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二战回忆录之孤军奋战 >

第5章

二战回忆录之孤军奋战-第5章

小说: 二战回忆录之孤军奋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见了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和比约特将军。戈特勋爵未接到开会通知,因而无法出
    席,也没有其他英国军官到会。比利时国王把此会描述成“4个小时的乱谈”。会上
    讨论了三国军队的协作问题,魏刚计划的执行问题,以及万一计划失败后,英法军
    队撤退到利斯河和比利时军撤退到伊士尔河的问题。下午7时,魏刚将军不得不离开
    伊普尔,而戈特勋爵直到8点才赶到那儿,他只能从比约特将军那里得到一份会议记
    录。魏刚乘车先回加来,乘潜水艇到迪埃普,再转回巴黎。比约特则驱车回去应付
    危局3不到1小时,他因车祸丧生,一切又因此搁置下来了。
      21日,艾恩赛德回来报告说,接到内阁指示后,戈特勋爵似乎对向南进发颇有
    微词。他认为,向南进军应同时包括斯凯尔特河的后卫行动,作为向敌人的装甲部
    队和机动部队固守地区的进攻。在这样的运动战中应对两翼进行保护。如果这样进
    攻,法国第一集团军和比利时部队看来又不能一致行动。艾恩赛德补充说,北方法
    军统帅部一片混乱,在过去的8天中,比约特将军没有尽到协调的责任,而且军务显
    得杂乱无章,毫无计划。另一方面,英国远征军则士气高昂,作战伤亡迄今约500人。
    他生动地描述了道路上的情景:沿途都是一群群的难民,惨遭德国飞机的扫射,就
    连他自己也曾遇到一次危险。
      因此,战时内阁面临两个同样可伯的选择。第一,英国陆军不惜一切代价,不
    论法军和比军是否合作,都要打开一条出路通往南方或索姆河,但戈特勋爵对于他
    的部下能否胜任这项任务表示怀疑;第二,从敦刻尔克进行海上撤退,但这样会遭
    到敌机的空袭,而且肯定要丧失所有的大炮和装备,尽管它们当时是如此地稀罕和
    珍贵。显然,我们应该冒极大的风险,尽力实行第一个计划,但也没有理由不为海
    上撤退做好一切可能的安排和准备,以防南下计划失败。我向同僚们提议,我应再
    去巴黎会晤雷诺和魏刚,以便最后定夺。迪尔可从乔治将军的司令部前往会晤地点
    与我见面。
      当我于5月22日抵达巴黎时,那里已呈现出一番新景象。甘默林已离职;达拉第
    退出了战争舞台;雷诺身兼总理和陆军部长。由于德军的进攻方向肯定要指向海边,
    暂时对巴黎尚未构成直接威胁。法国最高统帅部依然设在万森。中午时分,我同雷
    诺驱车赶到那里。我在花园里看到几位曾在甘默林身边工作的人员(其中有一位身材
    高大的骑兵军官),他们正郁郁寡欢地踱来踱去。副官说:“还是原先那班人。”我
    和雷诺被引进魏刚的房间,随后又到地图室察看最高统帅部的大地图。魏刚前来与
    我们会面。尽管他工作辛劳,更兼一夜旅程,却依然精神矍铄,心情愉快,行动敏
    捷,他给我们留下极好的印象。他对我们讲述了他的作战计划。他感到不满的是北
    方各集团军南下或向后撤退。在他看来,他们应该沿康布雷和阿拉斯一带向东南圣
    昆廷方向进攻,以便在侧翼歼灭目前在圣昆廷至亚眠的袋形阵地上作战的德国装甲
    师。他认为,北方各集团军的后方应交给比利时军掩护,由比军掩护他们向东,如
    有必要也可向北进攻。同时,一个从阿尔萨斯、马其诺防线、非洲和其他各地区调
    来的18—20个师组成的新法国集团军,在弗雷尔将军统率下,将沿索姆河建立一条
    战线。他们的左翼经亚眠向前推进到阿拉斯,以便尽最大努力和北方各集团军会师。
    如此一来,敌军的装甲部队当然会不断地受到我军的种种压力。魏刚说:“不能允
    许敌军的坦克师保持主动权。”一切必要的命令都在可能送达的范围内发出了。此
    时,我们听说比约特将军刚刚因车祸而殒命,魏刚曾把整个计划透露给他。我和迪
    尔一致认为,除了赞同这一计划外,我们别无选择,而且确实也没有其他打算。我
    强调说:“通过阿拉斯重新取得北方集团军和南方集团军之间的联系绝对必要。”
    我解释道,戈特勋爵在向南出击的同时,还必须防卫他通往海边的道路。为了确保
    既经决定的计划不致出错,我亲自口授了一份摘要请魏刚过目,他表示同意。我便
    据此向内阁汇报并向戈特勋爵传达。
      人们可以看出,除重点不同外,魏刚的新计划与甘默林将军的第十二号命令并
    无本质不同,与战时内阁在19日发表的主张相一致。北方各集团军要向南发起攻势,
    如有可能就粉碎敌装甲师的进攻。他们将和弗雷尔将军指挥的新成立的法国集团军
    经亚眠向北的推进相呼应。这一点如能做到则意义重大。我私下向雷诺先生抱怨说,
    戈特勋爵离开后一连4天没有任何命令,就连魏刚接任后也花了3天时间才做出决定。
    更换最高统帅当然是正确的,但由此造成的延误则是有害的。
      由于最高统帅部没有及时下达作战命令,反倒让敌人取得了支配权。21—23日,
    阿拉斯一带的英国部队和隆美尔指挥的德国装甲部队打了一小仗,然而双方力量实
    在太悬殊。直到此刻,魏刚将军还在指望弗雷尔将军的部队能够向北推进到亚眠、
    艾伯特和佩龙讷。可事实上,他们还在整编集结中,根本没有取得任何明显的进展。
               *  *  *  *  *
      内阁阁员和高级将领都有一种强烈的感觉:4月23日担任帝国副总参谋长的约翰
    ·;迪尔爵士,以其才能和谋略来说,完全应担任我们主要的军事顾问,使他能够充
    分发挥其才干。他在军事方面的声望远远胜过了艾恩赛德,对此,谁也不表示怀疑。
      由于战争的厄运已达极点,我和同僚们都特别期望约翰·;迪尔爵士出任帝国总
    参谋长。一旦我们遭到侵略,我们还必须为英国本土防御选择一位总司令。5月25日
    深夜,我和艾恩赛德、迪尔、伊斯梅以及一二个其他人在海军部大楼我的办公室内
    研究战争形势。艾恩赛德将军主动提出辞去帝国总参谋长的职务,但他宣称自己极
    愿担任本土防御部队的指挥。在当时看来,这样一位指挥官担负此职是毫无前途的,
    因而他的提议是高尚又无私的。我接受了艾恩赛德将军的建议。由于我感激他此刻
    为我们的事业所作出的牺牲,所以日后便授予他尊贵的地位和祟高的荣誉。于是约
    翰·;迪尔爵士在5月27日就任帝国总参谋长。对于这一人事变动,人们普遍认为相当
    英明。
    
    文学殿堂 疯马扫描校对 
    yesho/wenxue/ 
         二战回忆录   第二十五章 向海上撤退
      现在我们可以来回顾一下这一令人难忘的战争进行到目前阶段所提过的艰难历
    程。
      只有希特勒才处心积虑地要破坏比利时和荷兰的中立。比利时直到自身遭到攻
    击,一直不愿意盟军入境,因此军事主动权掌握在希特勒手中。他于5月10日发起了
    进攻。第一集团军以英军为主,本应坚守其防御工事,却依照甘默林将军的D计划,
    冲入比利时,去做徒劳无功的援救,但为时已晚了。法军在阿登山脉对面留下一道
    缺口,其防御工事既不完善,防守力量又很薄弱。大战以来,规模空前的装甲部队
    的侵袭突破了法军战线的中央地带;在48小时内,北方各集团军与南方以及与海岸
    的交通线有被完全切断的可能。最迟到14日,法国最高统帅部应向这些部队发出全
    速总撤退的紧急命令;不仅要甘冒风险,而且即便物资遭受重大损失也要在所不惜。
    然而,甘默林将军未能以无情的现实来正视这一问题。北方集团军司令比约特也就
    无法自行做出必要的决定,致使遭受威胁的左翼部队陷入一片混乱。
      他们感到敌人的力量占优势时便向后撤退。由于迂回运动是围绕他们的右翼,
    他们便构筑了一道防御侧翼。如果他们在14日开始后撤,到17日他们就能回到他们
    的1日防线,从而获得一个突围的好机会。可他们却至少白白耗费了生死位关的3天
    时间。从17日往后,英国战时内阁算看清楚了,只有立即向南撤退才能拯救英军。
    他们下决心要迫使法国政府和甘默林将军接受他们的意见,但他们自己的司令官戈
    特勋爵却怀疑:要脱离正在激战的战线,特别是同时还要突围,这一切是否可能?19
    日,甘默林将军被免职,由魏刚接任。甘默林的“第十二号命令”——他发布的最
    后一道命令,尽管迟了5天,但在原则上还是正确的,也与战时内阁和参谋长委员会
    的主要论断相一致。更换最高统帅,或者说根本没有主帅,又造成另外3天的拖延。
    魏刚将军视察北方集团军后提出的大胆计划始终不过是一纸空文。他的计划核心其
    实与甘默林的计划毫无二致,且由于拖延日子更久,因而更加没有成功的希望。
      在当前这种进退维谷的危局下,我们接受了魏刚计划,尽管在目前它收效甚微,
    我们仍始终忠实地、坚决地贯彻执行,直到25日。到25日,所有的交通线都被切断,
    我们薄弱的反攻被击退,阿拉斯失守,比军的战线被攻破,国王利奥波德准备投降。
    至此,向南撤退的全部希望已成泡影,只剩下海路可逃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是否
    能够到达海边?如若不能,我们是否会在开阔地带被敌军包围并击溃?无论出现哪
    种情况,我们陆军的全部大炮和装备都定将丧失殆尽,几个月也缓不过气来。但这
    些大炮与装备和军队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留得青山在,还怕没柴烧?只要有他们,
    英国将来建立军队就有了核心和基础。25日后,戈特勋爵便感到海上撤退是我们惟
    一的生路。他下令在敦刻尔克附近建立了一个桥头阵地,正率领剩余兵力往那里打。
    此时不仅需要英军严守纪律,而且需要包括布鲁克、亚历山大和蒙哥马利在内的英
    军司令官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需要的东西还有许多。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一一照办
    了,可这是否就足够了呢?
               *  *  *  *  *
      我们现在必须审视一个颇有争议的插曲。德国陆军参谋长哈尔德将军曾声称,
    此时希特勒对于这场战争进行了惟一一次有效的直接干预。据这位权威人士称,希
    特勒“为装甲部队感到担忧,因为他们已深入一个运河交错、处境不利的地区,所
    以他们要冒极大的风险,且得不到任何重大收获”。他觉得,不能让这些装甲部队
    作无谓的牺牲,因为它们在战争的第二阶段是不可或缺的。毫无疑问,他相信,单
    凭自己的空中优势便足以制止盟军大规模地从海上撤退。据哈尔德说,希特勒因此
    通过勃劳希契传给他一封电报,命令“装甲部队停止前进,尖头部队甚至可以撤回”。
    哈尔德说,这就等于给英军让出了一条通往敦刻尔克的道路。反正我们也在5月24日
    上午11时42分截获了一封德军的明码电报,大意说,目前暂停向敦刻尔克一线进攻。
    哈尔德说,他代表陆军最高司令部拒绝对龙德施泰特集团军的行动进行干预,该集
    团军明确奉命阻止敌人到达海岸。他争辩说,这一地区作战所赢得的胜利越是迅速
    彻底,日后补充所损失的坦克就越容易。
      这场激烈争辩最后由希特勒发布一道明确的命令而告终。在命令中,他声称要
    派他的联络官到前线去监督执行他的命令。哈尔德将军说:“我始终弄不明白,希
    特勒何以想到装甲部队是在冒无谓的危险。这些想法很有可能来源于凯特尔的故事,
    凯特尔一战时曾在佛兰德呆过相当长的时间。”
      其他德国将领也曾讲述过类似的情节,甚至暗示希特勒的命令是出于一种政治
    动机,以便在打败法国后与英国有更好的媾和机会。由于发现了龙德施泰特总部当
    时记载的日记原本,从而使更为可靠的证明文件重见天日。日记记述的却是另外一
    种说法。23日午夜,勃劳希契从最高统帅部带来命令,指示第四集团军仍归龙德施
    泰特指挥,进行“包围战”的“最后行动”。第二天早晨,希特勒前来总部视察,
    龙德施泰特对他说,装甲部队深入敌区的速度过快,力量已大为减弱,目前需要停
    下休整,以便对敌发动最后的攻击。他的参谋在日记中写道:这个敌人“打仗出奇
    地顽强”。龙德施泰特预见到其过于分散的部队有遭到南北夹击的可能;事实上,
    魏刚计划如得到执行的话,显然就是盟军的反攻。希特勒“完全同意”龙德施泰特
    的建议,他也考虑到,为日后的作战保存装甲部队的实力是极其必要的。然而,到
    25日凌晨,总司令发来一道新的命令:要求装甲部队继续前进。龙德施泰特仗着他
    有与希特勒的口头协定,竞对这道命令置之不理。他甚至没有把命令传达给第四集
    团军司令克卢格,而是告诉后者继续减少出动坦克师。直到第二天(26日),龙德施
    泰特才向克卢格下达此令,克卢格对这种拖延提出抗议。甚至到了此刻,龙德施泰
    特还是命令不要直接攻打敦刻尔克。日记上记录了第四集团军对此项限制的抗议。
    27日,集团军参谋长打电话说:
        海峡各港口的情况如下:大船停在码头,放着跳板,人们蜂拥而上,
      纷纷登船。所有的物资抛在身后。我们不希望这些人日后又重新装备起来
      与我们为敌。
      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德装甲部队一度曾停滞不前;不过这并非希特勒的主意
    而是龙德施泰特的主意。无疑,龙德施泰特有理由这样做:他既要考虑装甲部队的
    状况,又要考虑战争的总形势。但他本应服从指挥部的正式命令,或至少该向他们
    传达希特勒给他的口头指令。德国司令官们普遍感到痛失了一次好机会。
               *  *  *  *  *
      然而,在这关键时刻影响德军装甲部队进程的还另有原因。
      20日夜,德国装甲部队主力和摩托化部队到达阿布维尔的海岸后,沿海岸向北,
    朝布洛涅、加来和敦刻尔克方向行进,其目的显然是要切断盟军的海上退路。由于
    上次大战的经验,这个地区的情形又重现在我的脑海:那时我曾动用机动的海军陆
    战旅从敦刻尔克攻击向巴黎进军的德军侧翼和后卫。因此,我无需去了解加来与敦
    刻尔克之间的水防系统或格拉夫林洪水防线的重要性。水闸已被打开,滔滔洪水在
    南面掩护了我们的撤退路线。布洛涅的防御战,尤其是加来的防御战一直在狼狈不
    堪地苦撑着,直到英国派兵增援。5月22日,布洛涅陷于孤立并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