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2、论诛杀功臣 >

第1章

2、论诛杀功臣-第1章

小说: 2、论诛杀功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历史在这里哭泣系列之二) 

  提到诛杀功臣,人们自然会想到汉朝的开国皇帝刘帮,他的江山有一大半是韩信打下来的,可以说没有韩信就没有西汉王朝,刘帮也更不可能当皇帝。刘帮当皇帝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消弱韩信的势力,把当时还是〃齐王〃的韩信徒封为〃楚王〃,使其远离自己的发迹之地,然后又有人适时告发韩信〃谋反〃,刘帮又再将他再贬为〃淮阴侯〃,不出几个月他的妻子吕雉又以谋反之名将韩信诱至长乐宫砍头。刘帮于纪元前二O二年得天下,韩信于纪元前二O一年身首异处,这对共过患难的君臣在天下大定之后只相处了一年多一点的时间,难怪韩信在临刑之前发出了〃狡兔尽、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浩叹了。刘帮于处决韩信之后的六年间,又相继把打天下时立过大功的燕王藏荼、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消藉砍头,稍后分封的燕王卢绾被废为平民,连他的女婿赵王张敖的封国也被取消;韩王信则很幸运地逃往匈奴,汉初分封的七个异姓王就只剩下偏居一隅兵微将寡对汉帝国构不成实质性威胁的衡山王吴芮了。刘帮诛杀功臣的恶名也因此载入史册。 
  刘帮诛杀功臣的名声最为响亮,但他并非做得最绝的人物;和历史上的另外两个帝王勾践和朱元璋相比,刘帮的行为简止仁慈得象传说中的〃观世音菩萨〃。刘帮所诛杀的六个异姓王,虽然在打江山时立了大功,但他们的封国跨州连郡,各自拥有强大的军力和财力,对汉王朝构成了实质性的威胁。就算他们念在和刘帮曾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的情份上不举兵反叛,他们的后裔能否还会顾念这种情份就是一个未知数了,一旦实力膨胀到一定的程度,向主子问鼎发难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更何况六个异姓王都是用兵于神的英雄豪杰,年龄也比刘帮小得多,若要反叛朝庭自然难于应付,刘帮抵抗得了并不表明他的后代能够抵抗。因此那些强大的封国一朝不灭,汉帝国就一朝不能安枕。刘帮自己就是因反叛项羽才当上皇帝的,因此对封国的忠诚持怀疑态度,最安全的办法就是事先消除隐患,把封国消灭或使其力量消弱到不能累积叛变资本的程度。韩信在当楚王时曾收留了刘帮的天敌项羽的大将钟离昧,招降纳叛连友帮都是一件忌讳的事,就更不用说怀有震主之威的臣子了,因此刘帮对韩信的疑虑并非毫于根据。梁王彭越是因没履行封国出兵助主的义务才招致杀身之祸的;淮南王英布则是率先举兵发难,刘帮连回避的余地都没有,因此刘帮诛杀功臣是有一些不得已的原因,是为了帝国的千秋大计,并非单纯是猜忌心太重或心胸狭隘之故,象和韩信并称〃汉初三杰〃的张良和萧何,刘帮不但没杀他们还礼敬有加,其他的功臣也都委以重任。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勾践和朱元璋是怎样对待那些开国元勋的: 
  勾践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忍辱负重的君王,也是最著名的忘恩负义的君王。纪元前四九四年,吴王国大举进攻越王国,越王国不能抵抗,为了保全国家,国王勾践被迫给吴王夫差当奴隶,三年后依靠一号智囊范蠡的智慧才得以返国。勾践回国后,在范蠡和另一位智囊文仲的辅佐下励精图治,秘密重整军备,十年生计,十年教训,于纪元前四七三年打败了比越王国强大十倍的吴王国,报了二十年前的血海深仇。吴王国覆亡的明天,看透了姒勾践本性的范蠡即行逃走,临逃走时写了一封信给越王国的宰相文仲,信上说:〃狡兔尽、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勾践颈项特别长而嘴象鹰嘴,这种人只可共患难不可共享乐,你最好尽快离开他。〃文仲看完信后大大地不以为然,不相信世上会有这种冷血动物,但他不久就相信了,但已经迟了。勾践亲自送一把剑(吴王国宰相伍子胥自杀的那把剑)给文仲,质问他说:〃你有七个灭人国家的方法,我只用了三个就把吴王国灭掉,还剩下四个方法,你预备用来对会谁?〃文仲除了自杀外别无选择。假设范蠡没有先见之明,结局一定不会比文仲更好。当时的越王国刚刚逃离草昧时代,人才极端馈乏,象样的就只有文仲和范蠡两人。勾践虽然只杀了一人,越王国的政治家已被剪除罄尽,性质比刘帮要恶劣得多,造成的危害也要大得多。 
  如果说勾践对功臣元勋象冷血动物的话,朱元璋则和蛇蝎差不到哪里去。 
  朱元璋于一三六八年得天下,一三八一年统一中国。战场上的硝烟还未散尽,朱元璋就对功臣发动有计划的合法屠杀。 
  一三八O年,〃有人〃告发宰相胡惟庸谋反,说他企图勾结东方大海中的日本,准备在宴会上杀掉朱元璋。朱元璋把胡惟庸剐了两千多刀(鱼鳞剐),屠灭三族。十年后朱元璋的迫害狂又犯了,宣称发现已死了的胡惟庸的新阴谋和新同党,于是展开全面逮捕,连朱元璋最尊敬的开国元老,朱无璋的儿女亲家,七十七岁的李善长也包括在内,共杀死了二万余人。朱元璋还煞有介事地为这次大屠杀编撰了一本书,名〃奸党录〃,附录李善长的供词,(这些供词是怎样获得的?想起来应该令人不寒而栗。)全国每个官吏人手一本,令其人人自危。 
  一三九三年,朱元璋发动第二次屠杀。〃有人〃告发大将蓝玉谋反,蓝玉下狱,在酷刑下〃召认〃准备发动兵变。蓝玉被凌迟处死,屠灭三族。根据〃口供〃(在灭绝人性的酷刑下,要什么口供就有什么口供)牵引,屠杀二万余人,其中有一个公爵,十三个侯爵,两个伯爵。刑场上的鲜血大概能汇成一条小溪了。朱元璋又为这次大屠杀编撰了一本书,名〃逆党录〃,昭告全国。 
  朱元璋两次大屠杀的对象,都是他初起兵时亲如手足的患难朋友。他们为朱元璋出生入死,当他们以为可以分享富贵时,却被朱元璋施以惨无人道的酷刑并殊连九族。这两次大屠杀不过是成批成批地死亡,事实上朱元璋每天都在屠杀。象皇太子的教师宋濂,是元末明初文才最为出众的人物,朱元璋尊称他是〃圣人〃,来往宫中如同一家,因他孙儿牵扯到胡惟庸案中,朱元璋翻脸不认人,昔日的上宾一眨眼就成了阶下囚。宋濂被贬窜到穷困的蛮荒,没几年就死在那里。朱元璋最信任的智囊刘基,他对明王朝的功绩和诸葛亮对蜀汉帝国的功绩不相上下,但他的结局和诸葛亮不能相比,他的高度智慧使朱元璋浑身不自在,朱元璋将其毒死后再嫁祸到胡惟庸身上。平定云南的大将傅友德,父子同时绑赴刑场腰斩。平定广东的大将朱亮祖,父子同时惨死在钢鞭之下。大臣李仕鲁在金銮殿上表示辞职,朱元璋认为看不起他这个皇帝,当即命武士摔下殿堂,脑浆崩裂而死。在所有共患难的朋友中,只有三个人保全性命,没有被扣上谋反的帽子。一是常遇春,一是徐达,一是汤和。常遇春运气最好,天下还没太平就早早地死掉。徐达的死和处决没啥分别,他患一种疽疮,最忌鹅肉。朱元璋偏偏送一碗鹅肉给他,并命送鹅肉的宦官在旁监视他吃掉,徐达一面吃一面流泪,当晚毒发身死。只有汤和一人寿终正寝,因为他看上去傻乎乎的,不具备承载野心的智商。在朱元璋统治时期,朝中人人自危,每时每刻都担心飞来横祸,官员们每天早上入朝,即跟妻子诀别,到晚上平安归来,合家才有笑容。结果官员害怕白天,夜晚不上朝,皇帝也不处理公务,生存概率要大一些。 
李善长是朱元璋的第二大谋臣和功臣,和朱元璋是儿女亲家。但朱元璋对他仍不放心,必欲去之而后快。恰好其弟李存义和胡惟庸联姻,朱元璋便借此大做文章,系指使坐罪胡惟庸案的丁斌(李善长的私亲)告发李存义曾交通胡惟庸谋反。狱吏对李存义父子施以重刑,二人熬刑不过,只好按狱吏的主意(实则是朱元璋的主意)〃承认〃是奉了李善长的指使,那时一班朝臣,希承意旨,联章交劾善长,统说是大逆应诛,一桩〃谋反案〃就此制造出来。此时朱元璋还要故作姿态,说李善长是大功臣,应法外施恩。偏偏太史又奏言星变,只说此次占象,应在大臣身上,须加罚殛,于是太祖遂下了严旨,赐善长自尽。此时李善长已七十七岁,所有家属七十余人,尽行处斩。只有一子李琪,曾尚临安公主,得蒙免死,流徙江浦。既说占象应在大臣,则善长一死足矣,何必戮及家属多至七十余人,可见都是事先安排好做戏给人看的。外如吉安侯陆仲亨,延安侯唐胜宗,平凉侯费聚,南雄侯赵庸,江南侯陆聚,宜春侯黄彬,豫章侯胡美,即胡定瑞。荥阳侯郑遇春等,一并押赴刑场处斩。 
  关于朱元璋疯狂屠杀功臣元勋的心理动因,后世历史学家有不同的解释,最有代表性的解释是朱元璋看到皇太子懦弱,担心他死后强臣压主,所以事先消除隐患。这种解释有一则宫庭秩闻可为佐证:有一天皇太子劝说父亲不要杀人太多,朱元璋把一根长满了刺的棍子丢在地上,命皇太子用手拾起来。皇太子一把抓住刺棍,结果给扎破了手掌并连声呼痛。朱元璋说我事先为你拨除棍上的毒刺,你难道不明白我的苦心吗! 
  就算上面的解释是真实的,也说明被杀的功臣全朦受不白之冤,〃谋反〃根本是莫须有的罪名。部分文臣武将和草民百姓也许还相信〃谋反〃确有其事,只有朱元璋心里最明白事情的真相。稍为有点常识的人都会发现〃胡惟庸勾结东方大海中的日本谋杀朱元璋〃纯属无稽之谈,问题是九五至尊有意识这样宣传,臣民也就不敢不相信。这些〃诬以谋反〃的冤案,在屠杀功臣的同时也助长了司法制度的黑暗,要想那些赤胆忠心的臣子〃承认〃阴谋杀害皇帝,只有发明和动用连钢筋铁骨的汉子也承受不了的酷刑,给他们的肉体和精神施以难以想象的迫害。那些无辜的功臣连灭三族的谋反罪名都供认不讳,可以想象动用的刑罚野蛮残酷到什么程度。朱元璋的功臣在临死前还要承受这样的刑罚,进一步说明他们的 
悲剧是何等地深重。 
  朱元璋无止境地屠杀,皇太子懦弱而皇太孙年幼也许是原因之一,但恐怕不是主要的原因,因为仅此现象不一定非进行无止境的屠杀不可。刘帮和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个平民出身的帝王,朱元璋面临的形势和前二世纪西汉王朝开国皇帝刘帮的情形相同,皇太子刘盈也是一个懦弱好心肠的男人,但刘帮只对拥有广大土地和强大私家军队的少数将领动刀,象萧何张良之类的文官则安全得很。朱元璋的宰相胡惟庸也是文官,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地位,手中又没有直接指挥的军队,我不知道他何以要〃谋反〃,他拿什么去〃谋反〃,〃谋反〃成功后他又向何处去?也就是说胡惟庸根本没有〃谋反〃的内在动力,连万分之一的动力也没有。可朱元璋怔怔有词地说他〃谋反〃,并因此诛杀了两万多人。七世纪〃大周〃王朝的缔造者武则天的处境比朱元璋要严重百倍,因为唐王朝的元老旧臣没有一个赞成一个女人断送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打下的江山,儒家学派的士大夫也无不拒绝一个改姓乱统的女皇帝,但武则天也只对唐朝旧臣给予个别打击。退一步讲,就算胡惟庸日后有可能成为对皇太子不利的强臣,朱元璋也没有必要一下子屠杀两万多人,因为不可能有这么多的人会附合胡惟庸的〃狼子野心〃。朱元璋在和平时期前后屠杀了四万多文臣武将,对他的朋友和他的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害,之所以如此,我认为主要是朱元璋的自卑心理在作祟。 
  朱元璋出生于一个极度贫苦的家庭,父母双双死于瘟疫,很小就成了孤儿,放过牛,当过干粗活的小和尚,天下大乱时又被迫落草为寇,在底层社会受尽欺凌。因为出身过于卑贱的缘故,朱元璋对上流社会既羡慕得要死又仇恨得要命,既想拚命挤进去又恨不得把上层人士踩在脚下报复蹂蔺。他没有机会接受系统的教育,缺少做人的崇高理想和高贵情操,因此不可能把苦难身世演变为改造社会普济天下苍生使类似的悲剧不再重演的动力,相反因为自己没有学问,转而对有学问有才能的人嫉妒得发狂。象胡惟庸、李善长、刘基等人,都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囊策士,朱元璋的江山是他们三人智慧的结晶。在本质上,自卑感过重的领袖跟有才干的部属不能并存,因此他们三人在朱元璋的力量不够强大时还可被委以重任,一旦朱元璋意识到自己没有他们也有足够的安全保障时,他们的生命也就完结了。宋濂也是出身贫寒,身世和朱元璋相近,按理会同病相怜,朱元璋早期也确实如此,但他太有学问,朱元璋最终还是容忍不了。 
  如果仅仅是出身低贱和没有文化,朱元璋大可不必有如此浓厚的自卑心理。出身高贵的人也有曾经贫寒的历史,靠自己的努力取得的成就比从祖先那里继承来的果实更能得到社会的认同;人的才能是多方面的,没有文化的人不见得就没有能力;中国历代的开国皇帝除了李世民出身高贵且受过良好的教育外,其余的不是市井流氓就是草莽英雄,文盲绝不是个别现象。上面提到过的刘帮既是市井流氓又是一个货真价实的文盲,和朱元璋的身世大同小异,可刘帮没有那么浓烈的自卑心理,对出身和文化比他高的人兼容并蓄,依其才能和特长分别委以重任。刘帮的智囊张良、陈平、萧何和胡惟庸、李善长、刘基是同一类型的人物,但命运有天壤之别;前者一直得到刘帮的礼敬并寿终正寝,后者则被朱元璋处以极刑且屠灭三族。刘帮是一个胸襟开阔的人物,不会因为自己出身贫民和没有文化感到困扰;可朱元璋一直深以自己的贫民身份为耻,深怕别人还记得他曾经是个孤儿和小和尚,妄图利用上流社会的鲜血来强迫人们忘掉那段不光彩的历史。无止境的屠杀对朱元璋的形象和明王朝的江山无任何补益,相反只能说明朱元璋是一个心胸极度狭隘的人物。胸怀狭小和自卑心理相结合,就构成一种绝对自私和愚昧顽劣的可怕性格表现在行为上的短视、冷血,喜欢看别人流血、看别人痛苦、看别人跪下来向他哀求。。。。。。要满足这些嗜好只有不停地屠杀,尢其是屠杀体面人物来制造无休止的人间惨剧。 
  勾践和朱元璋屠杀功臣,不仅对当世的社会和国家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而且把人们的历史观导入了一个非常危险的误区:即皇帝屠杀功臣是逼不得已的,是为了国家的千秋大计和王朝的长治久安,不杀掉那些打天下的患难兄弟他们就会造反作乱。这是一个荒谬透顶的逻辑,但这个逻辑在社会意识领域里有很大的市场,在和平年代逐渐演变为领导干部应该排挤和压制那些有能力的下属,否则有才能的下属就会干出不利于领导干部的事,而那些碌碌无为的庸才反而是最安全对领导最忠诚应该被委以重任的。。。。。。 
  诚然,那些位高权重的功臣在和平时期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有一定的负面作用,他们多半是乱世英雄,在逆境时能够不顾生死,吃苦耐劳,为开邦立国冲锋陷阵;在顺境时则缺乏自制力和远见卓识,容易居功自傲,仗势欺人,或在别有用心之人的蛊惑下野心膨胀,拥兵自重或举兵造反。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功臣的正面影响:他们不但是创立国家的谋臣勇将,也是和平时期稳定国家的磐石,是新建王朝的宝贵财富,关键在于皇帝怎么运用和驾驭他们。历史上有少数胸襟开阔才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