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清朝十二妃 作者:章恺-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诚如昭琏所言,瓜尔佳氏、钮祜禄氏、纳兰氏(即纳拉氏)等满洲“八大家”由于历史的原因,确实与清皇族爱新觉罗氏有着特殊密切的关系。仅以清帝后妃而论,康熙皇帝的孝昭仁皇后姓钮祜禄氏,她的妹妹钮祜禄氏也嫁给了康熙,谥温僖贵妃;雍正皇帝的熹妃,即乾隆生母姓钮祜禄氏;乾隆妃嫔中有钮祜禄氏两位;嘉庆皇帝的孝和睿皇后姓钮祜禄氏,另有恭顺皇贵妃亦姓钮祜禄氏;道光皇帝元后孝穆成皇后姓钮祜禄氏,继后孝全成皇后、成贵妃、祥妃皆姓钮祜禄氏;咸丰皇帝元后、即人们熟悉的慈安皇太后姓钮祜禄氏……,有人作过统计,以人数而论,清帝皇妃中,姓钮祜禄氏者位居第二。
高阳先生在论证乾隆真正生母时,说官书所载的钮祜禄氏必“出身满洲八大贵族之一的钮祜禄”,所据者,就是“钮祜禄氏”被公认为“八大家”之一;孟森教授从《清史稿》“外戚表”中查出乾隆生母钮祜禄氏“祖额亦腾”,则认为“腾”即“都”之异译,钮祜禄氏系弘毅公额亦都曾孙女——这即是说,他们都是依据清朝官书,并且都是从姓氏上着眼,认为姓钮祜禄氏者必为出身满洲名门的大家闺秀。
其实,这是望文生义所犯的错误。
张采田先生则严谨,他在《清列朝后妃传稿》中是这样叙述乾隆生母钮祜禄氏家系的:“父凌柱,原任四晶典仪、内大臣,雍正十三年十一月封一等承恩公。父吴禄。祖额亦腾,萨穆哈图子,额亦都从弟。”
这段平实的记录很重要,它告诉人们:第一,额亦腾并非大名鼎鼎的清开国元勋额亦都,而是额亦都的“从弟”,即叔伯兄弟。
严格地说,乾隆生母钮祜禄氏是额亦腾,而非额亦都的曾孙女。
第二,乾隆生母钮祜禄氏的祖父吴禄系一白丁。
第三,乾隆生母钮祜禄氏的父亲凌柱是雍正十三年十一月乾隆皇帝刚即位尊生母为皇太后,推恩及于外祖父凌柱,才封“一等承恩公”的。
从上述记载中,可以大致推出乾隆生母虽姓钮祜禄氏,但不能说她“毓质名门”。八旗社会中列入“八大家”的钮祜禄氏其实是弘毅公额亦都一支的后人。额亦都有子十六人。其中栉风沐雨,佐命开基而闻于当世者,惟图尔格、车尔格、伊尔登、超哈尔、遏必隆五人而已。这五支之后,则名臣迭出,指不胜屈。至于额亦腾及其后人,则直至乾隆生母崇庆皇太后,无一人名于当世,乾隆生母钮祜禄氏之父凌柱的四晶典仪、内大臣官衔可能也是钮祜禄氏封熹妃后才被恩赏的。正所谓 “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戚”,更何况弘毅公额亦都的从弟额亦腾的后人呢。
出身寒微:钮祜禄氏的身世之谜
下一章第二部分 出身寒微:钮祜禄氏的身世之谜(2) 作者 : 章恺 清制,皇子、皇孙的婚配要由皇帝亲自指定,而指婚的范围则限在八旗世家中选定的“秀女”。顺治年间规定,每隔三年举行一次选阅秀女,届时由户部行文京中满洲、蒙汉军八旗共二十四都统,同时行文外省驻防八旗及外任旗员,将应阅女子层层上报。到选看秀女之日,由秀女所在各旗官员及秀女的亲属送到大内神武门,按照排定的序列,听候内监传入宫门,由户部及八旗官员公同阅视,凡记名者,准备再行选阅,未记名者,本家就可以自行聘嫁了。在候选的秀女中,皇帝要遴选相貌和人品俱佳,特别是出身名门的秀女,“指与某皇子或指与某皇孙”为福晋,同时还要指配侧福晋二至四名,出身自然要等而下之了。皇子、皇孙分府成婚后,府中还需侍女干些粗活,这类侍女有的也从八旗秀女中挑选、赏给,入府后谈不到给予什么名号,她们则出身于八旗寒素之家,如外任八旗下级官吏,以至另户军士,闲散壮丁。在皇帝指婚时,最重视的当然是皇子的嫡福晋,因为皇子若承继帝位。,嫡福晋自然,册立为皇后;其次则重视侧福晋,如嫡福晋册立为皇后之后,不幸崩逝,侧福晋循资历而进,必继封为皇后。至于赏给皇子的执贱役的女子,则并不过多地考虑出身。乾隆的生母钮祜禄氏就是康熙皇帝未曾计较其出身,才将她赏给胤慎作丫环的。
《清皇室四谱》载乾隆生母钮祜禄氏“康熙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生,四十三年,年十三赐侍世宗(雍正)藩邸”,就是钮祜禄氏十三岁时由康熙赐给雍正作使女的冠冕堂皇的说法。这时雍正的爵号还是贝勒,所居府邸,即今之雍和宫,那时还只称为“贝勒府”,或“四爷府”。“贝勒府”中早已有出身名门的乌喇纳拉氏为嫡福晋,两位侧福晋年氏之父为湖北巡抚年遐龄、李氏之父为知府李文烨。到了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冬,钮祜禄氏偶尔得到了一次真正“入侍”已晋升为雍亲王的胤慎的机会,第二年便生了弘历,即后来的乾隆皇帝,但钮祜禄氏在雍亲王府中的地位并未得到显著的改善,仍然习惯地被人们称为“格格”。“格格”是满洲语,《清文鉴》释为“姐姐”。“姐姐”这个略表敬意又含糊不清的名称加在为主人生了儿子的丫头身上再合适不过了。此后钮祜禄氏被王府中人呼为“格格”又持续了十余年之久,直到雍正元年十二月被封为熹妃为止。
乾隆生母钮祜禄氏何以初入侍雍正时未有嫡福晋、侧福晋名号?为什么诞育雍亲王第四子弘历后仍以“格格”名之?这些清官书不便解释的事实自然会令人动疑,所以高阳先生才推断说,钮祜禄氏既出身于满洲八大贵族,又于康熙五十年诞高宗,则不应不封福晋。但高阳进一步推断钮祜禄氏并非乾隆生母则有欠稳妥。这里有一个清代官方史书有意加以讳饰的事实,即乾隆生母钮祜禄氏虽有一高贵的姓氏,而其母家却早已渐渐衰微了。此事实为高阳先生等学者所忽略。
上面曾提到,晚清人王辏г怂登∩冈映械鲁侵校凹移段夼尽保耆刖┦Γ》晏粞⌒闩焱忝妹侨胄闩酥校浴叭萏宥笋醒 保衷谟呵淄醺 <坝呵淄跸谋皇奔玻蹂嗖煌∩浮胺铄┫Ψ涛鳎辶泊笥斓昧羰蹋咦凇薄U飧鏊捣ㄋ溆衅普溃谱约鹤杂准移叮晏粑闩址⒌奖蠢崭∽骷郏捎谝桓雠既坏幕崃粝率谭钣呵淄醵』实郏Ω檬亲罱咏∩讣沂赖恼嫦唷H欢乃捣ㄖ两裆形吹玫饺嗣怯τ械闹厥印F涫担宕械乃姹省⒈始呛苣艿莱鲂矶嗬芬砂福銮彝蹶'运作为一著名学者应当不会信口开河。
夫君雍正之死
下一章第二部分 夫君雍正之死 作者 : 章恺 胤禛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子时,在圆明园猝然去世。据《实录》记载: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日,胤禛偶感违和,仍照常听政,并召见臣工。二十一日,病情加重,照常理政。大学士张廷玉每日进见,未尝间断。皇四子宝亲王弘历、皇五子和亲王弘昼等,御榻之侧,朝夕奉侍。二十三日子时,进药无效,龙驭上宾。前后三天,可算急症。胤禛突然而死,官书不载原因。于是,胤禛死因之谜,朝野众说纷纭。
一说,胤禛是被吕四娘谋刺死的。稗官野史如《清宫十三朝》、《清宫遗闻》等书,都有雍正遇刺身亡之文。传说吕四娘是吕留良的女儿,也有说是吕留良的孙女。当年,吕留良因文字狱被死后戮尸,吕氏一门,或被处死,或被遣戍。但吕四娘携母及一仆逃出,隐姓埋名,潜藏民间。吕四娘拜师习武,勤学苦练,尤长剑术,技艺高超。后来,吕四娘乔装改扮,混入深宫,一日,乘机砍掉雍正脑袋。或说,吕四娘的师傅,原是雍正的剑客,后离去,培养了女徒吕四娘,还使用了一种叫“血滴子”的武器。使得清廷只得打造了个黄金头颅,装到雍正尸体上收殓,并严加保密,免得丑事张扬。这个民间传说,流传200多年。到1981年,曾发掘雍正泰陵地宫,未打开,即作罢。但民间传言雍正棺材已经打开,雍正的遗体有尸身而无尸首,想以此证明胤禛之头是被吕四娘砍掉的。这些传说,都是无中生有,纯属野史逸闻。学者认为,吕留良之案,吕氏一门,男女老幼,俱已严禁,不能逃逸。就连吕留良父子坟墓,都加以监视,吕女不可能逃脱。所以,吕四娘行刺雍正说,实属子虚乌有,绝不可信。
二说,胤禛是被宫女缢死的。柴萼《梵天庐丛录》记载:传说雍正九年(1731年),宫女伙同太监吴首义、霍成,伺胤禛睡熟,用绳缢杀,气将绝,被救活。这个逸闻源自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真实故事。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宫女杨金英等“伺帝熟睡,以组缢帝项,误为死结,得不绝”。同伙张宫女害怕,跑去报告方皇后。皇后赶到,解帛组,帝气绝,命召太医许绅急救。《明史·许绅传》记载:“绅急调峻药下之,辰时下药,未时忽作声,去紫血数升,遂能言,又数剂而愈。”事后将杨金英等处死。显然,雍正帝与嘉靖帝的庙号都是“世宗”,这个清世宗雍正被宫女缢杀的故事,完全是明世宗嘉靖被宫女勒缢故事的翻版。所以,宫女缢死雍正说,实属移花接木,张冠李戴。
三说,胤禛是服丹药中毒而死的。史书中的雍正虽阴毒异常,但他毕竟是一个封建皇帝,脱离不了当时大的知识和思想背景。所以他一直崇尚方术、迷信占卜,晚年更到处延访修炼之士、寻求长生不死之药。当他体质日衰,胤禛在雍正七年(1729泰陵五孔桥年),得了一场大病。大臣说“皇上下颏偶有些微疙瘩”,是甚么病,说不清楚。胤禛曾向心腹密臣发出谕旨,要他们推荐好医生、道士:“可留心访问,有内外科好医生与深达修养性命之人,或道士,或讲道之儒士、俗家。……一面奏闻,一面着人优待送至京城,朕有用处。”后来李卫密荐道士贾士芳,到北京为胤禛看病。后将贾道士处死。胤禛对道士、丹药感兴趣,特为紫阳道人重建道院。胤禛还曾延请道士张太虚、王定乾等,到圆明园炼丹,以求吞服灵丹妙药,长生不老。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二十一日发病时,养在宫中的两个练丹道士张太虚与王定乾邀功心切,向雍正进呈他们炼的丹药,没想到雍正吃很快就“龙驭上宾”了。
胤禛死后三天,他的儿子、新君乾隆帝下令驱逐张太虚等道士,并严谕他们不许透露宫中只言片字。乾隆帝对圆明园中道士的严厉态度,可能同其父食道士烧炼的丹药致死有关。近人金梁(息侯)在《清帝外纪·世宗崩》中说:“惟世宗之崩,相传修炼丹饵所致,或出有因。”杨启樵教授认为雍正是“服饵丹药中毒而亡的”。有学者则认为:“此说颇有合于情理处,然而究属推论,未可成为定谳。”或谓:“这类宫闱秘事,要确证论定,难得过硬资料。”
鸿福齐天:孝子乾隆皇帝报恩
下一章第二部分 鸿福齐天:孝子乾隆皇帝报恩(1) 作者 : 章恺 在给予乾隆皇帝一生以深刻影响的屈指可数的几个人之中,乾隆生母钮祜禄氏是不可忽视的一位。以往的研究者由于未能走出清代官方史书所设下的迷阵,因而往往把她视为无足轻重的人物。其实,要深入了解乾隆,要澄清康雍乾之际某些重大疑案(例如上面已经讲述了的乾隆身世之谜),都离不开钮祜禄氏这个出身寒微而福命最好的女人。
乾隆皇帝体格健壮,寿元高厚,在中国古代帝王群中是绝无仅有的,这不能不说是得益于其母的遗传因素。乾隆的父亲雍正体弱多病,年五十八而终。乾隆同父异母兄弟九人,年幼夭折的五人,其中雍正嫡福晋乌喇纳拉氏所出者一,侧福晋年氏所出者三(年氏所生三子全夭折),侧福晋李氏所出者一;其他兄弟中“格格”耿氏所出,皇五弟弘昼活到六十岁,寿数最高;唯独“格格”钮祜禄氏所生独子乾隆寿高八十有九,这与钮祜禄氏不能说没有关系。
有学者已经锐敏地揭示出乾隆体健、高寿与其生母之间的联系,庄练先生在《中国历史上最具特色的皇帝》一书中他说:“满清皇帝起家于关外的游猎部族,习俗尚武,虽富贵不忘其世代相传的骑射之风,所以在咸丰以前的各朝皇帝,不但他们自己都能驰骋鞍马,也以此教导他们的儿子。木兰秋弥,乃是满清皇帝经常举行的狩猎活动,皇帝和皇子们一起在山岭原野之间骑马驰突,射猎虎豹熊鹿之类的野兽,虽多危险,却也是极好的武术训练。乾隆在这种生活环境中长大成人,当然能够得到很多的训练机会,从而成为一名善于骑马征战的武士,雄伟壮健。但清朝的皇帝皇子们虽多身体强健,却决无一人能如乾隆之寿至九十,而且垂老不衰,这就与各人的先天禀赋有关了。皇子们的先天禀赋,得自其母后母妃的遗传。出身富贵之家的妃嫔,不可能有强健的身体,而唯独乾隆例外,因为乾隆之生母并非一般出生于富贵之家的妃嫔,乾隆得天独厚之处,就在这里。”
这一段关于皇子们身体素质得自于其母后或母妃的遗传的论述大体是能成立的。名门闺秀多是弱不禁风的女子,而皇帝给皇子指婚时偏偏要从门弟着眼,忽略了其身体条件。雍正皇帝的嫡福晋和两位侧福晋都称得上富贵之家的仕女,而所生子女多夭折;乾隆皇帝为皇子时,雍正指八旗大姓富察氏为嫡福晋,富察氏37岁病逝,她生的两个儿子先她而夭折,另外一名侧福晋高佳氏出身内务府世家,也是中年而亡,且终生都没有生育,再一名侧福晋乌拉那拉氏母家也是八旗官员,她生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寿命不长。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乾隆生母钮祜禄氏出身寒微,以王府粗使丫头而上升为熹妃,幼时家境的贫苦却造就了钮钴禄氏强健的体魄,去世的前一年还在乾隆奉侍下登泰山,游幸避暑山庄,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正月以八十六岁高龄辞世。人的寿命长短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特别是在科学不昌明的古代,皇子也概莫能外。但一般说来,后妃身体素质好的,所生皇子多高寿;而后妃的身体素质如何,又与出身门第高下有二—定联系,富贵之家鲜有健硕之女,而出身寒微者倒有可能体格坚韧。康熙皇帝相看过乾隆生母钮祜禄氏后连连说:“有福之人”。传世的《慈宁燕喜图》有乾隆为其母祝寿的画面,钮祜禄氏方面大耳,看上去完全是一副雍容富贵的老太太模样,但长得并不美。由此推测,乾隆生母身材高大、面目端正。乾隆皇帝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声如洪钟,这些显性的遗传特征大多得自子他的出身寒微的生母钮祜禄氏。其实从一些自然生理上来解释许多事情,反而更通人情。
现在似乎没有史料可以证明乾隆的性格受到了其生母哪些遗传影响,但钮祜禄氏在雍邸中的微贱地位显然给乾隆幼小的心灵打上了深刻的恪印。
钮祜禄氏十三岁时入雍邸为侍女,七年后生下乾隆,而又过了十余年,才被刚即位的雍正册封为熹妃,其名位仍在皇后乌喇纳拉氏、贵妃年氏和齐妃李氏之后。这时,乾隆已十二、三岁了,自己生母在雍亲王府中的“格格”身分、由此而连带的自己为侍女所出的卑下处境,不能不给这个天生傲骨的少年以深深的刺激。有人曾取笑乾隆是个“立嫡迷”,却不真正了解乾隆内心的苦衷。乾隆从自己的痛苦经历程深深体味出,尽管是金枝玉叶,若生母卑贱,在王子群中仍要备受白眼和欺凌;他无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