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尽带黄金甲-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南自古便是鱼米之乡,较为富庶。且民风温软,素有享乐的传统,历代才子佳人大多出自江南,诗曲歌舞,十分柔媚。李璟生活也开始奢侈,专尚浮靡。而他的父亲李昪生前俭朴,宫人不曳罗绮,书案上捧烛的铁人,高约五尺,还是吴太祖杨行密马厩中所用的东西,李昪叫它为“金妇”。
李璟爱好文学,他的诗词都写得很好,“时时作为歌诗,皆出入风骚”,名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便是他所做。由此,李璟也重用文士,名士韩熙载(传世名画《韩熙载夜宴图》中的主人翁)、冯延己、江文蔚、潘佑等都在南唐朝中当大官。但这些人都是绣花枕头,对治国施政一窍不通。冯延已专门拈弄笔墨,不以政事为意。而韩熙载为人更是放荡不羁,经常当着姬妾们的面,以手探宾客的私处,议论阳具的大小,以为笑乐。他养有姬妾四十余人。朝廷给他的俸禄,全被姬妾分去,他就穿上破衣,背起竹筐,扮成乞丐,走到各姬妾住的地方去乞食,以为笑乐。
[据称中国电影《夜宴》就是根据名画《韩熙载夜宴图》的背景故事改编。《韩熙载夜宴图》为南唐画家顾闳中所绘,全长三米,共分五段,每一段画面以屏风相隔,画面展现的都是韩熙载在当晚夜宴中的神态。第一段描绘韩熙载在宴会进行中与宾客们听歌女弹琵琶的情景,生动地表现了韩熙载和他的宾客们全神贯注侧耳倾听的神态。第二段描绘韩熙载亲自为舞女击鼓,所有的宾客都以赞赏的神色注视着韩熙载击鼓的动作,似乎都陶醉在美妙的鼓声中。第三段描绘宴会进行中间的休息场面,韩熙载坐在床边,一面洗手,一面和几个女子谈话。第四段是描绘韩熙载坐听管乐的场面。韩熙载盘膝坐在椅子上,好像在跟一个女子说话,另有五个女子做吹奏的准备,她们虽然坐在一排,但各有各的动作,毫不呆板。第五段是描绘韩熙载的众宾客与歌女们谈话的情景。这幅画用笔细润圆劲,设色浓丽,人物形象清俊、娟秀,栩栩如生。而更令人有兴趣的则是它背后的故事。韩熙载,潍州北海人(今山东潍坊),字叔言。后唐同光年举进士,文章书画,名震一时。因父亲韩光嗣因事坐诛,韩熙载逃奔江南,投顺南唐,历事李昪、李璟、李煜三主,官至中书侍郎、光政殿学士。韩熙载投顺南唐后,起初深受李璟的宠信。后主李煜继位后,因对北方籍官员的猜忌,屡借故毒杀不少北方籍大臣,在后周对南唐日益紧逼的形势下,李煜却愈加刚愎自用,整个南唐统治集团内斗激化,朝不保夕。官居高职的韩熙载深恐祸及自身,采取了疏狂自放、装癫卖傻的态度,想求得自保。但李煜仍对他不放心,派画院的“待诏”顾闳中和周文矩到他家里去,暗地窥探韩熙载的活动,命令他们把所看到的一切如实地画下来交给他看。顾闳中和周文矩到了韩熙载家以后,正碰上韩熙载在家夜宴。韩熙载当然明白他们的来意,整个夜宴中,韩熙载将那种沉湎歌舞、醉乐其中的形态来了个酣畅淋漓的表演。夜宴结束后,顾闳中回到家中,凭借着敏捷的洞察力和惊人的记忆力,即刻挥笔作画。李煜看了此画,认为韩熙载的眉宇之间充满隐忧与沉思,夜宴笙歌、不问时事应该是装出来的,于是决定将韩熙载逐出金陵。忧惧实际上也确实是韩熙载的真实心意,由此可见顾闳中笔下传神的地步。年迈的韩熙载苦苦请求留在京城养老。李煜见他言语悲切,而且年龄确实也大了,料也掀不起大风浪,于是同意他留在京城。但韩熙载经此一吓,大病一场,不治而死。李煜听到韩熙载死了的消息后,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却故意说:“可惜啊,韩熙载死了,我本来是要提拔他当宰相的啊!”追封为古仆射同平章事,谥“文靖”,赐衾绸以葬。《夜宴》的主角虽然死了,一幅传世精品却因此而流传下来。《夜宴图》不但务求形似,以便后主一见就知图中所绘何人,而且把当时众人玩乐时的神情和各人的性格统统表现得十分逼真。以画人物来论,这幅画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千年以来,凡有此画著录的各书,都对它有极高度的评价。此画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南唐宰相孙晟、户部尚书常梦锡等大臣十分讨厌冯延己这班只会做表面文章的文士。孙晟将冯延己比喻成装着狗屎的金杯玉碗。但李璟却十分信任冯延己,政事都委于他。冯延己尽力向李璟献媚,他曾说:“当初烈祖在安陆才丧失了几千兵,就不吃不喝,长吁短叹了多天,这是耕田佬的识量罢了,怎能成大事?哪里比得上当今皇上,他派出数万军队在外,还击球宴乐象平日一样,这才是真英主呵!”
李璟受到这群文士的包围,日夕饮酒作诗词,变得昏庸腐败,过着歌舞升平、倚红偎翠的生活。后周世宗柴荣伐南唐,南唐丧失了淮南江北十四州。李璟向后周上表,尽献江北之地,划江为界,愿以国为附庸,去帝号,改称南唐国主,奉后周正朔。从此,南唐国势不振。北宋建立后,李璟继续纳贡称臣,奉北宋正朔。
公元961年,李璟忧病死去,终年四十六岁,儿子李煜继位,世称南唐李后主。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山隐士等,是李璟的第六子。他“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本来他是没有机会做皇帝的,但他的五个哥哥都死得很早,所以李煜才被封为吴王,做了太子,成了皇位的继承人。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2)
李煜更喜爱文学,比父亲有过之而无不及,还精通词曲音律。李煜跟祖父和父亲不同,没有经历任何战事,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感性多于理性。李煜即位时,正值雄才大略的宋太祖赵匡胤统一天下,先后讨平了南平、后蜀、南汉。李煜深怕遭受与这些亡国之君一样的命运,忧惧不已。然而,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文人,对军事和政治没有任何兴趣,不知道锐意进取,只知道借酒消愁,与身边的女人春花秋月。
李煜笃信佛教,礼佛极诚,据说这与他祖父李昪小时候在濠州开元寺当过和尚有关。结果李煜这一“爱好”被精明的宋太祖赵匡胤所利用。李煜用宫中的钱招募人为僧,金陵的僧人多达万人。李煜退朝后,就和皇后换上僧人的衣服,诵读经书。僧人犯了罪,不依法制裁,而是让他诵佛,然后赦免。宋太祖赵匡胤听说之后,就精选了一名口齿伶俐聪明善辩的少年,南渡去见李后主,和他讨论人生和性命之说,李后主信以为真,以为是难得的真佛出世,从此就很少注重治国安邦以及边防守卫了,而是整天念佛。事见《新五代史·卷六十二·南唐世家》。
即使有将领提议加强边防,李煜也极力压制。宋开宝三年(970年)冬,南都留守林仁肇提出:“淮南诸州戍兵,各不过千人,宋朝前年灭蜀,今又取岭表,往返数千里,师旅罢敝,愿假臣兵数万,自寿春北渡,径据正阳,因思旧之民可复江北旧境,彼纵来援,臣据淮对垒而御之,势不能敌。兵起之日,请以臣举兵外叛闻于宋朝。事成国家亨其利,败则族臣家,明陛下无二心。”表示愿意领兵北上,收复旧地。甚至还预先为李煜铺好了开脱的退路:他起兵的时候,李煜就向外宣称林仁肇叛变。倘若事成,得利的是南唐,倘若失败,牺牲的就是林仁肇全家,李煜不必承担任何责任。林仁肇的这一安排十分妥帖,可是对这样有限的冒险李煜却是“惧不敢从”,只知念佛、填词、醉生梦死。
[林仁肇是南唐惟一的一员虎将,以致宋太祖赵匡胤千方百计要除掉他。宋太祖先派人到南唐,暗中画下了林仁肇的画像。得到画像后,宋太祖便把它挂到墙壁上,然后召见正被软禁在汴梁的李从善(李煜亲弟),问他认不认得画像中的人是谁。李从善一时没有认出来,宋太祖便笑道:“这是你们江南有名的大将林仁肇,他即将前来归降,先送来画像作为信物。”李从善回去后,马上亲笔写了一封密信,告知兄长李煜林说仁肇要谋反。恰巧那时林仁肇与部下将领不和,那人就造谣说林仁肇与宋太祖勾结,妄图割据江西自立为王。李煜派人赐给林仁肇毒酒,造成了自毁长城的悲剧。]
不仅如此,就连东边实力弱小的吴越李煜也不敢碰。沿江巡检卢绛曾经对他说:“吴越是我们的仇敌,将来肯定会和宋朝一道攻击我们,做其帮凶,我们应当先下手灭掉他,免去后患。”李煜却说:“吴越是北方大朝的附庸,怎么能轻举妄动、发兵攻击呢?”卢绛说:“臣请陛下以属地反叛为名先予以声讨,然后向吴越乞求援兵,等他们的援兵到了,陛下就发兵阻挡,臣再领兵悄然前去偷袭,就能一举灭掉吴越。”李煜根本就听不进去。
李煜身边有几个著名的美女。宫女窅娘用帛缠成小脚,用足尖支撑身体舞蹈,“凌波妙舞月新升”,深得李煜赞赏。据说,这是中国古代芭蕾舞的发端,而妇女缠足也是自窅娘起蔚然成风。
李煜妻子周后是钱塘著名美女。周后,小字娥皇,大司徒周宗的女儿。十九岁与李煜成婚。李煜即位,立为皇后。周后精音律,善歌舞,通书史,至于采戏弈棋,也无不绝妙,可称得上是五代时期的一位才女。据《南唐书》记载:“唐朝盛时,霓裳舞衣曲为宫廷的最大歌舞乐章,乱离之后,绝不复传,后(周后)得残谱,以琵琶奏之,于是开元天宝之余音复传于世。”可见周后在音律上造诣极深,与李煜可谓是志同道合,因此二人之间产生了真挚的爱情,堪比当年的唐玄宗和杨贵妃。
爱情令人生格外绚丽多彩。这一对年轻夫妇相依相偎,如胶似漆。他们赏花吟月,吟诗填词,轻歌曼舞,浅斟低唱,过着神仙一般快乐的逍遥日子。有时周后回娘家探亲,李煜就急得如坐针毡,虽只三两天时间,在他却度日如年。为减相思苦,他就拼命地填词,从而作出了大量的柔情缱绻的诗词。
可惜好景不长。周后四岁的儿子仲宣有一日在佛堂玩耍,刚好有一只大猫趴在佛堂中高悬的琉璃灯上。大猫突然跃下,琉璃灯跟着摔下,小仲宣受惊吓而死。本已经有病的周后惊闻儿子惊悸而死,病情转重,也撒手西去。
周后一死,李煜的悲悼之情是可以想见的。“昔我新昏,燕尔情好。媒无劳辞,筮无违报。归妹邀终,咸爻协兆。他仰同心,绸缪是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今也如何,不终往告。呜呼哀哉”!即使在周后亡故多年之后,李煜仍然触物伤怀,不能自持,可见对妻子用情之深。
周后有妹,天真烂漫,清新自然,美色无双。周后死后,周后妹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皇后,史称小周后。据说周后卧病在床时,李煜已经与小周后偷偷私会调情。陆游《南唐书·后纪传》说:“或谓后寝疾,小周后已入宫中。后偶事幔见之,惊曰:‘汝何日来?小周后尚幼,未知嫌疑,对曰:‘既数日矣。’后患怒,至死面不外向。放后主过哀以掩其迹云。”马令《南唐书·后妃传》又经:“后自罗惠殂,常在宫中。后主乐府词有‘衩袜下香阶,手提金缕鞋道类,多传于外。至纳后,乃成礼而已。”后来一些画家以李煜与小周后为题材,将二人幽会的情景画入画中,即著名的《小周后提鞋图》。
小周后性爱绿色,所穿衣服,都尚青碧。有一个富人,染成一匹绉绢,晒在苑内,夜间遗忘未曾收取,为露水所沾,第二天一看,其色分外鲜明,后主与小周后见了,一齐称美,于是妃嫔宫人,竟收露水,染碧为衣,号为“天水碧”。后来李煜又在妃嫔宫人的妆束上,想出一种新鲜饰品,用速阳进贡的茶油花子,制成花饼,或大或小,形状各别。令妃嫔宫女淡汝素服,缕金于面,用这花饼装点在额上,称为“百花妆”。
在风流浪漫生活的同时,李煜对宋朝卑躬屈节,不断以金帛珠宝结宋朝皇帝的欢心。史载:“煜每闻朝廷出师克捷及嘉庆之事,必遣使犒师修贡。其大庆,即更以买宴为名,别奉珍玩为献。吉凶大礼,皆别修贡助。”想以此来维持他在江南的统治。但是,他的懦弱,他的无能,他的臣服,并没有改变宋太祖赵匡胤消灭南唐的决心,按宋太祖的著名说法是:“江南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
宋太祖灭南汉后,便在荆湖造大舰龙船数千艘。当时江南人也想归附宋朝,有个江南池州人樊若水,假装在采石江面钓鱼,乘小船,载丝绳,往来于南北岸几十次,测得了江面的宽度,上书宋朝,请造浮桥渡江,宋太祖采纳了他的意见。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3)
太祖开宝七年(974年)的秋天,宋太祖打算出兵攻打南唐,因师出无名,宋太祖派李穆出使江南,召李煜入朝。李穆到南唐后,宣读圣旨,李煜准备入朝,但为大臣陈乔和张洎所阻,李煜遂称病不朝,李穆对李煜说:”入不入朝,你要慎重考虑。朝廷兵精甲锐,物力雄富,恐怕江南不是对手,望国主不要后悔”。李煜的弟弟李从善之前出使宋朝,一直被扣在汴梁。李煜生怕自投罗网,力辞。
宋太祖终于有了出兵借口,随即以曹彬、潘美为大将,率兵十万伐江南。曹彬自荆南领战舰东下,潘美在采石架浮桥渡江,浮桥三日而成,和樊若水所测量的不差尺寸,步兵渡江,如履平地。宋军进至秦淮,江南水陆兵十万列阵于金陵城下。宋军涉水强渡,江南兵大败。
李煜整日在后宫与僧徒道士谈经,不问政事。一天,他外出巡城,见宋军满野,这才大惊失色,急忙派学士徐铉去求和。徐铉博闻强记,学富五车,词采极为出众,是当时名噪江南的大才子,李煜对他极为倚重。徐铉到了汴京,对宋太祖说:“李煜无罪,陛下兵出无名。李煜以小事大,以子事父,未有过失,为何要讨伐呢?”宋太祖说:“你说父子两家可以吗?”徐铉不能答,只好回去。
一个月后,李煜又派徐铉见宋太祖,请求宋朝缓兵,论辩不已。宋太祖大怒,对徐铉说:“不要多讲江南有什么罪。只是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徐铉惶恐不安,狼狈而回。徐铉如此有名的大才子,在政事、外交上却一败涂地,由此可见,文学才华与政治才能往往是两回事。可以说,李璟和李煜父子就是败在了没有认清这点。
李煜急调驻守上江的朱令贇入援金陵,江南兵在皖口与宋军交战,朱令贇兵败投火死。曹彬准备攻金陵,但忽然称病不视事,诸将都来问候。曹彬说:”我的病,不是药物所能治好的,只须诸位诚心起誓,破城之日,不乱杀一人,我的病就自然好了。”诸将许诺,焚香为誓。宋军攻入金陵,秩序井然。曹彬这样约束将士,是因为出征前宋太祖已下有命令,保护金陵城和江南财富。
李煜奉表降宋,曹彬以礼相待,将他和宰相汤悦等四十五人送往汴京。至此,南唐灭亡,共传三主,历三十九年。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巨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唱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李煜写罢降表,写下这首沉痛的《破阵子》,被押解北上汴京。这阕词曾经在后世引起莫大的非议,大多认为李煜拜辞祖庙、北上而为俘虏,理应对着祖宗碑位痛哭流涕,愧对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