
  梁倩沉吟了一会儿,忽然又想到小哥:他是汉族?苗族?瑶族?抑或是……东夏人?
  汉族……汉字……
  梁倩眼睛一亮,重新打开自己已经能默写下来的那些文字,抬笔开始写。
  “果然如此!我绝对是个天才!”两天后,看着自己写下的几页纸,梁倩不禁高兴地自吹自擂。
  那些文字,是写给汉人看的。用的是女真文字,但组合在一起全无意义,因为……其行文并不是女真语所属的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梁倩刚才脑中一闪,忽然想到以前看《镜花缘》时所见过的歧舌国音韵,古代中国没有字母,标音都是用反切之法,如果将这些女真字的读音用反切法,再换成汉字呢?
  这么一试,果然成功,很快就被她译出一段文字。
  先译的是在通道里那段,那个比较简短,梁倩看得也多,已经能默写出来了。翻译之后,意思有些不太明了,但至少成文,大约是指此路通往地底之鬼域,凡我族人经行此处,应当如何谨慎,如何小心之类。后面有些数字序列,不明所指,大约是什么机关?反正未必再回那里,这个倒不必细看。
  另有一大片,是在青铜门前,阿宁的人照的。那里文字太多,梁倩只带了其中一张照片,信息不怎么全,大致是一个故事之类,因为里面神鬼魔怪之类的字眼都有出现。全部内容,只有等回去之后,把电脑里资料全调出来,才能翻译。
  尝试了几个月,终于有成果,梁倩心情一片灿烂,决定下楼走走。当然,这和她生理期刚结束,是有直接原因的。
  前天云彩已经回来。她回来之后,梁倩问了问那边情况如何,只说从湖底又捞了些东西上来,但这回确实有些反人类反社会了,因为捞上了不少骸骨。云彩一个小姑娘,整天对着这些,心中难免害怕,等阿贵把东西送到,她就随着人回来了。
  “咦?你们这是要去哪里?”刚下楼,就见云彩和阿妙两人背着包,正要到她这楼里来。
  “我们要去邻村爷爷那里。有一阵子没去看他了。”云彩朝她招了招手,“正要过去给你说一声呢。你要是住在这里,东西不要乱动,做饭什么的,直接用我家灶台就好。”
  “呃……好……”面对这么放心的姐妹,梁倩真不好意思拿外面世界的尔虞我诈来思考。把一陌生人直接扔在家里就走,这是怎么样的心胸啊!
  正在感慨,忽然觉得风吹过来,竟有些凉意。梁倩拉了拉衣服,抬头一看:天上乌云居然这么厚了!
  “这是要下雨了?”梁倩有些惊诧地指着天上。
  “嗯,应该是。所以我和姐姐得快些走,路上淋了就不好了。”云彩点了点头。
  梁倩皱皱眉,忽然觉得有些问题。她从小长在广西,大约知道广西南部七八月间有不少降水。“这样的天气,他们在那里不会有事吧?”梁倩指了指密密的乌云。
  云彩看了看,一脸不在乎:“阿爹厉害着呢,没事。”
  云彩和阿妙走后,梁倩在屋里转了两圈,仍然觉得心里有些没底。现在她连翻译工作都没的做,坐在那里不免胡思乱想。想了半会儿,索性起身,换了一身厚实些的瑶族姑娘衣服,拿着雨具电筒小猎刀,背上自己那一大包压缩饼干干粮。
  天越发阴了,可得快些才行。
  梁倩紧了紧背上的包,偱着自己当初做的记号,快步朝羊角山的湖走去。
  那个湖离村子不算太远,然而也不近。
  走过去,大约也要走两三天才能到。当天晚上,梁倩来到山口,那里有一座古坟,上回过来,吴邪还指给她看,说他们上回巡山找盘马老爹,曾经到过这个地方。再往里走,就有可能出现猞猁之类的动物。
  晚上,梁倩到上回他们歇脚的地方歇了歇,后半夜就下起雨来。幸好旁边有个岩洞,倒没淋着。
  雨势刚开始并不大,下到第二天早上,路上不过有些泥泞,走起来麻烦些。梁倩穿戴上雨披,头上加了一个斗笠,从旁边树上折了一大根枯枝,冒雨前行,只要小心脚下,也还没事。不管怎么样,比起当初蛇沼里面,那种鞭子似的大雨,已经强太多了。
  因为下雨,各种动物们也不出来聒噪,路上走得反而轻省不少。偱着当初做的记号,一步步走过去,四顾无人,梁倩就放声唱歌唱戏,颇有“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逸兴。
  但这逸兴,到当天晚上,便消失殆尽。
  雨越下越大,一点停的意思都没有。
  路也越来越难走。
  更糟糕的是,她当初用石头做的一些标记,此时也有些不见了,好像被水冲走了。这让她非常奇怪,因为现在雨量还不大,根本不可能积起那么大的水,难道此山地势格外特殊?
  到第二天晚上,她的路差不多走了一半,往回和往前,都是一样。晚上找了个岩洞,点了堆篝火,默默想了想,最终还是决定,第二天继续向前。这条路她留心记过,应该没事。
  第三天,雨势更大,眼前只能看到两三米的路。夹杂着泥土和小石子的水,积成一道道小溪,从岩石缝里飞流而下,再逐渐汇聚,在某些落差较大的岩壁上,形成大大小小的瀑布。
  景色甚美,但也很危险。
  因为能见度低,地上的路又被冲得沟壑纵横,走起来要格外小心。这一天,梁倩走了平常的四分之一不到。滑倒过几次,身上沾了不少泥。晚上好容易找了个岩洞歇脚,看着自己衣服上的泥,又楞了半宿。
  第四天,第五天。
  还是没走到湖边。
  梁倩只觉得自己走的这些路都非常熟悉,却仍然没有走到,难道晴天和雨天的脚程相差如此之远?
  第六天,雨越来越大,梁倩原来做的那些记号,都已经不见。这样的天气,继续往前走,实为不智。
  也罢。梁倩想了想,找了一个岩洞,决定先在这里待两天,等雨势小些了,再继续往前。走了这么多天,已经进入羊角山范围,虽然没见到那湖,估计也不远了。
  岩洞里有几根树枝,没被雨淋到,正好生堆篝火。再去外面捡些枯枝回来,放在火边烤干。包里有吃的,外面有水,不过几天,应该没事。这两年来,她的野外生存经验值大涨,做这些事,不成问题。
  雨又下了两天,梁倩坐在岩洞里,觉得自己快变成野人了。身上的衣服换过两次,拿雨水冲了一下泥,放在火边烤干,现在穿着的,又是最开始那套瑶族服装,整身深青色,沾了泥特别明显。
  在洞内无事,偶尔背诵一下经文,整理一下思路,虽然无聊,但还能过,实在烦了,就倚着洞壁眯一会儿。所谓“整日家情思睡昏昏”……咦,好像哪里不对?
  这个洞并不大,里面很干净,并没有她想象中的各种昆虫和小动物。此处的多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多,经年累月,被水和空气中的酸性气体腐蚀,慢慢生出这样的缝隙,也不算罕见。奇怪的是洞壁的石头摸起来的手感,并不像石灰石。但梁倩对地质学不感兴趣,也没细追究。
  这天迷迷糊糊醒来,已经是白天,外面天色黯沉沉的,看不出几点。梁倩摸出表来一看,大约是早上八九点钟。
  往火堆里填了两根柴,梁倩便要钻出洞外,接点雨水洗漱。
  低头往洞外一钻,忽然感觉有些不对劲。梁倩放下搪瓷水杯,伸臂在洞口比了一比,大吃一惊。
  这个洞口,她刚来时,撑开双臂,手指尖将将能碰到两边。可现在,足足窄了三分之一!这是怎么了?难道外面雨太大,洞口被堵了?
  梁倩披上雨披,出洞细细一看,周围并没有太明显的变化,只有这个洞口……她心中一惊,钻回洞内,翻了一遍。果然,这里实在干净得太过分了。连一个虫子都没有!刚来时,还觉得庆幸,现在想想,也太反常了些。
  越想,心里越是有些发毛,索性收拾了东西,冒雨继续走。虽然路不好走,但离湖边应该不远了。一天走不到,那就走两天吧,总比待在这个奇怪的洞里好。
  按照脑中的记忆,慢慢向前,但记忆或许是准确的,路却已经被大雨改得面目全非。
  有些地方,似乎发生过小规模的泥石流,一脚下去,都是软软的泥浆。为了保险起见,梁倩觉得最好还是走石头比较多的路。
  这样一来,走的路就和原来大不一样了。
  晚上本打算找个岩洞歇着,但……
  走了半天,梁倩倚着石壁,决定喘口气,忽然,脚边似乎有个什么东西在动。她蹲下来一看,只见一只毛茸茸的小爪子,正沿着石壁往外扒。
  梁倩诧异地摸了一摸,石壁内传来“呜呜”的声音,似乎是某种猫科动物,声音听着有些急切。
  它是怎么掉到这个缝里的?
  梁倩站起身来,诧异地看了看,怎么也想不明白。虽然猫科动物们的缩骨功称得上一绝,但……这样的缝隙,实在不像失足掉下去的模样。
  她又蹲下来,结果骇然发现:刚才伸出小爪子的那道缝隙,已经消失得一干二净!
  揉了揉眼睛,确信这不是错觉。但刚才摸到的小爪子,也不是错觉。
  再想到那个变窄的洞口,一个听起来十分不可能的解释忽然出现在她脑海:这里的岩缝,会迅速生长。
  地质学的奇迹啊!这还是岩石么?这明明是竹笋一样的生长速度啊!
  梁倩小心翼翼地远离那块石壁,脚下加快速度。
  必须要赶快告诉他们,这里的石洞不能住!
  然而她走的路,似乎确实错了。天色黑下来时候,她站在一个非常陌生的地方。
  这里是……
  好惆怅。
  雨下得那么大,岩洞也不敢住,前面后面的路都不好走,这可如何是好?明明觉得那湖就在附近了啊……
  难道再叫阿瓜?
  梁倩正在犹豫,忽然看到前面山里似有火光闪过。
  据阿贵说,这羊角山人迹罕至,这样的天气里,必然没别人,一定是他们!
  火光看起来并不太远,只是大晚上,又是下雨,走起来格外慢些。
  火光越来越近,梁倩却越来越奇怪。附近没有湖,这里是个极大的岩洞!难道雨太大,水涨得太快,他们找了个岩洞住下?
  算了,不管这些,等见了面再问就是。
  跌跌撞撞地走到岩洞口,梁倩正要开口打招呼,忽然想到现在时间比较晚,万一他们都睡了呢?把他们吵起来,多不好。
  梁倩想了想,打着手电,慢慢走进洞去,大致一照,似乎锅碗瓢盆的,很有久住的模样。
  “吼”,洞内深处的黑暗里忽然传来某野生动物的低吼。有火的地方,还有野兽?梁倩皱眉,应该是听错了吧。
  “谁?”洞里传来一个人的声音,说的汉语,沙哑含混,听不出男女,但至少……绝对不是小哥、胖子或者阿贵中的一个。
  梁倩心中一凛,这人是谁?为什么住在这里?
  正打算悄悄退出去,里面的人又说出句:“哦,你怎么又来了?”
  “又?”梁倩低头看了看自己,披着雨衣,似乎没什么明显特征,这人认错人了?
  “怎么不说话?”里面的人似乎起疑了,继续问道。
  梁倩咬了咬牙,关上手电,决定赶紧离开。住在这种偏僻地方的人,多半有些不想让人见到的东西,她误打误撞过来,不是糟糕?趁此时天色暗,雨声大,应该不容易被追上。
  转身刚跑了两步,忽然听到身后一声野兽吼叫,紧接着风声飒然,似乎有什么东西扑过来。梁倩连忙闪身,避到一边,只见一只一米长的大猫从她肩旁扑过。
  大猫转过身来,歪着头看向梁倩,两只直立的耳朵的尖端都耸立着一簇黑色的毛。
  啊……猫科动物各种萌……
  不不不,现在不是想这个的时候,梁倩赶紧把思路拉回来,看向那只大猫。这是……谁家驯养的?看模样应该是猞猁……啊,猞猁,前两天盘马老爹遇上的不就是这个么?
  “怎么不咬?”旁边传来含混沙哑的人声,紧跟着,一个人扑了过来,梁倩连忙拔出猎刀,侧身劈砍。这会儿她还记得要用刀背,免得不小心把人杀了。
  但……她明显想太多了。
  那人的身手极其敏捷,借着昏暗的篝火,隐约能看见他披着一件大衣,看不清身形。
  他动作简洁有力,梁倩堪堪闪过两招,就已经知道单自己绝对不是他的对手。
  “阿瓜!”梁倩急急叫道,一面侧身一闪,刀柄狠狠向那人捣去。
  阿瓜飞出。
  那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