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第二次世界大战意大利海军作战史 [意大利] m·a·布拉加丁 >

第7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意大利海军作战史 [意大利] m·a·布拉加丁-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雷网会妨碍军舰进出港口的运动以致多费时间。因此,这个计划暂不施行,以便寻找一个为各方面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所以当塔兰托港遭到空袭时,防雷网的装置尚未完成。
  另一方面,意大利的防雷网是设计为对付当时所知道的各型鱼雷的,因此防雷网只挂到能保护战列舰舷吃水最深处为止。可是英国人已经秘密完成一种磁性鱼雷,使它在通过所攻击的军舰的龙骨下面时爆炸起来,这样就使得意大利防雷网等于虚设了。英国把这种新式鱼雷第一次用于对塔兰托的空袭,那天晚上他们把鱼雷调定得能够从已经挂网处下面穿过去。
  意海军总部原先是这样打算的,假如英部队驶到距离塔兰托180 海里处的海上,即到达使用鱼雷机的航程以内时,意部队便出动迎击以防止敌方对塔兰托的空袭。不幸的是,英海军部队没有被发现,而这些条件便汇集起来使英国的攻击获致成功。
  意海军很快采取措施以对付此新武器。那就是迅速生产新式的防雷网,它围绕着军舰一直下垂到港底,网的一端可以打开以容许军舰的进出,空投鱼雷对此种防雷网便无计可施,事实上,在战争的其余时间意海军没有再蹈塔兰托的覆辙。另一方面,一年多以后德美两国海军又分别遭到同样的攻击,他们详细知道塔兰托之役的经过。两艘泊在布勒斯特港的德国巡洋舰遭到空投鱼雷的严重损害,而珍珠港的空袭则使美国受到灾难性的损失。
  就意大利的受伤诸舰的打捞工作而言,“利托里奥”号和“杜伊利奥”号几天之内便已“脱险”,并送到船厂进行修理。移动“利托里奥”号是一项特别细致的工作,因为潜水员们在其龙骨下面的泥土中发现一枚尚未爆炸的鱼雷,不消说,那磁性的雷管那怕就是最轻微的移动也会引致严重的危险。
  由于不倦的工作和出色的工程组织。使我们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把两艘战列舰整理就绪。“利托里奥”号尽管吃了3 枚鱼雷,却能于1941年3 月末,“杜伊利奥”号则于5 月中旬分别完成出海的准备。它们的再度出现使英国人大吃一惊。他们相信那3 艘被击中的战列舰全都完蛋了。事实上,他们宣称击中了4 艘战列舰。
  第一艘经过更新的旧式战列舰“加富尔”号,其隔舱结构是比较差的,所以被鱼雷击中后只好搁滩,实际上它是沉没了的。1941年7 月间重新浮起之后,它被拖送到的里雅斯特港去修理,但直到停战之时,还要有六个月才能完工。
  塔兰托港的攻击,从战略方面说,导致暂时但却是严重的后果,因为这一来意大利海军只剩下两艘列舰“凯撒”号和“维托里奥·万内托”号在服役了。进行现代化的4 艘旧战列舰中的最后1 舰“多里亚”号,还没有做好服役的准备。因此敌人觉得自己在地中海地区明明白白地处于优势。此外,在保护网的系统还没有设置以前,残留在塔兰托港的两艘战列舰必须撤离,以免暴露于同样的鱼雷攻击之下。于是塔兰托战队的大部分军舰都立即转移到那不勒斯港去。得力于这大胆的一击,英国人终于使意大利战列舰在东—中地中海失去立足之地。
  11月12日晚上的奇袭,还不只以攻击施于塔兰托港为限。与此同时有一个分队的巡洋舰从英国主力队中分遣出来,到下亚得里亚海迅速兜了一个圈子。11月12日1时30 分它对一支由4 艘商船编成的意大利船队开了火,该船队是卸货于发罗拉港之后回航到布林迪西港去的。
  这4 艘商船是由旧护航舰“法布里齐”号和辅助舰“兰姆三世”号护航的。“兰姆三世”只是一般改装的武装商船用来担负不重要的护航任务的。它用19发的齐射来保卫自己并成功地撤出战斗而未受任何损害。“法布里齐”号是一艘旧式护航驱逐舰,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享有盛名。它毫无畏惧地冲到前面去攻击具有压倒优势的敌方部队,但立即被击中而发生严重的损害。该护航驱逐舰奋不顾身地继续发炮希望把敌方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以便那4 艘商船可以乘机逃脱。只有当“法布里齐”号被击得遍体鳞伤之后,方才停止攻击,但仍然力求机动以便把英舰诱进意大利的雷区中来。但此时英脱却分兵对付各个目标,将4 艘商船全都击沉,然后迅即撤退。这样一来,使巡航在发罗拉以北的鱼雷快艇和从布林迪西港出动的巡洋舰第七分队都截击不到它们。
  11月12日晚上的事件,再加上多次别的教训,极其彰明昭著地证实了意大利空中侦察之致命的缺点。事实是大批敌舰头一天在中地中海巡航了一整天,而于日落时便闯进爱奥尼亚海和亚得里亚海;可是意侦察机却不曾发出一点点的警报。再则,空中侦察直到11月13日即敌空袭成功两天之后,方才找到敌方的部队。当英舰后来终于被望见时,它们都已进入马马里卡水区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归咎于飞行员,他们确是勇敢而干练的。在那些天里有3 架意海军侦察机失踪了。看来,正当他们找到英舰并正拟发电报告敌踪之际,便被英航空母舰的战斗机击落了。这个假设终于在英将克宁汉的自传中获得证实。在自传里,他叙述意大利侦察机为何遭到英国福尔麦新式战斗机所截击和击落的情形,而英战斗机则是由英航空母舰“光辉”号的雷达所指引的。克宁汉写道:“我们不能不为意大利飞行员悲悯,他们乘坐在笨重不灵活的飞机上去执行一件毫无希望的任务。”
  海军总部于是又向空军提出关于空中侦察的问题。其中指出,由于飞机数目之少,使每一架飞机担负过多的任务;指出旧式的Z501型侦察机无法避免惨重的损失,指出本应于10月15日开始把新式的Z506型水上机交给海军作侦察之用,却迄未实行。
  空中侦察之不可靠迫使海军进一步分散兵力去保护通向阿尔巴尼亚的航道。从11月12日以后,每当接到英方兵力调动的消息,尽管此项情报是十分含糊的,也得在亚得里亚海入口处部署巡洋舰、驱逐舰和鱼雷快艇的巡逻。每回当意大利军队运输舰或特别重要的船队横渡时,尽管空中侦察没有发现敌人,这些巡逻也同样不可少。


  太乌拉达角的遭遇战
  邱吉尔在下院宣称,由于塔兰托的一击,英国人可以确信“意大利舰队已经被歼灭了。”但意舰队虽然遭到严重的挫折而斗志则丝毫不受影响。在塔兰托攻击仅仅四日之后,据报英直布罗陀部队又已出海向东航进,一支意海军部队立即出发迎战。这支部队是由两艘战列舰、6 艘巡洋舰和14艘驱逐舰编成的。
  英舰队的意图在于从巴利阿里群岛南面把一队飞机送往马耳他岛,这种意图,我方是不知道的。意大利部队占位于撒丁岛西南准备于11月17日黎明与敌接战。在头一天的整天里,意空中侦察却得不到关于英舰动向的情报,而在17日送来一份十分含糊的报告,说于上午10时望见英部队在布日伊附近向西航进。意部队依照这一可疑的情报向该地区进发,但关于敌踪的进一步的报告则迄未收到。于是意舰于抵达崩内附近的一点之后,便返航向基地驶去。
  这个插曲使英国人知道意大利战斗部队仍然可用,而且还拥有两艘可以作战的战列舰。这个情况迫使敌人把穿越地中海的护航计划作了某些改变,即从亚历山大港抽调若干军舰以增强直布罗陀的兵力,因该处如今只有一艘战列舰了。一支由3只货船编成的船队,不但有5 艘护航舰护送,而且还有巡洋舰“曼彻斯特”号和“南安普顿”号的参加,整个护航队则由在宋默维尔司令指挥下的、由战列舰“声望”号、航空母舰“皇家方舟”号、巡洋舰“设菲耳德”号和“火速”号以及9 艘驱逐舰编成的。从直布罗陀一直伴送到萨丁岛西南的一点。到达该点后,便由一支从亚历山大港出发的、由战列舰“雷米里”号、巡洋舰“伯威克”号、“新堡”号和“科文特利”号以及5 艘驱逐舰编成的部队前来迎护。这样一来,该船队便可以在最大限度的保护下通过最危险的地区。一俟到达邦角时,直布罗陀部队便返回其基地,其余的舰船则继续驶向亚历山大港。不消说,当时意海军总部对于上述计划是一无所知的。下面的叙述,表明意大利人目击的情况以及战斗进行的概况。
  11月25日上午意海军总部得知直布罗陀英舰已经出海向东航进。可是情报没有提到船队及其护航的军舰是直接从大西洋开来的。次日从亚历山大港西驶的部队,在克里特岛附近被望见了。估计敌人是从事一项重要的活动,海军总部便立即派舰队出海,命令它要在27日上午以前到达撒丁岛西南占取战位。意部队是由两艘战列舰“维托里奥·万内托”号和“凯撒”号加上6 艘巡洋舰和14艘驱逐舰编成的。此外还在西西里海峡部署夜间巡逻,其组成部分是一个护航驱逐舰支队和两个鱼雷快艇支队。
  11月26日中夜过后不久,有一艘护航驱逐舰望见若干“未经识别的军舰”在邦角附近向西航进。它发射鱼雷向之攻击,它自己没有被人发现,而鱼雷也没有命中。这个情报很含糊颇难进一步说明敌方运动的发展情况。
  英侦察机于11月27日9 时56分望见意大利部队。于是宋默维尔司令提高航速以便尽快和“雷米里”号等舰会合,45分钟后一架意侦察机报称:在崩内港附近望见宋默维尔部队,但又说只有一艘战列舰、两艘巡洋舰和4 艘驱逐舰。意方康姆皮翁尼司令立即向英部队挺进,希望趁着英队尚未与来自西西里海峡的亚历山大港部队会合以前,与之接战。
  此后不久,意方却收到一些不准确的侦察报告。虽然两支英部队已经于11时30分会合起来,而意方的空中侦察情报却互有出入,以致很难断定敌方兵力究竟是多少。可是,推断的结果,认为敌方兵力几乎肯定是处于优势的。这些报告使人相信英方除一艘航空母舰外还有3 艘战列舰。由于塔兰托攻击后意舰队处境困难,总部下令只许在拥有决定性的优势时才可以求战。因此在接近中午时,当情报表明英方确居于优势时,康姆皮翁尼司令便机动避开接触,返回基地去。我们如今知道双方兵力是,意:两艘战列舰、6 艘巡洋舰、14艘驱逐舰,英:两艘战列舰、一艘航空母舰、7 艘巡洋舰、15艘驱逐舰。意大利空中侦察之不充分性又一次引致我方做出错误的指挥决策。
  意大利部队(1 )在萨丁岛南西海面巡航以等待有关英方直布罗陀部队行动的情报。此项情报来得太晚,敌人已经到达崩内的北面(2 ),可是情报没有指明敌舰是在掩护一支船队(3 )驶向马耳他岛。意海军前进截击,英海军部队则挺进相迎,其意图是不让意部队接近其船队。此时,意方认为英方兵力比所预期的远为强大,所以便机动以避开战斗。可是在(4 )处有过小接触,当英方巡洋舰进入意战列舰“维托里奥·万内托”号的射程之内,它们便脱离接触(5 )。同时其船队(6)也离开而驶向邦角。
  可是,正当意部队于12时15分改换航向朝着那不勒斯港返航时,行驶于主力之南的巡洋舰第三分队(桑宋内提司令)望见了英巡洋舰群了。意巡洋舰于12时30分在23;000米距离开火。在伊亚金诺司令指挥下的巡洋舰第一分队随即加入作战。开头时意方的射击是很准确的。依据英方报竹,最初两发齐射的落弹点离开“曼彻斯特”号仅只90米。不久“伯威克”号便吃了有损害性的一弹,接着该舰于第二次被击中后便被迫退却向直布罗陀缓缓航进,多数齐射散布在“曼彻斯特”号周围,使其舰桥遭到水柱的淹没,但该舰却不可思议地没有直接被击中。至于意大利方面,虽然英战列舰“声望”号也开炮射击,却只有驱逐舰“郎契厄尔”号被击中两次,失去活动能力。
  康姆皮翁尼司令此时继续相信他所面对的仍然是一支优势的兵力,因此他命令各巡洋舰后退以便获得“维托里奥·万内托”号的支援。各巡洋舰在继续作战中放出烟幕,一方面用以分散英战列舰“声望”号的火力(它于12时24分加入作战),一方面掩护意巡洋舰“阜姆”号(它因轮机暂时发生故障而速率降低)。此时英军司令宋默维尔从“皇家方舟”号派出11架鱼雷机进行攻击,其中5 架飞向意巡洋舰“阜姆”号而6 架则飞向“维托里奥·万内托”号发射鱼雷,但由于意舰的机动,均未命中。虽然战场就在撒丁岛附近,却看不到意战斗机出来保护意舰。这次鱼雷攻击的确阻止了意战列舰迅速向前去支援其巡洋舰,后者此时已处于英战列舰“声望”号的射程之内了。
  康姆皮翁尼曾经要求意空军前来支援,但它们没有及时出现,直到14时07分英舰才遭到第一次空袭,第二次空袭发生于16时45分,有一些炸弹落在“皇家方舟”号附近。
  13时0 分英巡洋舰进入“维托里奥·万内托”号的射程。到了第四发齐射时,意战列舰对英巡洋舰已经取得基准射向角度了。当英舰发现自己处于381 毫米大炮射击之下时,就赶快撤出战斗向东南航进并放出浓重的烟幕,这样便失去接触了。到了13时10分双方都停止射击。按照他的命令和他对情况的估计,康姆皮翁尼认为不宜恋战,于是他下令舰队返回基地。另一方面,宋默维尔也没有表示需要把战斗继续下去,虽然他有比实际情况更多的理由去感到自己处于比较有利的态势,因为他的鱼雷机宣称已经击中“维托里奥·万内托”号和3 艘意巡洋舰了。无论如何当意巡洋舰第三分队回来救助失去活动力而留在原地的“郎契厄尔”号时,英方已不再加以干扰了。“郎契厄尔”号被拖带到卡利阿里港去而一路无阻。英司令的措施在伦敦引起强烈的不满,因此当他回到直布罗陀后,他还得置身于质询法庭之前去为自己的行动进行辩解(《见克宁汉自传》第294 页)。
  就意大利海军而论,在太乌拉达角遭遇战中,虽然所遭到的损害较轻,却也不能免于被责难。英国人完全实现其目的使船队安然通过,这是有记录为凭的。再则,就舰数和炮数的实际情况看来,意部队本来可以迫敌受战以取得较好的遭遇战结局的。不消说,这些见地都是事后的高明,而当时则由于意空中侦察发来不准确的情报,引致海军总部和康姆皮翁尼司令都得出错误的结论,以为英方的兵力是处于优势的。
  此外,这次遭遇战清清楚楚地表明,缺乏有效而及时的空中增援在海上战斗中意味着什么。虽然意大利舰队十分靠近撒丁岛的飞机场,而英国鱼雷机却能攻击自如而不受意战斗机的阻挠。正如克宁汉在庞塔斯提洛能以飞机获致战术上的巨大成效,宋默维尔也能如法泡制一番。为了对付敌方这一手,康姆皮翁尼却不得不向海军总部申请派遣轰炸机,而海军总部又得把要求向空军最高指挥部提出来,后者于权衡局势并作出战斗计划之后又得下令给遣外的空军部队并层层下达到战术现场和具体的战术部队之手,既然辗转周折如此之多,也就无怪乎意空军到达战场如此之晚了。
  英船队就这样通行无阻地通过西西里海峡,在该处意大利人对它是无可奈何的。首先,由于海峡的狭窄,其次,由于该处有意方布下的雷区,最后,由于意舰队不敢暴露于以马耳他岛为基地的英空军兵力之下。(唯一的例外是1942年6 月15日在班泰雷利亚岛附近之战,但那只由一个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