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游戏电子书 > (无限流同人)快穿之做好事不留名 作者:糯米水晶糕(晋江银推vip15-03-09完结) >

第28章

(无限流同人)快穿之做好事不留名 作者:糯米水晶糕(晋江银推vip15-03-09完结)-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淑清咬咬嘴唇:“变得多大都是娘的女儿。娘,以后啊,你就在家里逗逗儿孙,享享福。可别和大嫂、二嫂置气啊。”
    焦母失笑:“你真以为你阿娘是恶婆母?从前不过是看着刘氏没有眼色、又无所出,才对她不满意的。现在她也算是我们焦家的功臣了,阿娘也就忍忍她。”
    淑清抿嘴笑了。
    中秋节,也是大节日。
    焦家搬了桌子,在院子里赏月。
    因为刘兰芝还未出月子,不能吹风。便缺了她与龙凤胎。
    淑清提议:“我学了这么久的箜篌,还没给家里人弹过一曲呢,值此佳节,我要献丑一回。”
    两个哥哥起哄叫好。
    小虎子也学着欢叫、闹腾。
    淑清取来卧箜篌,坐好、闭目、起手。
    奏的是新奇的曲调(1),焦家人都没听过,便以为是淑清所作。
    一开始的拨弄便是轻快的,像是轻风过耳;继而转为微微缠绵,好似满腹的话语不知从何说起、恰似乌云蔽月;再接着由轻拢慢捻转为有力的抹、挑,颇有拨云见月之感;最后尾音颤颤,似为诉说完的满腹喜悦与欢欣。
    整首曲子虽然不长,却是别具风格,虽然焦家人不懂风月,也能“听”出一幅花好月圆夜的美妙景色景色。
    曲毕,连小虎子都不记得闹腾了。
    小何氏逗弄儿子:“姑姑奏得好听不好听?”
    “好听。”
    “还想不想听?”
    “想。”小虎子奶声奶气。
    淑清又给焦家人奏了广为人知的《长安歌》、《佳人曲》。
    声声空灵。
    焦家人真正见识到了排行第三的焦淑清有着怎样的高超技艺,并深以为傲。
    中秋节后,淑清让小甜去吴家给思娘送了件小礼物,是一个镂空银制的香薰球,小巧可爱。
    又寻着机会去陈家,教了陈大妞几道小点心的做法——都是大妞爱吃的。
    不几日,吴思思送来了回礼,是一支楠木的簪子,雕刻了栩栩如生的桃花。
    淑清谢过思娘,思娘却抿嘴笑道:“这声谢啊,你且是留着给别人吧。”
    聪明如淑清,猜想到簪子该是吴思贤准备的。
    可是自己就要离去了,不必多生事端再去寻他。
    一个月到了。
    当晚淑清把楠木簪子放在枕边,默默在心里对本尊说道:“我也不知道你能不能听到,占用你身体几年,现在该还给你了,我用了你的时间,也不是为了做坏事,等你回来,这便还是你的家人,好好生活吧。吴家小郎君是个好的,淑娘你能和他有个幸福美满的未来。”
    建安十二年,刘氏生下次子。
    建安十三年,小何氏再生一女。陈大妞出嫁。
    建安十四年,刘氏又添一子。吴思出嫁。
    建安十五年,焦仲卿被提升为功曹。陈大妞诞下一子。同年,焦淑清出嫁。
    建安十八年,焦淑清产下吴家长孙。
    作者有话要说:1:花好月圆夜——糯米认为现代很多歌的曲调还是不错的,古人也会欣赏,就是歌词不适合,太白话了,显得很没水平。喵,女主只弹不唱,不算雷吧?
    2:小正太拜拜,各位轻拍。
    3:推荐边听花好月圆夜的无歌词版,看本章哦哦哦,更有感觉

  ☆、第十七章 倒v

陈大妞——番外
    陈大妞从来都不会那些文绉绉的。
    却也不得不赞同一句话“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这是从前淑娘随口念叨的。大妞觉得自己和淑娘就该是知己关系。
    从前陈大妞也不觉得焦家淑娘有哪里出众的;那时候,乡里的小女娘们最羡慕的就是里正的女儿,思娘。
    思娘总是有新衣裙穿、有丫鬟服侍、有吃不完的零嘴。
    思娘说一句什么话、做一个什么动作,往往都会被小女娘们模仿。看得出来;思娘很享受被注视的感觉。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淑娘变得夺人眼球起来?
    陈大妞记不清了,隐约是自己换牙的时候罢。
    说来淑娘比自己小;却比自己聪明多了。也从不和别的小女娘那样;小鼻子小眼睛地爱争吵。
    最令陈大妞佩服的是;同样出现什么状况,淑娘都能不慌乱——淑娘还从来没有被她娘打骂过!
    陈大妞几乎要把淑娘奉为偶像!
    尤其是在听从淑娘的话以后,自己也好久没被揍了!
    跟在淑娘身后;总是有数不清的好吃的、好玩的。一开始;有一大群小女娘围着淑娘转,慢慢的她们都散去了。
    陈大妞知道;她们是觉得自惭形秽了——自惭形秽这个词还是后来吴思娘说的。她们觉得和淑娘在一起;沦为了对比和陪衬;显得自己越发的粗俗不堪、愚笨不已。
    陈大妞不以为然:远远躲开就能当做看不见淑娘的优秀了?还不如像自己这般,紧跟着淑娘的脚步,好歹也是“沾沾仙气”——在陈大妞的眼里,淑娘就和仙女差不多了。除了大家知道的她会女红、善厨艺、能箜篌、又识字之外,大妞还发现她会下棋、也善唱歌。
    虽然不知道淑娘哼的是什么曲调,但是很新奇,很好听就对了。
    这样的人儿,当然好像仙女一样。
    大妞觉得事事要和淑娘一争高下的吴思娘实在是有点蠢,人能争得过仙女儿?
    果然不出所料,一开始别有用心接近淑娘和的吴思娘也变成了淑娘的好朋友——因为淑娘是个很温和的人,她明明比你小,却能让你觉得,她无时无刻不在照顾你。
    最后还是吴家的小子走运,居然能娶到淑娘为妻。
    陈大妞恨铁不成钢地瞪了自己弟弟一眼:为啥淑娘不能嫁到我们家哩!
    陈大福夹起尾巴躲开了:阿姐啊,焦家姐姐真的是谪仙的人物,那大贤觊觎她好些年了,我可不敢去虎口夺食。
    …………………………
    吴思贤——番外
    吴思贤会记住焦淑娘这个名字,是因为阿姐总是念叨。
    焦家淑娘在学书法,阿姐也要学。
    焦家淑娘学了箜篌,阿姐也不甘落后。
    焦家淑娘会做糖渍桂花,阿姐就要做糖渍桃花。
    每回与焦家淑娘别苗头,阿姐都是灰头土脸,而那焦家淑娘却是永远气定神闲。
    吴思贤猜测,也许焦家淑娘根本就不知道阿姐想与她一较高下。
    事实上,思贤的猜测是正确的。
    一次与陈大福一起上山胡耍,听到有女娘在谈论自家阿姐。陈大福比划了口型,说是他的姐姐。
    吴思贤从陈家姐姐嘴里听到了最熟悉的名字“淑娘”。
    吴思贤抬头悄悄张望,看见一个身着粉色襦裙的小女娘,她轻轻捻起野果子,许是馋的紧了,并没冲洗,吹了吹,就把果子含进嘴里。
    思贤当时年纪小,并不懂自己为什么会看得心痒痒,就是觉得这个小女娘吃东西的样子真好看。
    及至后来,机缘巧合看见了焦家淑娘的手书,他就鬼使神差地把那红笺揭下来,带回家。
    这三个字被他翻来覆去临摹了无数遍,最喜欢桃字。
    再后来,阿姐与焦家淑娘却成了真正的密友——明明阿姐的初衷是“接近敌军、打探敌情”。
    时隔数年,再看焦家淑娘吃莺桃,思贤才知道,为何古人都说女子是莺桃小口。
    吴思贤觉得自己该是病了,怎么能见天想着小女娘呢。难道自己是下流胚子?
    阿爹猜测自己爱慕焦家小娘子,并说要帮自己提亲。
    吴思贤竟然开心得睡不着觉。
    上元节,远远看见自家姐姐和焦家淑娘一行人,思贤耍着小心思把未来姐夫引了过去;又抓住机会显示自己的学识,替陈家姐姐赢得老虎灯;还鼓起勇气亲手递过送给淑娘的桃子灯——淑娘该是真的很爱吃桃子吧。
    当晚,回到家里的吴思贤边笑着边想。
    中秋节,吴思贤在焦家门外徘徊许久,深知自己敲门便是冒昧,最后也没有进门。但是在墙外听得一曲箜篌,如痴如醉。
    思贤摸了摸攥在手心里的楠木桃花簪子,微笑转身离去。
    桃花簪子最终还是送给了淑娘。
    建安十五年,焦家淑娘成了吴焦氏。
    起初的吴思贤略有恍惚,自己整个年少阶段的梦中人成了自己的妻,该是怎么样的激动。
    而后又觉得迷惑,放佛自己从来也不曾真正认识焦家淑娘一般。
    但是吴思贤一贯是温和性子,终于是放下心里的疑惑,和淑清好好过日子。
    建安十八年,吴思贤长子出世。
    焦淑清的梳妆盒里有一支楠木桃花簪子,视若珍宝。
    吴思娘回娘家也曾问道:“现如今你也知道这是我那傻弟弟雕刻了送与你的,怎么一直不见你佩戴?这也太宝贝了吧。”
    焦淑清抿嘴笑笑并不解释。
    焦淑清心道:这确实是夫君的一片心意,送与的却是另一名我也不晓得名字的姑娘。也许她是神仙妃子、也许她是山中精怪,但是她对着我的家人都没有坏心,我便也不计较被占用了身子这么些年。那支簪子,我却是想保留着,权作个念想。夫君是永远也不会知道当初他心仪的是另一位姑娘,也许等我百年,才会告诉夫君,有这么一个人的存在。
    …………………………
    刘兰芝——番外
    刘兰芝是永远也不会知道,她曾经有另一种与现状截然不同的命运。
    自从生下龙凤胎之后,婆母对着她越来越和善。
    再接着生下次子、三子,婆母笑得合不拢嘴。
    有时候,刘兰芝想着,幸好刚进焦家的时候有小姑淑娘在。
    不然夫君常年不在家,自己怕是不能与婆母和睦相处。
    看着小姑从自己的腰那么高,到和自己一般高,再到出嫁成为人母,刘兰芝有说不出的欣慰。
    小姑如此心智的人,必然是在哪里都能过得很好的。你看那吴家婆母,一开始也对着小姑不甚满意,后来也被哄得多么见人就眉开眼笑夸儿媳妇孝顺。
    现在整个焦家,家境殷实、妯娌和睦,刘兰芝闲暇时也会奏一奏箜篌——自从小姑奏过之后,焦母也放下成见,真心喜欢起听箜篌了。
    虽然再没有孔雀与百鸟飞舞,刘兰芝却觉得这边足够了。当初那孔雀飞舞,成全了自己与夫君的一番夫妻情谊,现在不需这些个锦上添花。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欢喜。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午后箜篌起。三日断五匹,小姑与妾戏。一日三五言,自明该何为!妾懂婆母心,逐渐得欢喜。愿能共白首,此情不相移。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1)
    作者有话要说:1:“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原文)
    2:新副本今日开启,互动一下:如果静姝变成了将军的女儿,该是接受什么样的任务?喵呜。知道的基友不能剧透啊!不然拖进小黑屋啪啪啪!╭(╯^╰)╮


【新的副本略奇葩】

  ☆、第一章 倒v

陈静姝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就进入了下一个任务阶段。
    所幸,大神曾经说过,历经四世,自己就能回归现实了。
    最后一个任务;坚持坚持,也就过去了。
    清醒过来的陈静姝还是先整理记忆:本尊今年十岁,出身高贵;是当朝大将军的独身女儿。
    显赫吧?
    陈静姝还没来得及感慨*大神这回的厚道;就被接下来接收的信息给震惊了。
    这本尊没有爹。
    大将军是她娘!
    大将军她是女的!
    没错;是、女、的!
    这里并非是木兰从军,也不是男尊女卑,而是这西梁国只有女子;没有男儿。
    简言之;这里是:
    女、儿、国!
    西梁国是个神奇的地方(绝对不是58同城的那种神奇),背山面水;易守难攻。
    该国上下全部姓吕;据说祖上是西汉吕后一族的族人;因躲避陈平、周勃的灭族,迁移至此。
    此地带着神通,自第一辈子吕氏族人来此,就不曾诞下男孩儿,几十年后竟是只剩下女子。有那男儿来到此地,大多不多时便故去了。
    而后,吕氏一族当时的女族长夜梦菩萨指点,道是:吕氏一族兴衰皆是因女子而起,吕太后残害刘家龙脉,有违天道,故而受此天罚,全族不会再有男孩儿出生。西梁国前的那条湍急河流,名曰“子母河”,西梁国人满二十岁可去引此河水,三日后便可产下女儿。
    自那以后七百余年,无论外界朝代更迭,西梁国一直是个超凡的存在。
    故事的开始,就在公元620年。
    陈静姝现名吕愉,年方十岁,是西梁国大将军独生女儿。
    照例说,喝一口河水,三日便能生出孩子,是多么轻松愉快——与那些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半只脚踏进鬼门关的女子相比,西梁国的国人实在是太幸福了。
    那为何吕愉会是独身女儿?
    原来,大将军吕齐因为忙于军务,很不耐花时间教养女儿,唯一的吕愉,还是当年被自己母亲逼着传宗接代,才生下的。生下之后,也没怎么花心思去教养。
    因此,吕齐与吕愉之间并不亲厚。
    好在,无论如何,吕愉都顶着大将军独生女的名号,吃穿不愁,健康长到十岁。就是因为长期不受重视而有些内向。
    吕愉的随从吕攻、吕守,是祖母为她添置的,年岁和她差不多,人如其名,一个有勇一个有谋。
    十岁的小姑娘该做些什么?
    上一世的焦淑清忙着喂鸡、搂草、读书、练字、学乐器、调解家长里短的矛盾。
    这一世的吕愉农活儿是不必干了,可是也同样得去学堂。
    这不,刚消化完信息,吕攻就来敲响自家小主人的门:“小姐,该起身了。”
    吕守端来青盐和热水,供吕愉洗漱。
    这个女儿国的国人们并不是后世描述的那般五大三粗,只是稍稍比寻常女子健美一些。
    就像吕愉的母亲,吕齐大将军,放在现代,可以去参加健美小姐,肌肉匀称紧实,小麦色肌肤,绝对是一枚阳光美女子。
    吕愉洗漱完毕,吕守回禀到:“小姐,将军一早就去巡边了,老将军说不必大早上去请安,让小姐自行用膳便去官学吧。”
    吕愉点头表示知道了。
    到了饭厅,吕攻端上来四荤四素八道小菜、一碗米粥和一份扁食。
    小菜不过是堪堪一筷子的分量,米粥香稠也是小小一碗,扁食是白菘肉馅儿的——其实就是白菜肉,一份十二只。
    吕愉早先在建安年间吃了三四年的汤饼、干饼,乍一见馄饨开心得不得了,硬是忍着,才能优雅且迅速地吃完。
    吕攻、吕守两姐妹倒是很开心:今天小姐胃口不错,比往日吃得都要多。
    饭后,吕守提着小姐吕愉的课业并笔墨;吕攻拿着食盒,里面是点心——小姐要在官学呆一整天,不带些点心,怎么扛得住。
    到了官学,吕守替小姐安放好课业,吕攻把点心盒子交到了小厨房,两人便别过了小姐,也去学习。
    官学里专门为高官贵族小姐们的随从设了课程,西梁国人口不丰,将将是十余万人,每一个女子都要接受最基本的教育。
    在吕愉看来,就好像是天朝的扫盲运动。
    自然,二吕和小姐吕愉的课程内容是不同的。
    十岁的小姑娘能有什么深刻的记忆?吕愉不过是照着本尊往日一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