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回忆录之孤军奋战-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制定一个登陆英国的计划,并在必要时加以执行。……整个计划的准备工作必须
在8月中旬之前完成。”于是,各方面积极行动起来,加快进行这一工作。
* * * * *
德国海军计划用机械化武器展开进攻,他们打算从灰鼻角用重炮猛轰多佛尔,
再由强大的炮兵沿多佛尔海峡在法国海岸上给予掩护,以便在英吉利海峡最便捷的
线路上开辟一条狭窄的走廊,两侧由布雷区环绕,并在外围布置潜艇保护。陆军便
由这条走廊摆渡过海,大量增援部队分批跟进。海军任务就此结束,以后就由德国
陆军将领们自己去解决问题。
再来看看我们自身的条件:我们不仅拥有海军优势,而且在优势的空军掩护下
只需用小型舰只便可彻底粉碎他们的布雷区,并摧毁那一二十艘为保护雷区而集结
的潜艇。所以说这一提议从一开头就毫无希望。尽管如此,法国沦陷后,任何人都
看得出,要想避免持久战以及由此造成的一切恶果,惟一的希望就是迫使英国投降。
正如我们已经叙述过的,德国海军在与挪威军队作战时曾经遭受重创,已成残兵败
将,又如何能给予陆军多大支援?不过,既然德国海军有它自己的计划,谁又能断
定他们不会在无意之中撞上好运呢?
德国陆军统帅部对入侵英国问题一开始还颇感疑虑。他们对此既无计划,又未
作准备,连人员也未作任何训练;但是,在几星期内接连打了几个漂亮的大胜仗后,
他们的胆子马上大了起来。他们认为,保证安全渡海不是他们的责任,他们只负责
大军登陆后的战斗任务。的确,早在8月间,雷德尔上将就觉得很有必要提请他们注
意渡海的危险,稍不留神就会全军覆没。因而,运送陆军过海的责任明确交与海军
后,德国海军部—直倍感悲观。
7月21日,元首会见了三军首脑。他对他们说战争的决定阶段已经到来。只是英
国还未认识到这一点,还是希望转危为安。他谈及美国对英国的支持以及德国与苏
联政治关系可能发生的变化。他说应把执行“海狮”作战计划看作是迅速结束战争
的最为有效的办法。希特勒在与雷德尔长谈后才开始明了,潮汐、海流和海上的种
种神秘现象将会给渡越海峡带来些什么样的难题。因此他把“海狮”作战描述成“
一项非常大胆勇敢的任务”。“尽管航程很短,但这绝不像渡过一条河那样简单,
而是要渡过由敌人控制的一片海域。这也不像进攻挪威那样是完全一边倒的战斗,
采取突然袭击也显然不行;我们的敌人已作好防守准备,并且极端顽强,他们还控
制着我们必须利用的海域。陆军作战需要40个师。·;最大的难题是物资补给和储备。
我们不能指望在英国就地获得任何物资供应。”“海狮”作战计划的先决条件是完
全获得空中主动权,在多佛尔海峡使用威力强大的大炮作为掩护,并设布雷区来加
强保护。希特勒说:“一年中的时机选择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北海和英吉利海
峡在9月的下半月天气会变得非常恶劣,且在10月中旬就开始有雾。因此,主要的登
陆行动必须在9月15日之前完成,过了这一天,德国空军和重武器之间的配合就不太
可靠了。既然空军的配合是先决条件,就应该由此作为决定日期的主要因素。”
就登陆战线的宽度和进攻目标的数目,德国参谋人员争得面红耳赤,但仍然没
有结果。陆军要求在整个英国南部沿海,从多佛尔到波特兰以西的莱姆里季斯的一
系列地点登陆。他们希望在多佛尔以北的拉姆斯格特进行辅助性登陆。而德国海军
参谋部则认为,要想安全渡过英吉利海峡,最适宜的地点是在北福兰角和威特岛西
端之间。陆军参谋部据此拟定计划,准备在多佛尔以西到莱姆湾之间的各个地点登
陆10万人,随即再登陆16万人。德国陆军统帅宣称,在布赖顿地区至少应登陆4个师。
他还要求在迪尔到拉姆斯格特之间登陆;至少出动13个师,尽可能在整个战线的各
点同时登陆。此外,德国空军要求随第一批登陆军队运去52个高射炮中队。
然而,海军参谋长明确表示:如此大规模且要求这样迅捷的行动几乎没有可能,
要护送登陆部队通过所提及的辽阔海域,他实在无力承担此任。他的意思是,陆军
应在这一范围内挑选最为有利的登陆地点。即便德军掌握了空中优势,海军的力量
一次也只能护送一批人过海;他们认为,多佛尔海峡最狭窄的部分是风险最小的航
道。要将第二批16万人连同装备一次就运过海峡需要200万吨的船只,即使能满足这
一空想条件,港口也无法同时容纳如此大量的船只。目前,能做到的只是先将这些
师的第一梯队运过海峡去建立狭窄的桥头阵地;再运送第二梯队登陆,这就至少又
需要2天时间;更不用说把人们认为必需登陆的第二批6个师运送过海了。他进一步
指出,在辽阔的海岸线登陆就意味着各个选定的地点涨潮时间有3—5个半小时的差
别。因此,要么在某些登陆地点接受不利的潮汐条件,要么就放弃同时登陆的计划。
他的这一意见别人很难加以反驳。
* * * * *
在这些备忘录更换过程中,许多宝贵时光被浪费了。直到8月7日,哈尔德将军
才坐下来和海军参谋长当面磋商。哈尔德将军直截了当地说:“我完全否决海军的
提议,从陆军的观点来看,这简直和自杀无异。倒不如将登陆部队直接送进碎肉机
来得干脆。”海军参谋长反驳道,他同样拒绝在过于开阔的海岸线上登陆的计划,
那样只能导致部队在运输途中遭受损失。最后,希特勒只能采取一个折中的办法,
然而这个办法既不能讨好陆军又不能使海军满意。8月27日,最高统帅部发出了一项
指示,规定“陆军行动必须兼顾可资利用的船位以及渡海与登陆的安全”。因此,
从迪尔到拉姆斯格特之间的登陆地点一概放弃,而登陆的海岸线也从福克斯通延伸
到博格诺尔。即便是达成这种程度的协议,时间早已悄悄拖到了8月底;当然,这一
切都要取决于赢得空战的胜利,而到目前为止空战已进行6个星期了。
军事计划终于根据最终定下的登陆扎营地拟定了。军事指挥权由龙德施泰特执
掌,但由于缺乏船只,他的部队被削减为13个师,后备部队12个师。从鹿特丹与布
洛涅之间各港口出发的第十六集团军将在亥斯、拉伊、黑斯廷斯和伊斯特本附近登
陆;而从布洛涅与阿夫雷之间各港口出发的第九集团军则进攻布赖顿与沃信之间的
海岸。该计划还预计从地面夺取多佛尔,随后两军汇合一处,向坎特伯雷一埃斯福
德一梅菲尔德一阿伦德尔这条掩护线挺进。总之,第一批计划登陆11个师。他们乐
观地希望在登陆1周后向前推进到格雷夫森德、赖吉特、被得斯菲尔德和朴次茅斯。
第六集团军作为后备部队,所属各师随时准备增援3如果情况许可,还要把进攻的海
岸扩展到韦默思。的确,德国并不缺少骁勇善战、装备精良的部队,但却需要将这
些部队完全地运送过海。
最艰巨的头一项任务落在了海军参谋部的肩上。德国大约共有120万吨海运船舶
可以用来应付一切不时之需。载送人侵部队一项就需用去一半多,这样一来便会造
成巨大的经济混乱。9月初,海军参谋部报告可征用:
运输舰 168艘(共70万吨)
驳船 1910艘
拖船及拖网船 419艘
摩托艇 1600艘
所有这些舰只都需要配备船员,从海道和运河驶往集结港口。9月1日,准备入
侵的大批船只开始向南移动时,英国皇家空军立即对此进行严密监视,随时报告他
们的一举一动,并对安特卫普到阿夫雷的全部海岸线进行猛烈袭击。德国海军参谋
部记录道:“敌人连续在沿岸海面进行战斗防卫,集中轰炸‘海狮’出发港口,并
侦察沿岸活动,种种迹象表明,敌人已经预备对付我方即将进行的登陆。”
又说:“英国的轰炸机和英国空军的布雷队……仍然保持着充分的作战能力,
而且可以确定,英国军队的活动尽管没有使德国的运输遭受决定性的阻碍,但无疑
是成功的。”
尽管一再拖延且蒙受一定损失,德国海军还是完成了他们任务的第一部分。他
们为事故和损失所留出的10%的后备全部耗尽,但剩下的仍然超出第一阶段所计划
的最低限度。
* * * * *
此时,德国海军和陆军都将重担压到空军身上。面对英国舰队和小型舰只的压
倒优势,德军开辟走廊的全部计划——由空军掩护井在航道两侧敷设水雷——能否
成功取决于德国空军能否击败英国空军,取决于在英吉利海峡和英格兰东南部能否
完全取得制空权,不仅要在渡海航道的上空而且还要在登陆各点的上空掌握制空权。
三军中较者的两个军种都把责任推到了戈林元帅身上。
戈林毫不迟疑地承担了这一责任。因为他相信,德国空军凭着数量上的极大优
势,只消苦战数周便可打垮英国的空防,摧毁英国在肯特和苏塞克斯的机场,完全
控制英吉利海峡。此外,他还确信,轰炸英国,尤其是轰炸伦敦,会迫使颓废而爱
好和平的英国人退却求和;使他们在入侵的威胁迫在眉睫时更想求和。德国海军部
则颇不以为然,他们顾虑重重,认为只有在万不得已时方可执行“海狮”作战计划。
7月间,他们曾建议:除非无限制的空袭和无限制的潜艇战能“使敌人根据元首提出
的条件进行和谈”,否则就应将该计划推迟到1941年春再执行,但凯特尔元帅和约
德尔将军都很高兴见到空军最高统帅如此有把握。
这些日子是纳粹德国的好时光。早在迫使法国蒙受贡比涅停战协定的羞辱以前,
希特勒就已经高兴得手舞足蹈了。德国军队曾耀武扬威地穿过凯旋门,一直行进到
爱丽舍田园大街上。他们还有什么不能做到?为什么还踌躇不决而不乘胜前进呢?
因此,参与“海狮”作战计划的海、陆、空三军都各自研究于已有利的因素而将不
利的一面留给友军。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随着疑虑的产生和加强,行动日期也一再向后推迟。希特
勒在7月16日发布命令,一切准备工作应在8月中旬完毕。海、陆、军三军一致认为
这是不可能的。到7月底,希特勒遂同意以9月15日为入侵英国的最早日期。同时,
要等计划中的加强空战的结果明朗后再决定采取行动。
8月30日,海军参谋部报告说,由于英国对人侵舰队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准备工
作无法在9月15日如期完成。在他们的要求下,入侵日期推迟到9月21日,并另附一
条件:要提前lO天预先通知,这就是说,应于9月11日发出预备命令。然而到了9月
10日,海军参谋部再次报告,由于天气一直很坏和英国的反轰炸,他们面临着诸多
困难。他们指出,尽管海军方面必要的准备工作到21日可以完成,但是所规定的行
动条件——在英吉利海峡上空取得绝对空中优势却无法实现。因此,希特勒在11日
又将预备命令推迟3天,即把最早的入侵日期改为24日;可到了14日,他又把入侵日
期进一步往后推;到17日,行动日期干脆无限期后移,个中缘由,敌我双方的意见
倒并无二致。
9月7日,据我军获悉的情报显示,驳船和小型舰只正在奥斯坦德至阿夫雷的各
港口之间向西南移动,但由于这些集结船只的港口都遭到英国空军的猛烈轰炸,在
德军即将采取实际行动之前,这些船只是不可能驶人这些港口来的。德国空军由于
从挪威调来了160架轰炸机而大大加强了在阿姆斯特丹和布雷斯特之间的攻击能力;
在加来海峡地区的前沿飞机场上也有短程俯冲轰炸机队。前几天被我方俘获的4个德
国人承认自己是间谍,他们是在东南海岸从一个划艇上登陆后被俘的。他们坦白承
认准备在未来的两周内随时向德国报告伊普斯韦奇一伦敦—里丁一牛津地区英国后
备部队的动态。而9月8日一10日之间的月相和潮汐条件对敌人从东南沿岸入侵都极
为有利。就这一点,参谋长委员会的结论是德军入侵已近在眼前,防卫部队应立即
待命。
然而在当时的本土部队司令部内,因为没有过渡阶段,所以还没有什么办法可
以将原有的提前8小时通知准备战斗的命令改成“准备立即投入战斗”。因此,本土
部队于9月7日晚上8时对东岸和南岸两个指挥区发出了“克伦威尔”这一密码命令,
意思是“入侵迫在眉睫”,指示沿海部队应作好战斗准备。同时,这一命令也送达
伦敦地区的所有驻军以及总司令部后备队的第四和第七军。为了让联合王国内的所
有其他指挥区了解这一情况,也向他们传达了这项命令。得到此令后,国内某些地
方的国民自卫军指挥官就自作主张地敲响了教堂的钟,召集国民自卫军。当时我和
参谋长委员会都不知道已使用了“克伦威尔”这个密码命令:于是在翌晨发出指示,
要制定某些过渡阶段的警备信号,以便于以后遇到情况时逐步加强戒备,而不必一
开始便宣布入侵迫在眉睫。可以想象得出,这件事引起了诸多议论和不安,但报纸
和议会都没有提及此事。对于所有人来说,这倒是一帖振奋精神的良药和一次防御
大演习。
* * * * *
当我们追述德国入侵的淮备工作逐渐达到高潮后,我们不难看出,他们早期的
胜利心情怎样逐渐变成怀疑,直至最后完全失去了信心。在7月和8月命运交关的时
刻,德国海军总司令雷德尔曾向他的陆军空军同僚们竭力说明大规模两栖作战将遇
到的严重困难。他深知海军的弱点和缺乏充分的准备时间,力图对哈尔德所提出的
在辽阔海岸同时登陆大批部队的庞大计划加以限制。另一方面,野心勃勃的戈林一
心想着单凭空军建立奇功,不愿参加联合作战计划,也不甘心在有系统地削弱敌人
抵抗的入侵区域内让空军只充当无足轻重的配角。
从记录中可以明显看出,德国最高统帅部绝不是一个目标一致、相互对各自的
能力和限度有适当了解的协作机构。相反,每一个军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