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二战秘密档案 >

第12章

二战秘密档案-第12章

小说: 二战秘密档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不及爆发的〃大雷雨〃
  法西斯德国在1940年11月底和12月初也举行过类似的演习。但是,在演习中集团军和集团军群的司令指挥的部队正是按照〃巴巴罗萨〃计划他们应该指挥的部队。德国参加演习的将军们几乎毫不怀疑,在不久的将来必将进攻苏联。苏德间将很快进行武装冲突的传言由此更加厉害,也因此困扰了大使舒伦堡的工作。苏联的将军们呢,只是把自己的演习看做是一场抽象的军事行动,比起实践意义来说,它更多具有的是理论意义。要知道,他们指挥的都是现实中不可能去指挥的那些假想的集团军和方面军。所以关于苏军很快将进攻德国的传言在1月的那次演习后并没有在苏联军人中出现。
  进攻德国的计划被以德国侵略者将进行的〃反击〃为借口伪装了起来。在1939年要对芬兰进行入侵时,用的也是〃反击〃这一借口,虽然任何人甚至做梦也不会去想,芬兰人会首先进攻苏联。这就是伊万·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元帅临死之前所做的回忆:〃……在1941年1月……我由外贝加尔军区调到了北高加索军区任司令……由于这次新的任命,铁木辛哥接见了我,他说,我被派到了位于重要的西部方向的北高加索军区,目前的局势有可能使这一地区成为最重要的打击方向,并且最后说:'我们对您充满了希望。万不得已必须要进行打击的话,您就代表我们指挥部队的打击集结吧!'……这是我第一次把这个事实公之于众……1941年4月底到5月初的时候,军区根据总参谋部的指令,开始号召所属全体人员对各个师进行补足定额,直到达到战时编制。5月份时,我被召到莫斯科,在那里副总参谋长В。Д。索科洛夫斯基交给我一份关于第19集团军部署的指令。在担任北高加索军区司令的同时,我兼任第19集团军司令员,并得到了铁木辛哥的个人指示:在5月底之前,以部队训练的名义,把集团军的战士和指挥部调集到乌克兰的白采尔科维-斯梅拉-切尔卡瑟地区。把由切斯托赫瓦洛夫少将指挥的第25步兵兵团纳入已经在乌克兰的第19集团军的管辖之下。第19集团军的这次调遣要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进行,除了我,其他任何人都不知道这支部队被调集到了什么地方,以及调集的原因。他们到达指定地点后,要集中到帐篷营里。〃
  〃我再强调一遍:战争开始前的三个星期里,被提前动员并重新组建的第19集团军是根据总参谋部的指令被调集到乌克兰的。他们都很出色,都是哥萨克人,一个优秀的民族,都是些骁勇善战的战士。
  〃我还在莫斯科时就接到了铁木辛哥的任务。在指出了第19集团军集中的地区后,他强调指出:'集团军应该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如果西南战区的德国人向基辅发动进攻,集团军应该进行侧翼打击,把德国人赶进普里皮亚季河的沼泽里去。'〃
  〃巴巴罗萨〃计划
  〃第19集团军的司令部设在切尔卡瑟。我到那儿的时候已经是6月初,而6月18日我就去了基辅特别军区的司令部,为的是了解当前的局势,并解决集团军材料和技术保障方面的一系列问题。集团军既不属于基辅特别军区管辖,也不归西南方面军指挥。〃
  科涅夫并不是一个糊涂人。他可能也注意到了最近一些反常的现象。起初人民委员说,科涅夫指挥的部队对德国人所实施的应该是〃打击〃,而不是什么反击。过了一会儿,铁木辛哥好像突然想起什么似的,更明确地说,第19集团军应该对入侵乌克兰的敌人进行侧翼打击,并把他们赶进普里皮亚季河的沼泽里去。但是,为什么当时把用于防御德国人入侵的集团军如此谨慎、又如此秘密地调遣到边境线上呢?似乎,关于新的增援部队到达的消息只能阻断敌人入侵的企图。甚至在报纸上也谈到了有关新的集团军在乌克兰重新部署的消息。但如果斯大林考虑的是对德国进行突然袭击的话,这完全就是另一回事了。当时部队的调遣必须用某种借口掩盖,而且必须要坚持到最后一刻。法西斯德国根据〃巴巴罗萨〃计划所进行的兵力集中就是这样。并且红军各个师向西部边境线的调遣也遵循了这一原则。我认为,科涅夫可能已经猜到,自己的集团军将要实施的打击并不在乌克兰的波谢利耶,而是在波兰或斯洛伐克的某个地方。所以才对这件事非常重视。并且,既不打算把第19集团军划归基辅特别军区管辖,也不准备把它让西南方面军指挥,这也是完全可以解释的。科涅夫的集团军应该划归第二战略梯队,而这个梯队有可能被计划合并成一个单独的预备队方面军。应该是在战役开始30天以后才动用这个方面军,并由南向北实施打击以清除在波兰和东普鲁士的德军,同时把他们向波罗的海压迫,然后消灭他们。至于实施打击的方向,铁木辛哥并没有骗科涅夫,只是没有说出来而已,第19集团军发起进攻的战略基地并不是在乌克兰,而是要向西得多。
  在《方案》的结束部分,铁木辛哥和朱可夫请求斯大林:〃批准所提交的关于苏联武装力量战略部署的计划及以防与德国发生战争而拟定的有关军事行动的计划;及时解决接下来的、首先是对总指挥部的所有预备役集团军和空军实行的隐蔽动员和隐蔽集中的问题。〃所有这些措施于1941年4月起开始实行。正是在那个时候,额外征召了上一年由于某些原因没有征召到的大约400;000人,在5月到6月间又从西部边境军区的后备军里征召了800;000人。由于这个原因,配置在这一地区的170个师的总人数从290万人达到410万人。说实话,从新兵那里获得的好处微乎其微。他们当中许多人甚至还没有来得及分配到各个部队。从预备役应征入伍的大多数人还是在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在部队服过役,当时红军还不是正规军,而是地方民兵组织,并且当时的应征入伍者都是按规定动作进行训练。他们几乎根本没有现代战争的概念。德国人入侵之后,许多刚刚应征入伍的士兵只会散布惊慌,并且由于他们聚集在道路上从而影响了部队的进度。但是,正式隐蔽征召数量如此众多的新兵使得红军在人数上占有了优势,大大地超过了德军在东线的集结人数:比例为410万人∶330万人。要是我们算一下1941年6月22日之前部署在德国东部的几个师的兵力,他们在战争开始的前些天只有250万人。就这个数字还没有减去实行〃巴巴罗萨〃计划的前9天里法西斯德国的伤亡人数,这是陆军总参谋长加利捷尔将军在自己的日记中提到的。此外,在苏联几个边境军区的后方还有第二战略梯队的7个集团军,其总人数大约为100万人。
  德国空军为了完成〃巴巴罗萨〃计划动用了1830架飞机,其中2/3处于战备状态。德国空军当时一共有大约3850架飞机。但是,苏联方面的坦克和空军的指挥员和其他全体人员的战斗素养水平较低,这使他们很有威慑力的优势失去意义。但是,无论是斯大林,还是朱可夫和铁木辛哥都没有认清这种形势。1941年1月21日,铁木辛哥还在关于1941年训练年度进行军事和政治训练的命令中明确指出:〃在军队教育和训练的问题上,1940年夏季这一阶段是一个转折时期,其新的基础是经过战斗检验的经验。〃结论是,芬兰战争中暴露的问题已经基本上得到解决。
  波兰师事件
  6月初,配置在西线的红军主力开始向边境线转移。而从那个月的中旬起,又有边境军区的32个预备役师到达那里。到7月1日时,他们本来应该占据离国境线相距20到80公里处的阵地。如果是等待德国人的进攻,那么把预备役部队开到离国境线如此近的地方,就成了很难做出解释的愚蠢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应该驻扎在距离未来的战线相对远的地方,比如,靠近铁路枢纽处。那样做,不仅可以减少由于敌人的大炮和空军所造成的可能的损失,而且,在确定敌人的主攻方向后,也有可能把预备役师调遣到更能发挥威力的地方。
  但是,如果红军是准备进攻,那么,把预备役部队调遣到边境线就让人完全可以理解了。他们可以被用来快速形成突破并进一步发展战果。7月1日是他们在边境集中的日期,也使得7月6日这个星期天成为可能开始进攻德国的最早的日子。在此之前,所有的师连夜步行,还来得及从集结地直接前进到国境线并开始军事行动。
  但是,不能排除,斯大林想等到第二纵队的7个集团军到达第聂伯河和德维纳河,而这应该在7月3日到10日间完成。也可能让这些集团军晚一些时候再参加战斗,以便进一步发展可以预料的战果。比如,德国为了完成〃巴巴罗萨〃计划所需的第二纵队的27个师,只是在1941年的7月和8月间才到达前线,而预备役的两个坦克师10月份才到。也完全有可能,斯大林这次记住了6月12日的教训,不再把开始进攻的准确日期记录下来,而是把它与部队的实际集中计划分开来。顺便说一句,在现在所知道的苏联战前文件中,没有一份不包括预定的日期无论是在迈尼尔的挑拨离间的日期,还是进攻芬兰的时间,都包含在文件中。1939年11月22日,在列宁格勒军区司令部的战前最后一份关于跨越边境线的命令中,给部队提出的任务是占领芬兰领土上的某些具体的地点,但是包含了一个保留条件:关于跨越边境线的日期和时间将另外通知。不能排除,这种命令只是用口头的形式下达,并且永远也不会在纸上记录下来。进攻德国这是更加微妙的军事行动,并且斯大林也完全可能是因为不想给敌人的情报机关留下线索,或者是不想给子孙后代留下罪证,于是便计划亲自对铁木辛哥和朱可夫宣布开始进攻的准确时间。但是他仍然打算先发动进攻。而一个起决定作用的证据就是波兰师事件。
  1941年6月4日,政治局做出决定在7月1日前组建红军第238步兵师,〃其全体人员是波兰民族或懂得波兰语的人,隶属于红军〃。还在1940年10月中旬时,斯大林就交给贝利亚一个任务:在幸存的波兰战俘中寻找那些甚至在伦敦的波兰政府没有批准的情况下也准备站在苏联人一边与德国人进行战斗的人。当时他委托贝利亚采取措施在苏联组建一支路德维希·斯沃博达上校指挥的由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组成的师。1940年11月2日,贝利亚已经报告说,成功地筛选出了一组〃政治思想正确的〃军官,他们认为未来的波兰〃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与苏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筛选出来的波兰人〃获得机会以秘密的方式与波兰战俘营中的持同一政见者商谈并筛选将来那个师的正规成员〃。开始组建这个师是在〃苏联东南部的一个国营农场里〃,在哈萨克斯坦。斯大林需要波兰师只是为了一个目的进行对德战争。事先组建这种师没有任何意义。它惹的麻烦比红军的普通师要多得多:需要用波兰语写的各种军事条令,还需要波兰军服。至于谈到它的战斗能力,它很可能不如大部分苏联师。在〃冷战〃前曾经组建过一支红军芬兰兵团,它的战士打起仗来表现很不好,经常逃跑,于是也不敢把它调到先遣部队。
  最主要的是,把组建波兰师的事长期保密也是很困难的。这不仅直接破坏了苏德秘密条约的各项条款条款反对波兰的复兴。而且,要是希特勒知道在苏联组建了一支波兰师的话,那他立刻就会明白,斯大林准备占领波兰。在1941年5月,德国人自己也曾组建了两支乌克兰侦察和破坏营〃罗兰〃和〃纳赫季加尔〃。说实话,希特勒没有赋予这两支部队任何政治色彩,因为乌克兰吸引他的只是对于德国人种来说的〃生活空间〃,而不是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哪怕是在德国影响下的一个独立国家。每个营有350人。德国人把他们只看做是对付战线那边敌人的侦察和破坏的手段,而不是看做未来乌克兰军队的萌芽。根据计划,红军的波兰师共有10;000人。他们被看做是未来波兰军队的中坚,服从于华沙的亲苏政府,而这个政府是苏联红军用刀枪恢复起来的。如果在进攻苏联前夕,希特勒也突然想组建一个隶属于法西斯德国的俄罗斯解放部队,要是斯大林得知了这一情况,难道斯大林对德国必将很快入侵苏联领土还会表示怀疑吗?
  波兰师的建立
  为了从路德维希·斯沃博达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团的士兵和军官中组织破坏分子,苏联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在1941年4月末,一个以上校Г。皮卡为首的捷克斯洛伐克侨民政府代表团抵达莫斯科。正像斯沃博达在回忆录中所叙述的那样,达成了训练空降兵、进行暗中破坏活动和收集侦察信息的约定,并且,〃通过祖国的秘密渠道能够保证'运动'进行的那些人,将在希特勒开始入侵苏联之前的5到6天……到达指定的地点〃。德国人在开始进行侵略的前几天也采取了同样的方法,他们偷偷向苏联派来了充当破坏分子和侦察分子的当地人。
  只可能在苏联对德国发起进攻的最后一刻才有波兰师的建立。于是,在1941年6月初,斯大林认为它组建的时机终于最后成熟:离苏联开始进攻的日期只剩下大概1个多月的时间。1939年10月26日也发生过类似的事件,当时距在迈尼尔村挑起事端正好还有1个月的时间,做出了组建由苏联的芬兰居民和卡累利阿居民组成的第106特别步兵兵团的决定。说实在的,其中芬兰居民和卡累利阿居民只占少数。占多数的是俄罗斯人,但那里也有一些与芬兰没有任何关系的苏联其他的少数民族的代表,比如,乌兹别克人。1939年11月23日,在给列宁格勒军区的部队布置完战斗任务后的第二天,就组建了这个兵团…第1山地步兵兵团。苏芬战争一打响,它就改名为芬兰人民军第1步兵兵团,名义上隶属于以共产国际书记О。库西年为首的芬兰民主共和国的傀儡政权。我已故的继父奥列格·格奥尔吉维奇有一天夜里看见,几支穿着与红军战士不同军服的芬兰兵团的部队,穿过列宁格勒。但是这些芬兰新兵在骂人的时候没有任何乡音,这暴露出他们是在俄罗斯出生的。
  组建的波兰师主要也是由懂波兰语、甚至是只起了一个波兰人的名字的苏联公民组成。显然,有〃正确的政治思想〃的波兰人筛选起来并不是很多。就像波兰部队的两个集团军它们在苏联组建时已经是卫国战争时期,其中的第238波兰师里占多数的也是苏联人,而不是波兰军官。战后,朱可夫的朋友罗科索夫斯基元帅被任命为波兰国防部长,以便确保对波兰军队(而且还有博列斯拉夫·别鲁特共产党政府)的可靠控制。20世纪60年代初,在与伏龙芝军校的学员和教员座谈时,罗科索夫斯基回忆起曾经在附属国的一些遭遇:〃在波兰时,军队里常常有人在喊'滚回俄罗斯去!''红军元帅滚回去!'……1950年1月,在出席卢布林召开的炮兵会议时,有人向我开枪,由于射击距离太远,子弹打偏了。杀手也没有找到。过了3个月,在波兹南(那里的很多波兰人是从乌克兰西部和立陶宛被驱逐出来的,非常不喜欢苏联人。作者按)又有人用自动步枪冲我的车扫射。陪同的军官受了伤,车后窗玻璃被打得粉碎,可是我一点儿事儿没有。这次也没有找到杀手。〃
  关于组建起来的波兰师的战斗能力和可靠程度,内务人民委员部和红军的领导们都心中有数。组建它并不是为了战斗,而是为了在从德国人手里解放出来的华沙举行阅兵式。甚至即使波兰师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