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从乞丐到元首下 >

第21章

从乞丐到元首下-第21章

小说: 从乞丐到元首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特勒聚精会神地听着——英国首相承认,莫斯科条约的消息传来后,“人们觉得惊奇,且很
不高兴”,但,如果德国人认为,英法两国从此便不在履行其对波兰的义务,那末,他们是
在“危险的幻觉中”操劳了。
    “这些话”,施密特回忆说,“使希特勒沉思,但未说什么。”也许,这证实了一个遭
人唠叨的举棋不定之举。对波兰的进攻原定在次日一早开始,但由于举棋不定,快到中午时
,他向指挥部发出指示,要他们将发出执行令的时间推后1小时——延至下午3时。之后,
他把英国大使召到总理府。汉德逊于下午1时30分抵达。他发现,元首有点想重修旧好,
准备“像对俄国一样,也向英国采取一个决定性的行动——向俄国采取行动的结果,是最近
签订的条约”。希特勒说,他的良心驱使他去做出最后努力,以巩固良好的关系。但,这是
他最后一次尝试了。
    在汉德逊看来,他很正常,也很平静。但是,一当他历数对波兰人的指控,例如射击民
航飞机,他便发火。他喊道,这些行径“必须停止!”但泽问题,以及走廊问题,必须立即
解决,不得再拖延。张伯伦最近一次演说的唯一后果,有可能是“英德两国间一场血腥的、
不可预测的战争”。但是,这一次德国却无需在两条战线上作战了。“俄国与德国决不会再
拿起武器互相厮杀。”
    当汉德逊一再强调英国决不会违背它给波兰许下的诺言时,原来摆好一副威胁恫吓架势
的希特勒,也讲起道理来了。
    波兰问题一解决,他就准备并决心再向英国提出一项全面的建议,例如,他愿意接受大
英帝国并亲自保证它的继续存在。
    但是,如英国拒绝他的建议,他恶狠狠地说,“那就会出现战争。”而这又是他最后的
建议。
    半小时后,即下午3时零2分,他批准了于佛晓进攻波兰的命令。表面看来,他这一赌
注原系机会主义使然。但是,应该承认,希特勒是个日常政治的狡猾巨匠,他的外交政策确
有其基本目标:一步一步地控制欧洲大陆。这个政策是与其激进的反犹计划密切相关的。在
罗马,德国大使在齐亚诺的陪同下,带着当日早些时候草就的那封不寻常的信,正步走入维
内西亚宫。3时20分,汉斯·格奥尔格·冯·马肯森大使将那份文件递交给了墨索里尼。
苏德条约深深地打动了墨索里尼。与所有政治家一样,他也非常欣赏一举而得的杰出的外交
成就。然而,他毕竟讲求现实,不能不面对这个事实:在阿尔巴尼亚表现如此软弱无力的意
大利军队,并不具备打一场真正的战争的士气、训练和技能。他未对马肯森如此说,只说他
同意:他完全同意莫斯科条约,“毫不动摇地反共”,不管发生什么情况他都支持元首(这
点,他明确地作了强调),且“无条件地、倾全力”支持。
    马肯森一走,墨索里尼便自己改变了主意,或别人让他改变主意。据齐亚诺说是他,说
服墨索里尼作书面回答的,是他让他坦率地承认,意大利未作好战争的准备,只有在德国立
即给意大利运送足够的“军需品和原料,以抗击英法两国矛头指向我们的进攻”的情况下,
意大利才能参战。
    与此同时,意大利驻柏林大使也在向元首解释说,意大利总理的答复已在半途。正当希
特勒在等待下一个来访者法国大使考伦德雷时,一名副官送来一份英国的新闻报道。站在希
特勒身后的施密特,扫了一眼这份报道。英国和波兰则在伦敦签订了互助条约。希特勒没有
做声,思考着。显然,他对此很是关切。几个月以来,这份条约都因这个或那个原因而推迟
签订。哪天都不签,恰恰在他向英国作出“最后的”建议后几小时便签——这决不是偶合。
保证军援(即使永远得不到实行)这一承诺,可能会给波兰人带来一些虚伪的安全感,因而
令波兰人拒绝与德国谈判。
    下午5时30分,考伦德雷终于被领进元首办公室。希特勒对波兰的挑衅大发雷霆,对
德法两国间可能发生战争一事表示遗憾。“有时我有这个印象”,施密特回忆说,“就是说
,他在机械地重复他对汉德逊说过的话,却心不在焉。显然,他是急于要结束这次会见。”
他站起身来,示意会见结束,但高傲的考伦德雷却不反驳,但并不甘休。他的话铿锵有声,
使施密特永远不会忘记:“在目前如此严重的局势下,总理先生,误解是比什么都危险的。
所以,我要把话说清楚,作为一个法国军官,我可立誓,若波兰遭到进攻,法国的军队将站
在波兰一边,与波兰一起作战。”接着,他又向希特勒保证为了维护和平,他的政府准备作
出一切努力,一直到最后!“那末”,希特勒生气地喊道,“你们为什么给波兰一张空白支
票,让它为所欲为?”法国大使还未来得及作答,希特勒便跳了起来,再次长篇大论地攻击
波兰。“不得不向法国开战,这对我也是痛苦的,但决定权不在我这里。”他把手一挥,把
大使打发走了。
    一分钟后,下午6时,阿托利科进来了。他身上带着墨索里尼的那封信——是齐亚诺用
电话口述的。在英波条约笔墨未干、在考伦德雷明确宣布法国的意图后,意大利不准备战争
的消息,“像一颗炸弹”炸在元首身上一样。对他来说,这是“盟友”的背叛,是完全没有
意料到的。不过,他控制住了自己,只简单说了一句“我会立即答复的”,便打发墨索里尼
的使者上路。阿托利科刚出门,施密特便听见希特勒在喃喃自语:“意大利人的行为与他们
在1941年的完全一样。”
    客厅内,人们在传递着只言片语的消息,使客厅成了谣言和反谣言的陷阱。战争似乎不
可避免了。以威兹萨克为例。
    他认为,阻止世界大战的可能性以及战争爆发后意大利撂下德国不管让他陷入困境的可
能性只有百分之二。在办公室内,希特勒对凯特尔将军说:“立刻停止一切。马上把勃劳希
契找来。我需要谈判的时间。”
    凯特尔匆匆出来,进了客厅。“进军令还得再推迟”,他紧张地告诉他的副官。于是,
消息便传开了:战争威胁在最后一分钟被取消了。元首又回头谈判去了!一听此消息,人人
都松了一口气——希特勒的总副官鲁道夫·施蒙特除外。
    他阴郁地对瓦尔利蒙说:“别高兴得太早。这不过是推迟而已。”恩格尔上校也与施蒙
特一样深为关切。这位陆军副官从未见总理如此“大混乱”过。元首甚至与赫维尔——元首
历来尊重他的意见——也争得面红耳赤。希特勒打赌说,若与波兰开战,英国肯定不会参战
。“我的元首”,赫维尔断言,“千万别低估了英国人。一旦看到别无其他选择时,他们会
顽固地自行其事的。”希特勒怒得不想辩论下去,转身走了。
    戈林也相信,英国人的警告并非只挂在嘴上,便想偷偷和谈。他是个说干就干的人物,
未与里宾特洛甫商量便与英国磋商,因为他不信任里宾特洛甫。但是,这件事并非像看来那
样大胆,因为他将事态的发展一一都告诉了元首。他的和平愿望很难说是利他主义的。他是
个带有强盗气味的流氓,生活中的首要目标是享受他利用职权豪夺得来的果实。战争有可能
结束其醉生梦死的生活。另一方面,希特勒其人又按原则——虽则有点弯曲——办事,不为
贿赂所动。他有可能妥协,但只有在能令他更接近其最终目标时他才这样做。戈林明白这一
切,所以他才小心翼翼地执行其曲线和平的政策。
    他挑选了一名富有的瑞典商人比尔格·达勒鲁斯在这项计划中充当非正式的中间人。他
的妻子是德国人,本人又在德国拿利息,所以,他与戈林有共同的愿望,即阻止英德发生战
争。还有,他也有条件这样做,因为他有许多有影响的英国朋友——这些人也愿意暗中为此
事奔跑。
    当月早些时候,达勒鲁斯作出安排,让戈林与7名英国人见面,地点是在靠近丹麦边境
的一间屋子里。在这里,首先向这7名外国商人阐明其观点并表达其和平愿望的是戈林元帅
。此后两星期,他们除会谈外没有多少动作。两星期后,贝格霍夫军事会议召开了。于是,
戈林便电召身在斯德哥尔摩的达勒鲁斯尽快前来。他谨慎地透露,局势已经恶化,和平解决
的可能性正迅速地变得越来越小。戈林劝达勒鲁斯尽快飞赴英国。他听从了,身上带有一封
致张伯伦政府的非官方信件,敦促英德两国尽速开始谈判。
    于是,在多事的8月25日上午,达勒鲁斯乘坐普通客机飞赴伦敦,但直到当晚才被领
进哈利法克斯勋爵的办公室。英国外相心绪乐观——因为,读者记得,希特勒刚取消入侵—
—觉得某位中间人的效劳已不再有用。达勒鲁斯却没有如此乐观,遂电询戈林意见。戈林元
帅的回答是令人吃惊的。他怕“战争可能随时爆发。”
    达勒鲁斯于次日上午向哈利法克斯重述了这番话,并主动提出,由哈利法克斯致函戈林
——达勒鲁斯眼中唯一能阻止战争的德国人——证实英国真心诚意要取得和平解决;此函由
达勒鲁斯面交。哈利法克斯告退,以便与张伯伦磋商。半小时后,他回来了,说张伯伦已经
同意。信写好后,达勒鲁斯便立即赶往克洛伊顿机场。
    在柏林,阿托利科大使带着墨索里尼的另一封信前往总理府。信中,墨索里尼开了一张
可怕的货单。如要意大利参战,他要德国提供600万吨煤、700万吨石油、200万吨
钢材和200万吨木材。由于阿托利科本人反战,他便故意把墨索里尼的条件搞得无法接受
。当里宾特洛甫冷冰冰地问如此庞大数量的原料需于何时交付时,阿托利科回答说:“呀,
立刻交,在敌对行动开始前。”
    这是个不合理的要求。若考虑到希特勒所受到的压力,他的回答是平静得惊人的——此
回答于下午3时零8分用电报发回给了墨索里尼。他说,多数项目他都能满足意大利的需要
,但遗憾的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他不能在战争爆发前交货。“在此情况下,总理,本人
了解您的处境,只要求您积极加强宣传,并用您已向我建议的适当显示武力的办法,钳制英
法两国的军事力量。”他最后说,鉴于他已与斯大林签订了条约,“即使要冒与西方关系复
杂化的危险,在解决东方问题时,他也不后退一步。”
    这可不是空口吓唬吓唬而已。陆军已准备于9月1日发动进攻,现在所差的就是元首最
后一句话。星期六下午,柏林上空热浪逼人。尽管报上大登特登“在‘走廊’上,众多德国
农户被焚”、“波军逼进德国边境”之类,许多柏林人仍在市郊四周的湖泊里尽情享受冷水
浴,这些幸运者更关心的是气温,而不是政治。
    下午6时42分,阿托利科收到了罗马打来的另一个电话。电话是齐亚诺打来的,是给
元首的另一封急信。信中,墨索里尼抱歉地解释说,阿托利科误解了交货期。他并不认为一
年内可以交货。对在此紧要关头他无力相助表示遗憾;接着,他又出人意外地呼吁和平。他
说,现仍有可能取得圆满的政治解决。希特勒一读到这些话,便觉得他的盟友已将他抛弃。
他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再次作出一个妥协性的答复。“本人尊重导致您作出这一决定的种种
原因”,他说,并试图以自己的乐观为伙伴打气。
    元首既失望又筋疲力尽,便比平时早些就寝,但午夜一过便被叫醒。戈林有要事求见:
那天他提过的那个瑞典中人回来了,还带回哈利法克斯的一封蛮有意思的信。达勒鲁斯被匆
匆领进元首的书房时,已是8月27日零点30分了。希特勒庄重地站着,目不转睛地盯着
这个为和平而奔波的中人。
    戈林站在他身旁,洋洋自得。在简单交谈几句后,希特勒又大讲特讲德国如何希望与英
国达成谅解。议论变为对英国人的谩骂。在将最近向汉德逊作的提议解释了一番后,他喊道
“这是我向英国作的最后一个宽宏大量的建议。”说着,他的脸绷紧了,手势也变得“非常
奇特”,不断吹嘘帝国的武装力量如何优越。
    达勒鲁斯指出,英法两国的武装力量也大大改善了,满可以封锁德国。希特勒不作声,
只在室内踱来踱去。猛然间,他站住了,重又开口讲话(据达勒鲁斯回忆)但这次好像是在
说昏话。“若战争发生,我就造潜艇,造潜艇,造潜艇,造潜艇,造潜艇,造潜艇”,好像
是唱针停滞不前的唱片似的,他的声音也越来越微弱。突然,他又像向大群听众演讲似的,
但话仍在重复。”我就造飞机,造飞机,飞机,我就将敌人消灭!”达勒鲁斯目瞪口呆,回
首看戈林作何反应。这位帝国元帅纹丝不动,达勒鲁斯被吓坏了:这两个就是行动能影响全
世界的人呀!
    “战争吓不了我”,希特勒继续说,“包围德国是不可能的。我的人民佩服我,忠实地
跟我走。”他能促使他们发挥出超人的力量。他的目光迟钝了。“将来若没有黄油,我第一
个停止吃黄油,吃黄油。”他停了停。“如果敌人能坚持数年”,最终他说,“我便利用我
对于我的人民的威力,比他们多坚持一年。所以,我知道我比所有人都优越。”突然,他又
问,英国人为何老不与他达成协议。
    达勒鲁斯吞吞吐吐,不敢照实回答。后来,他终于说,麻烦在于英国对希特勒缺乏信心
。一听此话,元首便捶胸顿足。“笨蛋!”他喊道。“我一生说过谎吗?”他继续走来走去
,突然又止步。他说,你达勒鲁斯听了我方的意见了。你必须立即返回英国去,把听到的告
诉张伯伦政府。“我觉得汉德逊不了解我,我真是要达成谅解的。”
    达勒鲁斯反驳道,他只算是私人,要有英国政府的邀请他才能前往。首先,他得明确赖
以达成协议的各项要点。例如,确切地说,希特勒向波兰提出的要求是什么?希特勒笑了。
“哎”,他一边说,一边转向戈林。“汉德逊可从未问过这点呀!”戈林元帅撕下一页地图
,用红铅笔圈出了德国所要求的土地。
    这样,会见便成了澄清希特勒向汉德逊所作建议中的几个要点的讨论:德国需要与英国
订立条约,以消除政治或经济上的所有事端;英国要协助德国取得但泽和那个“走廊”作为
报答,德国将保证波兰的边界并让她取得一条通向格丁尼亚的走廊;在波兰的日耳曼少数民
族应得到保护;还有,无论何时,若大英帝国受到进攻,德国就会提供军事援助。
    达勒鲁斯太老实了,戈林说什么他信什么。他也把希特勒往最好处想。另外,他也没有
受过外交训练,只有为和平的真诚愿望和令人敬佩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一回到旅馆,
他便立即给一位英国朋友挂了个长途电话。过了不久他便得到了回话:英国政府欢迎他充当
消息传递人。星期天(平安无事)上午8时,他在坦贝尔霍夫机场登上了一架德国飞机。当
这架飞机朝伦敦方向低飞时,他暗自思忖,自己是否是某个阴谋中的马前卒?他颇相信戈林
是在真心为和平解决而操劳。但,希特勒是吗?
    希特勒把安息日也当作工作日。他取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