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鸾----烈侯卫青传 (更新至第四卷第117章‘问心’) 作者:碧水莲君-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侍卫忙回答到:“已经全部做了!”
“嗯!”卫青点点头,“厚赠他们的家人,把他们的家人迁出长安去!”
侍卫领命而去。
书房剩下了卫青一个人,除了那盏昏黄的闪烁的灯,就是一片死寂的黑暗。
独自一个人的卫青踱到书房那盏铜雀七星灯前,慢慢伸手剔着灯芯。
丞相田汀诜桉仓卸裙怂簧淖詈蟮乃暝拢赖淖詈蠹柑烊砬嘀祝咔狭餮
元光四年,韩嫣死后五年,继窦氏之后,王氏外戚彻底退出了刘彻的舞台。
卫青慢慢地剔着灯芯,他知道现在朝堂里只剩下一家外戚了——卫氏!
不知用什么
那一年四月,出现了一种奇怪的声音。那种声音嗡嗡嘤嘤的如怨又如诉,从长门宫发出来,盘旋在整个的未央宫。
那是废后阿娇的宫人在齐声诵读着那篇著名的作品——《长门赋》。
这个小小的故事,在历来的传说中有着两种版本:
一种说,这篇阿娇用千两黄金换来的辞赋深深地打动了皇帝,为着辞赋中所描写的阿娇的孤寂和痛苦,皇帝还流下了泪水。因此他念及金屋藏娇的旧情,与阿娇重修旧好,虽然最后,阿娇还是因为无子而没有被复立,但是她恢复了和刘彻的旧情。
另一种说,皇帝听到这篇辞赋时只是冷冷地一笑,说:“有这个闲工夫,她为什么不反省反省自己?”于是,冷漠的皇帝一转身,就去了温明殿,看望他温柔的卫夫人。
野史和传奇,往往赞同第一种说法,因为他们渴望渲染那篇神奇的文学作品的力量,给故事一个美好的结局。
正史往往认可第二种说法,因为史家们猜想:刚刚肃清窦氏外戚的实力的刘彻,不可能迎回窦氏的外孙女!
而那天,——
当宦监令黄顺把太中大夫卫青引来的时候,在路上就告知了卫青。所以,等卫青进入宣室殿看见皇帝刘彻手里拿着一卷竹简在呆呆发怔,不知想些什么的时候,他心里一点都没有吃惊。
“臣,参见陛下!”卫青恭谨地说。
思路被打断的刘彻吃了一惊,下意识地把竹简往身后一放,脸上浮现一个有些恍惚的笑容:“仲卿,你来了!坐下说话。”
在皇帝的书案旁规规矩矩地跪坐好,卫青笑道:“陛下看什么呢?这般用心!”
有些不是很自在的刘彻,看了看卫青澂黑的眸子,想了想,把竹简递给他:“你看!”
卫青接过来,展开:
“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魂逾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居。言我朝往而暮来兮,饮食乐而忘人。心慊移而不省故兮,交得意而相亲。
……”
他看得很慢,很仔细。
刘彻默默地看着他俊朗的面容,慢慢地,脑海里浮现出一个很久远的影子:那个骄傲的穿红色锦衣的女孩子,蹦蹦跳跳地跑过来:“喂,别哭了!我带你去玩!别哭了,你还是皇子啊,真是的?”
然后,是那个年纪不大的小小的男孩,羡慕地看着廊下面跑去跑来的大一点的兄弟们和他们中骄傲的女王玩得如此快乐,伤心着自己总是被排斥!
那个小小的男孩认真地对他的姑母说:“若得阿娇为妇,吾做金屋以贮之!”所有的人脸上都笑开了花,没有人去想这句话背后的寒意——再美的纯金的屋子,也是监狱!或许这并不是这个五岁的小男孩的本意,但是,它似乎是个不太吉利的箴言。
……
“陛下,陛下!”卫青读完,看着刘彻看着自己痴痴发怔,眼光茫然,若有所思。
卫青心中微微一动:“陛下,想什么呢?”
刘彻从沉思中惊醒过来:“呵呵,没想什么?”
卫青微微一笑,起身长拜于地:“臣恭喜陛下!”
刘彻一惊,立刻不安起来:“仲卿,你想到什么地方去了?我其实,我……”
卫青笑着打断他的话:“陛下又得一良才,难道不值得臣恭喜?”
“良才?”
“对!如此文章,满篇锦绣,字字珠玑,难道不是人才吗?陛下设察举制,令各郡县推孝廉,不过是为了想收罗人才而已,如今有一个不费力气的大才送上门来了,陛下,这难道不值得臣贺喜?”
刘彻一怔,立刻笑道:“确实!确实!这样的文章,非一般人写得出来!”连忙叫道:“黄顺,这篇文章是谁写的?”
黄顺恭谨地答道:“听内侍们说,写这文章的人叫司马相如,是个蜀人!”
“哦?”刘彻道:“你认识这个人吗?”
黄顺小心地回答道:“臣不认识,不过听说狗监杨得意和他交好!”
刘彻点点头,道:“叫杨得意。”
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中是这样记载的:
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上。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
据太史公记载,刘彻和杨得意的对话和见面中,根本没有提到《长门赋》。
我们无法知道,刘彻是在一种怎样的心理下装作根本不知道《长门赋》这回事的;就是连和司马相如交好的杨得意本身也只是推荐了《子虚赋》。无可否认,整个事件中最大的受惠人,非司马相如莫属。
不久之后,刘彻和卫青在朝堂之上,见到了这个文采精华的人。
虽然年华已经将这个年近五十岁的男人身上最后的青春夺走了,但是,在在伟岸的修长的身躯里,残存着的风度;在灵活的眸子中,偶尔的一闪还会有着当年那诱惑了卓文君,倾倒了王吉的光彩和魅力。
这光彩和魅力令皇帝十分满意,当下宣诏,着司马相如为郎官,初多命其为檄文(替皇帝写上谕和公告),后来,又拜其为中郎将,使通西南夷。
那个时候,等待半生的司马相如终于等来了他一生最为辉煌的时刻。
而那个时候大汉皇帝和他未来的名将都还只是二十多岁,青春和年华正盛的时刻。
他们正如司马相如笔下的辞赋一样富丽铺张,带着这个时代独有的桀骜潇洒和任性随意。这个儒学初立,各种桎桍还没有变成人性和人心的枷锁的时候,就连隐忍的卫青,骨子里也有着对那些表面华贵庄严的东西的不屑和冷淡的态度。
其实,这并不是刘彻和卫青这两个人独有的。
这个影响了中华几千年的朝代在这个时候,国力的强盛前代无可比拟,文景之治带来的,是民间殷实,府库充盈。皇帝刘彻从父亲手中继承的,是如此富裕的一个帝国,连国库里串钱的绳子都已经朽烂了。
这个时候的人们,对生命和未来充满着信心和好奇,因此他们比任何朝代都注重礼制和祭祀。
但是,那种从人的生命本身就带来的野兽般的粗野和任性,还没有被春秋战国和那个短暂的秦朝磨灭。于是,在礼仪袍服下面人们比任何时候都放纵自己的身和心。
就连皇家也不例外:这个百多年前其实出身田莽的家族,骨子里还带着来自山野的任性和狂放——男人们放纵着自己的□,不管男女,爱了就行——汉代恐怕创造了中国古代最多的同性恋君主;而女人们更加了不得,刘彻的祖母窦太后本是私生子,刘彻的母亲是嫁人生子后才进的宫廷,刘彻的姑母固执地爱着比她的儿子还小的董偃……
在这个时刻,人们顺从本心的时候,比后代的子孙要多得多。
那时候人们的也有忧伤和痛苦,但是,这些忧伤和痛苦往往用一种奇特的例如“击缶而歌”这样更为粗野直接的方式宣泄,或者,把它寄托在那些光照千年的文学作品中。然后,人们就像心灵得到释放和解脱一样,把眼光转向其他的生活。
阿娇用了《长门赋》来宣泄了这种痛苦和忧伤。而对刘彻来说,那一点点被遗忘的忧伤根本算不了什么。
所以,忧伤只属于阿娇,那个被挤出这页历史,在长门宫中孤独致死的女子。
在朝堂上见到了司马相如的那天,卫青没有和其他的人三三两两在朝门叙谈,而是早早地回家了。作为文职官员,他乘着他的马车回去。
马车一路前行,车下是嶙峋的石路。点点泛着青光的光滑的石板,在车轮下向后掠去。
很快,就到了太中大夫府。但是,卫青还没有进门,府里的管事卫平就匆匆跑上来,气急败坏地:“大人,霍少爷他又和人打架了!”
卫青一怔。
虽然说“养子象舅,养女象姑”,这个霍去病脸貌轮廓也确实有几分象卫青,但是,性子可是差了不知千万里。
卫青性子冷静温和,处事多经过精细考虑;而这个霍去病冲动急躁,行事往往比较冲动。卫青自幼遭遇坎坷,所以养成谨小慎微的习惯,往往十分顾及他人的感受;而霍去病虽父母离异,长期跟着卫妈妈和卫青,但卫青常常不在家,卫妈妈这个孙子异常的宠溺,所以,养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桀骜性子,除了舅舅卫青,家里就连他的母亲少儿也拿他无可奈何。
并且,这霍去病虽然受舅舅影响酷爱武功,喜欢军事;但却不喜读书。只是他聪明得自天性,有时候,自己忽发奇想与舅舅辩驳一番,卫青居然也辩他不过。
卫青喜他聪明,又见这孩子自幼父母不甚爱惜,只是一味地黏着自己,自己陪他的时间又不多,有时,他即便有些淘气也不忍苛责。于是,这霍去病越发得了势,整天不是在府里为难秦织,就是在外和那一帮将军少爷,侯门贵戚惹是生非,令卫青头疼不已。
当下一听卫平的话,又是好气又是好笑,听得多了也不以为意,淡淡道:“这一次他又揍了谁了?”
卫平嗫嚅地道:“这一次,这一次是镇国将军的儿子!”
“什么?”卫青这下真的又惊又恼。这镇国将军姓李,名非,是朝堂中从四品的武职将军,最是睚眦必报的一个人,打了他的儿子,如何了得!还没等他回过神来,卫平又补充了一句: “听说,是把李家少爷的肋骨打断了!”
卫青气得连话也说不出来,匆匆地进府,只一叠声地叫:“把霍少爷带来!”
出乎卫青意料,那霍去病对这件事非但直认不晦,还犹有余怒地道:“我没打死他就算不错的了!”
见他如此桀骜,卫青怒极反笑:“看来,你是不知道错了?”
“我没错!”霍去病将头一扭,大声道。
卫青恨恨地看着他,一时也拿他无法。便大声呵斥道:“无论何事,你伤人如此总是不对的!”
霍去病重重地“哼”了一声。
卫青气道:“人呢!家里的人到哪里去了?”
于是正厅里忽地涌上来一帮子家奴僮仆,毕恭毕敬等着吩咐。
卫青恼怒道:“把这个家伙给我关在书房里,好好反省反省!”家下人答应一声,却没有人敢去拉霍去病。
卫青更是恼怒,提高声音喝道:“还不快去!”
见主君发怒,那些下人不敢怠慢,便上前拉他。那霍去病如何肯干,手一推脚一抬,便倒了两个。
卫青见状,冷冷问道:“怎么,你还要我亲自动手么?”
霍去病见舅舅俊眉倒竖,脸色通红,知道舅舅真的生气了,便不敢再动,才愤愤地跟家人去了。
这里卫青无可奈何地命家人备礼备车,到李将军家赔礼去。
这李非儿子被打得肋骨折断,本来正怒上心头,便想到卫府理论去。不料卫青亲来赔礼,虽然仍旧气恼,但是,卫青是当今天子宠妃的弟弟,如今又深受皇帝信任,也不好得罪。于是便把怒气化作一团笑脸,十分客气相待。
好不容易,卫青才从李府回来。
但一进府门,就见秦织紧张地迎了出来:“夫君,去病不见了!”
霍去病1
第二天清晨。
长安城外,一条小河无忧无虑地从庄稼地里流过。虽然已经是初秋,小河和它的两岸都还是绿油油的,根本没有秋天的感受。河边那片小小的树林里,鸣蝉还在长长地叫着“知了——知了——!”
“讨厌!”一声恼怒的呵斥,接着就是“梆”的一声,似乎是什么重击了那棵知了鸣叫的大树,大树哗啦啦一阵战抖,飘落了一些猝不及防的叶子。
知了闭住了它的嘴,可是等树下那个愤愤的家伙才要走开,它又叫了起来,于是,又是“梆,梆”两脚,知了又不叫了。可那个家伙才走得几步,它又“知了——知了——”地叫起来了。
终于那个家伙只是悻悻地瞪了那棵大树一眼,没有再踢。而是气鼓鼓地走到河边坐下,无意识地向河水里丢着石块和土坷。
“舅舅,舅舅太过分了!都没有问我为什么?”那个家伙愤愤中带着伤心地想。
这个家伙正是偷偷离家出走的霍去病。
他今年不过十三岁,已经长得很高了。高挑结实的身体往往让人误以为他至少有十七八岁。但是,那张俊秀的脸上,仍然还是稚气未脱。
昨天,他从卫府偷跑出来,不知在哪里混了一宿。现在,头发是乱了,脸是花了,连身上那见质料很好的紫色丝袍都撕破了几处。
一夜的漂泊,让他的愤怒和冲动有所降低,代之而起的是伤心和委屈:“人家等了舅舅几天,舅舅都不来看我,然后回来了,又不分青红皂白,骂我罚我!”
眼眶有点热热的,可是这个倔强的家伙抬起头看着天空,不愿意让泪水流下。
“既然那么讨厌我,我走好了!”
这是他昨天在冲动中心里决定的。
可是,到那里去呢?
从小,舅舅那里就是自己的家!就算是偶尔回到父母身边也不自在,那样地惦念着回去,好像,在自己的心里,从来没有想过,别的地方也可以留下,别的地方也可以生活。
外婆和舅舅的身边,就是自己的家啊!
——这是霍去病一生最大的固执,就是后来他成为冠军侯,有了自己的家室,他也仍然这样坚持着,没有搬离卫府。
现在,这个未来的军事天才象所有头脑发热的离家出走的孩子一样,迷惘着痛苦:我到哪里去呢?
泪水,终于悄悄地在不知不觉中从脸庞上滑落。
远远传来了马蹄的声音,还有焦虑的呼唤:“去病——!去病——!”是舅舅卫青!几乎是条件反射地,这个刚刚才在后悔的家伙弹跳起来,拔脚就跑。
在马上,卫青已经远远地看见了霍去病。昨天带着府中的下人,几乎把长安城翻了一个遍的卫青,心里的怒火和焦虑冲上了顶门。
今天一大早,长安守卒受卫青之托跟着寻找,有人在城外小河边见到了霍去病,便连忙通报了他。
这时候,忽然看见那个小小的熟悉的身影,卫青心中大喜。不料那家伙竟然拔腿就跑。好气好笑之下,连忙追过去。
这是河边的小树林,马不好进去,卫青跳下马来,提气一奔。
那霍去病如何有他快,很快就被他一把抓住了后领。那个执拗的家伙虽然比同年的孩子都高出一大截,但是,在修长高大的卫青面前却还是个孩子。此时被一把抓住,挣了几下挣不脱,干脆转头一头扑进卫青怀里,放声大哭起来。
卫青本想抓住他好好教训他一顿,不料这家伙抱住自己就哭。哭得卫青一心的教训也飞到九霄云外去了!当下便搂住他温言相呵:“好啦,别哭了!别哭了!”
那霍去病哭得更厉害了,把眼泪鼻涕毫不吝啬地留在舅舅那身天青色丝袍上。
“原来是那么一回事!”卫青听抽抽噎噎的霍去病说完全部原因以后,不由得轻轻叹道,“原来去病是因为那镇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