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镜录 略讲-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他佛学研究得好,学问也好,他最后来找达摩祖师,达摩祖师理都不理,他站在那里,就有这样的画像。后来儒家到了宋朝有一个故事叫“程门立雪”,这个故事是作者藉程夫子套用二祖而来的。
冬天下雪,二祖见达摩的时候,站在那里站了好久,或者是一天一夜,或三天三夜,很难确定,反正下雪都超过膝盖头了,二祖都没动过。那诚恳求道的样子!最后达摩祖师问他:“你找我干什么?”二祖说:“我听说师父您从印度来,拿佛法正统心脉来传,我要求道啊!”达摩祖师看他这样一讲,就痛骂了他一顿,骂的话很有意思!
我们土一点来讲,就是说:“你这个小家伙!佛法岂是那么容易得的!要经过多少年呀!凭你这样子拍拍马屁,站一下,又算什么了不起!”他是不是会骂这么好听的中国话,不知道!反正是很会骂人啦!
结果,二祖听他这一骂,抽出了刀。以前和尚的袋子带着有刀的,等于我们过去军人腰上配有刀。和尚的刀叫戒刀,不是叫你去杀人、抢人的,是自杀用的!如果做错了事,甚至做坏了,自己自杀!后来当然有些和尚拿这把刀子不自杀,去做了别的坏事,或杀人也有。因此后来政府追回了,不准带、只保留袋子代表那个意思。所以当年的出家人是带刀的,另一方面切菜也好用。因此当时二祖抽出刀就把膀子给砍了!以表示自己的心意、决心。当然,那时候天气冷,下雪,血马上就冻结了,不过也是痛得很的!所以后来庙子塑像或画像的二祖少根膀子。
看到二祖表现出这样大的决心,达摩祖师就问他:“你求什么?你为什么这样做呢?”当然我们想得到,他又冷又饿又痛,那真不晓得多痛苦呀!人世间的痛苦在一刹那间都加拢起来!身体的痛苦、肚子的饿、又冻得要死,还要求道!当时不晓得他是怎样挺过来的!所以达摩祖师问他:“你为什么?”二祖当时只讲了一句话,他说:“此心不安,请师父给我安心!”
我们后世学禅宗都忘了这个公案中他的学问、他的功夫、他的一切、他的决心。好严重!一般人认为他有道,他还是觉得此心不安。人生最难的,就是这个心,怎么样安?当然问题来了,这个是什么心?怎么样安?
所以有许多青年同学学禅,要参话头,这个就是话头嘛!这个是什么心?这个心怎么安?我们大家坐在这里,听佛学的课,你心安不安?自己知道不知道?此时的思想安不安?这是什么心?怎么样安?我们先休息一下,先安一下心来。
第十五章 不费一字三藏全
上次,我们提到二祖向达摩祖师求安心,首先提出来有个问题:“安心”,这两个字非常重要!不但普通人,任何一个人都觉得安心之难。因为学佛、修道,学了一辈子还是安不了心;反过来说,此心真安了,返回佛性了,就是普通人也成佛了。这是第一个问题——如何安心。
第二,《宗镜录》卷第43的原文:“夫初祖西来,唯传一心之法。二祖求缘虑不安之心不得。”为什么花那么大力气一再重复说明二祖见达摩这故事呢?这里有一个点题,点出这个题目来,也就是大家一般人学禅宗、学佛法搞错了的。我们现在能够思想、能够感觉的心,佛称之为缘虑心。这个心里,一个思想接着一个思想,永远连续不断的。
莫做无用之功
我们一提到佛法的唯心,就把现在这个能思想作用,能感觉作用的,当成是心,那就大错特错了。所以唐代诗人,学佛的白居易有一首名诗:
“空花那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
我们眼睛坏的时候,或眼睛碰压了一下,起了毛病,就看到虚空中的光点,好象虚空之花,这个本来是假的嘛!但你要说它是空的,却也是个现象,是病态的现象。所以,以这个空花来求得正果是不可能的。阳焰就是沙漠里头的海市蜃楼,就是太阳光照在海面上,因水蒸气蒸发所产生的光影。另外,在高速公路上,尤其在炎热夏天,车子开得快的时候,坐在车内看到前面马路上都是水,开到的时候却没有水。干的。可是那水真像,你就晓得这就是阳焰。所以,“阳焰如何更觅鱼”?根本就没有水,哪里可以找到鱼?我们的缘虑心,一个思想连一个思想的心,以这个心打坐、作功夫,以为自己在修道,无以名之,就叫做阳焰境界吧!
要注意哦!不管学什么!禅宗也好、密宗也好,管你天宗、地宗,随便你哪一宗,都是“阳焰如何更觅鱼”。你以缘虑之心去修,以为这个是“一心”,那是笑话。对佛法基本都没有认识清楚!
一般学佛的人注意哦!一切唯心不是这个,这个是意识缘虑之心。大家都以为缘虑之心,是可以做功夫的东西,例如佛法的调心,道家的炼心,儒家的养心,都还是缘虑心,像密宗修观念咒子,或者参话头、做功夫,甚至练气功,都只能称为调心,都是以缘虑心起修,不是究竟。你要求的,应是后面那个本体的心。
所以直指人心、明心见性,事实上不是指这个缘虑心,首先要明白,要搞清楚,不然错误大的很;尤其现在国内外讲禅宗的,我们只好根据白居易的诗称它“阳焰宗”。“阳焰如何更觅鱼”呀!再不然叫它“空花宗”,“空花那得兼求果”!不可能的呀!
做人要老实
所以我们要了解一件事情:二祖当时同我们一样,达摩祖师问他:“你找我干什么?”神光说:“此心不能安啊!”但是先前,二祖没有剁膀子以前,不是讲这个话;他说的是:“师父您从西边印度来,有无上甘露的法门。”换句话,像我们有些年轻人,比如我年轻时候,找师父也是这样,看到就跪,跪下来:“师父呀!听说你有大法、大道,您一定要传给我,你叫我怎么样都可以!”那句话,嘴巴骗死人不要钱,好甜哦!反正我要求道嘛!缘虑心!
所以二祖去见达摩祖师,也同我们年轻人一样,那个嘴巴真会侍候人!“您有无上甘露法门”,反正好听的名字都给它堆上去。碰到达摩祖师不受骗的,被祖师骂一顿,当然自己心里有数,那些都是空话,捧了空花要来求道。剁了膀子以后,这一句话大概是又冷又饿又痛,痛出来的。达摩祖师说:“你干什么?你为什么这样?”二祖说:“此心不安!求师父给我安心!”口也!这老实话来了。
但注意哦!他学问已那么好,至少在求学方面比我们在座的人好,打坐修道的功夫也比我们只有好没有差,一切胜过我们,而他说心不安。最后又冷又痛又饿,剁了膀子,当然此心不安,恐怕手还在发抖,不过下雪天没有关系,且马上停止了。他问这个心怎么安,这句话问的倒实在。达摩祖师经他一问,当然我们看书没有味道,文字记载不够写实,当时没有录影,他那个眼睛一瞪:“还没有安心,拿心来,我给你安!”尤其那外国人讲话胡子一翘、眼一瞪,蛮哧死人的。
二祖被达摩祖师问呆了。我的心,在哪里?找不到!怎么拿心给你!心到底在哪里?毕竟找不到!要知道,在那种情况之下,二祖的缘虑心没有了,更没有第二心思去造一个假话来了,他已经被整得差不多了,仅剩半条命,才有最后一句实实在在的话:“觅心了不可得。”达摩祖师说:“那好了,我已经给你安好了。”这一下才开悟。
达摩祖师的教育方法好厉害,但是也很客气啦!假使是我就坏了,“那你怎么会讲话!”对不对!说我心找不到,却晓得答复我找不到,这不是心在讲吗?可见还有一个心。但达摩祖师的教育方法不走这个路线。这样一逼,会把人整神经的,不可以这样!所以赶紧告诉他:“你在这个地方,我已经给你安心啦!”无可安处嘛!不需要安处,有一个固定安处,就已经不是了。
就如《易经》上的话:“神无方而易无体”,我们一般人总喜欢捉住一个方位,捉住一个东西,定在那里,以为是安心。那错了!那都是缘虑心,不是真的。这是一段中国禅宗开始的公案。
再看原文,永明寿禅师提出来说:“初祖西来,唯传一心之法”,二祖答复他的话:“求缘虑不安之心不得”,找不到。因此可以了解,“即知唯一真心,圆成周遍”。我们现在用的心,无以名之,为了分辨它,把它叫做假心。
我们那个本自具有的本体之心叫做真心。因此你就晓得,天下唯我独尊的唯一不二的真心,圆成周遍,无所不在,处处都在,处处现成。但是要怎样才能达到这个境界呢?
你只要当下“言思道断”,但不是嘴巴不讲话;嘴巴不讲,心里头却还在讲哪!
无言之教
所以,我非常感谢一位朋友。当年我到峨嵋山,想要闭关。就写了封信给这位朋友说,我三年闭关,禁语不说话。这位朋友回了信,他也是学佛的,他说禁语就不必了,你把嘴巴禁得掉不说话,你禁得掉你的心声吗?我看了信,突然一震!对!心声。一个人自己里头常两个人在对话,不只对话,有时候还吵架,而且有三个、四个吵得很厉害。庄子称之为心病。我们心里头有干戈在作战,就像现在的新名词“心战”,心里头自有干戈。
(编案:现代心理学类皆假设有一统合之人格存在,但弗洛伊德却将人格从发生学上分成原我、超我、自我,又从实存上划分为意识及潜意识。雍格又将后者划分为个人及集体潜意识。至于乌斯宾斯基,又分为知、情、意的我,详见其所著:《人可能进化的心理学》,真是热闹得很。)
所以“言思道断”,光是表面上的不讲话不行;“思”呢?那又是另一个问题来了。因此,接着卷43开始唯识的道理。“思”与“想”原是两个不同的作用;现在人却把它们连起来称作思想。“想”是粗的,譬如我们坐在这里脑子里在想,感觉到的这个是想。这“想”变化的很快,虽然无常,却可以看得很清楚;“思”就不容易找到了。在座诸位,有很多用功修道学佛的;学净土的也有、参禅的也有、学密宗的也有,乃至修道家的也有。据我所知,各路的神仙济济。但是不管你禅定做得怎么样好,你那个思的境界没有断。那时你好象不在想,你觉得非常静,非常沉,什么都不知道,或者偶然有一点影像,这都是思的境界。所以非要把法相唯识学研究得透澈,然后才能讲唯心的道理。
所以“言思道断”,思不是想,想容易断。譬如说,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早上刚睡醒了,眼睛还没有张开,迷迷糊糊的还在睡,那个若有焉、若无焉的境界,是思的境界,不是想的境界。
还有,我们晚上将睡着未睡着之际,还有点迷迷糊糊,有点影子,都说不知道吗?还有一点知道,真知道吗?不知道。那也是思的境界。往往有许多人把这个当成是正路,当成是心宁静的标的,这是绝对的错误,千万要注意!要“言思道断”才能够了解到真心的境界,才能得到达摩祖师的印可。
“遂得祖印大行”,二祖了解了真正佛法的心印。“祖印”也就是佛法的心印。中国禅宗所谓的大乘开始了。“迄至今日”,这个“今日”是指永明寿禅师(904—975)写《宗镜录》的时候。他是五代末年,宋朝初年的人。
“云何著于言说,违背自宗?”这段文字,永明寿禅师用的是假设的语气。禅宗是言思道断,不立文字的,为什么你还要写这部《宗镜录》,违背你所学的禅宗哪?不过,永明寿禅师后来提倡禅净双修。
“义学之乘自有阶等”,在中国的佛教大体上就有两种差别。一种是专门讲修行功夫的,例如禅师,过去学天台宗的也叫做禅师。另一种是“义学”,义就是理,是专门研究佛学,讲经教的。
所以,过去一般人称那法师讲经教的,就叫义学沙门。古代修禅的人多半是义学出身,例如临济禅师,是唯识宗的大师,最后却绝口不提唯识了。如永明寿禅师等,每一位大祖师,义学三藏十二部都是透彻极了,二祖也是。不象后世修禅,经教不研究,只得参个话决,偷得缘虑之心,这后果很严重。
当然,修行与义学这两派自唐、宋以来,素来有点不太融洽的。从南北朝以来,禅师穿的是修行的黑衣服;义学沙门穿的是紫色的衣服;讲经忏则穿的是银灰色的,有五色衣服的分别。义学沙门穿的比较讲究,而禅师邋邋塌塌像小说写的济公和尚一样。
有一天,有个义学沙门在一个地方吃饭,刚巧有位禅师来,晓得他是大法师、讲经的,故意逗他玩:
“法师,您也在这吃饭,阿弥陀佛。法师您讲什么经的?”
“我讲唯识,大乘宗的。”
“您讲多少年了?”
“二十年了!”
“我要请教法师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在唯识宗有部《百法明门论》,归纳心法一百种。)
“法师啊!我请教您:‘昨天下雨今天晴’这是属于那一法啊?”
这法师呆了!答不出来!脸红了。这禅师故意逗他,大概是老朋友了,于是说:“那您反问我,我回答!”
“那‘昨天下雨今天晴’是那一法啊?”
“这是唯识宗的心不相应行法。”
一点也没错,心不相应行法,所以我们缘虑心没有办法控制它。譬如时间,说一切唯心,但这自然的现象,根本上识控制不了,总共有二十四种心不相应行法。所以说,过去有许多禅师,你看他不讲座,他照样有阶等。
“义学三乘,自有阶等”,义学三乘:声闻乘(小乘)、缘觉乘(中乘)、菩萨乘(大乘),自有阶等啊!《宗镜录》是完整的一部佛学大法。为什么还要将佛学举个大纲问号在此,永明寿禅师自问自答:
“答:前标宗门中,已唯提大旨。若决定信入正解无差,则举一例,诸言思路绝。”
“明心见性成佛,当下即是”。宗旨在前面卷第42时,说得很清楚。一般人都晓得一切唯心,但是那个心?心在哪里?若说:“我也相信啊!一切唯心”,那你是迷信。一般用的是缘虑心,因为你没有见到自性。没有明心见性以前,你虽然相信,还不能算是真正的正信;要“决定信入,正解无差”,一切知见没有差错,功夫到,见地也到,那才是真正的正信。
“则举一例,诸言思路绝”,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没有话可说。所以释迦牟尼佛到了最后只好不说话,拈花!说了没有?说了。语言,不完全只是嘴巴,有表情,全身都在说,才表达完全。但人与人之间往往当面不用开口,也知道对方心意,迦叶微笑,正是一种“身体语言啊!”《指月录》载,佛说法而后否定一切:“我说法49年,并没有说一个字。”
当年在大陆上研究佛学的一些朋友很顽皮:
“唉!要讲扯谎,我看释迦牟尼佛第一。”
“去你老兄,怎么这么讲!”
“他自己说的,‘说法49年,无一字可说’,当面不认账。”
叫人笑得肚皮都笑痛了,大家都知道在说笑话。事实上是否定了一切,但是也真说了真话。这一切理论说了都不是的;直到了,“言思路绝”才是。但是为什么还要举这一部书呢?这是一部中国真正的佛学大纲。
“窥见今时学者唯在意思,多著言说。但云心外无法,念念常随境生。唯知口说于空;步步恒游有内。”
注意了!为什么要写《宗镜录》?因为慈悲心。看到现在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