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读者理想藏书-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下郡国利病书》
(清)顾炎武(1613~1682)
《四部丛刊》本。
明末天崩地解,社会矛盾十分复杂,为了挽救社会危机,以便经世致用,顾炎武历经23 年,根据《二十一史》、《明实录》、《一统志》和省府州县志及历朝奏疏文集,分类辑录有关民生利害部分编成此书。与一般的地理书不同的是,《天下都国利病书》偏重于郡国利病的论述,亦重军事地理。在综合利用地方志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自己的修志理论:修志人员要有一定的学识,运用原始资料,遇到疑义要认真考核,考证不清者存疑,尽量网罗天下志书以作参考,进行实地考察以得实证,文字要流畅易懂等。
本书辑录原文,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原始材料,叙述也比较集中、系统和完备。是一部价值很高的政治地理著作。
《西行漫记》
(美国)斯诺(1905~1972)
收入《斯诺文集》(第二卷),新华出版社1984 年汉译本,董乐山译。
长篇报告文学。原名《红星照耀中国》,1938 年译到中国时,改名《西行漫记》出版。斯诺是美国著名记者,1936 年6 月至10 月,他亲自前往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有深入接触。回国后,他出版了这本书,从一名外国记者角度,记录了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报道了他此行所了解和理解的一切,他向世界展现了一个全新的中国,头三周即创下了12,000 本的销售量,而且至今仍是西方人了解中国的最主要的作品之一。
《新仪象法要》
(宋)苏颂(1020~1101)
《守山阁丛书》刊本。
这是一部关于天文仪器的专著。宋代先后制成过许多大型的天文仪器,元祐元年,苏颂奉诏检验这些新旧浑仪,并于元祐七年制成水运仪象台。
《新仪象法要》分别介绍了浑仪、浑象以及他的水运仪象台的总体、台内积压原动及传动机械、报时机构等。有图有文。包括了我国现存最古的机械图纸。王振铎先生在复原水运仪象台时,发现这些图的一点一线都有依据,书中所记尺寸数字是准确的。在介绍浑象部分,有星图二种五幅。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赞叹说:“苏颂在1094 年出版的书中所画的一幅星图以麦卡托投影法描绘出半个天空,要记住,这在麦卡托之前500 年!”
《新仪象法要》是研究中国科学史、中国机械史、钟表史、中国天文学史的重要文献。
《元和郡县志》
(唐)李吉甫(758~814)
中华书局1983 年版,贺次君点校。收入《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
中国现存最早的地理总志。原名《元和郡县图志》,元和是唐宪宗的年号,因每篇之首冠以图,故称图志,至北宋图佚,始称《元和郡县志》。
《元和郡县图志》是一部反映唐元和年间藩镇割据状况的地理总志,以州(郡)县建制为经,记载了疆域政区、自然地理、经济地理、人口地理等方面的内容。书中所载,比正史地理志要详尽得多。从此书中我们不仅可知天下州县沿革,各地物产多寡,还可考开元及元和两个时代户口的盛衰等。
李吉甫久任宰相,熟悉当时图籍,所以记述详瞻,为后世研究唐代历史留下了宝贵的地理资料。以后的《太平寰宇记》等地志在体例上也多受此书的影响。
三次推荐书目
C·哥伦布关于新近发现的岛屿的信件(意大利)C·哥伦布大陆和海洋的形成(德国)阿·魏格纳(1880~1930)
岛夷志略(元)汪大渊(约1311~?)
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德国)阿尔弗雷德·赫特纳(1859~1941) 地理学的性质(美国)理查德·哈特向(1899~)
地理学思想史(美国)普雷斯顿·詹姆斯(1899~)
地理学性质的透视(美国)理查德·哈特向(1899~)
地理学中的解释(英国)大卫·哈维甘石星经(战国)甘德、石申(生平不详)
古代的地理学波德纳尔斯基古利伯尔的旅行林·拉德纳横贯黑暗大陆(英国)斯坦利(1841~1904)
怀河戴维·J·邓肯科罗拉多大江探测记(美国)鲍威尔坤舆万国全图利玛窦理论地理学威廉·邦奇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清)李兆洛(1769~1841)
琉球地理志姚文栋编译南洋旅行记欧游心影录梁启超气候与生命
贝尔格日本国志(清)黄遵宪(1848~1905)
时宪历(明)徐光启(1562~1633)
世界的和谐(德国)开普勒(1571~1630)
世界航行记(英国)詹姆斯·库克(1728~1779)
世界环航记(意大利)皮加费塔(1491~1534)
世界上最恶劣的旅程加拉德授时通考鄂尔泰、张廷玉主编四洲志慕瑞著;林则徐译太平寰宇记(北宋)乐史(930~1007)
谈天约翰·赫歇尔著;李善兰、伟烈亚力译天文学大成托勒密天文夜谭巴顿西秦旅行记夏小正作者不详(成书于战国)
晓庵新法(清)王锡阐(1628~1682)
新天文学开普勒新英格兰和纽约游记蒂莫西·德怀特游动的湖(英国)斯文海定游赫布里底诸岛日记(英国)鲍斯韦尔(1740~1795)
与英国皇家学会的通信(英国)列文虎克(1632~1723)
宇宙论(德国)洪堡(1769~1859)
宇宙之谜(德国)海克尔(1834~1919)
中国分省地理图
23。中国哲学(上篇)
中国哲学(上篇)名著排行榜
庄子(31 次)老子(29 次)论语(29 次)韩非子(25 次)孟子(25 次)荀子(22 次)周易(20 次)礼记(18 次)墨子(17 次)尚书(17 次)论衡(15 次)四书集注(13 次)明夷待访录(12 次)传习录(10 次)淮南子(9 次)吕氏春秋(9 次)周礼(9 次)管子(7 次)仪礼(6 次)春秋繁露(5 次)二程全书(5 次)焚书(5 次)公孙龙子(5 次)白虎通义(4 次)列子(4 次)日知录(4 次)象山先生全集(4 次)张载集(4 次)朱子语类(4 次)近思录(3 次)礼记正义(3 次)龙川文集(3 次)仁学(3 次)续焚书(3 次)周易参同契(3 次)朱子全书(3 次)读四书大全说(2 次)困学纪闻(2 次)老子注(2 次)
孟子字义疏证(2 次)
潜夫论(2 次)
申鉴(2 次)
神灭论(2 次)
四存编(2 次)
五经正义(2 次)
新语(2 次)
首批推荐14 本
《庄子》
(战国)庄周(约前369~前286)
中华书局1982 年版,曹础基《庄子浅注》。
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庄周及其后学所著。庄周,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隐者。《庄子》今本33 篇,其中内篇7 篇,一般认定为庄子所著,外篇15 和杂篇11,一般认为可能掺杂其门人和后学的作品。
庄子思想的核心是“道”,《庄子》继承了《老子》的道论,将世界一分为二,一是经验世界的“物”,另一是超经验世界的“道”。“物”是各种具体事物,“道”是无形无象,不可感觉而又有情有信,可传可得的存在,是产生天地、鬼神与上帝的本根。人们如果立足于物看问题,就会发现事物之间各有差异,整个世界充满矛盾、痛苦,如果立足于“道”看问题,就会从大本大全的高度把握世界,从而从现实的困顿和痛苦中解脱出来,获得自由的生活方式。
由老子开启的道家,经庄周及其后学的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流远脉长的一大思潮,与儒家的入世的人文精神不同,庄周思想是一种超越出世的人文精神,这两种人文精神互相补充,共同塑造了中国古代文化和中国知识分子的性格。
《庄子》为文,汪洋恣肆,仪态万方,用文学的语言,寓言的形式,朦胧的诗意表达深刻的哲学思想,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老子》
(春秋)老子(约前580~约前500)
马叙伦《老子校诂》,高亨《老子正诂》,朱谦之《老子校释》。
又称《道德经》,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一,相传为春秋末期老子所著。老子,据《史记》记载,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为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官)。相传孔子曾向他请教过周礼,晚年隐居著述,成《老子》5000 言,开创道家学派。
《老子》今本共81 章,分上下两篇。据现代学者考证,《老子》可能是道家后学根据老子的思想言论记述、整理、加工而成,约在战国初年成书。《老子》哲学思想的最显著的特点,是第一次把“道”作为哲学最高范畴并予以系统地论证。认为“道”是世界万物的总根源,整个宇宙都是从“道”这个最高实体中演化而来。在认识论上提出“有无相生”的辩证思想,认识到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转化。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倒退到“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社会,形成了保守、复古的乌托邦理论。
《老子》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它作为道家学说的开山之作,为道家奠定了理论框架。道家思想与儒释二家,成为中国人思想的主干。
《论语》
(春秋)孔子(前551~前479)
中华书局1980 年版,杨伯峻《论语译注》。
儒家经典。《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全书共20 篇,约成书于战国初年,由孔子弟子或再传弟子编辑而成。
《论语》一书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道德观点和教育思想。
孔子强调礼制,即规范各社会等级的行为准则,建立理想的社会秩序。孔子把“君子”作为完美人格的典范,君子恪守道义,注重道德修养和自我完善,积极进取。君子式的道德规范、思想精神构成了中华民族伦理型文化的原型。孔子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倡导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留下了许多有关学习的格言,成为万世师表。
《论语》一书,由于孔子在中国文化、思想界的崇高地位,一问世后就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汉代以来,它是读书人的必读书,特别是经过宋代朱熹的注解,列入《四书》以后,便一直成为科举考试最重要的教科书,宋元明清的读书人无不受其影响。古人心目中,《论语》是修身治国的宝训。
《韩非子》
(战国)韩非(约前280~前233)
中华书局1962 年陈奇猷《韩非子集释补》。
本称《韩子》,为与韩愈相区分而改。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撰。
55 篇,其中绝大部分出自韩非手笔,少数篇章为后人掺入。
《韩非子》一书,集先秦法家思想之大成,重点宣扬韩非势、法、术相结合的法治理论。势,指君王高高在上,君临一切的权势,这是国君统属群臣、号令百姓的力量所在,是君王之所以为君王的凭借。法,表现为各种法律条文,其中心任务是要为公正、合理地施行赏罚确定一套严格的标准。术,指君主驾御群臣的谋略和方法。《韩非子》为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奠定了基本模式,也为千古帝王的统治提供了行为准则。韩非的文章气势雄浑,还记载了大量的寓言故事说理,最著名的有守株待兔、老马识途等,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韩非子》一书,可以称为中国的《君主论》。
《孟子》
(战国)孟轲(约前385~前304)
中华书局1960 年版,杨伯峻《孟子译注》。
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孟子的学生万章、公孙丑记述孟子言行和孟子与当时人或弟子相互问答之辞整理成书,7 篇。孟轲,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受业于子思门人,一生致力于发展孔子的学术思想与政治主张,在封建时代被统治者封为“亚圣”。
《孟子》思想的基石,是孟轲对人的本性问题进行思考而提出的性善论。孟轲主张人性本善,仁、义、礼、智等道德观念为人所固有;将性善论推广到政治实践中,告诫君主以仁爱之心对待民众,实行仁政,就能保民而王。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对塑造中国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民贵君轻”的思想,在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和近代启蒙思想家那里得到回响。孟子的文章,气势雄伟宏大,感情真挚强烈,是先秦散文的代表作,为后人推重。
在汉代,《孟子》一书已有一定影响。宋代,朱熹将《孟子》列入“四书”,升入经部,进一步提高《孟子》的地位。元明清三代,“四书”成为科举考试的教科书,《孟子》也就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必读书了。
《荀子》
(战国)荀况(约前298~前238)
北京古籍出版社1956 年版,梁启雄《荀子简释》。
亦称《孙卿子》。作者荀况,字卿,又号孙卿,战国时赵国人,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荀子》经汉代刘向整理,定
著32 篇,流传至今。
与孟子注重思考人的内部精神世界不同,荀子重在思考人的外部世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荀子的天人观认为,天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如果能够明白自然界各有其职分,掌握自然规律,就可以利用自然万物为人类造福。荀子在人性问题上把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品质区分开来,认为人的自然属性是恶的,只有通过后天的长期教化和学习,才能变成善的社会品质。认识论上,荀子肯定世界是可知的,并在《正名》篇中阐述了他的逻辑思想。在政治上主张道德功利合一。
荀子的思想,相当丰富,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多方面影响,在中国学术、思想界的地位不可忽视。正如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所说:“荀子在中国历史之地位如亚里士多德之在西洋历史,其气象之笃实似之。”
《周易》
(西周)相传系周人所传。
中华书局1981 年版,李镜池《周易通义》。
亦称《易经》,又简称《易》。儒家经典之一。该书是中国古代一部占筮书,作者大概是西周末年一位占筮官。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的384 爻,卦、爻各有说明,这就是卦辞和爻辞。作为占卜之用。《传》是儒家学者对《易经》所作的各种解释,10 篇,也称《十翼》,相传孔子所作。
《周易》的内容广泛地体现了当时生产、生活的情况,如祭祀、战争、生产、婚姻等,是研究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周易》是先秦以后中国哲学发展的源头之一,《易传》中阐释了阴阳互补的方法、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和自强不息的积极进取精神。此外,《周易》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对中国古代天文学、数学、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对近代西方创立微积分和二进位制数学也有启发。《周易》这本古老的奇书在今天以其玄妙和神秘,仍然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礼记》
(西汉)戴圣(生卒年不详)
《十三经注疏》本。
或称《小戴礼记》,西汉经学家戴圣编辑。戴圣的叔叔戴德也编了一部有关礼的书,称为《大戴礼记》,85 篇。戴圣从中删选49 篇,称作《小戴礼记》,即今天流传的《礼记》。
该书是一部礼仪家关于古代礼节习俗、规定、界定和轶事的文集。内容十分庞杂,大体可分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