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我的太阳 >

第12章

我的太阳-第12章

小说: 我的太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配合,成为我们队的一个套路。足球是一项集体运动,因此球员之间的默契就变得相当重要,得用脑子踢球,而不是单打独斗或者不惜体力莽干,这也是后来我在国家队和海东、李铁、祁宏、吴承瑛、李宵鹏等人接近比较多的原因之一,大家都是技术型的选手,场上配合特别默契。第二件事,就是李铁了。当时的中国队,后腰位置一直是个薄弱环节,试用过很多人,我在亚洲杯也打过这个位置。我对自己的评价是:中规中矩,但还不是这个位置的最佳人选。和美国队一战,戚指导用李铁打后腰,绝对是个英明举措。我觉得李铁是个天生的后腰选手,大局观强,抢截凶狠,长传到位,奔跑不惜体力,每场比赛,李铁都是跑动距离最长的队员之一。所以,这场比赛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发现了中国最好的后腰人选。可惜的是,后来在金州,戚指导迫于现场观众的压力,中途换下李铁,在某种意义上,导致了金州溃败。就这点而言,霍顿和米卢的眼光确实高人一等。当年在国奥队,霍顿就说过,李铁是最不能少的。2001年,在西安,现场观众也是高呼“换李铁”,但是米卢根本不为所动。事实也证明李铁确实是中国最好的后腰。当然,外教的执教环境比戚指导那时要好多了,能够不为外界所动,自始至终地贯彻自己的想法。    
    1997年,对我们来说,确实赛事繁多,一系列的热身赛、联赛,再加上国家队的集训,身心难免觉得疲劳。我们和美国队的比赛结束不久,2月,我们就赶到吉隆坡,参加那儿的“登喜路”杯比赛。在中国人的眼中,吉隆坡又有“落风坡”之称,当年徐根宝的“黑色三分钟”就是在这里上演。不过,这一次,我们的心态和状态都要好得多。尽管这次的对手都不太强,但是中国队一直有一种“遇弱不强”的老毛病,而且几次都在弱队身上翻船,关键还是心态。因此,吉隆坡之战,实际上就为我们打弱队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实战机会。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这次比赛确实解决了这一困扰中国队多年的痼疾。    
    可是在吉隆坡,我的心态却显得相对急躁,特别是有一场比赛,对手几次对我恶意犯规,裁判却视而不见。我的火一下子就冒了上来,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趁裁判不注意的时候,也一脚踢了过去。可是,电视却把这一画面录了下来。后来,媒体对我进行了批评,我爸我妈也狠狠地教训了我一顿。    
    赛场上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因此,对于一个职业运动员来说,能否控制自己的情绪就变得极为重要。我不想为自己辩护什么,比如年轻气盛,等等,在后来的若干年中,我都犯过类似的错误,这的确是很不职业的行为。我真正明白这一点,还是到了英超以后,尤其是曼城的主教练基冈,对犯规抓得极紧,他常常告诫我们,非战斗性减员对一支球队的危害是极大的。    
    1997年的世界杯小组赛,对中国队来说几乎可以用“无惊无险”四个字来形容,越南、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就实力而言,确实都在中国队之下。大概因为中国队以往在弱队身上翻船太多,所以这次就显得格外慎重,还首次动用了“包机”这种形式。    
    其实,自亚洲杯开始,我们就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压力越来越大。就其实质,还是我们对自身的能力缺乏一种自信。或许以往的失败太多,已经容不得我们有一丝一毫的闪失。有一件事也许可以说明问题。    
    6月,我们已经五战四胜一平,只要在主场拿下越南队,就能确保出线。这时候,中国青年队准备组队参加在马来西亚举行的世界青年足球锦标赛决赛阶段的比赛。这次参赛的班底是“健力宝”队,主教练朱广沪又抽调了王鹏和李蕾蕾,还和国家队商量,准备把我也临时调过去。本来国家队已经同意,但是后来又变卦了。理由是为了确保和越南队的一战,认为我还是留在国家队比较合适。以我们当时的实力,加之又在主场,拿下越南队根本不成问题,由此可见当时有关方面的紧张或者谨慎心态。作为球员,我当然无条件地服从国家队的安排,我想说的是,当时大家身上的压力,实在已到了一种非常大的地步。而足球实在不应该承受这么大的压力。    
    而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它又证明了我的能力和价值。说实话,我当时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四年过去了,我已经从当时的阴影中彻底走了出来。甲A帮助了我的成长,同时给了我证明自己的机会。无论从那一个方面来说,我都是甲A之子。我终于成功,除了我自身的努力,还有那么多的教练、朋友和球迷的支持。我会永远记住他们。    
    而这一年,我们很顺利的小组出线。    
    然而小组出线并不等于我们已经走向了世界杯赛场,接下来将是更为严峻的挑战,是十强赛。因此,小组赛后,我们又马上集训,进行一系列的热身赛。    
    这时候,霍顿为我们联系到了到英国热身的机会。    
    8月13日,我们到了英国,这是我第一次到英国,我没有想到我以后会在这块土地上踢球,而那时,我对英国足球非常向往,英超的魅力应该说在每一个足球人的心中都是永远存在的。    
    在英国,我们主要是进行耐力和体能训练以及一系列的技战术配合训练,我们还是第一次接受这么系统的科学训练,应该说,收获是很大的。    
    而和英国球队的一系列热身赛也在有条不紊地展开,那一年的热身赛成绩出奇地好,5:2大胜水晶宫队,2:0胜诺丁汉森林队……。使我们的自信心空前地高涨。    
    现在回想起来,实际上那一年的热身赛安排还是有一定问题的。赛前过于密集的赛事安排,使我们的体能消耗过多,后来十强赛上中国队的体能不济,导致了很多场次的失败,可能与此或多或少有些关系。而我们的状态也出的过早,反而在十强赛上陷入低迷,这一点,当时的媒体也提出过疑问。我说这些,并不是要指责谁,而是回首往事,感慨万千。中国足球就是这样一点一点走过来的,从不懂到懂,从幼稚到成熟,付出了几代人的心血。这就是代价,有时我想,如果我们走过的曲曲折折的道路,能够为后人记取,那就是我们最大的贡献了。


第四章 初进国家队第24节 梦断金州(1)

    这一年的国家队,我们万达队共有7名队员入选,郝海东、徐弘、张恩华、王涛、韩文海、李明,还有我。所以,当时有人戏称我们大连队占了国家队的“半壁江山”。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国足协想给国家队营造一种“主场”气氛,还是因为我们大连球迷旺盛的人气和优秀的整体素质,或者因为万达俱乐部在联赛中的优秀表现,我都不是太清楚。反正,1997年的十强赛,中国队的主场最后还是放在了大连的金州体育场。    
    8月31日,我们回到了大连,回家的感觉真的很好。我们入住的是大连的东方大厦,电梯直达6楼,迎面就看见两条大标语和一条横幅,我觉得写得真好,有文化,还把它们记了下来。一条是:“龙卧东方秣马厉兵;蓄势待发国脚逞威”,另一条是:“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他的名字叫中国;巨龙巨龙你睁开眼,中国足球要飞腾”。横幅上只有五个字:“您好,辛苦了”。你说,这种回家的感觉能不好吗?    
    9月13日,我们在金州迎战十强赛的第一个对手——伊朗队。那一年的十强赛,和我们同组的对手都是西亚球队,伊朗、沙特、卡塔尔、科威特。其中伊朗实力最强,体能好,踢法凶悍,尤其是近年,中、伊之间的对抗,我们常常处在下风。而其队中有三名主力都在德国踢球,阿里·代伊、阿齐兹和巴盖里。赛前,媒体对这三名队员大肆渲染,而我们也对这三人作了重点盯防。种种因素的综合,都不可避免地给我们心理上带来了某种压力,尤其是,这一天,又是我们首次参加这种国际性的大赛。    
    9月13日的金州,成了一个节日的海洋。能够容纳3万人的体育场座无虚席,4点15分开始的比赛,不到中午12点,已响起喇叭声和噪杂的喧闹声。等到我们入场,整个体育场已经变成一个红色的海洋,球迷们头戴小红帽,手举小红旗,几百面五星红旗不断挥舞。有一条巨大的横幅看得我们热血沸腾:“1998到法兰西看球去”。身处这样的环境,我们完全找到了主场的感觉。    
    我记得,那一场比赛,我们排出的是451阵型,由于海东累积三张黄牌停赛,而由于根伟出任箭头。比赛一开始,伊朗队显得过于小心,而我们可能受了主场气氛的感染,一下子就进入了状态,趁对方立足未稳,发起急攻,坚持打边、打快。先是张恩华在对方禁区创造了一个点球良机,范志毅主罚成功。下半时一开场,我在左路得球,已经看见李明高速前插,迅速将球传向右路,李明凌空抽射,2:0。全场观众一片沸腾,赛前,大概谁也没有想到我们会2:0领先,就是我们,也没有想到。正是这个2:0,反而使我们一下子变得手足无措,不知道是应该继续进攻,还是应该全力防守。阵型也变得有些混乱。压力实在太大了,神经崩得紧紧的,动作都变得有些僵硬、变形。范志毅是一个老队员了,这时候也多少有些紧张,先是他的一个失误(以范的技术,这种失误在平时根本就不可能出现),为伊朗队创造了一个点球。伊朗队利用这个点球扳回一分,士气大涨,而我们却一下子变得惊慌失措起来,失误频频,我到现在都弄不明白,那时候在场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情绪上、心理上和动作上会如此的大起大落。反正这以后的局面完全被伊朗队控制住,比赛结果,我们反而以2:4落败。    
    有关这场比赛,有各种各样的议论,也有各种各样的批评和指责,这些在今天都已经不重要。我只想说,当时的中国队,的确还不成熟,尤其是心理上,而外部的环境,也给球员很大的压力。李明无论在万达队,还是在国家队,体能都算是好的,但是在那一战的下半时,居然会小腿抽筋倒地不起,这完全是心理因素所致。当时的压力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比赛输了,我的情绪很低落,这场比赛我觉得输得很窝囊,输得不明不白。但是媒体和球迷赛后却表现出一种极大的宽容,也许他们觉得这就是中国队的真实水平,只是有些遗憾。而队里的领队和教练也及时地为我们减压。我那时年龄还小,输过了,恼过了,心情又变得好起来,又像往常一样,嘻嘻哈哈。20日,我们飞往多哈,准备和卡塔尔一战。在托运行李的时候,我趁李红军不注意,把一张托运条悄悄地贴在他的背上,而李红军还毫不知情,大摇大摆地走来走去,许多人在一旁哈哈大笑。李红军好半天才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然后就把这一招学了过去,后来几乎人人都加入了这场“游戏”,弄得我这个“始作俑者”也有点“自危”起来,上飞机的时候,我还在问张恩华:“黑子,瞧瞧我背后有没有那玩艺”。海东始终在一边瞧着乐,那时候,海东又发烧了,不时地拿出体温计测量体温,一边就有人问,“怎么样,退烧了吗”?海东就说,“好多了”。我们大家都希望海东能早点退烧,好在多哈之战中上场。    
    和卡塔尔一战在9月26日进行,结果是1:1战平。卡塔尔上半时进的那个球真是有点邪门,当时毛毅军中场发球,被对方球员断下,本来危险并不是很大,但是对方得球队员往前一踢,踢得也不怎么样,恰巧又踢到咱们队员身上改变了方向,之后落到卡塔尔14号纳塞尔脚下,14号速度挺快,一下子就撕开了中国队的防线……。这个球真是有点阴错阳差的味道,当时谁也没有想到它会弹在中国球员的身上。球场上偶然性层出不穷,注意力稍有松懈,就会酿成大错。对我来说,这个记忆太深刻了,后来我一上场,90分钟注意力都高度集中,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松懈。下半场,我们准备放手一博,我被调到右路,阵型也变成352。值得一替的是海东,这场球海东是抱病上场,但在场上是玩命的踢,正是他的一记鱼跃冲顶,在危急时刻扭转了败局。实际上,海东还有一次击中门柱,如果这个球进了,结局就大不一样。当然,球场上没有那么多的“如果”。    
    客场拿了1分,大家还是挺高兴的,领导也满意,金州一战差点涣散的士气又被重新凝聚起来。所以,10月3日回到金州主场迎战沙特,尽管寒风阵阵,阴雨绵绵,但是斗志却极为旺盛,大家也知道这场球是再也输不起了。所以一上来,前锋就在对方门前频频制造杀机,而有了多哈一战的教训,整条后防线把对方的前锋盯得死死的。下半场第25分钟,李明在右侧开出角球,张恩华冲顶远角成功,攻入奠定胜局的黄金一球。赛后,我们和黑子开玩笑,说让他改行打前锋得了,省得赖在后卫线上和我们抢饭碗。这样,三战下来,我们得了4分,进军法兰西的希望再现。    
    自从进了国家队,我自己感觉进步挺大的,我又爱琢磨,一场球下来,总要静下心来想一想,有时候也和我爸商量。在进攻中,我也渐渐找到了感觉,尤其是1997年海东转会到了我们万达队,我和他在右路的进攻开始形成了一种默契。所以,那一年的10月10日和科威特一战,我的进攻感觉特别好。    
    说起中、科一战,还有个小插曲。我们从乌鲁木齐飞到加沙,要五个半小时,飞行时间又是晚上9点半至次日凌晨3点,所以一上飞机,我们见机舱里挺空,就一人占了一排座,倒头就睡。这时候,突然上来100多号人,看到我们就很高兴,一边说话,一边找自己的座位,我们也起身让座。这时候,一位在阿联酋工作的民工就说:“他们是去打世界杯比赛的,让我们的国脚好好睡觉”。于是乘客纷纷为我们让座,我们怎么能答应呢?又去拉乘客入座。一位乘客坐在小范边上,又是高兴又有点不好意思,过了一会儿,就想另找座位。小范不让,说我们不都是乘客吗?飞机上的这一切,我看了挺感动。


第四章 初进国家队第25节 梦断金州(2)

    10月10日,我们真是玩命的踢了。海东上场前,一会儿摸摸自己的额头,一会儿又摸摸李晓光的额头,看看有没有退烧。实际上,那一战海东是带着低烧上场的,90分钟下来,海东几乎虚脱,在接受迟导的拥抱时,就无力地趴在迟导的身上。    
    这一战,我真正找到了进攻的感觉。开赛3分钟,我在左路得球,长驱直入,这时海东已插入禁区,我一记直传,海东在禁区弧顶处接球,突然转身抡起右脚劲射,皮球又急又刁窜入对方球门的死角。沙特队失球后并未慌张,倒是我们领先后,又像金州一战那样,好像变得不会踢球一样。第25分钟,沙特队扳回一球,说实话,我当时心里直犯嘀咕,该不会又像金州那样,再次翻船吧。这时候,教练频频换人,我觉得,中、沙一战,是戚指导指挥最完美的一次。比如,我们谁都以为会将海东换下,这时候,海东的体力已经严重透支。可是,海东没有下场,上场的倒是高峰。事后证明,戚指导的这次换人绝对正确,海东在场上,吸引了对方的兵力,而高峰一上场就施展出他的绝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