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动了娱乐圈-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问题听得我都一愣,这个记者真敢问,当着这么多人,不知道那个女艺人愿不愿意回答他,也许人家一句:〃这个问题和今天的电影无关。〃就把他挡回去了也说不定。
谁知道女艺人只是稍微停顿了一下,之后非常有风度地笑了:〃谢谢你的关心。**导演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导演,但是我们只是普通朋友的关系,没有什么恋情。今天是这部电影的开机发布会,希望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到这部新片上。〃看着她春风得意的一张脸,听着她不
慌不忙说出这番话,我觉得自己简直对她佩服得五体投地。
人家的确是修炼出来了。
他成了“大哥”级的经纪人
他越风光,我越陌生,我所熟悉的那个蓬蓬已经消失了。但是我一定要承认,蓬蓬这几年的发展是成功和顺利的。就好像三级跳,他一路奔驰而来,有力地助跑,然后一、二、三,起跳……
发布会还没完,我就已经觉得意兴阑珊,于是悄悄离开座位,顺着墙根溜出大门,准备一走了之。刚出门口,看见一个个子高高的男人背对着我在讲电话,我从他身边走过,到签到台想要一份宣传资料拿回去发稿。
〃……你是于蕾吗?〃我听到身后有人语气迟疑地叫我。回头一看,就是刚才讲电话的那个男人,他穿着一件咖啡色皮衣,深色衬衫配牛仔裤,还戴着一副无边眼镜,头发用发胶打理得一丝不乱,看上去就像港台地区的某位商业成功人士。〃你不认识我了?〃他问。
我认识他吗?他好像的确有点面熟。〃对不起,我想不起来,您是……〃因为曾经有认错人的经历,我不敢冒认。
〃我是朱蓬啊!〃他大声说。
哦。我其实应该想到的,只要看见那个女艺人就应该想起他。可是他的外形的确变了,而且什么时候他变近视了?还戴一副眼镜?
我笑了,对他说:〃好久不见,真有点认不出来了……你最近好吗?在哪家公司做?〃
他也笑,一边把手机揣进兜里。〃我现在**公司做艺人部经理,我们公司是这部戏的合作方之一,今天我们的艺人有好几个都到场了。怎么,你这个大记者都没注意?〃
原来他已经是那家香港经纪公司专门管艺人的头了,这才几年的时间。看来,当初那个女艺人转签这家公司也是他的功劳。
〃你现在在哪家媒体做呢?咱们都有两三年没见了吧?〃他掏出自己的名片递给我。看他这么有礼貌,我也翻出一张自己的给他。
〃还是原单位?还在做记者……于蕾姐你一直都这么稳定。〃这么久没见了是应该高兴的,可是我怎么觉得他带着一点逢场作戏的虚浮似的。
这时一个著名影评人从我们身边走过,看来他也是想提前开溜的。朱蓬看见之后马上一脸笑容地上前拦住〃别走啊刘老师,我刚才找了您半天呢,这次还得仰仗您妙笔生花帮我们写一篇,您先别走,后边有精彩环节,待会儿我还有话和您说……〃他连推带让地把那个人又请回了会场,同时回头告诉我:〃你等我一会儿于蕾!我马上回来。〃
大约五分钟之后他折回来了。〃怎么样?公司这么多艺人够你管的了吧?〃我想我当初的预料没错,他很适应这个行业的工作。
〃还行吧,就是太累。摊子越来越大了,过一阵又要签几个艺人。〃他笑着说。他说话的感觉已经非常成熟了,只是这不经意的一笑可以让人想起几年前。
〃这没什么不好啊,累一点是难免的,只要做事有收获就行。〃我知道,他这几年的变化可以算是突飞猛进的,他已经不是几年前了。
之后大家站着聊了几句,不时有一些工作人员从我们身边走过。
〃蓬蓬哥!〃
〃蓬蓬哥。〃
他们都这么叫他,我看到朱蓬对他们微笑点头,笑容里带着一点自信和矜持。他今年大概有二十四、五岁吧?我想,现在就已经被人叫做〃哥〃了。也是,和这些新手比起来,他算是有资历的。
〃蓬蓬哥,礼拜三的歌迷见面会人不够,怎么办?〃有人走过来急匆匆问他。
〃怎么不够?不是让你去找了吗?〃蓬蓬说着,把那个手下拉到一边,小声嘱咐道:〃让那些扮歌迷的人别嫌钱少,这次一个人50块,因为是室内见面会,只要情绪激动一点就行。下次在室外的发布会,就一定加钱,如果有愿意追着汽车跑的加到200块……〃即使声音压低了很多,我还是听得到,原来蓬蓬已经把香港娱乐圈一些给新人〃造势〃的做法学来了。
可是,他还记不记得几年前他自己就是一个非常纯正的〃歌迷〃,完全不用假扮。
〃你去忙吧,我先走了。〃我对他说,〃有事再打电话。〃
〃过几天我请你吃饭!〃他对我做了个打电话的姿势,随后继续转过身和下属嘀咕。
他的言行已经是一个非常老练的圈中人了。
就在他转身的一刹那,我觉得自己好像告别了一个已经离我远去的朋友,同时,也失去了再和他联络的兴趣。
乘电梯下楼的时候,我看到了几个打扮时髦的追星族,看样子也就十七、八岁。他们手里拿着海报,叽叽喳喳地谈论着什么,往会场方向走。
不知怎么,我突然想在他们当中寻找一个人,那是一个背着双肩书包、穿着校服的笑容清纯的高三男生,他的名字很有意思,姓朱德的〃朱〃、叫天蓬元帅的〃蓬〃。
他不是我刚才见过的那个人他就是我刚才见过的那个人吗?
我很疑惑。
但是我一定要承认,蓬蓬这几年的发展是成功和顺利的。就好像三级跳,他一路奔驰而来,有力地助跑,然后一、二、三,起跳
作为观众,这时候我只能说:祝蓬蓬取得好成绩。注意保持姿势正确,千万要留神,别在比赛中途崴了脚。
2、“娱记师祖”袁之团(1)
我想,如果什么时候国内开始评选“最名如其人奖”,那么我们的娱记前辈袁之团先生一定会力拔头筹的。
在他圆如太极的脸上长了一双圆圆的眼睛,一对元宝耳朵上还挂着一副圆框眼镜,真是人如其名、名如其人,他真的又“圆”又“团”,他的光头在灯光的照射下尤其像一颗水磨汤圆,让人想拍案叫绝。当时我强忍着才没有让自己笑出来。
因为资深、活动能量大,袁之团先生在圈里的别名又叫“袁老(元老)”,很多人私下里都称他为“娱记师祖”。
初识“娱记师祖”真面目
他一边和我们说着话,一边满面笑容地对他们点头。说实话,他当时流露出的那种从容而漫不经意的神态让我感觉到了一种“资深”的分量。
1996年年底,我刚开始做记者几个月的时候,就赶上了声势浩大的〃中国流行音乐十周年庆典〃系列活动。这是由北京最著名的几家电台、电视台和报纸联合举办的纪念活动,同时还举办了多场大型演出,当时各方面的宣传如火如荼,成为圈内一件大事。因为一直以来,音乐圈人士普遍认为1986年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办的〃百名歌星演唱会〃是中国现代流行音乐的蓬勃起点,所以在1996年,也就是十年之后,应该举办这样一次盛大的纪念活动。而且,1996年也是国内流行音乐发展非常活跃和丰富的时期,我记得当时举办的活动人气很旺、显示出一片生机。
这也是我第一次近距离地参与这种大型活动,觉得处处充满新鲜感,并且也见到了很多流行音乐圈和媒体内部呼风唤雨的人物。
在这次活动的一个晚宴上,各路媒体和众多大小歌星基本都到齐了,现场一片星光、欢声笑语,大家穿梭来往、寒暄搭讪,忙得不亦乐乎。我这时候就像是一个逛庙会的,手里拿着相机,一双眼睛基本上已经顾不过来了。记得当时我们报社还有好几个同事一起,但是一进入现场大家就做鸟兽散,纷纷找熟人聊天去了。我刚入行没多久,基本上不认识几个人,也不好意思打扰别人的谈话,于是就只好躲在一边发呆。
不知什么时候编辑部主任也来了,他进场之后发现了坐在墙角的我。〃干嘛呢于蕾,怎么不到处走动走动?你可是记者啊。〃他走过来对我说。
〃……我谁都不认识,找谁说话啊?〃我非常为难地吞吞吐吐。
我承认,自己的性格其实非常内向,我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做记者,而且是成天和娱乐圈的明星们打交道的〃娱记〃。刚入行的时候我一度很痛苦,努力克服自己的害羞和种种不适应,那个阶段的感受让我现在记忆犹新。
主任看出了我的难为情,他笑了:〃走吧,那我带你到处看看去。〃
在靠近宴会厅中心的位置,蔡国庆和解晓东正被一个电视台的主持人拉着采访,他们对着摄象机谈笑风生。过一会儿,毛宁和那英也结伴来了,他们不停和周围的熟人打招呼。我正在辨认我身边的毛阿敏拎着的手提包的牌子,这时候我们主任一把拉住了和刘欢一起往门口走的北京音乐台副台长的胳膊,和他聊起了一些合作的事情。
〃对了,给你介绍一下我们报社的新人,人物版编辑于蕾。以后有什么事还得让你多关照点。〃主任的交际手腕一流,他不失时机地把我给推出去。
〃你看见袁之团了吗?他总是一转眼就被人找走,我都找他半天了。〃副台长笑着和我打了个招呼,然后随口问我们主任。
主任伸长了脖子在会场巡视了一圈,然后手指着一个角落说:〃他不是在哪儿嘛,正和韦唯说话呢。〃
〃袁之团?是***报的那个著名记者吗?〃等到副台长转身离开,我很有兴趣地问主任。
〃怎么?你对同行也这么感兴趣?〃主任觉得有点奇怪,〃看来他的知名度很高嘛,你想认识他?〃
〃……我以前只见过他的名字,没见过人。〃我有点不好意思。
〃倒是应该让一些前辈给你点指导,〃主任一边说着,眼睛在会场里继续找人。过了大约十分钟,他终于〃捞〃住了一个从我们身边匆匆走过的光头男人。“强行”给我们彼此介绍了一下:〃袁老,今后照顾一下我们的新人……于蕾,这位就是今天活动的总策划、圈内著名大腕袁之团老师。〃
我最开始知道袁之团这个名字,是在一家著名报纸的文化娱乐版上。当时我还没有进入这个圈子,娱乐圈的很多资讯都是这个叫做“袁之团”的人带给我的。今天,我得以见到了 〃娱记师祖〃的真面目。他的形象就像本文开头我描述的那样。
就在他停留的这几分钟时间里,不断有一些歌手笑着过来和他打招呼〃袁老师!〃〃元老!〃他一边和我们说着话,一边满面笑容地对他们点头。说实话,他当时流露出的那种从容而漫不经意的神态让我感觉到了一种〃资深〃的分量。
〃你是'中戏'的学生?〃听完我们主任对我的介绍,他一边看着我的名片一边问我。我说是,还没毕业呢。〃最近我倒是经常去你们学校看戏。今后有什么事咱们随时联络……〃说着他翻出一张自己的名片给我,然后从兜里掏出早已经响了半天的手机,开始忙不迭地接电话。这时,又有人跑过来叫他,他向我们象征性地挥了一下手,就消失在人群里了。
“娱记”新手对“红包”的疑虑
什么〃发稿费〃?我一边接过请柬和那个牛皮纸信封,一边纳闷。签完到之后,在走进会场的同时我疑惑地打开了信封,发现里面放着崭新的三百块人民币。
一个多礼拜之后的一天。刚在报社开完选题会,我的呼机就开始响,回电话过去,原来是袁之团老师。
〃刚给你们主任打完电话,他还挺忙的。明天有一个大型演唱会的新闻发布会,下午三点整在首都大酒店,你们主任有事来不了,他让你过来。请柬在我这儿,明天咱们现场见吧。 〃他干脆利落地说完,挂了电话。
我这边刚把电话放下,主任就走了进来:〃元老跟你联系过了没有?你明天自己去吧,也该锻炼锻炼了,据说有很多港台一线歌手都会到场,你抓几个重要的人提些问题,回来给头版做一篇报道。〃
第二天下午,我提前一个小时就出发了。说实话,自从做记者以来,这是我第一次自己单独出席活动,所以难免有点紧张。而且主任又要我现场找重要人物采访,这让我颇费了一番脑筋因为不知道具体都有谁参加发布会,我的心里一直在打鼓:我该问什么问题?都问谁?主任说〃元老〃负责这次活动的宣传,我不懂的可以问他。可是报道写多少字合适呢?就上这一期吗……这些问题在我脑子里转来转去,结果已经到了半路,我才发觉相机和名片都忘了带。于是急忙赶回报社去取,之后再重新火速出发这样一折腾,等我赶到时已经迟到了五分钟。
出乎我意料的是,当我上气不接下气到了发布会现场时,发现袁之团还站在门口笑嘻嘻地和大家聊天呢,签到台周围也挤了好几家京城著名媒体的记者们在扎堆,看样子都是来了没多久的。大家也不急着进会场,而且会场里似乎也没有已经开始的意思,所以这些〃老记〃们都宁可各自找熟人交流一下。
我慢慢地蹭到了〃元老〃面前,和他打了个招呼,就在这时候,会场外的人已经陆续开始进场落座了。元老走到我面前,从一个大口袋里掏出请柬和一个信封塞给我〃先去签到,会后凭请柬领纪念品。还有,这是你的发稿费,你收好。〃
什么〃发稿费〃?我一边接过请柬和那个牛皮纸信封,一边纳闷。签完到之后,在走进会场的同时我疑惑地打开了信封,发现里面放着崭新的三百块人民币。
这是怎么回事儿?开会怎么还发钱啊?我看着左右没人,急忙把钱放回信封里去,想过一会找到〃元老〃问问再说。
内地明星比港台明星身价差多少?
我发现袁之团交给我的资料中有一页是港台和内地歌手的出场费报价,就觉得奇怪他怎么会把这么“内部”的资料给我看?同时我也发现,当时香港二、三线歌手的出场费竟然高出我们内地一线歌手的一倍还多!
这是一次迎接香港回归的大型演唱会,包括内地和港台很多著名歌手都登台献艺,发布会上很热闹,香港的四大天王到了三位,同时还有一些正在走红的青春偶像。
当记者们开始提问的时候,大部分人很明显地对港台艺人感兴趣,主席台上的黎明和郭富城等人谈笑风生、应接不暇,而内地的歌手就都被〃晾〃在了一边。
我正觉得纳闷,这时候袁之团悄悄走到我身边,小声对我说:〃觉得有什么不对劲了吗?〃
〃怎么没人理咱们内地的歌手?〃我对他说。
〃那你就提问啊,这是几页资料,过一会你想好了马上举手。〃说着,他塞给我几页纸就离开了。
我发现袁之团交给我的资料中有一页是港台和内地歌手的出场费报价,就觉得奇怪他怎么会把这么〃内部〃的资料给我看?同时我也发现,当时香港二、三线歌手的出场费竟然高出我们内地一线歌手的一倍还多!这真是离谱。也许这就是市场规律吧,我想,但是我也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