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另一种选择-第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呀!我几时支支吾吾过?许老三你少废话;这还不明白重要性?〃
〃切!战场多紧急呀!你怎么也得给我透个气;点点穴吧?我好部署哇。〃
〃那就把耳朵贴近点!告诉你;徐总那边好像出事了……〃后边的声音越来越小。
许世友眼珠子越瞪越大:
〃我靠!真啊?老陈你等着;我安排一下;连夜就到!〃
哈尔滨。果戈里大街。
街边的店铺都歇业了。就连〃秋林〃商场也关着门。吉普车顺着一路的大下坡;开得飞快。直到遇见前方鹅卵石路上的日式有轨电车(〃摩电〃);才不得不停下来。
康生铁板着脸等了一会;不耐烦地对后座的人吩咐道:
〃欧阳毅!带你的人赶紧行动!〃
〃是!〃中央保卫局副局长兼谍报处长欧阳毅跳下车。
〃等等;听我说:三天之内;不把兄弟俩找到;唯你是问!〃
〃是!〃欧阳毅敬礼;随即转身向后车走去。
齐齐哈尔。市政厅大院。
炮火纷飞之中;这里显得不和谐的安静。
几个人正在架着梯子;在大门口张挂横幅。
苏军大尉舍斯塔科夫带着他的队伍;一路冲到这个门口;见到人们不躲避;感到好奇;抬头看见横幅上用中文和俄文大字写着:
〃苏维埃社会主义齐齐哈尔人民公社——热烈迎接苏军解放!〃
大尉有点明白了;喊了一声〃乌拉〃;招呼连队整队;走进大院。院内的锣鼓声开始敲响。
大尉不喜欢这些欢迎他们的人——尤其不喜欢他们帽子的式样;太象那些德寇了!舍斯塔科夫曾经与这种军帽战斗多年……
突然他发现有些锣鼓手还背着枪——和他们手中的〃波波沙41〃十分相似、只不过把弹鼓换成弹匣的冲锋枪!
吃惊不小的舍斯塔科夫连忙端起手中武器;大喊一声:〃准备战斗!〃
这一下院里的人们也惊得不知所措;僵立在那里;锣鼓停下来。
苏军大尉命令:〃缴枪。同志们;缴他们的枪。〃
士兵们正在行动;大楼门口台阶上传来一声俄语口令:
〃斯多耶!(停下!)〃
舍斯塔科夫定睛望去;台阶上走下一群人。为首是一位穿着列宁装、戴眼镜的气质不凡的矮个子中国人。他用流利的俄语问道:
〃怎么;大尉同志?你没有接到科涅夫同志或者列柳申科同志的命令么?〃
〃请问;您是谁?〃舍斯塔科夫反问道。
眼镜后的目光注视了他一会;侧头道:〃昌浩同志;告诉他。〃
后面走上一位高个子中国人;同样流利的俄语:〃大尉;这是共产国际前中央局书记、现中共(马列)中央筹备局书记、苏维埃社会主义齐齐哈尔人民公社首任社长——王明同志。你可以把枪放下了。〃
大尉细细地听了一阵;露出笑容;抬手敬了军礼:
〃对不起;王明同志!我想起来了;命令里确实有您!不过原本不是派我的部队来跟您接触的。我们误会了。〃
王明挥挥手;表示不介意。锣鼓声又响起来。
滨州铁路线;安达段。
随着伊尔-2飞机俯冲的啸叫;炸弹在小火车站四周笼罩起烟尘。
列车被炸成几段。车上的人们——大部分是撤下来的士兵;除了那些血肉横飞或者不能动弹的;都纷纷四散隐蔽。训练有素的;很快找到位置;缺少经验的;在站台上四散奔逃。爆炸声中夹杂着各种呼喊声和命令声。
柯立亚DangerCode;永寿就是这一刻与哥哥再次走失的。陪伴他们的保卫干事被炸弹削掉半个身子;血水贱到他的脸上。
但是奇迹般的;他却没有受伤;只是受到惊吓。看到哥哥不见了;他才慌张地翻找地上的伤亡者;识别他们的面孔。
一连几个都没找到;他着急地喊起来:
〃谢尔盖DangerCode;永福!〃
——哥哥嘱咐过他;见到爸爸之前;只能喊他的俄语名字。
烟云四起中;他看到两个穿军装的人打着手势向他跑来。
(332)
兰州。从1946年6月开始;这个依山傍河的、狭长的带状城市;成为两个伟大民族大喋血的载体。
每天都在增加着伤亡数字;都在拉长着阵亡将领的名单。
到6月底;国军在河口到西固镇的30公里防线上;已经报销了两个美械整编师。整26师基本拼光;师长董钊阵亡;整29师阵地失守;师长刘戡自杀。
原来固守西宁、待命出击的胡宗南的副手范汉杰上将;也受命暂时置青海、西宁于不顾;率手中三个〃未完成整编师〃火速驰援兰州。结果一周内就减员三分之二。而整编42师黄伯韬中将也在对甘草店的攻击中;被炮火掀翻了座车;重伤不治。
红色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在河谷里排成一字长蛇阵;威风凛凛地挺进着。
8天里他们洞穿了敌人8道坚固防线;每天都有新的歼敌报告。
但是进展的幅度越来越小;从几十公里、到几公里;最后到几百米。终于在整编73师面前感到了疲惫。那个穿得破破烂烂、满脸胡须、不修边幅的〃大兵将军〃陈明仁;每天几乎趴在克拉夫琴科要通过的每个阵地上;怒吼着用反坦克地雷、火箭筒、战防炮迎接他的到来……
兰州的地理形势;某种意义上是坦克部队的坟墓。在漫长曲折的河谷中行进的装甲分队;太容易遭到远近山梁上埋伏的火箭弹甚至手雷的攻顶了。
第十天;克拉夫琴科命令部队在兰州西侧的堡垒——西固城面前暂停攻击;休整一天。弹药已经跟不上了。
然而就是这极其必要的休整;却引起了方面军司令部的痛斥。
暴怒的克拉夫琴科上将一把扯断了电话线。
其实方面军司令员崔可夫也是被战争的压力逼得没办法。从火线上打出来的他;怎么不懂得给予前方一线攻击波的必要的休整呢?
实在是那支担任敌后阻击的部队;他们处境过于危险了——格列奇科少将的双腿已经被弹片削去;仍然在坚守阵地!——中国军队以两个兵团向他攻击19个昼夜;200次以上的进攻;留下几万具尸体;甘草店阵地还是没有失去!
可是第一批渗入敌后的一万人几乎全部阵亡;现在空降补充的已是第三批了;这已是整个苏联红军空降军的全部。而且运输机损失巨大;致使每次不能投放足够力量形成优势;造成〃添油〃局面;给敌人的反扑送去了机会。
由于〃坦六集〃未能按照计划打通敌人防线;完成对薛岳集团的合围;中亚方面军必须另想办法。
空运不再有效。崔可夫决心已定——拿出原准备下阶段使用的预备队;再次陆路突击桑园峡;从兰州另一侧打通合围道路!
任务交给马纳加罗夫上将。他的第53集团军将要面对的是全美械装备的黄维兵团。
完成了这项派遣;崔可夫大将又叫住参谋长:
〃前不久我认为;我们方面军可以独立吃掉面前这股敌人——薛岳集团。但是现在;敌人增兵了。汤恩伯和杜聿明都凑了上来——这两人我还认识。现在他们总数超过了120万。减去伤亡也将近100万。我们的50万人已经不足42万了。技术兵器也不再拥有明显优势。尤其是后勤通道;经常受到敌机威胁……所以我建议;我们需要向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提出要求;……〃
说到这里崔可夫似乎有点不好意思;声音压低了。
〃我同意;瓦西里DangerCode;伊万诺维奇。我来起草报告。你希望增加多少兵力?〃参谋长杜哈诺夫大将配合地问道。
〃我想;地面兵力请你们作战部门再计算一下。战争规模扩大了。需要紧急增援的是;一个空军集团军。此外还有至少两个高炮旅——我们需要玉门油田上空的保护;否则那些修复就是没有意义的。〃
皋兰山中。地下工事;909掩蔽部。
蒋夫人宋美龄这几天越来越不耐烦。她被困在这山中地下;将近两个月了;每天只能在深夜;开车到洞口那小小的天井;呼吸一点新鲜空气!
没有舒适的家具;没有她感兴趣的生活和娱乐;看不到电影、书报;尤其难受的是;洗澡都要大受限制!每天都要在隆隆的炮声、爆炸声中醒来;那些剧烈的噪音已经完全把她搞的心烦意乱!就这样;卫士长还偏偏告诉她:这里已经是〃整个兰州最安静的地方!〃真是活见鬼!
薛岳已经被她抱怨得再也不敢来见面。她也懒得再见到那些土头土脑的军人。她后悔当时怎么就心血来潮非要〃代夫来从军〃。
亲临前线体会到的这两个月的实感;使她真正明白〃战争;让女人走开〃的道理——这不是一句瞎话;也不是大男子主义的不礼貌;女人;只有女人;才是真正的和平动物……现在她真的想、也真的需要马上走开!可是她走不开了。
唯一感到欣慰的;就是——世界还没有忘记她。在她选定的收音机波段里;每天都能听到关于她的报导、评论和呼吁。
各个方面——来自南京、上海、西安或是香港的就不要说;美国之音、路透社、塔斯社等等;也是隔三岔五就提到她的名字。
她在国际社会的心目中;差不多成为〃圣女贞德〃、〃海伦〃、〃卓娅〃、〃穆桂英〃、〃花木兰〃等等这一系列差异甚大、但特征同一的象征性符号或是代名词——女中豪杰、巾帼英雄。甚至有报导在推测她作为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主席;在兰州前线指挥那些双方大体势均力敌的空中战斗……
有失就有得。这是被困山洞的宋美龄悟到的一条辩证法;也是此情此景中她精神上唯一的寄托。
(333)
哈尔滨。松花江铁桥。
苏联红军第四近卫坦克集团军的800余辆T-34、SU-122正在陆续通过这座保护完好的重要桥梁。夏天涨水的松花江显得宽阔;南边消暑胜地太阳岛的面积小了不少。
一小队T-40水陆两栖坦克正在下游渡江。它们担负侦察任务。但是看来情况不是很好;有两个粗心大意的家伙被江水冲走了……
列柳申科上将随着前锋行动;先于部队到达市区;他要赶到那里参加一个重要仪式。
今天;〃中华苏维埃满洲社会主义共和国〃将在这里宣告成立。
赤峰。华北民主联军坦克训练学校。
原来的训练场现在成为真正的战场。波格丹诺夫中将的第二近卫坦克集团军在这里大开杀戒。
对手那些原来用于训练的小家伙纷纷变成废铁;反坦克壕和地雷阵虽然使进攻速度慢了一点;但也阻挡不住这些锐利的攻势。
天黑前中国人的飞机用火箭弹给部队造成了一些损失;看来防空力量急需加强。重要的是;在缴获的武器中;竟有几门德国造的88式反坦克炮!这可以作为敌人勾结纳粹法西斯、反对苏联人民的铁证。
这个方向突击的目标是沈阳。对手敌人第四兵团很狡猾;已经乘着夜色转移到努鲁儿虎山的预设阵地。
波格丹诺夫打了一个呵欠;命令部队抓紧休息。同时通知值班中校参谋;让他抓紧向后贝加尔方面军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催要给养。
北平西北。军都山脉;八达岭。
一向不吸烟的刘伯承将军破例地向老部下王宏坤要了一支〃炮台牌〃;又用稍为有些颤抖的手划着了火柴。
苏军凶猛的坦克攻势终于在八达岭下挡住了。如果这道防线再被攻破;那么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将无险可守;再也构不成障碍。那样于党于军都无法交代。
张家口争夺战时他就考虑;这一带的山地;是自己部队的长处能够发挥的唯一选择。在长城上保卫中华民族也是战士们无法放弃的责任。
他和手下几个纵队首长作出严密部署;根据二兵团在巴尔干山地作战的经验;设置了纵深70公里的四道防线。
白城子。一兵团指挥部。
这里虽然是个铁路枢纽;但是林彪司令员第一天到达时就判断出;这不是敌人主要突击方向。——长春不再是伪满洲国首都;驻扎东北的也不再是关东军。翻越大兴安岭森林最茂密的地段;无论如何也是机械化进军的大忌。
对手如果从哈尔滨和通辽、赤峰方向攻击沈阳;甚至可能把白城地域的我军部署割裂和分离出去。那样整个一兵团就处于危险状态。
敌人从塔木查格布拉克入侵过来的只是一个苏蒙混合骑兵军;被杨得志纵队的〃灵提〃装甲车打了个稀里哗啦——这是目前抗苏战争的唯一胜利;而且被林彪压住;不作报导。
〃如果被包围;或者被隔断在攻防线之外;你们怎么办?〃林彪把一干人等找来一一询问。
或许是这些将领长期都生活在被敌人包抄、〃围剿〃的形势下;对此显得波澜不惊。没有人过分担心或是张惶失措;而是七嘴八舌地提出各种应对措施。
林彪对吕正操和周桓两位东北籍将领的回答和设计最为满意;他们对地形和民情的熟悉也使人放心。随后就去查看了他们所在部队的训练、装备、储备和隐蔽状况。最后;给他们的方案确定了代号——〃三节鞭〃行动。
然后;林彪收容了长距离撤退至此的黄永胜;带一兵团主力回防长春、通辽一线。
牡丹江。桦林;军分区指挥所。
许世友拿着陈再道递给他的《新东北报》号外版;一看再看;目瞪口呆。
在《热烈庆祝中华苏维埃社会主义满洲共和国成立!》题下;开列了这个新国家的领导人名单:
满洲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人民委员:陈绍禹
满洲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高岗(兼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
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饶漱石
苏维埃满洲共和国内务人民委员:康生
…………
最使许世友惊讶、怀疑和不敢相信的;是下面这两行:
苏维埃满洲共和国武装力量部部长:陈昌浩
苏维埃满洲共和国武装力量总参谋长:徐向前……
他的眼睛模糊了。用拳头使劲揉了揉;可是——字迹分明。这是他从大别山时期就敬仰有加的老首长啊……他的心里掀起轩然大波。。。
(334)
西安。临潼;华清池。
中苏全面战争爆发以后;这里设立了蒋委员长的行辕大帐。各别夸张的记者甚至开始把西安称作〃近代史上第二次卫国战争的陪都〃。某些西安人也在寻找重庆人的感觉。
蒋介石正在审阅薛岳发来的紧急电报:
敌〃坦六集〃昨日已突破陈明仁最后防线;席卷西固;进入兰州市区。目前在激烈巷战中。黄维部沿河阻击敌53集团军;防线两处被突破。……
末后几句尤为触目惊心:
〃敌'坦六集'不日即将发起对皋兰、五泉我山地总部之攻势。本部卫士均已作好疆场捐躯之准备;成仁取义。即岳自身亦持火箭筒在手。岳死不足惜;惟虑夫人之安危!旦夕不能入眠;泣血以告总座!〃
委员长坐卧不宁之际;卫士长忽然来报:门外有远客来访。
蒋介石踟躇半晌;击案而起:〃见!前厅侍座!〃
一席谈罢;蒋介石已经愁云散去;面露喜色;送别时极为破例地握住来宾的手:〃恩来呀!你们诚意感人;中正当铭肺腑。中国抗战;常保持这个局面;焉能有败?〃
周恩来颔首作答:〃历史证明;国共两党精诚合作之际;都是国运昌盛可期之时!〃
委员长又握了邓小平的手:〃以往虽未谋面;蒋某却也久仰——你是主战派!好。好。〃
邓小平客气道:〃委员长消息灵通;却实在过奖了。〃
随后;蒋介石转向陈庚:〃你呀!曾经算是我最好的学生哪!现在更瘦了……民国20年我抓到你;问你怎么瘦了?你回答是……〃
陈庚滑稽个性不改;转了转眼睛答道:〃学生……瘦吾貌而肥天下。可是校长同瘦;而天下尚不见肥……〃
蒋介石显出少见的宽容;以老资格长辈的口吻摇摇四个指头嗔责道:
〃屈指算来;你也43岁了吧?还是不改淘气。当年'黄埔三杰'有你。蒋先云牺牲了;贺衷寒不能上战场;就是你还在一线啊。……崔可夫这个人我很熟悉;曾经是我的顾问。俄罗斯人的刚猛和善战;都集于一身。你不怕吗?〃
〃校长;这次学生就想会会他;领教领教;学习学习。〃
〃不可轻敌呀;你们力量还是有限。〃
〃委员长;陈庚纵队是我军专门组织和配备的快速反应和反装甲合成部队。〃周恩来一旁说明:〃在欧洲锻炼过;战绩可观。属下伞兵旅长皮定均;更是出名的机灵鬼。他们普遍装备的'铁拳'反坦克火箭筒;威力比美国'巴祖卡'要更强大。〃
〃咹;希望你陈庚在兰州建功!恩来呀;我们最近一直没有打胜仗;国际上未免小瞧我们。——这件事给你知会一下:桂永清向我报告几次;我一直没有批准;你来参考一下意见?〃他把周恩来拉到一边交谈了一阵。
……
告别的时候;蒋介石又转向邓小平:
〃咹;你提到的两件事;第一;钨矿砂;没有问题。我想最好叫德国人直接到江西办厂;就地冶炼;省工省事。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