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悬案-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部分 政治第15节 华盛顿为何不想连任第三任总统?
华盛顿为何不想连任第三任总统?
华盛顿被人尊为“美国之父”,为美国的建立立下赫赫功勋。在连任了两届美国总统后,1796年,他却拒绝参加第三次大选了,并于同年9月发表了著名的《告别词》,说服国会,说服国民,并在其中详细阐述了他关于联邦制的理论。
华盛顿拒绝竞争第三任总统的原因是什么?国内外许多历史学家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探讨,但迄今意见仍无法统一。
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华盛顿担心被卷入激烈的党派斗争,因而不想趟这浑水。当时美国政局出现了第一次激烈的党派斗争,华盛顿本人也感受到了选民们的忧虑,因此在其告别演说中,语重心长地呼吁人民应该团结,拒绝党派斗争,反对其他分裂势力。在这一点上,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约翰·A·卡锐蒂将此事说得极为精辟入理。他说:“《告别词》被他当成冷却政治欲望的良剂,而广大人民把它当做一个信号,这个信号预示着竞争即将开始。”
另一些历史学家则认为,在华盛顿拒绝连任第三任总统的事件上,新闻及社会舆论的攻击一直是很主要的原因。而另一位英国历史学家则更透彻地说出了此事的本质。他说:“华盛顿拒绝担任第三任总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想要获得身体或精神上的‘空闲’,换句话来说,便是因人们的反对而感到自己能力的有限,信心大打折扣。”
不管怎样,华盛顿坚决拒绝连任第三任国家总统,从而创立了美国总统只能连任两届的传统,并对后世产生了深切的意义和影响。华盛顿创立的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1940年富兰克林·罗斯福连续第三次当选总统为止。但自罗斯福之后,这一传统至今再也没有被打破过。
第二部分 政治第16节 林肯被刺的背后隐秘
林肯被刺的背后隐秘
亚伯拉罕·林肯是19世纪中期美国北方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代表人物,也是美国历史上的第十六任总统。他在任职期间提出了废奴主张,并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南北战争的伟大胜利。
1860年11月林肯成功当选为美国第十六任总统。南方诸州不满这一结果,在其上台后的3个月中,先后有11个州退出联邦,组成新美国政府,推举出总统和副总统,并制定了新宪法。奴隶主分裂了联邦,开始公开叛乱。
美国国内形势十分危急,内战一触即发,北方政权岌岌可危,宣誓就职后的林肯面临着严峻的考验。1863年4月12日,萨姆特要塞一声炮响,南北战争拉开帷幕。
战争进行了一年,但战场上的情形却几乎没有进展,黑奴问题也没有解决,原因是林肯政府一直认为,战争只是为了维护宪法和联邦的统一。当时的林肯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做事非常谨慎,认为立刻废除黑奴制不妥。人民与资产阶级左派对他的做法感到不满,并不支持他。
1864年元旦,林肯签署了“联邦成立以来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文件”——《解放奴隶宣言》。此举赢得了全国人民与资产阶级左派的支持,并因此扭转了战争局势。
1865年4月,美国内战终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林肯开始忙于战后的重建工作,他希望总统任期结束后,能回家乡去开一个律师事务所,但他的愿望没有能够实现。
1865年4月14日晚在首都华盛顿,林肯邀请格兰特将军及夫人去福特剧院观看歌剧《我们美国的表兄弟》。在去陆军部的路途中,林肯忽然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他停下车犹豫起来,觉得自己是不是应该取消去剧院的计划,但很快便放弃了这个念头。为了自身的安全考虑,他亲自要求作战部长斯特顿派一个名为埃克特的陆军上校来做自己的保卫,但斯特顿通知总统,埃克特早已在当晚安排了任务,后来只得委派一名叫布莱恩的军官作为总统当晚身边的警卫官。
演出十分精彩,剧情慢慢发展到高潮,有人悄悄走进了总统的包厢。不久传出一声枪响,子弹击中了总统的后脑,总统应声倒下,再也没有醒来。4月15日清晨7点22分,虽然医生全力抢救,但仍是回天乏术,林肯总统命赴黄泉。
枪击林肯后,慌乱中的凶手急于逃跑,不慎碰伤了自己的脚,警察沿着血迹找到了他,并开枪将其击毙。
刺杀总统的真凶究竟是什么人?他怎么能在有警卫的情况下溜进包厢?人们对这些问题都希望能有所了解,可直接犯罪嫌疑人已被击毙,只好通过其他途径来了解事实。
一番调查之后,事情终于初现端倪。凶手是一位名叫约翰·韦克斯的职业演员,据说在内战爆发初期,他是站在北方这边的,但后来不知为什么却突然支持南方政权。他曾不止一次地对人说有朝一日一定要杀死林肯,这样不但一下子除去了这个新执政者,而且干掉林肯会使自己出名。他刺杀总统的原因真的如此简单吗?当然这只是官方的调查结果,官员是这样向民众解释的。但很多人都不相信这种说法,他们认为刺杀总统一案一定是一个阴谋,有不可告人的内情。
我们在前面提到,林肯在去剧院之前曾有过不祥的预感,而且还对作战部长点名要求要埃克特陆军上校担任自己的警卫,作战部长借口说埃克特上校当晚要执行别的任务而改派他人。事实上,埃克特那晚根本就没有执行什么任务,他在家里呆了一晚上,作战部长为什么要说谎?后来派去顶替埃克特的布莱恩,一向行为不轨,认识他的人对他都没什么好印象,但林肯夫人却亲自点名要他保卫林肯,其中是不是藏着什么玄机?至于对凶手的追捕,抓活口也不是不可能的,可最终却把惟一的直接参与者击毙了,是谁开枪打死他的?又是谁下命令要把凶手杀死的呢?更令人奇怪的是,在后来的凶手缉拿报告中,人们惊奇地发现上面居然写着:凶手系自杀身亡。
一般认为林肯遇刺的原因是他的政策对南方不利,激怒了南方叛党,而且他在南北战争中,成功领导北方打败南方,取得了反对南方分裂运动的胜利。南方叛乱分子对他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后快。
1861年3月4日,林肯准备到华盛顿宣誓就任美国第十六任总统。当他从家乡前往华盛顿时,美国南方联邦所派的特务便计划在路上刺杀他。林肯事先得到风声,从另外一条路来到华盛顿,避免了这次暗杀。林肯就任后,南方叛党开始进行更为频繁的谋杀行动,一心想将林肯置于死地。他们甚至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广告:我愿意前往华盛顿击毙林肯和西华德,只要邦联政府(即南部邦联,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脱离联邦的南方11个州所组成的政府)出资100元作为我的酬劳。有意者请函信箱119号。由于经常发生恐吓事件,林肯周围的人非常担心他的安全问题,他们经常提醒林肯要小心。面对这一切,林肯表现得镇定自若,他用两个大纸袋把恐怖分子寄来的恐吓信都装在里面,并在纸袋外面写了“暗杀”两个大字。虽然他表现得满不在乎,但早已有心理准备。
林肯是一个政治家,在那场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南北战争中,是他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胜利,他给黑奴带来了崭新的生活,却在和平时期的子弹下丧生。
1926年,林肯的儿子罗伯特·托德·林肯离开人世,他去世之前,把父亲的一些私人文件付之一炬。他告诉朋友,他要把那些文件毁掉的原因是这些文件里有内阁成员犯有叛国罪的证据。现在人们已无法得知他所说的情况是否属实。如果是真的,罗伯特为什么要将这些证据焚毁呢?为什么不向世人公开呢?这成为林肯之死的谜中之谜。
第二部分 政治第17节 肯尼迪遇刺悬案
肯尼迪遇刺悬案
“不要问你们的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你们能为自己的国家做些什么。”约翰·肯尼迪的这句名言让这位美国最年轻的总统深得美国人民的拥护与爱戴。然而他尚未完成对美国民众的承诺就不幸遇刺身亡,而且他的死因一直众说纷纭,现在还未形成统一的结论。
悲剧发生在1963年11月22日,当时肯尼迪正在美国南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城进行政务视察。12点30分,正当总统车队缓缓地通过达拉斯的得克萨斯州教科书仓库大楼时,突然几声枪响划破了寂静的长空。枪响过后,总统在人们的惊叫声中倒卧在血泊之中,凶手奥斯瓦尔德被当场抓获。
由于事情发生得太突然,国会决定由副总统约翰逊继任总统。约翰逊上任后,立即成立了一个7人调查委员会,由最高法院大法官沃伦领导。经多方取证和认真调查之后,该调查委员会于1964年9月发布了该案件的调查报告,报告指出刺杀行动是奥斯瓦尔德一人所为,和其他部门与集团一概无关。一时间,舆论哗然,这一结论难以让人信服,案情仍是迷雾重重。案件最大的疑问在于枪响的次数。当时官方公布的消息是三声枪响,包括穿透肯尼迪总统的身体,同时又射中康纳利州长的那一枪。但是后来一位美国法医D·B·托马斯经过审慎研究,在《英国法庭科学周刊》杂志发表了一份震惊世界的研究报告。这份报告仔细分析了当日的现场录音带,并指出当时射向总统车队的子弹是四发。证明研究所采用的录音带是当时总统车队中达拉斯警方的汽车上的麦克风所录的现场录音,因而资料来源绝对真实可靠。而官方当时认为是三声的原因是这四声枪响中只有其中三声枪响听起来比较清楚,剩余的那声枪响则被国家研究委员会说成了“听起来像枪声的噪音”。最为关键的是,得到官方认可的三声枪响都与肯尼迪中弹的时间有明显的间隔,反而是那声“像枪声的噪音”与总统中弹的时间吻合。而这个声音的来源地也不同于其他三声,经回声分析,专家认为射击地点应当位于公园山丘。对现场照片进行研究后不难发现,这发子弹是从前面射来的。众议院特别暗杀委员会主席罗伯特·布莱基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也承认自己认可和接受托马斯的这一分析结果。
1990年召开的一个记者招待会披露出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事件。记者招待会是一个名为珍尼佛·怀特的妇女召开的,她声称自己的丈夫罗克斯曾是一名杀手,与奥斯瓦尔德和鲁比同时受命于美国中央情报局。珍尼佛曾经亲耳听到他们商量刺杀现任总统的计划。肯尼迪遇刺后第4年,罗克斯被中央情报局出卖,接着就死于一场令人匪夷所思的爆炸事件。到了1982年,珍尼佛的儿子李奇·怀特无意间在家中发现了父亲珍藏的私人日记,日记中对1963年的事件进行了详细的记录。美国联邦调查局得知此消息后迅速派人取走了该本日记,至今尚未归还。
刺杀事件发生后的20年内,涉及该案的重要证人都接二连三地丢掉了性命,死亡人数已近200人。而该案的真相却始终未浮出水面。很多人注意到了这样一件事实,那就是得克萨斯州法律规定死于当地的人,尸体必须在当地解剖,但是肯尼迪的尸体却被直接送到了位于贝塞斯德的美国海军医疗中心,并且总统的遗体是在其家属尚未知晓的情况下进行秘密解剖的。于是有人断言当时运到贝塞斯德的青铜棺内并无尸体,这一切只是为了掩人耳目。
整个事件充满了神秘气息,然而这只是肯尼迪家族半个世纪以来悲剧的开始,约翰·肯尼迪的弟弟罗伯特·肯尼迪在总统竞选时也遭人枪杀。对此有一种说法是因为有人担心一旦罗伯特·肯尼迪进入白宫,便会下令调查哥哥被害事件的整个内幕。肯尼迪家族的其他成员也由于各种各样奇怪的原因死于非命,或是终身瘫痪,或是失去了一切政治资本。这个家族悲剧还延续到了下一代人,肯尼迪的儿子小约翰·肯尼迪尽管遵循母亲杰奎琳的教诲低调生活,远离政治,却也未能摆脱不明不白的死亡结局。刺杀肯尼迪总统的凶手究竟是谁?
众所周知,保护美国大财团、大企业家的利益一向是总统制定政策的行为准则。肯尼迪总统是个有进取心的年轻总统,“旧的时代已经结束,旧的行为和旧的思维方式已不再适用”是他竞选总统的著名言论。肯尼迪当选后,便以改变保守的政治机器为己任,这使他与美国主要经济部门大亨们的矛盾日益激化,到了凶案发生的前一年,这些大亨们已无法容忍,可肯尼迪当时的威信很高,大亨们担心他连任下一届总统会继续影响他们的权益。另一方面,肯尼迪与中央情报局在古巴问题上也有很大的分歧,中情局的人极有可能也想拔去这个眼中钉。
也有人认为此事件最为关键的是以胡佛为首的联邦调查局。胡佛历经几代总统,权高位重,手中掌握了很多政客的把柄,在美国政界几乎可以一手遮天,可是肯尼迪不肯向他妥协,积极限制胡佛的权力,两人势如水火。据说在肯尼迪遇刺之前,撤换胡佛一事已提上了工作日程。于是,大财团、中情局、胡佛三者联手策划此次谋杀事件也是在意料之中的。
1993年,古巴首都哈瓦那放映了一部纪录片,名为《ZR——来复枪》。该片的拍摄资料严格遵循史实,参照了古巴和美国电影档案馆资料及古巴保安官员和美国中央情报局探员的访问材料,最终披露出该刺杀事件只是一项政治阴谋的一部分。目前,还未调查清楚策划该事件的人,但古巴方面认为,刺杀总统的凶手是芝加哥的一名黑帮分子和两名古巴流亡分子。
耐人寻味的是,约翰逊在委托特别委员会调查此事后又将调查结果封存起来,对外宣称要在2038年,与此事有关的人员全部谢世之后,才能公布。这是为了保护什么人还是在遮掩内幕,人们不得而知。如今,民间有关肯尼迪遇刺案的各种调查仍在继续,但扑朔迷离的结果一直让人们争论不休,也许真要等到2038年,所有的一切谜团才能揭开。
第二部分 政治第18节 巴顿之死与艾森豪威尔总统有关吗?
巴顿将军之死与艾森豪威尔总统有关吗?
美国陆军四星上将乔治·巴顿在二战时叱咤风云,身经百战。作为一个军人,他没有献身在战场上,却死于战后的一次车祸,真是叫人慨叹造化弄人,然而他的死留给后人的也是一个谜团。
1945年12月9日,巴顿将军和盖伊少将去养雉场打猎,霍雷斯·伍德送他们前去。他们在38号公路上发生了车祸。
中午12点45分,大约是车祸发生后的1个小时,巴顿和衣躺在医院里,他那时还非常清醒,微微颤抖着,好像也知道自己前景不妙,他的四肢不能动,脖子以下没有知觉。
这真是一场特别可怕的事故,但是最令人吃惊的是,除巴顿将军外,另外两人一点也没有受伤,而且巴顿将军的脊柱严重错位,头骨也受了重伤。
令人高兴的是,巴顿将军经过医生精心救治后,情况有了很大好转。很快,他的一条胳膊变得有力,一条腿也有了一些较微弱的知觉。
在巴顿将军受伤住院一周后,医生们认为他已经脱离危险,至少是性命无忧了,但是能恢复到何种程度他们仍然无法预知。他们变得乐观起来。
但是,12月20日下午,血栓突然没有预兆地发生了。巴顿将军的情况急转直下,这令医生们束手无策。12月21日5点55分;巴顿将军停止了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