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游戏电子书 > (无限流同人)快穿之做好事不留名 作者:糯米水晶糕(晋江银推vip15-03-09完结) >

第24章

(无限流同人)快穿之做好事不留名 作者:糯米水晶糕(晋江银推vip15-03-09完结)-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淑清完全了解其中各人心思,却也不以为意:这又不是什么独门秘技,家里人学会了,自己还能落得轻松些。冷眼这么些年看着,大嫂虽然贪小便宜、为人精明,却也是实实在在为了大哥一家子好的,对大哥没话说、对母亲服侍尽心尽力、对自己也算不错。再来大嫂也完全没有那挖空婆家、喂饱娘家这个坏习惯,又是干活利索的,学会酿酒,确实能让自己省力。
    “好啊,我刚和大妞、思娘一起摘了莺桃,咱们明日就可以做莺桃酒,有娘和二位嫂嫂帮忙,肯定能做更快啦。”淑清点头。
    焦大哥老实巴交地笑笑:“真有力气活,留着我来做就是了。”
    …………………………
    第二日,焦仲卿誊写了一遍妹妹的方子,把它折好装在信封里,带去了县城里。
    小何氏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盼望小叔子快些休沐,甚至掰着手指比刘兰芝还积极,数着焦仲卿下次归家的日子。
    作者有话要说:1:庐江府现在安徽庐江。但是陈静姝不知道是很正常的。
    2:樱桃在古代又名含桃、荆桃、莺桃,诗赋中多称为“朱樱”,又有“朱桃”、“麦英”、“樱珠”、“崖蜜”等别名。

  ☆、第十章 倒v

这回焦仲卿休沐;来的就是两个人了,那高主簿见焦仲卿并不是能拍板做主的,又想到自己确实是思虑不周,现下桃花花期已过;有了方子也不能酿酒,便随焦仲卿一起来到焦家。
    高主簿的到来,让焦家好一阵鸡飞狗跳。
    放到现代;颇有些“老师来我家家访”、或者“领导来我家视察”的感觉。
    来者皆是客;焦母让焦大去村头看看渔户有没有新打上来的鳜鱼;这时节,正式吃鳜鱼的好时候。
    淑清是女眷,并不用招呼客人;那高主簿自有二哥招呼着。
    小何氏烧好了水;刘兰芝煎好茶饼。
    这是汉代人的饮茶习俗,焦淑清并没有独树一帜地说起炒茶——每个年代的流行事物必然有其原因;就好像此时的茶汤还兼具了药物功能。引领潮流的往往都是王公贵族;小小女子想要凭借一己之力改变整个建安朝的饮茶习惯;却是痴心妄想了。
    既然如此,淑清还有什么可插手的,总归日后,人们会发现炒茶炮制出的茶叶更清香宜人。
    茶之一物,不过是大汉风月、锦上添花罢了,有它无它,百姓的日子都是照常的过。
    …………………………
    刘兰芝煎茶手艺不过一般,高主簿对着焦仲卿客套地称赞了几句。
    焦母指挥着两个儿媳,拾掇好了焦大拿回来的鳜鱼,准备做一道鱼脍。
    焦淑清被打发去看管好小侄儿虎子。
    哺食时,男女眷不过是隔着一道屏风而坐。
    高主簿大小也是建邺高家的子孙,珍馐美味吃过不计其数,焦家的家常菜其实不过尔尔,但是高主簿还是连连称赞。
    屏风另一头的焦母很是开心。
    但是,当高主簿夹起鱼脍,沾了佐料之后,不由得真心实意地夸到好。
    焦仲卿常年不在家,并不觉得家里的饮食有什么特别的,见到主簿夸鱼脍味道好,凑趣说道:“不过是渔户现打、家母现做,比起酒楼,胜在新鲜罢了。”
    高主簿细嚼慢咽,吞下鱼生之后说道:“并非仅仅如此,此间齑料,别具风味。”
    焦大是老实人,闻言憨厚说到:“这是我家小妹调制的,确实是味道很好,左右邻里都爱来讨要一些。”
    高主簿听进心里,笑言:“令妹确实是于易牙之术颇为精通,难得、难得。”
    焦仲卿一边劝着高主簿进酒,一边心里吃惊于妹妹多才。
    高主簿饮下杯中之物,不禁感慨:“可惜过了桃花期,自从上回一尝你焦氏桃花酿,心心念念都是那滋味。”
    焦仲卿得过妹妹嘱咐,接话道:“您也莫愁,舍妹说春花秋果,能入酒者众多,不单单局限于桃花一物。”
    “果真如此,阖该好好一叙。”
    “这且不忙,主簿您先尝着,咱们饭后再聊、饭后再聊。”
    …………………………
    其实两边人都带着心事,哪里能安生吃踏实这一顿饭。
    可是国人自来含蓄,若是焦家主事的是男人,早就觥筹交错谈的欢了。
    此时却不得不饭后才奔向主题。
    焦母年纪大了,见见外男也不妨碍,两个儿媳妇被赶回屋子,淑清坐在末座。
    前文有说,东汉的男女大防并不严重,就好像刘兰芝当年十六七岁,都能在父母在场的情况下出来见宾客。淑清不足十岁,自然也是无妨的。
    高主簿捻了捻胡须:“焦老夫人,某此来并非为公务,想必焦老弟已经知会过您了。”
    焦母点头道:“二郎与我讲过,高主簿对我焦家的酿酒方子颇有兴趣。可实不相瞒,这方子也是小女无意琢磨的,我焦家人丁单薄,家境贫寒,却无那能力参与经商。倒不如让这个方子在高主簿的手里才能显现作用啦。”
    你来我往,谁都没谈钱。
    高主簿又问:“听闻令嫒还有别的酿酒方子,可否先说说时下最适合、最应景的?”
    焦母对着淑清点点头,示意她可以开口了。
    淑清站起身对高主簿微微行礼:“好叫大人知道,此间正是莺桃的丰收期,莺桃入酒,丝毫不逊于桃花酿。”
    “哦?这倒新鲜。小娘子可曾酿下?”
    “已采了一批早发的果子酿下,不过时日尚浅,怕是滋味不够醇厚。”距离上一次做好莺桃酒,满打满算才二十多天,淑清觉得还没到最佳起封期。
    高主簿却是迫不及待了:“这不妨事,小娘子可否取来某品一品?”
    淑清下去取来。
    高主簿解开泥封,果然这莺桃酒又与那桃花酿不同,倒在浅口碗里,色如胭脂、芬芳扑鼻。
    浅尝之下,高主簿抚掌:“妙极、妙极。如果说桃花酿清浅雅致,适宜君子;那么这一款明丽柔美,该是会深得女眷喜爱。”
    此行,高主簿有所得,带着莺桃酒的方子和那一坛拆封的美酒回了县城。
    随后不多日,高主簿便命人送来一对金饼子,道这是桃花酒和莺桃酒的方子钱,并言明,希望焦家不要再把方子告诉别人。
    建安,不应该说大汉一朝,五铢钱才是主流货币,当然也有很多地方以物易物,布帛、粮食也是硬通货。金银等贵金属很少出现在民间交易中。
    是以,焦家得了一对重约一斤的金饼,还是很忐忑不安的。
    焦母问焦大:“大郎,你说这高主簿是不是给的太多了?”
    “这个……儿也不知。若是二弟在就好了。”焦大也是不知如何应对。
    焦仲卿却正当值,尚未归家。
    小何氏虽然知道这是小姑的方子换的钱财,可是小姑未成家,小姑的=焦家的=自家也有份!
    小何氏倒是很想去摸一摸,拿牙齿咬一咬金饼:“娘,这高主簿指定不会做亏本的买卖,他给咱们多少,咱们就收多少呗。”
    刘兰芝见焦母望向自己,也晓得这是焦母在问自己意见:这可是之前从未有过的情况!
    刘兰芝被婆母关注,一个激动,不知道怎么地,就冒出了前几日小姑和自己闲扯时说的话:“娘,媳妇以为高家肯定是想要在这一份买卖上独占先机,这金饼子看着贵重,也不过是给我们的封口钱罢了。等到月余后莺桃酒一出、来年桃花酿问世,带给高家金银财物何止是两个金饼,二百个、二千个都是不在话下。”
    话出口,又生出几分羞耻感,这就好似偷盗了小姑的文章似的。刘兰芝歉意地看着焦淑清,又连忙补充:“这都是淑娘前些日子随口念叨的,被我听了一耳朵。娘,我哪能有这番见解。”
    焦母只是骤然得钱财,心有不安罢了,想要家人一起论论,哪里管这番话是谁说的。
    不过闻刘兰芝补充的话语,焦母是松了一口气。
    你道为何?
    起初,焦母心里咯噔一下:觉得二儿媳平日憨厚,没想到内里是个有成算的。
    正觉得心里有些感觉不舒服,又听刘氏坦白,这是淑娘分析的。
    顿时,焦母就觉得,果然刚才觉得刘氏有成算,那就是错觉。
    焦母看刘氏的眼神也温和起来:刘氏温和憨直也不是不好,虽然有时候会惹得自己生气,但是好歹是不用担心她算计来算计去,家里有一个小何氏就够了,二儿媳幸好是另一个娇弱的性子。女儿则和儿媳不同。
    儿媳精明,只会惹得婆母提防;女儿精明,尽管年纪小,焦母却十分开怀:以后不担心淑娘嫁了人家会吃亏了。
    焦母的心思转了几个转,其实不过是一瞬间发生的事罢了。
    焦淑清倒是刚想为二嫂点赞,知道活学活用,就看见她一脸愧疚地看着自己,紧接着就马上承认自己“剽窃观点”——如果东汉建安有剽窃观点这一说法的话。
    再一看焦母的神色,淑清觉得傻人有傻福这话还是有几分道理的。
    刘兰芝错有错着,应当是让焦母觉得她为人忠厚老实了。
    淑清见就剩自己没有表态,焦母的眼神已经带着骄傲望向自己。
    好吧,日积月累、持续两年地显示自己与众不同,至少焦家人是没人觉得自己太过于聪慧了。
    淑清微微笑了笑:“二嫂过奖了,哪里是见解,不过是将心比心罢了。村头李家捕鱼技巧可会教与别人?隔壁秦家米酒制法可会传与外人?高家的心思也就不难猜了。既然我们表示无意经营,他们自然是想要独占甜头——这花酒、果酒不过是一时新鲜,来年大家稍加琢磨,必定能参透其中奥妙。因此,高家抢的就是时间,在别家琢磨出来之前,先酿造好的时间。”
    焦母终于是放下心:“好,既然淑娘也这么说,娘把这金饼子先收好了,等淑娘以后啊,用得着。”
    焦母的言下之意就是这是淑清以后的嫁妆钱。
    小何氏是抓心抓肝地难受,却不敢不识眼色地讨要好处。
    作者有话要说:实在是不想去考据焦仲卿的字是什么了,就当做是 仲卿吧
    没互动,伐开心。
    下午去听讲座去惹,没能存稿,伐开心。

  ☆、第十一章 倒v

小何氏是抓心抓肝地难受;却不敢不识眼色地讨要好处。
    焦淑清却不想家里为了钱财而有不和睦。
    尽管现在焦家基本上是焦母一言堂的,焦大哥孝顺、老实;焦二哥天真、正直;二嫂刘兰芝家境富足、性格温和;唯有小何氏精明爱财,但是也不是纯然的见利忘义之辈。
    淑清也不想去猜测将来人心会不会有变,只想早早把意外之财规划好。
    “阿娘;我有什么需要花钱的地方?我的钱不就是家里的钱?依我看,这样算是意外之财,就别留手了;家里的屋子该修缮了;你看;我都有了大侄儿。那以后二侄儿、三侄儿、四侄儿的,可都是要娶妻生子的。到时候,家里的屋子可不够住。”
    淑清觉得在焦家的两年;是松散快乐的两年;不用早起伺候人、不用担惊受怕被发卖、不用事事斟酌、小心谨慎。自己就好像真的是*岁的孩童一样,习字、弹琴;偶尔帮娘亲做活;也会被宠爱自己的娘亲夸到天上去——钱财本就是身外物;够用就好了,自己若是一朝离去,什么也带不走,就留下些钱财,权作成全了与焦家众人的一场亲缘。
    焦母一开始并不答应。
    焦淑清却是软磨硬泡、又是说情、又是说理的,终于让焦母感动不已:“淑娘有这份心意,你们做哥哥、嫂子的,很该记在心里!”
    焦大觉得花妹妹的钱修屋子有些惭愧,想要拒绝,哪里比得过口齿伶俐的淑清,又有小何氏在一旁帮着敲边鼓,焦大很快就被绕晕了。
    小何氏喜笑颜开:“那是的,以后咱们虎子还得好好孝顺他姑姑呢。”
    焦仲卿不在,刘兰芝秉承“多说多错”的原则,并不发表意见。
    于是,焦家修缮屋子的事宜被提上日程。
    …………………………
    时间又不知不觉过去了一年。
    建安十年。
    焦淑清前前后后把桃花酿、莺桃酒、梨花醉、清竹酒的方子教给了高主簿。
    其实这些酒水酿造大同小异,无非就是材料处理的手法有所不同、酿造周期不同。
    不过人往往都是一叶障目的,没有焦家小娘子给的方子,高家仅凭着自己摸索,怕是会花费很多的时间。而这新奇的花酒、果酒,打开市场的必胜法宝就是时间。
    高主簿因为寻觅商机有功,也摇身一变成了颇受重视的高家旁支,听说最近高家为他活动,要往上爬一爬。
    至于焦家,高家给的“买断费”(淑清语)是非常可观的,庐江府郊外村方里的焦家起了青砖大瓦房。
    焦家得此意外之财,把门面修整得大方整齐。
    尽管焦家尽量低调,还是有那风声止不住说焦家怕是交了好运了,最后有鼻子有眼地传出说焦家的小娘子是财神爷座下仙女儿转世,聚财!
    这倒是令淑清哭笑不得。
    吴思思已经开始抽条了,初步有了大姑娘家的模样,性子却还是和一年前没甚差别:“淑娘,你别笑,真的有人这么说,而且还有很多人信!”
    陈大妞在一旁点头表示自己也听说了。
    “那你们信不信?”淑清开起玩笑。
    陈大妞猛点头。
    吴思思犹豫了好一会儿:“按理说,我是该不信的,可是淑娘你会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本来我想‘知己知彼’的,结果却发现根本没办法和你比嘛。难道你真是什么仙子转世?”
    淑清噗嗤一笑:“我是能腾云驾雾还是能点石成金啊?不过是运气好罢了。旁人不知道,你们天天和我一块儿耍,也不知道?”
    把吴思思和陈大妞说的一愣一愣的。
    “好啦,思娘,你不是说你想学如意同心结?来,我教你。”
    三个小姑娘嘻嘻哈哈地边说着私房话边打络子。
    陈大妞好半天才反应过来:“思娘,如意同心结不是都是要在上元节送给意中人的吗?”
    吴思思愣了一下,嘴硬说道:“我就是好奇,想要学一学。什么意中人不意中人的,陈大妞你可真不害臊。”
    陈大妞是粗心的,没注意吴思思的神色不自然,反而辩驳到:“这有什么,我娘还说,初七和十九出去耍的时候,要给我留意着小郎君呢。”陈大妞搁在现代也绝对是猛妞,啥都敢说。
    不过,陈家的确是开始替大妞物色夫婿人选了倒是不假,毕竟大妞的月份比吴思思还大,已经十三周岁,就要十四了。
    “大妞,矜持、矜持。”连焦淑清都闷笑不已。
    最后是吴思思自己没沉住气,悄悄告诉闺中密友:“我娘说,县令家的三公子尚未婚配,有意与我家……”说到这里,又很不好意思地拿起手绢遮住自己的脸。
    淑清恍然大悟。
    陈大妞却一脸好奇的问:“你见过他了吗?长啥样儿?”
    吴思思既然都已经说了,便不再继续遮遮掩掩:“见过一回,长得就那样呗,两只眼睛一只鼻子的。”
    陈大妞听得不过瘾:“这都不用说,难道长了一只眼睛、两只鼻子?我想知道,俊俏不?”边说边挑眉。
    吴思思一把把帕子甩到陈大妞脸上:“哎呀!人家不和你说了。”
    吴思思害羞跑开。
    陈大妞在她身后细声细气地捏着嗓子学到:“人家不和你说了,人家要给三公子打如意同心结。”
    惹得吴思思回身追打陈大妞。
    小姑娘们无忧无虑,闹做一团。
    …………………………
    另一厢的刘兰芝却愁眉苦脸。
    无他,大嫂小何氏又有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