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01-文化彗眼读云南-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引言(丹增作)
云南是古亚洲大陆人类最早的生息繁衍地之一,古人类活动遗迹随处可见。伴随着人类从远古走来的前行步伐,这块土地上孕育出绚丽多姿的多元民族文化,并与不同历史阶段的外来文明不断融合互渗,在漫漫历史长河的洗礼下得以积淀、重塑和再造,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独特文化形态。透过其各民族和谐相处、相互尊重、休戚与共、协调发展,用文化和谐锻造社会和谐的表象,我们发现其核心就在于更加维护与关注民族的精神家园,更加尊重生命本体的要求和心灵的诉求。这正是云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所在,云南民族文化也由此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熠熠生辉的瑰宝。在新世纪、新时代,云南民族文化再次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并越来越多地为世人所瞩目。当今世界日益显现的“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已经向云南这块文化蕴藏深厚的土地发出了信号:云南民族文化理当盛装彩舞走向世界,云南文化发展理当登上一个新的高度。
正是在此背景下,云南敏锐地在全国较早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尤其是2003年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果断地明确了“繁荣民族文化,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部署,使广大文化工作者潜在的创造热情得以强劲喷发,出现了才思涌流、探索进取的创作状态和人才辈出、各显其能的良好局面,使云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呈现出快速发展、硕果累累、全面繁荣、再度崛起、持续推进的良好态势。
《文化彗眼读云南》 题记引言:努力开创宣传文化工作新局面(1)
一、努力开创宣传文化工作新局面
进入新世纪以来,云南宣传文化工作的任务更加紧迫、更加繁重。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目标亟待落实,云南丰厚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亟需保护开发,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的奋斗目标,要求提供更加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理论支持,文化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发展趋势提出了更加迫切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外文化交流力度,时代进步呼唤构建新的精神文明等等。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必须以思想上的大解放、观念上的大创新、方式上的大手笔、行动上的大动作,推动文化的繁荣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把宣传文化工作真正做实、做细、做大、做强、做好。
正在我们积极思考把新时期云南宣传文化工作推向更高、更快、更好的目标之际,李长春、刘云山等中央领导先后视察云南,给予了很多针对性极强的指导,并且希望云南能够在宣传文化工作方面为全国多作贡献、多出经验。省委书记白恩培也适时地提出了通过3年~5年的努力,使云南宣传文化工作进入全国前列的战略目标和要求。
中央领导的殷切希望和省委的重要决策,引领着全省宣传文化战线迈开步伐、加速发展。围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云南宣传文化工作在创新中发展,在改革中推进,在重点上突破,在务实上着力。文化体制改革方兴未艾,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文化事业建设成效卓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稳步推进,全省宣传文化工作呈现出特色鲜明、亮点频出、健康向上、高潮迭起的良好态势。
(一)文艺创作全面繁荣,艺术精品璀璨夺目
2003年以来,云南先后组建了文艺创作领导小组和影视创作指导小组,全面加强文艺创作指导工作。积极营造宽松环境,加大经费投入,设立文艺创作基金,创建云南聂耳音乐基金会,充分发挥云南是“民族文化的金矿、音乐舞蹈的海洋、影视拍摄的天堂、文学艺术的富矿、美术摄影的殿堂”的优势,努力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激情和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云南文艺创作呈现出全面繁荣的辉煌局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盛情邀请了全国文学、音乐、舞蹈、影视、美术、曲艺、戏剧、摄影、杂技、民间文艺等各个艺术门类的协会组织和大批专家学者,分别以召开会议、采风创作、观摩考察等方式,到云南进行实地指导和交流探讨,形成了一道道全国名家大师“厚爱云南、荟萃云南、指点云南、礼赞云南”的壮丽风景。云南在各个艺术门类全面开花,涌现出大批精品力作,使云南文艺创作的全面繁荣景象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持续而重大的影响。
文学方面,从夏天敏、范稳、于坚、雷平阳等知名作家诗人在全国文坛频频夺取大奖,一批批老中青作家的创作求变出新,到全国第八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的全面丰收;从各地文学系列丛书的频繁推出,到“昭通作家群”、儿童文学作家群、民族文学作家群、都市文学作家群和边防文学作家群的成批崛起,无不展示了云南文学界名家新人辈出、整体实力不断壮大的鲜明形象。
戏剧方面,从《小河淌水》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初选剧目,到京剧《凤氏彝兰》、话剧《打工棚》分别荣获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和文华单项奖,从话剧《黑白祭》等一批批优秀新作,到方言剧《支花篮》、《太雀了》的成功商演,再到《云岭华灯》获取“白玉兰奖”,充分体现出云南戏剧创作表演既注重机制创新,又讲求市场效益的发展势头。
音乐方面,李怀秀、李怀福的“海菜腔”摘取中国“民歌王”桂冠;云南代表队在第十一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省级地方代表队中排名第一;王红星荣获第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金奖第一名;刘晓耕、万里、蒋明初等词曲作家创作了《一窝雀》、《打秧鼓》、《踩着云》等一大批为全国瞩目的优秀歌曲;宗庸卓玛、何纾、曹新华以及“一窝雀”、“太阳女”组合等中青年歌唱艺术人才不断涌现;聂耳音乐基金会组建运作,加快了扶持云南音乐创作、打造云南音乐品牌、重铸云南音乐辉煌的步伐;成功举办中国西部合唱节、中国童声合唱节等全国性重大音乐活动;在第十二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团体决赛中获取了总分第三、银奖;个人决赛获一金一银三铜的优异成绩;不断刷新获奖新纪录,实现了云南在央视青年歌手大奖赛中从未获过金奖的“零”的突破。
舞蹈方面,从《云南映象》一举摘取第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5项大奖,并成功入选2004~2005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到《踩云彩》、《牛角梳》等获第六届全国舞蹈比赛奖、《闲郎舞》等获第九届韩国国际传统舞蹈比赛金奖、《阿尼与小羊》等获首届中国少儿舞蹈艺术节金奖,《美丽大脚》等获第三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优秀奖,再到《天地之上》、《丽水金沙》、《蝴蝶之梦》、《太阳女》、《红土地之舞》等12个节目分别荣获第五届中国舞蹈“荷花奖”10余项各类大奖,数十个云南优秀舞蹈精品先后在全国乃至国际重大比赛中摘金夺银,频频获奖。与此同时,《香格里拉》、《勐巴拉娜西》、《梦幻彩云南》等一批大型歌舞,在不断接受市场和观众考验中也逐渐形成了响亮的文化品牌。
影视方面,从《婼玛的十七岁》、《德拉姆》分别获第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和最佳数字电影奖,《好大一对羊》荣获加拿大维多利亚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到《花腰新娘》在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电影节上荣获“最佳女主角奖”和优秀影片、最佳观赏效果提名,荣获第十一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从40多家本土影视机构的不断壮大,到《心中的香格里拉》、《天和局》、《谁主沉浮》、《钱王》、《一江春水》、《中国刑警·九月风暴》、《雕刻大山的民族》、《商贾将军》、《聂耳》等等一批云南题材、云南创作、云南演员、云南制作的本土影视作品推出;从谢晋、郑洞天、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姜文、成龙、唐季礼、曾志伟、冯小宁、李少红等大批全国乃至世界著名的导演,到张柏芝、谢霆锋、陈冲、张国立、黄秋生、金喜善、高仓健、高明、周迅等大批一线当红演员和资深表演艺术家加盟的数百个影视剧组先后为云南所吸引,把镜头对准云南、深入云南、拍摄云南、记录云南,让云南美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文化通过荧屏、银幕走向全国、传向世界;从提出建设最优最美最好的影视拍摄基地,打造“天然摄影棚”,建设六大影视拍摄基地,成功举办“纪念中国电影百年·云南红河电影周”,“云南影响”新电影系列工程启动,到广电总局批准建设全国惟一的省级影视产业实验区——“中国云南影视产业实验区”,云南影视创作生产呈现出快速推进、成绩卓著、异军突起的喜人态势,迎来了又一个发展高峰。
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民族民间艺术等方面,《高原春秋》、《替代?镜头1、2、3》获第十届全国美术展铜奖,另有8件作品获优秀奖。《乌蒙矿工》在第二十一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中获纪实类金奖。书法作品入选第八届全国书法篆刻展,曲艺节目参加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和“侯宝林奖”中华青少年曲艺大赛取得好成绩;《浪桥飞人》和《转碟》分获第六届全国杂技“金狮奖”金奖和银奖。纳西族乐舞《玉龙凤》、白族民间乐舞《欢金朵》分获第六届全国民间艺术节金、银奖等。
《文化彗眼读云南》 题记引言:努力开创宣传文化工作新局面(2)
近年来,云南紧紧围绕“繁荣民族文化、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把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以统一思想认识为突破口,为文化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多次举办各类型文化产业研讨会,从2004年开始连续3年举办了3期高层次、高规格的文化产业研修班,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前来云南就文化产业发展问题进行讲座,使全省各族人民尤其是宣传文化系统进一步提高了认识,明确了前进方向。
以试点先行带动全局,形成全方位改革局面。云南先后把中央确定的综合试点丽江市及大理州、腾冲县、省图书馆、省杂技团、昆明市电影公司6个地区和单位确定为省级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试点,加大了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力度,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为全省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2005年,在6个地区和单位成功试点的基础上,云南把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试点扩展至8个州市和25个县(区、市)。此外,云南还在全国率先制定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开展文化产业统计的意见》等相关文件,为全省深入、持久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政策保障。
以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为重点,进一步扩大了云南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提升了云南的对外形象。截至2005年底,云南已有300多个艺术团次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获得极大成功,引起强烈反响,让世界各地深切地感受到云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吸引力。在国内,云南先后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国际化大都市举办了“云南赴京文化宣传系列活动”、“云南文化产业上海推介周”、“上海国际艺术节‘感受云南’系列演展活动”、“云南电影香港宣传推介系列活动”等重大对外文化宣传活动,为云南文化走向全国、打入世界构建了诸多高端平台,成功推介了云南的文化产业,宣传和塑造了云南文化大省的新形象。
2005年云南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4。72亿元,比2001年增长1。33倍,年均增长23。52%;实现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183。58亿元,比2001年增长1。64倍,年均增长27。52%,占全省GDP的5。29%,表明文化产业已基本成为云南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支柱产业。
(三)以改革推动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繁荣
2003年以来,云南加大了新闻媒体和出版单位的改革力度,坚持体现党的意志与反映人民群众心声相统一,积极探索正确舆论导向的有效实现形式,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着力提高新闻出版宣传水平。进一步健全了新闻发布制度,完善了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制度,增强了新闻发布的权威性和时效性。新闻宣传的平民视角更为突出,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报道内容大幅增加。这些集中体现在主要新闻媒体及出版单位的改革发展之中。
《云南日报》先后两次实施了版面改革,使定位更加准确,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新颖,逐渐将党报特色、大报风格和现代气息融为一体,宣传质量明显提高,发行量稳中有升,综合收入大幅提升。云南电视台两次改版改革的效果也非常明显,晚间6个频道在昆明地区的收视市场份额由改版前的21%上升到28%,广告收入大幅增加,卫视频道收视率由改版前全国排名前22位上升到前15位,最好成绩排名前11位,全天平均收视率提升30%以上。云南人民广播电台推行类型化改革,新增了两个频率,8套节目全新改版播出。新版节目设置日趋完善,资源配置趋向合理,品牌形象日益鲜明,类型化节目收听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有2个节目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576早新闻”成为全国广播界5个最佳栏目之一,频率总数在全国省级电台中列第4位。广告结构进一步优化,品牌广告及收入呈明显上升趋势。
与此同时,全省出版系统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改革为动力,积极推进政企分开、管办分离,实现了“办出版向管出版、管微观向管宏观、管直属单位向管社会”的体制、机制和政府职能转变。组建了云南出版集团公司,理顺了工作关系,营造了市场环境。整合全省16个州市广电传输网络资源,组建了广电信息传输网络公司。改革的成效十分突出,近3年来,云南有40多种出版物荣获国家图书奖、国家音像电子出版物奖、国家期刊提名奖、“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及中国图书奖,基本形成了书、报、刊、音像、电子等出版物门类齐全,编、印、发、供、贸和教育、科研等各个环节相互配套的新闻出版体系。
(四)成绩归功于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广大文化工作者的努力
云南文化建设所取得的一系列突出成就,离不开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也离不开全省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近年来,云南省委多次召开常委会议和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宣传文化工作,连续两年召开上万人参加的全省宣传文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省委书记白恩培、省长徐荣凯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主要领导和分管联系领导经常过问宣传文化工作,主动为宣传文化工作排忧解难,创造有利条件,营造宽松氛围,充分体现了党委政府对文化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
全省宣传文化系统遵循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按照“贴近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