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游戏电子书 > (无限流同人)快穿之做好事不留名 作者:糯米水晶糕(晋江银推vip15-03-09完结) >

第25章

(无限流同人)快穿之做好事不留名 作者:糯米水晶糕(晋江银推vip15-03-09完结)-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姑娘们无忧无虑,闹做一团。
    …………………………
    另一厢的刘兰芝却愁眉苦脸。
    无他,大嫂小何氏又有了喜讯,可是自己的肚子却一直没有动静。
    刘兰芝恨不得满街去找游医方士给自己诊一诊。
    小何氏再次有孕,的确让焦母很开心,可是焦母同样发愁——二儿子至今没有子嗣。甚至有了“是不是该给二儿子纳个人”的念头。
    焦母心里起了这念头,眼睛就开始不自觉地打量周遭合适的人选。
    隔壁秦家的二女儿倒是很适合。
    秦家二女儿名罗敷,长得圆润讨喜,从前焦母看上的就是她的姐姐,秦家大娘子,没曾想焦仲卿当时一意孤行要娶刘氏。
    秦家大娘子也嫁人一载了,这二娘子罗敷现在看来却是更有宜男相。
    唯一的问题就是,秦家也是小富之家,断断没有让女儿做小的道理。可是刘氏虽然目前无所出,但在焦家两年服侍自己也算尽心、尤其和淑娘投契,挑不出大毛病。
    不得不说,两年来焦淑清的努力没有白费,刘兰芝一点一点在进步,慢慢学会了讨好婆母,焦母也暂时下不了狠心因为两年无子,就要休弃了她。
    人与人的相处莫过于此,从陌生到熟悉,需要相互磨合,总要有一方妥协退让——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夫妻关系,也适用于婆媳关系。
    这世上,婆媳固然是天敌,可是大部分的婆母和媳妇都是普通人而已,有七情六欲、有喜好厌恶,绝大多数都不是丧心病狂之流。不会因为生活小事置对方于死地。
    …………………………
    焦母心里的念头暂时无人知晓。
    最早发现刘兰芝焦躁不安的人,自然是焦淑清。
    淑清现在完全不需要二嫂教自己箜篌了,指法、技巧皆是青出于蓝。之前高主簿投桃报李,听闻淑清会箜篌,就给送了好些名曲的曲谱来,淑清一直在练习。
    “二嫂最近心神不宁。”淑清在香炉里焚起雪梅香,青烟袅袅。
    刘兰芝苦笑:“淑娘你总是这么心思细密。”
    淑清坐好,揽过卧箜篌:“二嫂不妨听我一曲,近日新学的。”
    刘兰芝坐直身子,表示洗耳恭听。
    焦淑清缓缓拨动琴弦,不疾不徐,起初是平缓的调子,伴随着雪梅香,不知不觉就让刘兰芝放松了心神,松懈了绷直的身子。
    一曲终了,刘兰芝竟然陷入半睡半醒之间,可见之前她心思过于沉重,已经好久未好好歇息了。
    等到支着脑袋的手臂骤然一松,刘兰芝惊醒,看到小姑在百无聊赖地拨弄香灰:“我竟是睡过去了,淑娘也不叫醒我。”
    “二嫂该好好歇歇,有些事,急,是急不来的。”
    刘兰芝再次脸红,小姑早就知道自己一直忧心孩子的事,现在意有所指必定是让自己于子嗣上先放宽心。自己虚长了她九岁,却事事需要小姑提点,真是不该。
    于是声如蚊呐:“淑娘,这……你……”
    淑清拨弄完香灰,粲然笑笑:“我自然是知道二嫂在忧心什么,不过也得多言一句,越是此时,越是要放宽心,大嫂不是四年才有动静吗?娘那边,有我。”
    作者有话要说:P神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1…17 20:37:35
    天凉加衣,小心感冒。
    我立志做优雅的存稿党。

  ☆、第十二章 倒v

“娘那边;有我。”
    听闻小姑说了这么一句话,刘兰芝觉得整个人都轻松了好多。不知道为什么,看着到自己肩膀的小姑,却觉得自己面临的困境在她眼里似乎什么也不是。
    …………………………
    因为淑清发现了;最近娘亲的眼睛经常围着秦家姐姐打转。
    不由得心惊:“东家有好女,自名秦罗敷”这一句话淑清印象很深,当年还暗自嘲笑古人也爱跟风取名。那秦罗敷明明是典故“罗敷有夫”(出自《陌上桑》)的女主角;怎地从西汉穿越到东汉!
    现在想想;就好比现代人姓王取名建国一样;是个重名而已。
    罗敷在古代就是代表了貌美的女子。
    而焦家东边秦罗敷的姐姐,秦家大娘子,原先是焦母给二哥看好的媳妇人选。这事儿;焦淑清还记得清清楚楚。如今焦母不会是见秦家姐姐已经嫁人;便打起了妹妹的注意吧?
    淑清,你真相了。
    焦母确实意动。
    为了把风险扼杀在摇篮里;淑清决定主动出击;击碎焦母的盘算。
    那么;焦淑清的办法究竟是什么呢?
    那就得感谢东汉的选官制度。
    它不是科举制。
    是举荐制哒!
    高主簿月前已升为功曹,据说有意举荐焦仲卿为主簿。
    按照焦淑清看来,这的确很有可能,一来是焦仲卿做事认真颇得重视;二来是有方子的买卖在,高功曹把焦仲卿看作了“自己人”。
    可是怎样才能在恰当的时机打消焦母的念头呢?
    淑清纠结于,是自己开口、还是点拨二哥去和娘亲说。
    思来想去,淑清觉得二哥够二,情商实在是令人担忧,估计会弄巧成拙搞砸了这事儿,还是自己开口比较稳妥。
    反正焦家的人都知道自己早慧,再超前一点,也不至于太过吃惊。
    焦淑清打定主意,便在某夜哺食后,端着一盆热水去了焦母的屋子里。
    “阿娘,我给你打来热水,泡泡脚、解解乏。”
    焦母笑眯了眼睛:“可沉了吧?快放下。”
    “不沉,阿娘,你说咱们家屋子也起好了,剩下的金银还尽够,是不是该添置些田地?”这一份的金银,除了淑清,焦家别的人都不好意思开口取用——真是一户和睦的人家。
    焦母把淑清拉到身边胡床上坐下:“淑娘,你虽然是女子,可是能耐一点也不比男儿差。娘怀着你的时候啊,就梦见一轮满月,当时就有游方士说,娘肚子里的这个,必定有出息。”
    焦淑清听得大汗:游方士说的这番话估计是搞批发的,是不是他们出师门前的必修课?怎么见人就说有出息、有造化?
    淑清连忙把话题带回原路上:“娘,我哪里是有出息的,要我说,二哥才是个有造化的。听说高主簿升了功曹,现在琢磨着让二哥顶了主簿的缺呢。”
    焦母这信息没有淑清灵通,乍一听闻、喜笑颜开:“真的?高主簿,不,高功曹真这么说?”
    “那还能有假?娘,你看二哥又聪明又孝顺、大哥又勤劳又实诚,娘,您的福气,还在后头呢。”淑清的话甜进了焦母的心坎里。
    焦母大笑:“娘倒不指望有多大的福气,就希望你大哥、二哥多子多福、我们淑娘早日寻得好人家。”
    淑清却是完全没有被打趣的羞涩:“娘,我的事还不着急,大哥二哥肯定子孙满堂。您看,大嫂这不是又怀上了?”
    “你大哥我是不操心了,可是你二哥成亲两年,膝下还是……唉……”焦母说到二儿子的子嗣问题,就变得愁眉苦脸。
    淑清揽住焦母的胳膊:“阿娘啊,您都忘记了大嫂可是和大哥成亲四个年头才盼来了小虎子?二哥他们才两年,您急什么?”
    “我能不急吗?淑娘,你说,会不会是刘氏的身子骨不行啊?”焦母终于说出憋在心里很久的疑问。
    “不能够啊,娘,你想啊,刘家也是从小娇养二嫂的,二嫂不愁吃不愁喝,身子骨指定不会差。再说了,二嫂往日里头疼脑热的都没有,像是那身子不好的人吗?”
    焦母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着哪,不然,我可要真后悔给你哥娶了她刘氏了。你看,隔壁秦家的姑娘多好啊,出门子一年就有喜了。我看秦家姐妹都长了一副宜男相。”焦母絮絮叨叨,竟然忘记面前的女儿才多大,就扯这些个。
    淑清哭笑不得:原来阿娘还真的打起了秦家姑娘的主意。
    “阿娘,可少添乱吧。秦家二姐姐可是个心大的。莫说二哥已经成亲了,她绝对不会做妾,就算二哥未娶妻,也不在秦二姐姐的考虑范围。”
    焦母自认为儿子很优秀,怎知道女儿嘴里说出来的意思是,她秦罗敷还看不上自己儿子:“淑娘,你咋知道?可别胡说。我平日里看着那秦家二姑娘圆脸细腰、肤白貌美、说话也细声细气,不像是个心气儿高的啊。”
    淑清给焦母按起了胳膊:“阿娘,人家有青云之志也不会到处嚷嚷啊。无非是上次说到思娘和县令家的三公子定了亲事,秦家伯娘透出口风,觉得秦家二姐姐不比思娘逊色,也得找个不逊于此的人家才是。”
    焦母闻言大感失望:“这秦家,不过是小户而已,倒是心不小。”
    “娘,旁人家如何,有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我二哥现在可是主簿的热门人选,难保没有人眼红的,说起家里的风气。这关头,还是小心行事吧。二嫂早早晚晚都是会怀上的。”
    焦母思量,也是这个理,自己的大儿媳,也就是堂侄女儿四年没有生孩子,都熬过来了,没道理二儿媳两年无所出,就被休弃——再说了,刘氏平日确实老实,就淑娘一回:“罢了罢了。娘只是想想罢了。你大嫂四年没喜讯,我不都没说什么?两个儿媳妇,总得一碗水端平了,不然外人也说我老婆子心眼偏。”
    “嘻嘻,娘,人的心眼都是偏的吧?”
    “瞎说。你这孩子,现在如愿了?就是和你二嫂亲厚,还到娘这里帮她做说客?”焦母年老成精,自然知道女儿一番苦心是为了谁。
    “娘,我当然是和阿娘最亲啦!说真的,二嫂确实还挺不错,虽然有时候木讷了一些,不怎么会看娘的眼色,不过最是温柔性子,有她在,二哥当差才没有无顾之忧啊。”
    “话是这个理儿,老话也说‘妻贤夫祸少’,刘氏贤不贤还不知道,一个诚字倒是担得起。”焦母叹口气,“光有这些虚的是不行的,女人哪,终究得有个孩子。两年,我再等等两年,两年之后刘氏若是无子,要么给二郎纳妾,要么她自请下堂。”焦母退了一步。
    淑清知道这是盼望孙子的焦母最大的让步了:“阿娘,你想想,若是我以后遇到了二嫂这样的境况,该多难过啊。”
    焦母想想就大怒:“他们敢!我焦家的女儿,由不得人家挑三拣四!”
    看看,真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淑清撒娇:“既然阿娘都答应了再缓两年,我看不如让二嫂去县里典个屋子住吧?现在咱们家不缺银钱,二哥若是升了主簿,只会更忙,那您的孙子可就不能及时来啦。”
    当初焦仲卿提出带着刘兰芝去县城,焦母不答应。
    一方面是因为,接连办喜事,银钱紧手;另一方面是对刘氏犹有不满;最后则是如小何氏担心的那般,怕老二离自己远了,生出分家的心思。
    焦母虽然偏心老二,却也知道,若是分家,老大一家仅依靠种地,是过不得好日子的,所以打定主意,至少淑娘出嫁前,是不会分家的。
    而现在,焦家经济宽裕;
    两年相处,焦母对刘氏的怨气消了;
    小何氏都怀了第二胎,刘氏却还没动静;
    眼见二儿子要升官,到时候归家的时候更少了。
    综上所述,刘氏再呆在家里,怕是两年也难有喜讯。
    因此,焦母松了口:“若你二哥真的升任了主簿,就再看罢。”
    言下之意已经是松动了。
    焦淑清很开心,挽着焦母就说:“就知道阿娘最是嘴硬心软。阿娘,我还给你炖了雪梨膏,清热润肺,您最近不是老是说嗓子干吗?喝那个好。”
    焦母点了点焦淑清的鼻子:“小猴精,要是娘不答应,是不是雪梨膏也就不给娘吃了?”
    “怎么会!这本就是专门给娘做的,小虎子都馋好久了。”
    “虎子也馋?抱过来,我喂他吃几口。”焦母的心态与众多老人没两样,如果说淑清是她的眼珠子,那么焦仲卿和虎子就是“小儿子、大孙子,都是命根子”。
    不管怎么说,淑清给刘兰芝又争取了两年的时间,还给刘兰芝弄到了“随夫特赦令”。
    回头与刘兰芝一说。
    “淑娘,二嫂不知道该如何感谢你才好。”刘兰芝竟然憋红了眼眶,可见没有孩子给她多大的不安。
    “都是一家人,我也是希望二嫂和二哥快点给我生一个小侄子呀。二嫂,这回二哥回来,得让他去县里留意一下有没有合适的屋子。”焦淑清为刘兰芝操心惯了,又嘱咐了一句。
    作者有话要说:每天都不想放过作者有话说。
    ┑( ̄Д  ̄)┍
    昨天买了一个三无的充电热水袋。

  ☆、第十三章 倒v

焦仲卿再次归家;给家里带来了好消息:
    他升官了,现在该叫焦主簿了。
    而焦母也给他一个好消息:
    儿既然,升职了,会更忙;让刘氏去县里典个屋子住,照顾好二儿子。
    说是照顾焦仲卿,其实家里就连最憨厚老实的焦伯卿都知道;这是让老二夫妇加紧“造人”。
    且不说焦仲卿回县城之后;迅速找好了屋子;带着刘氏欢天喜地地走了。
    …………………………
    那吴思思与县令家三公子的亲事定下之后,就不如之前那么松快了,家里人老是念叨着要她稳当些。
    弄得吴思思很是烦躁。
    “定亲怎么啦?定了亲就不能出门啦?”吴思思在自己的屋里;两手叉腰;痛诉自己最近的不如意。
    焦淑清和陈大妞也不是第一次来吴思思屋里了,熟门熟路地屈膝坐下。
    陈大妞问道:“婚期啥时候啊?”
    吴思思放下叉着腰的手;在脸颊边扇了扇;发现一点也不凉快;又叫自己的丫鬟:“小西,过来打扇子。这天真是热死了。”
    淑清道:“对啊,这才七月。今年夏日怕是不好过。”
    陈大妞闻言也点头:“我爹说,怕是有干旱。”
    “可不是。”吴思思接话,“我爹最近见天去乡里转悠,就怕那里村子抢水了要械斗。他自己去也就算了,还带着我弟弟一起去,我奶和我娘急的饭也吃不好。”
    里正就吴思思、吴思贤一双儿女。
    这在古代也算是生的少了的。
    吴思贤作为吴家唯一的男丁,里正自然是希望他能有出息,挑起吴家的大梁,等到自己年迈了,给他铺好路子,做个里正也好、做个官吏也好,总归是不愁的。
    吴家女眷就觉得吴思贤满打满算十一岁,跟着当家人出门,怎么能不担心。万一真碰上有村子为了抢水源打起来了,棍棒无眼!
    淑清内里妥妥的是个成年人,自然能看懂里正的苦心,也只能安慰吴思思:“你爹自然是有分寸的,自己的儿子还不得照看好?依我看,这才刚旱起来,村里应该没那么严重。”
    …………………………
    村里还没干旱得那么严重。
    可是里正也是三十多奔四十的人了,经历过几次干旱,自然察觉今年弄不好就是个大旱年。
    带着吴思贤东奔西跑。
    吴里正歇脚时问道:“我儿可看出了什么?”
    吴思贤板着一张俊俏的包子脸:“今年雨水不丰,十有八/九是旱年。”
    “恩,再呢?”
    少年包子继续说:“庐江途径咱们附近几个村子,说是旱年,可是不至于颗粒绝收。”
    “继续说。”
    “唯一需担心的,便是庐江的支流上游小方村拦坝截流,那必定会引起下游村方的不满。”
    “我儿说的没错。那年,我刚成了里正,就碰上干旱。小方村就是救田心切,直接截断了支流,差点引起两村斗殴。”
    吴思贤一脸虚心:“那么,当时爹是如何处理的?”
    “因势导利、借势而已。”
    “因势导利?借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