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史话 作者:单士元-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鹪郑迦酥皇歉⒒慌贫选K持伟四辏蕴彀仓沤写笮蓿疤彀裁拧薄*ァ
天安门是皇城的正门,门外是规划严整的街市。其中南北大道即御道,东西大街为“天街”。天街两侧有漫长的千步廊。
天安门之前为大清门,其位置在现毛主席纪念堂基址上。这在图版四、五中可领略到。大清门是一座单檐歇山顶的砖石结构建筑,与明十三陵大红门、清东西陵大红门相同。大清门外至正阳门之间是一个正方形的广场,四周用石栏干围绕,俗呼“棋盘街”,门外有下马碑。大清门是真正的“国门”,其名称随朝代的更迭而变,在明代称“大明门”,清代改“大清门”,民国时改“中华门”。大清门匾是石头作的,字迹用青金石琢制,镶嵌在石中。民国更换门名时,有人想把石匾拆下来掉个脸儿,把“大清门”三字翻到墙里,把原先的背面放到外面,刻上“中华门”三字。及至将石匾拆下来,发现里面竟是“大明门”三字。原来清人早在二百多年前就使用了这种省工省料的高招儿,历史也并不是可以反复颠过来、倒过去。于是只好重新刻了一块木匾,挂在檐下。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在门内建人民英雄纪念碑,表达对先烈的崇敬,这也正应了陈毅元帅诗中说,“此头需向国门悬”。
大清门里东西两厢与金水桥东西两侧相对的,是“千步廊”(透过图版三“中华门”两侧的门洞隐约可见),各110间;千步廊北端至天街向东西转折延伸,仍各有34间。这是一种“连檐通脊”加“转角”的建筑形式,它单调的形象恰恰更增加了视觉上漫长、深远的感觉。两廊尽处,一楼突起,黄瓦飞,丹楹朱垣,天安门愈发壮观瑰丽。东千步廊及其身后,为吏、户、礼、兵、工五部及宗人府、鸿胪寺、钦天监、太医院、翰林院、会同馆的衙署,其原址即现天安门广场东半部至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公安部大院至正义路。西千步廊及其身后,在明代为五军都督府,清代则有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等衙署,其原址即现天安门广场西半部至人民大会堂及其以西至皇城根地域。把国家机关置于中央政府皇宫门外,便于公务处理和皇帝传见大臣将帅。按五行原理,东边衙门的性质属春,主生;西边衙门的性质属秋,主杀。故民间有“东边掌生、西边掌死”之说。
咸丰十年(1864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烧毁圆明三园等西郊皇家园林。咸丰帝“车驾幸热河”,逃到避暑山庄,命体仁阁大学士、京城团防大臣、山东黄县(现龙口市)人贾桢“留守北京”。贾桢“日危坐天安门,阻外军不令入”。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炮轰正阳门,正阳门箭楼毁于战火。
侵略军入城后,掠去端门楼上腰刀、撒袋、翎箭等兵器20多万件,掠走乾清宫、中正殿等处书画、玉器、瓷器、玛、珊瑚等1000多件。1952年修缮天安门时,在西侧梁架上还发现三颗炮弹,上面刻着英文字母。天安门前石狮、华表上也有弹痕。八国联军还由大清门出发,举行穿越天安门、端门、午门和紫禁城的游行阅兵,玩那种战争贩子“观兵于周疆”的鬼把戏,野蛮践踏中国主权和人类文明。参加游行的有俄国兵、日本兵各800名,美国兵、英属印度兵各400名,法国兵、德国兵各200名,意大利兵和奥地利兵各60名,共2920名。图版四便是侵略者耀武扬威、穷兵黩武的自我写照。
天安门外长安街的东西两端是长安左右门,建筑形式与大清门相同。现在天安门东西两侧红墙的拐角处,就是原先长安左右门北侧红墙的一部分。长安左右门南侧与千步廊相接。乾隆十九年,又在长安左右门外接着千步廊砌筑围墙,东到御河(现正义路),西到皇城西墙,把府部院寺各衙署包在墙里。围墙中间各开“三座门”一座,乾隆帝将其命名为公生左门、公生右门。“公生”取自《荀子》“公生明,偏生暗”,是说官吏秉持公心办事,方能廉明;出于偏私办事,则昏暗。这是非常精辟的古训。
封建时代的天安门,是国家举行大典的地方,凡颁诏,皇帝在太和殿御殿,诏书用宝后,放置在“云盘”里,用彩亭奉送天安门城楼上,宣诏官宣读,文武百官在金水桥南排班聆听。宣读完毕,用木雕的金凤衔着由城上放下,送礼部誊写,颁布天下。古人称此为“金凤颁诏”。
那时的殿试传胪(宣布考试结果)后,状元、榜眼、探花由天安门中道出宫,长安左门外临时搭起芦席的“龙棚”,黄榜出长安左门,张挂在龙棚里。按五行原理,东方青龙,西方白虎,长安左右门被称作青龙门、白虎门。民间称中状元为“跳龙门”即指由长安左右门出入。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会试,正当慈禧太后70大寿庆典前一年,山东潍县人王寿彭因为名字寓意长寿(“彭”即传说中800岁的彭祖),被读卷官拔为状元。五月二十四日,光绪帝在乾清宫召见一甲十名进士。王寿彭在乾清门外猛然听到读卷官首先宣读他的名字,茫然不知所措,还是同乡官员代他答应:“在此!”又帮他整衣理冠,为他佩上忠孝带、荷包,促他进乾清宫拜见主考官——当今皇上。第二天传胪后,顺天府尹(北京城最高行政长官)在长安左门外,照例为他披上大红带,佩上大红花,献上喜酒,最后扶他跨上骅骝马,游街示众。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天安门外面貌改变始于民国初年。1913年,北洋政府拆掉天安门外千步廊及公生左右门,代之以砖墙,初步形成一个小广场。这在图六上仍可见到。
1949年8月,为迎接新中国开国大典,对天安门及中华门、长安左右门及广场进行修缮。1950年展宽长安街,将金水桥前华表、石狮向后移6米,又由金水桥两外侧桥之内移到桥外。1952年8月,广场东西展拓,拆除了长安左右门,同时天安门城楼大修,人民英雄纪念碑开工。1958年5月,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8月,中央作出扩建天安门广场的决定,将民国时建的围墙和正阳门城墙尽行拆除。还决定兴工在广场东、西两侧建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长安街则延伸到东、西单。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审议了这个设计方案。这种构思继承了《周礼》“左祖右社”的制度。古代天子在午门外左(东)侧建祖庙,右(西)侧建社稷坛。人民大会堂内中心设万人大礼堂,四周设各省厅,则参考《周礼》“明堂”之制,太室居中,少室环卫。经过一年时间突击施工,上述工程在1959年国庆十周年前夕完工,形成今日天安门广场的格局。
改造后的天安门广场与民国时破烂不堪的广场不可同日而语。天安门城台原为现存须弥座以上部分,改造后的城台将马道包在城台之内,使城楼与城台的比例发生了变化,外观上有台大楼小之感。华表、石狮原在千步廊尽头,与天安门联系一体。进入大清门,华表、金水桥、石狮、天安门城楼便层次分明、秩序井然地进入人的视域。华表、石狮外移后,有散的感觉,它们仿佛只是天安门前的摆设。
1970年天安门大修,受“文革”极左思潮影响很大。当时进行落架大修,为追求高,对原大木结构作了改造,结果城楼总高度升高了087米。为追求大,将屋顶大吻由三样(三号)升为二样(与太和殿相同)。为追求等级,将原先“大点金旋子彩画”改为“和玺彩画”,但为避免封建色彩,却又将和玺彩画中心的金龙换成西蕃莲,有点不伦不类。同样,龙纹瓦当也换成葵花纹的瓦当。1984年天安门再次大修,复将西蕃莲去掉,恢复金龙和玺彩画;瓦当也改用龙纹。
毛主席纪念堂位于大清门旧址上,1976年11月24日奠基,第二年9月9日落成。李瑞环曾回忆当时设计施工,说在屋顶防水方面,参考了故宫宫殿瓦顶下铺锡背的做法,在纪念堂屋顶上铺设了一层焊接一体的铅板,所以毛主席纪念堂从不漏水。
姜舜源
单士元
1907年生于北京。1924年底参加溥仪出宫后成立的“清室善后委员会”,任书记员。1925年10月,故宫博物院成立,被批准赓续在院。1930年供职院内文献馆,不久,又参加了中国营造学社,是我国历史档案事业创建者之一和中国古建筑早期研究者之一。单士元在30年代为北京大学国学门研究所胡适主任的学生,以《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大臣年表》为研究生毕业论文,以补《清史稿》之缺。解放后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顾问及全国政协委员之职。是故宫建院的最后一位见证人。《故宫史话》是他毕生在故宫辛勤耕耘的心血结晶。
故宫午门
午门是紫禁城正门,上有崇楼5座,以游廊相连,东西各有一座阙亭,形如雁翅,俗称五凤楼。明代的献俘大典在午门举行,五凤楼上设宝座,朝廷大将携俘凯旋,皇帝亲临五凤楼举行典礼,门前小广场可容纳2万余人。清朝每逢战争凯旋,皇帝都要亲临午门举行受俘礼。
1、出入午门之规定:驾车午门去社稷坛时鸣钟,祭太庙时击鼓。文武官员出入左门;宗室王公出入右门;当中正门只准皇帝、皇后的龙车、凤辇出入,殿试文武进士,单号进左掖门,双号进右掖门。
2、午门的作用:明代月十五日,午门悬灯赐宴百官。皇帝在立春赐春饼;端午日赐凉糕,重阳日赐花糕。农历十月一,颁发次年历书。
明代时,如果大臣触犯了皇家的尊严,便以“逆鳞”之罪,被绑出午门前御道东侧打屁股,名叫“廷杖”。起初只象征性的责打,后来发展到打死人。如德十四年(1519)皇帝朱厚照要到江南选美女,群臣上谏劝阻,皇帝发怒。大臣舒芬、黄巩等受廷杖者130人,有11人被当场打死。此外明嘉靖皇帝朱厚漗,继承皇位后,欲追封他的生父兴献王为帝,遭到大臣们的抵制。群臣100多人哭谏于左顺门,皇帝下令施行廷杖惩罚,当场毙命17人,所以民间有“推出午门斩首”之言流传。其实明清皇宫门前极为森严,犯人斩首决非此地,而是必须押往柴市(今西四)或菜市等地刑场处决的。
东华门
东华门是紫禁城东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
东华门东向,与西华门遥相对应,门外设有下马碑石,门内金水河南北流向,上架石桥1座,桥北为三座门。东华门以西是文华殿,迤南为銮仪卫大库。东华门与西华门形制相同,平面矩形,红色城台,白玉须弥座,当中辟3座券门,券洞外方内圆。城台上建有城楼,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基座围以汉白玉栏杆。城楼面阔5间,进深3间,四周出廊,梁枋绘有墨线大点金旋子彩画。东面檐下“东华门”匾额原为满、蒙、汉三种文字,后减为满、汉两种,辛亥革命后只余铜质汉字。
东华门门楼自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始用于安放阅兵时所用的棉甲,每隔一年抖晾一次。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三月,下旨在东华门外护城河边空闲围房中选用70间,设立仓廒,用于存贮太监应领米石,赐名“恩丰仓”。
清初,东华门只准内阁官员出入,乾隆朝中期,特许年事已高的一、二品大员出入。清代大行皇帝、皇后、皇太后的梓宫皆由东华门出,民间俗称“鬼门”。东华门门钉与其它三门九路九颗不同,为八路九颗,内含阴数,相传也与此有关。嘉庆年间林清之变,农民军由太监刘得才等人经东华门引入紫禁城,但因于门前与卖煤人争道,情急之中露出所藏兵刃,从而为守门官兵察觉,骤然关闭东华门,故而仅十数人闯入,起义旋即失败。
西华门
西华门是紫禁城西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
西华门西向,与东华门遥相对应,门外设有下马碑石。西华门与东华门形制相同,平面矩形,红色城台,汉白玉须弥座,城台当中辟3座券门,券洞外方内圆。城台上建有城楼,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基座围以汉白玉栏杆。城楼面阔5间,进深3间,四周出廊,梁枋绘墨线大点金旋子彩画。门楼用于安放阅兵所用棉甲及锭钉盔甲。西面檐下“西华门”匾额原为满、蒙、汉三种文字,后减为满、汉两种,辛亥革命后只余铜质汉字。
西华门的位置不在紫禁城西侧城垣正中而偏向午门一侧,与宫城总体规划有很大关系。紫禁城分外朝和内廷两部分,武英殿、太和门、文华殿构成贯穿外朝的横轴,东、西华门分处于轴线两端。如此布局既便于外朝使用,也可减少人员出入对内廷生活的干扰。将这一横轴继续向东、西两方延伸至皇城,恰为东安门与西安门,显然东、西华门乃连接皇城与宫城的重要枢纽。
出西华门,正对皇家园林西苑。清代帝后游幸西苑、西郊诸园,多由此门而出。乾隆十六年(1751年),皇太后六十寿诞,以及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皇帝八旬万寿节,西华门以外,经西直门以至海淀一带,沿途张灯结彩,预设彩棚乐戏,隆重庆贺。
清朝末期,庚子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京城,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一行即由西华门离宫,仓皇西逃。
皇极门
皇极门北与宁寿门相对,过宁寿门为皇极殿,皇极殿后是宁寿宫,这种门殿交错的独特布局是清乾隆年间改建宁寿宫时形成的。宁寿宫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原为工字殿。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将其前殿改建为皇极殿,原有匾额移至后殿,遂改称后殿为“宁寿宫”,并在宁寿宫区最南端添建皇极门。
皇极门南向,为随墙琉璃门3座,坐落于汉白玉须弥座上。3座门洞皆为券顶,上覆门楼,黄琉璃瓦单檐庑殿顶,五踩单翘单昂斗拱,枋、椽、斗拱等构件皆为琉璃烧制。正中门楼略高,称正楼,两侧稍低,称次楼。主楼与次楼的夹空处用规格略小的琉璃仿木构件做成略低于次楼的门楼,称夹楼,黄琉璃瓦悬山顶,三踩单昂斗拱。两次楼的外侧同样镶砌两座小型门楼,称边楼,琉璃瓦顶内侧为悬山式,外侧为庑殿式。主楼、夹楼、次楼、边楼高低错落,气势恢宏。每座门楼两侧皆有黄琉璃垂莲柱,并向内挑出卷草纹斗拱雀替,故皇极门亦称“三间七楼垂花门式牌楼门”。
皇极门形制独特,制作精美,兼有门的形式与壁的特色,恰到好处地承转了南面九龙壁和北面宁寿门的建筑风格,堪称紫禁城内琉璃门之冠。
太和殿
故宫最富盛名的就是三大殿,从南向北依次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而太和殿又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典礼的地方,最为雄伟。为显示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大殿面宽11间63。96米,深进5间37。7米,高26。92米,加上8米多的台基共高35。03米,面积2377平方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建筑物。重檐黄琉璃瓦顶,红墙,有72根大木柱支撑。殿内外到处是装饰,各种彩绘图案花纹让人眼花缭乱,彩画都是封建社会最尊贵的形式,殿内正中央7阶高台上是最著名的镂空楠木金漆雕龙宝座,上下金光一片,显得豪华异常。
太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