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 >

第39章

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第39章

小说: 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来,如老周这样,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一本正经做自己的事情的人,就是一个不同于一般的〃了不起〃的人。他认为,〃世界上很多事,本来就用不着有才干的人去做,平常人也能做,只看你是不是肯做,是不是一本正经地去做。能够这样,就是个了不起的人。〃      
  当然,做生意的确是要有才干的,但是比较而言,脚踏实地、实实在在、锲而不舍地去做,实际上更加重要。道理很简单,立志在人谋事在人成事在人最终还是事在人为。在于自己能充满自信地一步一步努力去做。成天在那里做黄金梦、做老板梦,成天只是躺在床上谋划如何去赚大钱,却不愿意去品尝创业的艰难和辛酸,或者浅尝辄止遇难即退,尽做些半途而废的事情,要想赚钱也只能是白日做梦。哪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证之古今,没有一个成功的商人不是在艰难困苦中凭着一股锲而不舍的韧性,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一步一步干出来的,例如很多人都知道香港爱国商人李嘉诚就曾经做过很长时间的穿行于大街小巷推销商品的推销员,〃金利来〃的老板曾宪梓创业之初也曾不辞辛劳出入于大小商店,为推销自己生产的领带向人陪尽笑脸也尝尽了别人的冷眼。      
  对于该干的事情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持干下去的人,确实是了不起的人;而看准了的事,只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充满自信坚持不懈地干下去,就一定有可能取得了不起的成就。      
  胡雪岩这里所说的只要肯一本正经去做事的人就是了不起的人,与他经常对自己的雇员说的〃凡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象个样子〃,意思是一样的,也就是强调不仅要能立志、有自信,还要能真正去踏踏实实地做事。从某种意义上说,他这里实际上概括了一个成功者之所以能够取得了不起的成功的最重要的秘诀。      
  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就他个人的心理素质来说,自信总是必不可少的。其实,一个商人具有的所谓自立门户的意识,开疆拓土的气魄,乃至敢于刀头舔血的胆量,都源自他的自信,坚信自己能够凭着自己的能力自立起自己的门户,开拓出一片自己的疆土的自信。西方有一种说法,叫做一个认为自己不可能获得成功的人。他一定会选择一条失败的路走下去。这说法真的是很有些道理的。一个希望获得成功的人,必须建立起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获得成功的自信。                 
第131节:第十二章 胡雪岩的泰然之要(3)          
  世上随便什么事,都有两面,这一面占了便宜,那一面吃亏。做生意更是如此,买卖双方,一进一出,天生是敌对的,有时候买进便宜,有时候卖出便宜,涨到差不多了,卖出,跌到差不了,买进。胡雪岩      
  陶朱公是先秦著名的大商人。凡〃富者皆称陶朱公〃,表明他是被作为大商人的典范看待的。在先秦以来的二千余年封建社会中,陶朱公的名字一直被商人艳羡和称道。直到近代社会,在从事商业贸易活动的人们中仍然流传着〃陶朱事业,端木生涯〃,〃经营不让陶朱富,货殖何妨子贡贤〃的说法,可见陶朱公在商人心目中的地位。      
  陶朱公在商业经营活动中运用了一套理论知识作为指导,这就是所谓〃计然之策〃,也即胡雪岩的〃手面〃、〃手法〃,它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被称为〃治国之道〃,讲的是封建国家管理粮食市场的办法,另一部分称为〃积著之理〃,讲的是私人经商致富的学问。      
  陶朱公的积著之理有一原则,这就是:〃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这一段讲的是货物价格与市场供需之间的关系。在需求稳定的情况下货物价格与供给量成反比,反之供给过多,价格就会下跌,反之就会上升。价格的涨落有一定限度,上涨到一定程度,必然因需求的饱和而下跌;相反,下跌到一定程度,也必然会出现反弹。所以,〃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这是商品交换中的最基本规律。      
  对于一个商人来说,掌握了这个规律,就要为自己的商业活动服务,不要被市场表面的繁荣或萧条所迷惑,而要观时察变,在市场接近饱和时抛出,而且要毫不留情。这时的商品越贵,越要及时处置,不能犹豫。反之,在商品价格接近低谷时,要大量购入。抛售和购买时的基本原则,就是〃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但是胡雪岩对陶朱公积著之理却做了进一步的发展,他说:〃世上随便什么事,都有两面,这一面占了便宜,那一面吃亏。做生意更是如此,买卖双方,一进一出,天生是敌对的,有时候买进便宜,有时候卖出便宜,涨到差不多了,卖出;跌到差不了,买进。这就是两面占便宜。〃      
  这一方面,胡雪岩在知贵贱的基础上,点明了做生意的人的到家之处,就是要利用这一点,两面取利,并把它视作〃会做生意〃和一般的平平庸庸做生意二者之间相区别的一个标准。一般做生意的人,贵出贱取,趋利避害,而在胡雪岩的〃会做〃,更要出也获利,取也沾益,做到了这一点,生意才算做到了家。      
  另一方面,胡雪岩把生意的两面推及世事,认为世上无论什么事,都有两面。在现实生活中,免不了在这一面占便宜,在另一面吃亏的。但是在胡雪岩看来,这个〃亏〃要看你怎么吃。如果是胡雪岩,他会认为现实中吃的亏都是便宜,因为你顺便放给别人了一个人情,而人情总是有机会可以回报的。所以胡雪岩每临到需要〃放血〃之事,绝不会事情到半路而沮丧罢手,也就是说,不会做〃半吊子〃的事。      
  在现实生活中,落水的狗人们一般是不痛打的,占别人的便宜需要同时准备着答应别人的要求,这就是事情两面性的表现,前提是狗以丢脸(丧失辱荣)换取退路,这时候最好的办法是懂得做顺水人情,先彻底满足了对方的要求,才能化已经吃亏的情势为有可能带来回报的情势。这就是胡雪岩所说的,做人一定要漂亮,不能做〃半吊子〃。      
  何谓〃半吊子〃?半吊子就是只能占便宜而吃不了亏的人。因为吃不了亏,就把吃亏看得甚重,一旦发觉自己吃亏,就看不到了吃亏的另一面,不知道吃亏同时意味着〃便宜〃。自然,这便宜不是面儿上的,而是需要经过转化。只是,现实中的人功利心太强,套一句京白俗语,就是显得有点〃急吼吼〃。既然不是立马能回报,这亏一吃起来就钻心痛。一有这情状,完了,言语表情不自然尚在其次,还总要当下做出一些事,挽回一些损失来。就好比前几年谈女朋友的小青年,一看女朋友不能再谈下去了,心里就犯嘀咕,自己在她身上的〃投入〃太多,得要她还回来。或者是,还不回来不要紧,总得白占一点便宜。                
第132节:第十二章 胡雪岩的泰然之要(4)          
  这样的做事便是不地道,用胡雪岩的话,就是做人不漂亮。    
  胡雪岩把爱妾阿巧赠送给何桂清,其间经历的情感波折甚多。阿巧可以说是和胡雪岩在生活上最相知心的一个女人,但遇到了何桂清,何对阿巧艳羡有加,阿巧心思也有所动。这时的胡雪岩,只得抛开情感,单就厉害来反复考虑,  
最后他想开了,想通了,只当没遇到过阿巧,只当她香消玉殒了,只当她自己彻底变心了,总而言之一句话:〃君子成人之美!〃    
  虽说如此,在阿巧还是新情不定,旧情不忘,胡雪岩亦免不了仍有夜半惊梦,作幡然变计之想的。如果胡雪岩这时真的这么做了,在情感上没有什么站不住脚的,只是在做人上恐怕就马上要大大地打上一个折扣。吃亏也要吃到底,这种抉择,真是要强人所难了。可是,吃亏只吃到一半儿,完整的便宜肯定是已经拣不回来了,至多是挽回一些损失。只是,挽回的若是不伤和气的损失,另当别论。假定是别人已经见情,正在占去的那一部分,那简直成了损害别人的利益,这时候如果还要强去挖,别人见情的事变成了扫兴事,自己只会得不偿失。      
  所以,既送佛,就送到西天,这才是真的〃会〃吃亏,结果就是会占便宜。生意人的心思犹如光棍的心眼麻布的筋,把吃亏看作投资,就什么事都解决了。    
  由上可以归纳出一个一般性的方法,即要想两面占便宜就必须学会吃亏,善于吃亏。    
  学而思之:世界上的事,不可能只有便宜而不吃亏那样的好事。因此,聪明人都是那些善于吃小亏的人,因为他们知道,不吃小亏是很难占到大便宜,吃了小亏,付出很少,但收益和回报却很大,这样的事何乐而不为。      
  什么时候都要沉住气    
  千万要沉住气。今日之果,昨日之因,莫想过去,只看将来。今日之下如何,不要去管它,你只想着我今天做了些什么,该做些什么就是了。胡雪岩    
  〃气,乃神也;气定,则心定,心定则事圆。〃《老子》中的这句话道出了一个人沉住气在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胡雪岩因此而启发,把〃沉住气〃做为自己生意场上的一着手面。故他常说:〃千万要沉住气。今日之果,昨日之因,莫想过去,只看将来。今日之下如何,不要去管它,你只想着我今天做了些什么,该做些什么就是了。〃      
  明代的吕坤在《呻吟语》中描述了〃沉住气〃的表现:〃在遭遇患难的时候,内心却居于安乐;在地位贫贱的时候,内心却居于高贵;在受冤屈而不得伸的时候,内心却居于广大宽敞,就会无往而不泰然处之。把康庄大道视为山谷深渊,把强壮健康视为疾病缠身,把平安无事视为不测之祸,那么你在哪里都不会不安稳。〃吕坤说的三个〃在〃,才是〃沉住气〃的真正态度。一个人如果达到了这种〃沉住气〃的境界,无论他遭遇何事都能够泰然处之而不乱。      
  但在现实生活中,人有时候很容易沉不住气,危机出现的时候容易沉不住气,事情太顺了,也容易沉不住气。比如王有龄,进京捐官成功,由于有何桂清的推荐,回到杭州很快就得到了海运局坐办的实缺,而在胡雪岩的全力帮助下,涉及王有龄自己以及整个杭州官场人物前途的漕米解运的麻烦,也一举圆满解决。这个时候又恰逢湖州知府出缺。湖州为有名的生丝产地,丰饶富庶,是一个令许多人垂涎的地方。王有龄由于漕米解运的事,已经在杭州得了能员之称,这使他一下子又得了湖州知府的肥差。不仅如此,他还同时得到了兼领浙江海运局坐办的许可。一切如意,他实在是太顺利了。      
  如此顺利,连王有龄都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运气会如此之好,他对胡雪岩说:〃一年工夫不到,实在想不到有今日之下的局面。福者祸所倚,我心里反倒有些嘀咕了。〃还是胡雪岩大气得多。他对王有龄说:〃千万要沉住气。今日之果,昨日之因,莫想过去,只看将来。今日之下如何,不要去管它,你只想着我今天做了些什么,该做些什么就是了。〃      
  胡雪岩的这番话,不外乎是说人要不为宠辱得失所动,不要过多地去想自己面对的得失,而应该要把眼光往远处看,更注重该做必做的事情。这番话虽然是具体针对王有龄的沉不住气说的,但却也实在说出了一番应对人事的大道理。人确实要有一点这种不为宠辱所动,不被得失所拘的大气。一时的得失荣辱虽并不能都轻轻松松全看作过眼烟云,但比较而言,一时的荣辱得失无论如何比不上该做必做的事情重要。人总是要往前走的。只有做好当下该做必做的事情,才是往前走。再说,一时的荣辱得失,其所得所有,必有它该得该有的缘由。俗话说,没有无由的福祗,也没有无由的灾祸,所谓〃今日之果,昨日之因〃,即如王有龄的〃运气〃,其实也是他与胡雪岩的一系列努力〃做〃出来的。从这一角度看,也就没有必要去为这得或失去犯〃嘀咕〃了。                
第133节:第十二章 胡雪岩的泰然之要(5)          
  在生意场上,要〃沉住气〃,还表现在能够遇事不惊。遇事不惊,必凌于事情之上;达观权变,当安守于糊涂之中泰然处之。不泰然处之不能息弭事端,只能生事、滋事、扰事、闹事;不泰然处之不能力挽狂澜,只能被卷入漩涡之中,抛于险浪之巅。      
  遇事不惊,要做到独自一人时,超然物外的样子;与人相处时,和蔼可掬的样子;无所事事时,语默澄静的样子;处理事务时,雷厉风行的样子;得意时,淡然坦荡的样子,失意时,泰之若素的样子。      
  胡雪岩就是一个遇事不惊很能沉得住气的人。阜康挤兑风潮波及杭州,在杭州主事的螺蛳太太本来是一个很有主见也很能干的人,但她也被突如其来的灾难〃震〃得不知所措了。就在这时,胡雪岩回到杭州。也来到钱庄的时候,正遇店里开饭,他居然还有一份〃闲情逸致〃去看伙计们的饭桌。见伙计们的饭桌上只有几个平常的菜,他居然还有心思嘱咐钱庄〃大伙〃谢云清,说是天气冷了,该用火锅了。他要谢云清把冬至以后才用火锅的规矩改一改,照外国人的办法,以气温的变化做标准,冬天寒暑表多少度吃火锅,夏天寒暑表多少度吃西瓜。虽然这种关心店员生活的情形以前也有;但在面临破产倒闭的关头还能如此沉得住气,连那些伙计们都感到十分惊异。      
  胡雪岩能够如此沉得住气,就在于他能够将得失心丢开的大气。他知道事业不是他一人创下的,出现现在的局面,当然也不是他一个人的过失,今日之果得自昨日之因,这个时候陷于得失之中不能自拔,不仅于事无补,甚至更加坏事,他告诉自己,不必怨任何人,甚至连自己都不必怨,只想现在该什么,怎么做,这才是至关重要的。事实上,他由自己沉得住气而来的冷静,使他在危机来到的时候采取的措施手段,大体都还是有效的,比如他那使伙计们惊异的〃看饭桌〃,对于稳定人心就起到很好的作用。只是客观情势已经不允许他能够起死回生,再好的手段也只能维持一时,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了。      
  在商言商,生意人当然不能不计得失。但许多时候,特别是危机出现的时候,生意人又确实比任何人都需要将得失抛开,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沉得住气。如果为眼前得失所拘,甚至斤斤计较于得失不能自拔,就很可能被眼前得失所惑而陷于一种迷乱之中,对于眼前该做、必做的事情都看不清了。      
  记住:无论面对什么情况,无论面临何得何失,都千万要遇事不惊,临危不乱,沉住气。    
  明代的吕坤在《呻吟语》中写道:〃在遭遇患难的时候,内心却居于安乐;在地位贫贱的时候,内心却居于高贵;在受冤屈而不得伸的时候,内心却居于广大宽敞,就会无往而不泰然处之。把康庄大道视为山谷深渊,把强壮健康视为疾病缠身,把平安无事视为不测之祸,那么你在哪里都不会不安稳。〃吕坤说的三个〃在〃,就是〃沉住气〃的真正态度。一个人如果达到了这种〃沉住气〃的境界,无论他遭遇何事都能够泰然处之而不乱。      
  要从正道取财    
  要从正道取财,不要有发横财的心思。从正路上去走,不做名利两失的傻事。胡雪岩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是中国流传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