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从乞丐到元首下 >

第35章

从乞丐到元首下-第35章

小说: 从乞丐到元首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情已坏,抱怨已无益。他的问候是傲慢的、与通常给予墨索里尼的热情大相径庭。但,这
冷淡却一瞬即逝。片刻后,这两位独裁者和政客,听见皮蒂宫外的群众高喊“元首!元首万
岁!领袖!领袖!”时,两人又都神采奕奕。(会谈将在皮蒂宫内举行。)两位独裁者不得
不几次三番走到阳台上,让群众安静下来。“罗马人只有对他们的凯撒才这样欢呼”,希特
勒后来对仆人说。“但是,他们并没有将我骗住。他们是想软化我,因为他们把我的计划搞
得乱七八糟。”(*墨索里尼在政府内任总理,在法西斯党内被称为“领袖”——译注)
    在会谈中,希特勒将自己控制得很好,令施密特觉得惊奇,连“思想里咬牙的一点迹象
都没有”。墨索里尼却异常高兴。如果说墨索里尼为做了希特勒勉强同意他做的事而内疚,
那末,这种内疚的心情也被自己的悔恨驱散:在勃伦纳山口,两人曾双双保证维护巴尔干的
和平,但是,不到几天,希特勒便派兵侵入罗马尼亚。“希特勒常常是造成已成事实后再来
见我”,他向齐亚诺埋怨说。“这次,我要以牙还牙。他会在报上发现,我已占领了希腊。
这样,平衡便会得以重新确立。”
    显然,他已取得了成功,因为希特勒对希腊之事只字未曾埋怨。相反,他将大部分时间
花费在驱使他前来佛罗伦萨的那件事情上。他把与贝当和赖伐尔会见的情形告诉了墨索里尼
,说贝当的尊严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却未被赖伐尔的一副奴颜卑膝相骗住。他把与佛
朗哥的会谈说成是个酷刑,说若要再与他会谈,他“还不如拔掉三四颗牙齿”。他抱怨说,
关于参战,佛朗哥的态度“非常暧昧”;他之当上西班牙的领袖肯定是出于偶然。
    这次长时间的会谈结束时,两人又亲如手足。希特勒再次重复了在勃伦纳山口所作的保
证,就是说,他将“无论如何不与法国签订和约,假如意大利的要求得不到满足的话。”
    墨索里尼则说,德意两国,与历来一样,意见完全一致。然而,一登上“阿美利加”,
希特勒便大肆谴责墨索里尼的新的“冒险”,说其结果只能是个军事灾难。他喊道,墨索里
尼为何不攻打马耳他或克里特?这样做,在他们与英国在地中海的战争中,还算有点意义。
尤其是在意大利军队在北非处于困境,刚刚要求德国派一装甲师援救时!
    对元首而言,通过被白雪覆盖的阿尔卑斯山的回程,是阴郁的旅程。在半年多一点的时
间里,他征服了比最乐观的德国人所能想象的还要多的土地。挪威,丹麦,卢森堡,比利时
,荷兰和法国都成了他的。他超过了亚历山大和拿破仑。然而,什么也未像成功那样令人失
败;跟着这一连串令人难于置信的胜利的,是在昂代,在蒙特瓦尔和在佛罗伦萨的失败。一
个二流国家的平庸的领袖和一个战败国的首领,竟躲躲闪闪,不愿加入反对英国的十字军,
而他的可靠的盟友,出于要在战场上取得个人荣誉的需要,正在危害轴心国在地中海的地位
。这似乎还不算,原拟把英国带到绿桌旁来的空战,现已成为公认的失败——代价是损失了
可怕数量的飞机。
    在返回祖国的漫长而乏味的旅途中,希特勒无法掩饰他的烦恼,怒斥“骗人的”合作者
,及其背信弃义的、不可靠的朋友。哪个征服者要经受这种多余的失败呢!他的许多表现肯
定是戏剧性的。肯定地讲,对贝当的不置可否,希特勒并非像他装出的那样忧虑。他肯定知
道,如他肯于向墨索里尼施加压力,他是能阻止他入侵希腊的。但是,对佛朗哥的拒绝承诺
,他是真正恨之入骨的。必须迫使佛朗哥就范,因为能否进入直布罗陀,他是关键,而占领
了这个堡垒后,希特勒就能把英国人“将”死,并为东征扫清道路。


第二十三章 “全世界都将屏息” 

1940.11.12—1941.6.22
(1)
    对与日本和意大利签订的“三国条约”,希特勒只勉强予以支持。虽然如此,他仍接受
了三国条约的创始人里宾特洛甫的建议,邀请苏联参加,将它变成四国条约。于是,苏联外
交委员莫洛托夫便于1940年11月12日抵达柏林,举行关于联合的谈判。会谈是在旧
总统府内里宾特洛甫的新办公室里举行的。希特勒没有出席。主人笑容满面,竭力让苏联代
表团不必拘礼。施密特回忆说:“莫洛托夫久久才在他那聪明得像巫师一样的脸上泛起一丝
微笑,作为报答。”里宾特洛甫高声保证,三国条约决非针对苏联。莫洛托夫不动声色地听
着。里宾特洛甫说,事实上,日本已转身面向南方,为了巩固其在东南亚得到的领土,日本
需忙上几个世纪。“为了取得生存空间,德国也将向南面扩展,就是说,向中非洲和德国旧
日的殖民地扩展。”他满有信心地说,现在大家都在南进——他好像是在赶时髦。他建议苏
联也向南进,还指名道姓地提出了波斯湾和其它德国不感兴趣的地区。显然,这是指印度。
但是,莫洛托夫一声不吭,只透过他那副老式的夹鼻眼镜,朝他看了一眼。
    里宾特洛甫心绪慌乱,建议苏联加入三国同盟条约。但是,莫洛托夫——他头脑清楚;
逻辑性强,施密特不禁想起了他的数学老师——却把子弹省下来对付希特勒。当天下午,莫
洛托夫又在不动声色地倾听元首的陈词。希特勒说完后,他客气地抱怨说,元首的说法太一
般化了,一点也不具体。他所需要的是细节。紧接着,他便提出了一系列令人难堪的问题:
“1939年的德苏协定是否仍适用于芬兰?欧洲和亚洲的新秩序是什么样子?苏联在其中
有什么作用可起?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土耳其的地位又如何?在保护苏联在巴尔干半岛,
和黑海的利益方面,现在的情况如何?”
    在此之前,没有一个外国人敢斗胆把话说得如此明白。这使施密特不由想到,希特勒是
否会像在两年前当霍拉斯·威尔逊将张伯伦的信件递交给他时那样,忿忿不平地夺门而去。
但他未这样做,只乖乖地作出答复。他说,三国条约只会调整欧洲的情况,如没有俄国的合
作,任何问题都不能获得解决——不仅在欧洲如此,在远东也如此。
    莫洛托夫表示怀疑。“如果你们待俄国为平等的伙伴,而不是当作笨蛋对待”,他说,
“我们在原则上可以加入三国条约。但是,首先要弄清楚的是这个条约的目的和目标。你们
必须把大亚细亚地区的疆界划在哪里准确无误地告诉我。”这样一问,显然,希特勒便只有
招架之功。于是,他便突然宣布,讨论暂时中止。“否则,我们会被空袭警报所困。”
    希特勒原不喜欢与外国人在一起进餐,但仍邀请俄国人于13日中午与他一起共进午餐
。然而,他让步作出的殷勤却改变不了他的客人的顽固。第二次会谈时,莫洛托夫继续咄咄
逼人,提出了芬兰问题。希特勒原来暗中算计,若与苏联发生战争,他将把芬兰变成军事盟
友。一提到芬兰,元首便从殷勤的午宴主人变成了暴躁的诉讼当事人。“在那里,我们没有
政治利益”,他抗议道。
    莫洛托夫不太相信。“如果苏德两国维持良好的关系”,他故作镇静地说,“芬兰问题
便可不用通过战争解决。但是,在芬兰不得有德国军队,也不得有反对苏维埃政府的游行示
威。”希特勒耐住性子,用平静而有力的语调回答说,在芬兰的德军,不外乎是开往挪威的
过境的部队罢了。
    莫洛托夫的疑心依然未除,希特勒怏怏不快,把话说了又说。“为了取得他们的镍和木
材,我们必须与芬兰保持和平。”但他的下一句话——可能是说得太不策略——却暴露了他
的最终目标。“在波罗的海发生的任何冲突,都将使苏德关系紧张——后果不堪设想。”如
果说莫洛托夫未看出这是一个威胁,那末,他将这点忽视了,从而犯了一次严重的外交错误
。“这不是波罗的海问题,而是芬兰问题”,他严肃地回答。
    “不与芬兰打仗!”希特勒顽强地说。
    “那末,你们便违背了我们去年的协议”,莫洛托夫同样顽强地说。
    这次较量,虽不及英国人的辩论有声有色,却要冷酷得多。里宾特洛甫立刻发觉他所主
张的德苏缓和的政策已处在十万火急之中。他以妥协的语调插话。希特勒会意,以里宾特洛
甫的南进计划为题,向莫洛托夫进行旁敲侧击。“在英格兰被征服后”,他说,“面积达4
000万平方公里的大英帝国便会分崩离析,变成一个世界范围内的、破产的庄园。”希特
勒活像一个新房地产业的推销员,描绘出一幅引人入胜的图景。“在这个破产的庄园内,俄
国将得到终年不冻的、真正的公海。时至今日,人口只有4500万的英国,却统治了拥有
6亿人口的大英帝国。我很快要把这个小小的民族砸得粉碎。”他说,德国不想转移目标,
不想把目标从反对欧洲的心脏——英伦三岛——转移开去。他反对任何波罗的海战争的原因
就在于此。
    然而,希特勒的这次离题,并未能抚慰莫洛托夫。他仍然在抱怨。“你向罗马尼亚作过
保证,令我们很不高兴”,他唐突地说。这里指的,是德国向罗马尼亚的新边境作的保证,
保证它不受外国侵略。“这保证也适用于反对我们?”
    在外交上,把对手逼得走投无路是个大错。“谁进攻罗马尼亚,它就适用于谁”,希特
勒直率地说。片刻后,他宣布休会,用的是昨天用过的借口——英机可能前来空袭。
    希特勒未出席当晚在俄国大使馆举行的宴会。正当莫洛托夫在为友谊而祝酒时,英机前
来空袭,宴会于是中断。里宾特洛甫陪着莫洛托夫前往威廉大街,进了他自己的防空洞。
    之后,他便借此机会,将他孜孜以求的四国条约草案交给莫洛托夫过目。这份条约要求
德国,苏联,日本和意大利,尊重各自的自然形成的势力范围,“友好地”解决任何争端。
它将苏联的“领土愿望”定在“朝印度洋方向”延伸的南方。
    莫洛托夫并未动心。他说,俄国更感兴趣的是欧洲和达达尼尔海峡,而不是印度洋。”
因此”,他说,“纸上的协议并不能令苏联满意。”他坚持要求得到能确保苏联安全的有效
保证。接着,便列举了一长串其它要求:让瑞典中立;掌握波罗的海,以及罗马尼亚、匈牙
利、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和希腊的命运。
    据当晚会谈的记录,里宾特洛甫当时吃了一惊,不断重复说,“关键问题是,苏联是否
愿意并准备与我们合作,消灭大英帝国。”莫洛托夫讥讽地回答说,假若德国发动的是一场
反对英国的殊死之战,如同希特勒当天下午说过的那样,那末,德国是“为死而战”,英国
是“为生而战”。里宾特洛甫坚持说,英国业已战败而自己并不觉察。莫洛托夫回答说:“
情况真若如此,我们为何还要蹲防空洞?扔在附近,到处在爆炸的炸弹究竟是谁的?”
    辩论,莫洛托夫是赢了;官司,他却输了。当希特勒读到防空洞辩论的书面汇报时,立
即恼羞成怒。他坚信,对四国条约苏联并无诚意。于是,他便放弃了与苏联和平相处的微弱
希望,决心去做自1928年以来便发誓要做的事情。他终于下定了进攻苏联的决心。此后
不久,他私下对鲍曼说,莫洛托夫的来访使他相信,“斯大林迟早会抛弃我们,投靠敌人。
”在芬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土耳其等问题上,他不会在苏联的讹诈面前屈服。“作为
欧洲的守卫者和保护者的第三帝国,决不会让这些友邦白白牺牲在共产主义的祭坛上。这种
行径是无耻的;若这样做,我们必将遭到惩罚。无论在道义上还是在战略上,这都是一着臭
棋。不管做了什么,与俄国交战势在必行。拖延开战的时间,便意味着在不利得多的条件下
作战。因此,我决定,莫洛托夫一走,我便开始向俄国算帐——只要天气许可。”值得庆幸
的是,在对芬兰一战中,红军表现极差。他还把自己看作是掌握命运的人,比任何人都优越
,其天才和意志足以征服任何敌人。由于被政治上和军事上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他对一名纳
粹指挥官说,他是唯一进入了“超人状态”的人。他的本性“更像是神,不是人”。所以,
作为超人的新种族的为首者,他“不受人类的道义传统的任何约束”,完全“超出法律。”

(2)
    然而,希特勒却未泄漏其决定,其三军将领依然认为首要的目标是英国。在莫洛托夫抵
达柏林的当天,他曾发布一道命令,在无需跨过英吉利海峡的条件下,迫使英国投降。这项
计划规定,德国将采取一系列联合行动,完成意大利在埃及和希腊的未竟之业。这些打击,
加上夺取直布罗陀、卡纳利群岛、阿速尔群岛、马得拉群岛以及摩洛哥的一部分,势必将英
国与其海外的帝国切断,迫使它投降。
    这项计划虽然巧妙,但却靠不住。这是因为,联合行动的参加者,一个持有怀疑,一个
是不牢靠的盟国,另一个是中立国。这是个极其复杂的战役,其中的困难只有元首本人才最
清楚。虽然新近受挫,元首仍有信心让贝当、墨索里尼和佛朗哥就范。他首先向佛朗哥开刀
。11月18日,他对佛朗哥的特使塞拉诺·苏涅尔说:“我决定进攻直布罗陀,只待开始
的信号。必须有个开端。”
    但是,佛朗哥的妹夫却一如既往,无法制服。他再次说西班牙极需粮食;重又提出了先
前的领土要求。希特勒直截了当地拒绝了后者。他指出,若加入胜利的一方,西班牙得到的
待遇将是多么的优厚。塞拉诺·苏涅尔说,如同拿破仑目瞪口呆地发现的那样,西班牙时刻
准备抗击对她的领土发动的任何侵略。接着,他又最后说了一句话——这句话半是威胁,半
是同意:西班牙需要利用余下的中立的日子向西方购买小麦。这是个令人难受的做法,既使
希特勒恼怒,也使他悔恨。后来,他对亲信们说,塞拉诺·苏涅尔是“万恶的魔鬼……是现
代西班牙的(掘墓人)!”
    希特勒在坚信佛朗哥终将参战后,便于12月上旬就夺取直布罗陀的问题,作了最后一
次部署。他告诉各位将领,关于“菲力克斯战役”,毫无疑问,在不久的将来他便能获得佛
朗哥的正式同意;然后他再派一名佛朗哥的私人朋友前去,迫使佛朗哥就范。他的人选卡纳
里斯海军上将却是灾难性的——自1938年以来,他一直在反对希特勒。在正式场合,他
把元首的论点一五一十地告诉西班牙人,私下里却劝佛朗哥不要参战,因为这场战争轴心国
是输定了的。〔战后,德·瓦尔德格勒西阿斯侯爵当着佛朗哥的面问维贡将军(卡纳里斯的
密友)说,卡纳里斯海军上将反对西班牙的利益,这是否属实?佛朗哥从坐椅上跳起来。”
不,不”,他解释说,“卡纳里斯是西班牙的好朋友!”“也许”,侯爵评论说,“比起他
的祖国,他更亲近西班牙。”侯爵回忆说,听到这点,“佛朗哥非常激动。这证实了我的印
象:真是这样。”〕
    卡纳里斯回禀说,只有“当英国接近崩溃时”佛朗哥才愿参战。听到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