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我的太阳 >

第8章

我的太阳-第8章

小说: 我的太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章 万达(上)第15节 迟导(2)

    比赛一开始,我们和辽宁队的拼抢就非常激烈,第3分钟,魏意民在对方门前抢断成功,突施冷射,尽管球被扑出,但是掀起了场上第一个小高潮。应该说,在上半场,我们很好地贯彻了教练的意图,把球牢牢地控制在脚下,中场运转得也非常流畅。可是——足球永远有那么多的可是——辽宁队坚决打防守反击,第11分钟,于明在万达队门前带球突入禁区,我们防守犯规,那一战的主裁判是陆俊,后来他成为中国的“金哨”。陆俊见此,毫不犹豫判罚点球,庄毅一脚命中,辽宁队1:0领先。失球后,我们仍然坚持原有的打法,不急不躁,第33分钟,石垒将球吊至辽宁队禁区,董礼强和王涛争顶头球时犯规,我们也获得一个点球,王涛主罚命中,将比分扳平。    
    下半时易边再战,辽宁队以其充沛的体力逐渐占据了场上的主动,而我们队那时老队员多,体能有所下降,攻防速度也渐渐慢了下来。尽管在第56分钟,我们打了一次成功的快速反击,由王涛又下一城,但是此后的大部分时间里,辽宁队牢牢控制了场上的局势。第74分钟,辽宁队边路进攻,庄毅接边路传球,头球攻门得手。之后,辽宁队攻势渐旺,于明和孙贤禄又各进一球,2:4一直到终场。    
    赛后,我们本来以为迟导会发火,没想到,迟导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胜败乃兵家常事,不过回去要好好总结”。    
    8月14日,我们南下挑战上海申花。    
    “连沪大战”一直是中国媒体最乐于渲染的话题,但实际上,我们两个队的队员私交极好,我在申花队,也有很多好朋友。不过,话说回来,每逢和申花队交手,我们的确很兴奋,我问过申花队的朋友,他们说也是如此。这就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材”的缘故了。    
    1995年的上海申花队正处于她的巅峰时期,队里猛将如云,“抢、逼、围”打遍甲A无敌手,全没了上海“小男人”的形象。那时候,范志毅是申花队的“灵魂”人物,状态好得出奇,如日中天。徐根宝徐指导对他的使用也很有意思,打客场,一般都由他和成耀东担纲中卫,而回到主场,则往往出任突前前卫,有时候,干脆打起前锋,攻城拔寨。那时候,他和谢晖、祁宏构成前场三角,威力很大,人称“三剑客”,搁到现在,就该叫“三叉戟”了。所以,每逢和申花队比赛,各队对范志毅盯防得都很紧。可是,我却觉得,在当时的申花队,最可怕的人物,并不是范志毅,而是祁宏。我很早就注意到了祁宏,他是一个用脑子踢球的球员,门前嗅觉极灵,跑位飘忽,稍不注意,就会招来致命一击,是后卫最为头疼的那种人物。    
    8月,是上海最热的日子,那种热,是一种闷热,走在虹口足球场的草地上,就像走在一口大闷锅里,好不容易熬到了晚上,热气腾腾地又从地上冒了出来,上海人似乎感觉不到这种热,虹口足球场周围的看台上,人坐得满满的,山呼海啸一般的声浪,此起彼伏。    
    那一天,我们还是442的阵型,只是特别布置了石磊盯范志毅,张恩华盯谢晖。果然如我们赛前所料,申花队打起了433,范志毅打突前前卫,谢晖和祁宏出任双前锋,徐根是想在主场一口吃掉我们。    
    比赛开始,申花队在全场球迷的呐喊助威声中,气势上便占据了优势,长传冲吊、边路突破和中路渗透打得有声有色,攻势咄咄逼人。由于我们事先已得到教练的布置,打得十分沉稳,所以申花队的进攻每每是雷声大雨点小,犹如海浪一般,一波又一波,刚冲上海堤,就被挡了回去。但是我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第35分钟,申花队10号刘军得球后下底传中,祁宏突然像幽灵一样闪了出来,一脚将球捅入网窝。这是祁宏典型的进球方式,6年后,在世界杯十强赛的赛场上,祁宏用同样的方式踢进了一球,不过这一次,是我给他的传的球。祁宏的这一进球,一下子撕开了我们的防线,7分钟后,申花队长传门前,谢晖头球摆渡,又是祁宏头球建功。    
    下半时,教练用孙伟换下了柳忠长,意欲通过边路的助攻和王涛的空中优势挽回败势。但是申花队充沛的体能和旺盛的斗志这时完全体现了出来,在以后的很多年,我都没有见过申花队能够重复当年的体能和斗志。在徐根宝“抢、逼、围”思想的指导下,申花队利用局部上的人数优势,和我们反复纠缠。反而在第57分钟,申花队又发动了一次快攻,几名进攻队员做了一个漂亮的传切配合,由范志毅左脚为申花队再下一城。应该说,那一次,我们是完败给了申花队。    
    赛后,我真正见识到了迟导的气度。迟指导在新闻发布会上,气定神闲,说他刚刚接收球队,还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我感觉到,迟指导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底。    
    事实上,尽管我们这次败走上海,但心理上却反而感觉到了一阵轻松。正是通过这场比赛,坚定了我们走整体足球走技术足球的道路。我们找到了当时申花队致命的缺陷所在,他们完全放弃了中场,一味的长传冲吊,打法简单,一旦他们的个别球员尤其是前场球员不在状态,很容易被对方击垮    
    这时候,迟指导的思想才真正为我们所接受,我们需要从头开始,需要好的外援,好的得分手,需要更为流畅的中场组织,需要像钢铁一样的后防线……。这时候,万达的旗帜才真正在我们心底慢慢升起,有一种向往,开始把我们的视线引向更为辽阔的世界。    
    这一年,我们获得了甲A联赛的第三名。


第三章 万达(上)第16节 1996(1)

    如果说,1993年是我在人生旅途中经受到的第一个重大挫折,那么,时过三年以后,在1996年,我则收割了我生命中第一束金色的稻穗。    
    经过1995年的阵痛,万达开始渐渐显示出新生的力量。这时候,迟指导在队内已经确立了绝对的权威地位,万达在他的调教下,攻守更加平衡,看过我们队训练的一些行家,私下里说万达有了一种王者气象。而这时候,我们队开始陆续出现了一些新面孔。    
    我们是从1996年才开始引进外援的,我觉得这正是万达新生的标志之一。而在中国足球的改革过程中,“外援”具有一种象征性的意义,意味着我们不再狭隘的闭关自守,并使足球染上了更多的“地球”色彩。    
    我们早就风闻俱乐部要引进外援,而且主要是中场选手。在外援的位置安排上,可以看出我们迟指导的主要思路,所谓“得中场者得天下”,即是。而更主要的,是迟导下决心要改造我们队,让万达逐渐走上现代足球的道路,这样,与意识上佳技术全面善于组织的中场外援同场竞技,就可以使我们更好地领会到现代足球的精髓所在。我想,迟指导对万达实在是有一番苦心的。    
    1996年的初春,我们迎来了万达队的第一批外援,佩莱、斯文森和依黑。佩莱和斯文森是瑞典人,一头金发,尤其是佩莱,长发飘飘,有时又用一根黑色的发带束住满头金发,别有一番味道,吸引了许多球迷,尤其是得到了许多女球迷的青睐。依黑是一个黑人,荷兰籍。说起依黑,还有一个小插曲。依黑刚进队的时候,长得瘦小枯干,更要命的是,刚开赛,就有一个无谓的失误,立即受到各方的责备。依黑的压力也很大,但是他不知道,迟指导一直在默默地注意他,而且深信他正是万达所需要的外援,据说,迟指导和他有过一次长谈。这以后,依黑的状态迅速恢复,神勇异常,往往一个人就能把对方的防线搅得天翻地覆。应该说,1996年,万达队能够多冠,这三个外援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早在1995年,甲A联赛的赛场上,就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年轻选手,像上海的谢晖、祁宏;北京的扬晨、南方;山东的李小鹏、李明;天津的于根伟,等等。相比之下,万达队虽然也调进了我和王锋,但新鲜血液仍嫌不够。迟指导入主万达队之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到了1996年,就从青年队调进了王鹏、吴俊和陈东等人。迟指导是很有眼力的,王鹏后来是我们队主要得分手之一,吴俊在后卫线上也表现不俗,而几年后,韩文海转会,陈东就成了我们队的主力门将,科萨也很欣赏他。可惜的是,安琦迅速崛起,常使主教练对他们两人难以安排,我们常在一边打趣:“即生瑜,何生亮”。没办法,大连就是这样,人才济济。    
    外援和王鹏等人的到来,使得万达形成了一种竞争的良性循环,每个人似乎都意识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训练更加自觉。应该说,1996年还未开赛之前,我们队就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人人争前,个个向上。而就在这个时候,市里也发了话。    
    我想,大连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座足球城,在某种意义上,是与大连市领导的支持分不开的。尽管,也有人对政府介入足球运动提出过异议,认为这有违市场运作的一般规律。但是我仍然觉得,在足球职业化的初期,政府适当的支持对其今后健康发展还是有一定的意义的,而足球作为当今世界第一运动,也就很自然地成为政府凝聚人心的一种资源,这些,我觉得都是可以理解的。其实在国外,这些例子也不鲜见。    
    但是,我们大连的领导对足球的支持主要还是在精神上,我至今还记得,1996年1月6日,市领导在万达大酒店接见我们,就在这次会上,薄熙来市长明确提出:“横下一条心,一定要夺冠”。一言甫出,满座皆惊,旋即,一阵掌声骤然响起。实际上,1996年夺冠,我们队里也早有议论。有一种意见认为枪打出头鸟,过早暴露,容易成为众矢之的。也有意见认为就是应该公开宣言,置之死地而后生。我那时还小,听不太懂,觉得都很有道理。但是在万达大酒店,薄市长喊出这个口号,我们听了,却很热血沸腾,尤其是那么多领导,一起鼓掌,眼神又是那么热烈,大家心头一热,恨不得立马奔到赛场,杀他一个落花流水,为大连人民捧回一个大奖杯。实际上,这些球员都是很朴素的。就在同一天、同一地点、同一内容的会议上,市委书记于学祥为大连万达队明确提出了“再多甲A冠军”的征战目标。这样,在继上海、北京、广东之后,我们大连万达就成为第四支敢叫板96甲A王座的球队。    
    2月,薄市长在报纸上正式亮出了“大连人喜欢什么,我就喜欢什么”的观点,一时引起震动。正是由于市里主要领导的重视,从而形成各级领导、各行各业对大连足球的支持。比如,我们万达队一直以来,就为训练基地发愁,后来,由市政府出面,经协商,在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拨出一块能建四个足球场的土地,辟为我们的训练基地。要知道,开发区在当时可是商家必争之地,可谓寸土寸金。    
    对我们来说,这是压力,但也是动力。其实,在那一年我们心里还是有底的。我们队本来就实力雄厚,如今又有外援加盟,更是如虎添翼,加上迟指导的精心调教,如不出大的意外,冠军应该是我们的。    
    但是,甲A无弱旅,一开赛,场场是恶战。说实话,我心里非常感激迟指导,1996年,我在队里的主力位置进一步得到巩固,场场首发,左右边卫都打过,后来,徐弘顶到后腰位置,我又打起了拖后中卫,这样,我在后防线上,就变成了一个“多面手”。这为我以后的英超之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在翻阅当年的剪报时,惊讶地发现,我们在1996年22战12胜10平,也就是说是以不败战绩提前一轮夺冠的。    
    可是在赛季初,我们虽然客场四连胜,但是就连媒体也看出我们缺乏核心,取胜是因为球员个人的实力,另外再加好运。后来,逐渐形成以佩莱为核心的中场,迟指导的战术思想才完全在场上体现出来,这时候,我们队才真正地完成蜕变,所向无敌。    
    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那一年的7月15日的足协杯比赛,我们主场迎战上海申花。此前,1995年,我们客场完败上海,96年甲A主场又被申花0:0逼平。但是7月15日我们在主场却4:1大胜申花。是役,佩莱回国度假,王鹏、吴俊等人悉数亮相,新老辉映,表现极为精彩。这一战,我们胜在整体,中场为我们牢牢控制,申花输得心服口服。而正是藉此一战,我们不仅完成了我们的技战术打法,而且也真正的树立起了必胜的信心。很多朋友都说我们万达有一股“霸气”,我想,这种“霸气”,正是来自于7月15日。


第三章 万达(上)第17节 1996(2)

    那一年,我们队里的气氛很轻松,这种轻松不是因为轻敌,实际上,我们对每一个对手都非常重视,而是来自于一直强烈的自信。迟指导是一个很宽厚的人,正是这种宽厚,使我们自律,队里的气氛也极为融洽。在这里,我可以举一个例子。8月21日,我们主场大胜山东队后,队里决定到金石滩放松一天,调整一下我们的神经,这在以前是很少有的。我那时还小,一听去玩,就和吴俊等人兴高采烈起来。我们大连的金石滩是很有名的,阳光、碧海、沙滩、奇石,我在英国,每每想起,都会心驰神往。那一天,我们很放松,我本来天性就好玩,打飞碟,我4枪4中。玩沙滩排球,我和小依黑又不停地搞笑,依黑只要没扣过网,就会抱头作痛苦状。有人“指责”我球臭,我就说迟指导传得不好,迟导就急:“谁说的,谁说的”?这时,我哈哈一笑,扮个鬼脸,大家都忍俊不禁。佩莱和斯文森的职业意识是最强的,在海滩上结伴长跑,这时候,迟导就会趁际教育我们。不过,我真是很喜欢我们队的这几个外援,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包括职业意识。比如说佩莱,球踢得好,后来逐渐成为我们队的场上灵魂,而且他的职业意识很强。比赛中被人家冲撞倒地摔得再厉害,他什么话都没有,爬起来再跑,从不会马上去报复或找裁判。有一件事我记忆犹新,有一次比赛前,有个队员通过翻译对佩莱说:“我在后面一喊‘漏’,你就把球漏给我,这样有利于攻击的隐蔽性”。佩莱听是听懂了,但上场后别人再喊,他只愣了一愣却没理会。下来问他,他说:“我们在国外踢球时有规定,不能这么喊,这么喊会干扰对方比赛,不是公平竞争”。我当时听了,很感动,这才是好样的球员,踢球和做人,我也要这么去做。后来他离开万达队,我心里真是非常难过。    
    说起这几个外援,还有几个小故事,是我听翻译刘仁铁刘大哥说的。    
    佩莱刚来我们万达的时候,头发比现在还要长,一头金黄色的长发,在风中飘动,用现在年轻人的话来说,就是“帅呆了”。可是中国足协早在职业联赛开之际就下文规定所有运动员不准留长发。于是在4月13日,96甲A联赛开赛的前一天,迟指导和刘翻译就领着佩莱在天津面见比赛监督郎效农,商谈佩莱的头发问题。佩莱当然对这个问题很想不通。迟指导对他说:“对我们足协的决定我不想评价,但有一点是很明确的,你不剪头发就上不了场,希望你能顾全大局,理解队里的苦衷”。佩莱是一个很懂事的人,低头想了一会儿,说:“好吧,我剪一点儿”。第二天,这几个外援都上了场,结果我们3;0大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