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幼儿集中精力练习 >

第4章

幼儿集中精力练习-第4章

小说: 幼儿集中精力练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抓住了未来的兴趣。在孩子呀呀学语时,我带他上街,发现他在看广告牌上的大字:“厦华彩电专卖店”,我便不失时机地教他念好几遍;大人在打扑克时,我发现他也要来参与,我意识到这是利用扑克进行数学启蒙的好时机;孩子小时候,学校有电影院,我抱两岁的他去电影放映室,而不是看电影。因为我认为观察怎么放映影片比单纯看电影意义大多了。第一次看到不停转动的片子和传动带等,他好奇极了,我发现了他喜欢观察一切转动的东西;所有的孩子都爱往河里扔石头,“嘣”的一声,那溅起的水花,足以让每个孩子脸上绽开天真的笑容,于是从他的笑容中,我找到了他爱玩扔石子游戏的兴趣。

  第三,及时强化巩固,不断创造环境。当发现了这种兴趣亮点时,家长就要不失时机地把它挖掘出来,创设各种情境或条件加以引导,有意识地去培养,以巩固延续这种兴趣的幼芽。比如,对于爱拆拼东西的孩子,家长应多买些拆拼玩具,如积塑、插片、变形金刚等,孩子爱玩泥巴,就给他买橡皮泥,去引导他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构筑他心目的城堡;总爱问为什么的孩子,父母要给予耐心的引导、解答,并尽量引向书本。只要你当了父母就知道,所有孩子都爱玩水,我孩子在玩水时,我并没有因为怕弄湿衣裳而横加干涉阻止,而是卷起他的袖子,给他胸前围上围兜,在尽量不弄湿衣服的情况下,让他尽情地去玩水,于是,他象做实验一样,把水从这只杯子里倒入那只杯子里,从大口瓶子里倒入小口瓶子里,我在旁边指导,不断增加游戏难度,以锻炼他的手眼协调能力,由于我的支持,他玩水玩得很痛快,提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妈妈,水为什么会流动呀?为什么水没颜色呀?它从哪里来的……”于是我找来有关水的图文并茂的书,给他解答,从家中的自来水讲到井水、江水、海洋,从雨水讲到干旱,从液体讲到气体、固体等等,他听得津津有味,从不厌倦,从中也学到了不少知识。

  他对广告牌上的字感兴趣时,我便不失时机地把广告牌上的字教他念好几遍,回来后,立即写出这几个字加以强化,这是我引导他识字的开始。以后我用卡片、黑板写上不少字教他认,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让他多接触汉字。到后来,他对汉字产生了敏感,不要我去指点,就会自己主动要求认。由识字的兴趣引发了对图书的兴趣,爱上了故事,在我一字一句读故事过程中,他的识字量也大增,比同龄人更早地进行独立阅读了。这种由被动识字——主动识字,由认单个汉字——读一串句子——整篇阅读,一步步从低级的识字兴趣到高级的阅读兴趣,使他尽早地接触书籍,打开认识世界、探索知识的大门。

  我和他玩扑克牌,真是花样翻尽,从数数、排序、比大小到累计加法等,都是从玩牌中轻松学会的。趁他兴趣颇浓的时候,我又利用散步、吃饭机会,结合当时场景,编些简单加减应用题让他做,利用孩子的好胜心,常与他做比赛游戏,如比赛口算,看谁算得快。长期的训练,使他对数字产生爱好,每当他看到书上标有数字的资料,他都很感兴趣,经常拿来考我们:“妈妈,你知道太阳离地球的距离是多少?是384400千米!”“你知道吗?唐山大地震的震级是7。8级,死亡24。2万人。”他竞然把数字背得很牢!上小学后,他对数学课独有情钟,数学竞赛经常得奖。

  由于他爱看如何放映影片,为把这种兴趣延长、强化,我抓住他喜欢看转动的东西这一兴趣,带着他去看类似的事物如让教他自己放录音带、VCD碟片,并把机盖打开,让他观看它们怎么转动工作;观察汽车轮子的转动、电风扇的转动等等。

  以上讲到扔石头的游戏,我为把这种扔石头的游戏丰富化、扩大化,就不断引导他:“你换颗大点的石头扔下去,会怎么样?”“树叶扔下去呢?”“为什么石头会沉下去,而树叶却不会呢?”我不断提问,引导他去思考,不断鼓励他去尝试各种玩法,以开拓他的想象思维、扩散思维,最后再给他讲解有关浮力的知识。我经常这样有目的有意识地陪伴他玩耍,寓教于乐,使他养成了喜欢思考、认真探究的良好思维习惯,从小培养起了对知识的渴求、对科学的兴趣。

  最后,对于兴趣的培养,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培养一项兴趣不易,巩固一项兴趣使之长久,更不易。孩子的注意

  力极为短暂,兴趣容易转移,“朝三暮四”是常有的现象,也许此一时渐趋冷淡,彼一时又重燃热情。这时家长就要开动脑筋,不断变换方法,创造多种环境,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以继续延续发展这种兴趣,直到让这种兴趣深植于心。切不可看到孩子一时对某种兴趣的减退自己就先打退堂鼓。

  二、不管培养起什么样的兴趣,它都是一项长期工程,贯串整个未成年期。

  所以父母在培养兴趣时,要以发展的、动态的、乐观的眼光来正确看待孩子的兴趣问题。要有足够的耐心,不急不躁,做到“润物细无声”,只求过程,不问结果;只管默默耕耘,不要锱铢必较。

  三、对待孩子正在发展中的兴趣,父母要多鼓励少批评,让他体验其中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有了快乐感,才有继续探究的动力和热情;多启发思考,少给现成答案,不断激发他的好奇心,推动他不断向前探索。

  四、要客观对待兴趣问题。并不是所有的兴趣火花一定都能变成成功的播种机,但是,多发现一种兴趣,就多一条通向成功的路,多培养一种兴趣,就多一项生活的乐趣。作父母的应尽的责任,不是考虑这种兴趣幼芽能否长成参天大树,而是要以最大的努力去播种它、栽培它,使它尽量长成大树。

  只要有童年就有兴趣,只要有游戏就有兴趣,兴趣无所不在,也无所奇不有,它就潜藏在孩子的生活当中,每个孩子身上都闪耀着各种兴趣的火花,就看父母有没有一双善于发现兴趣的眼睛,有没有有一双抓住兴趣的手,有没有一份引导兴趣的技巧,有没有一份培养兴趣的耐心。

  浅谈几种不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虽说近几年来,国人的家庭教育意识增强了,可是依然有许多父母不重视家庭教育。就拿我周围的人来说吧,和他们谈到孩子时,可以了解到他们要么不重视家庭教育或重视不够;要么没有现代家教观或是错误的、陈旧的家教观;要么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实施家庭教育。他们的观念往往表现为以下几种:

  一、孩子太小,教育是以后的事。

  认为刚生下来的婴儿什么也不懂,教育为时过早,这是缺乏早期教育意识。其实孩子一出生,就有了最初的认知能力,0~3岁是许多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印度狼孩的启示说明了教育环境的重要性,如果这个时候不给他适当的刺激,不提供良好的环境,孩子的智力将得不到充分的、有效的发展。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如果以一个人17岁时的智力水平为100,那么他4岁时智力水平已达到50,在4~8岁可以发展30,在8~17岁之间只能发展20了。可见,婴幼儿期是智力发展的高速阶段。而没有早期教育意识的父母,由于不懂得去挖掘孩子的大脑潜能,将白白错过孩子的智力开发黄金期,实在是一种大脑资源的浪费。

  二、树大自然直。

  这种思想的支配下,许多父母往往对孩子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任其发展,放任自流,结果等小树苗长歪时,要纠正也难了,那时父母再怎么反省都迟了,教育是没有回头路可走的。因为,幼儿期是形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健康人格的重要时期,幼儿没有生活经历,分辩是非能力较差,行为自控能力较弱,为控制力也极为有限,需要父母一定的约束和管教,需要用心去塑造孩子的心灵,培养孩子的健康情感。许多孩子长大后日渐暴露出的许多不良品行,如意志不坚,害怕失败,经不起挫折以及自私、霸道等等都是这种思想造成的恶果。

  三、教育孩子,无师自通。

  不少父母认为教育孩子是非常自然而且无师自通的事,投资和花精力学习“如何成为合格的的父母”是十分荒唐和没必要的,加之多少从父辈那儿传承下来的一些传统教育观念,使某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上遇到困惑和烦恼时,既不虚心向别人咨询,也不通过书本或媒体去寻找答案,更不主动寻找学习方式去接受家庭教育课的“培训”,结果由于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没有及时进行亡羊补牢或正确地疏导,阻碍了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有的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人生悲剧。

  四、教育是学校的事。

  这是在推卸责任。美国教育家M?S?斯特娜说:“教育不应该在学校由教师开始,而应该在家庭里由母亲开始。”家庭是孩子教育的大本营,学校不是培养孩子的唯一场地,学校是学习书本知识的主要途径,而家庭是施行早期智能开发,培养兴趣点、引发求知欲,培养良好行为道德习惯、健康人格等的场所,具有开启鸿蒙的功能。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全部寄托给幼儿园和学校,既不懂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没有家庭教育的紧迫感,是极不明智的做法,也为时太晚。学龄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占的比重非常大。

  五、我不是老师,我不懂教。

  这是把教育看得太神秘了,把智力等同于知识,以为教育就是教知识,而知识只有老师才能教好。殊不知,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小到一个话题的交谈,大到意志力的培养,攘括了智商和情商两大方面。其次,不管你有无意识到,你都在当合格或不合格的老师,你随时随地都在给孩子提供着榜样,你的一言一行都成了孩子模仿的范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为幼儿期的孩子与你朝夕相处的时间最多,你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土壤,就将有什么样的苗苗在生长,与其推卸责任说不懂教,不如拿起书本来多学点家庭教育知识,多去家长学校听听课,多给自己灌输点正确的现代的、科学的家教观。

  六、让老人带孩子,省心又省力。

  借口自己工作忙,把养育孩子的任务交给老人,既放心又安全,既省心又省力。然而老人的教育观念多陈旧、传统、固步自封,他们大都无法承担早期智力开发的任务。而且,从非智力方面来说,由于祖辈容易娇惯、溺爱孙儿,易使孩子养成许多不健康诸如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的性格的品行。同时,祖辈抚养的孩子,他的情感需求由于得不到满足,易产生情感和人格的偏差,导致产生诸如心理和行为障碍、对人对物缺乏爱心、易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等问题,这样既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影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和关系。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感情所不能取代的。

  眼下,持以上各种不正确的教育观的父母不在少数。看来,教育孩子还是要先从教育父母开始,及早树立正确的家教观,才能不误己子孙。

  ——发表于2004年下半年

  家庭教育的几个误区

  虽说近几年来,国人的家庭教育意识增强了,可是依然有许多父母不重视家庭教育。就拿我周围的人来说吧,和他们谈到孩子时,可以了解到他们要么不重视家庭教育或重视不够;要么没有现代家教观或是错误的、陈旧的家教观;要么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实施家庭教育。他们的观念往往表现为以下几种:

  一、孩子太小,教育是以后的事。

  认为刚生下来的婴儿什么也不懂,教育为时过早,这是缺乏早期教育意识。其实孩子一出生,就有了最初的认知能力,0~3岁是许多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印度狼孩的启示说明了教育环境的重要性,如果这个时候不给他适当的刺激,不提供良好的环境,孩子的智力将得不到充分的、有效的发展。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如果以一个人17岁时的智力水平为100,那么他4岁时智力水平已达到50,在4~8岁可以发展30,在8~17岁之间只能发展20了。可见,婴幼儿期是智力发展的高速阶段。而没有早期教育意识的父母,由于不懂得去挖掘孩子的大脑潜能,将白白错过孩子的智力开发黄金期,实在是一种大脑资源的浪费。

  二、树大自然直。

  这种思想的支配下,许多父母往往对孩子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任其发展,放任自流,结果等小树苗长歪时,要纠正也难了,那时父母再怎么反省都迟了,教育是没有回头路可走的。因为,幼儿期是形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健康人格的重要时期,幼儿没有生活经历,分辩是非能力较差,行为自控能力较弱,为控制力也极为有限,需要父母一定的约束和管教,需要用心去塑造孩子的心灵,培养孩子的健康情感。许多孩子ご蠛笕战ケ┞冻龅男矶嗖涣计沸校缫庵静患幔ε率О埽黄鸫煺垡约白运健缘赖鹊榷际钦庵炙枷朐斐傻亩窆?br》

  三、教育孩子,无师自通。

  不少父母认为教育孩子是非常自然而且无师自通的事,投资和花精力学习“如何成为合格的的父母”是十分荒唐和没必要的,加之多少从父辈那儿传承下来的一些传统教育观念,使某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上遇到困惑和烦恼时,既不虚心向别人咨询,也不通过书本或媒体去寻找答案,更不主动寻找学习方式去接受家庭教育课的“培训”,结果由于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没有及时进行亡羊补牢或正确地疏导,阻碍了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有的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人生悲剧。

  四、教育是学校的事。

  这是在推卸责任。美国教育家M?S?斯特娜说:“教育不应该在学校由教师开始,而应该在家庭里由母亲开始。”家庭是孩子教育的大本营,学校不是培养孩子的唯一场地,学校是学习书本知识的主要途径,而家庭是施行早期智能开发,培养兴趣点、引发求知欲,培养良好行为道德习惯、健康人格等的场所,具有开启鸿蒙的功能。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全部寄托给幼儿园和学校,既不懂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没有家庭教育的紧迫感,是极不明智的做法,也为时太晚。学龄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占的比重非常大。

  五、我不是老师我不懂教。

  这是把教育看得太神秘了,把智力等同于知识,以为教育就是教知识,而知识只有老师才能教好。殊不知,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小到一个话题的交谈,大到意志力的培养,攘括了智商和情商两大方面。其次,不管你有无意识到,你都在当合格或不合格的老师,你随时随地都在给孩子提供着榜样,你的一言一行都成了孩子模仿的范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为幼儿期的孩子与你朝夕相处的时间最多,你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土壤,就将有什么样的苗苗在生长,与其推卸责任说不懂教,不如拿起书本来多学点家庭教育知识,多去家长学校听听课,多给自己灌输点正确的现代的、科学的家教观。

  六、转移教育责任。

  借口自己工作忙,把养育孩子的任务交给老人,既放心又安全,既省心又省力。然而老人的教育观念多陈旧、传统、固步自封,他们大都无法承担早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