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从乞丐到元首下 >

第42章

从乞丐到元首下-第42章

小说: 从乞丐到元首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喇叭,在帝国全境震响,“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战役开始了。”他说,一切都按计划发展。接
着,他便宣布,敌人“已被打倒,再也爬不起来了!”听众中爆发出疯狂的欢呼声。
    他向听众列举了一连串数字:俘获敌军250万,击毁或缴获大炮2.2万门,坦克
1.8万辆,消灭敌机1.45万多架。数字继续滚滚而来:德军已前进了1000公里
(“这还是按直接统计!”),2.5万多公里的俄国铁路已恢复通车,而且大部分已改用
德国的窄轨。刚才还说敌人已被打倒,再也爬不起来的希特勒,却又忧心忡忡。他承认,东
面的战争是一场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战争,因此,现在就必须将德国的精华熔炼成不可分解
的一体。“只有当全体德国人民结成愿意牺牲自己的一体,我们才有希望。上苍会站在我们
一边,万能的上帝不会保佑懒汉,也不会帮助懦夫。”
    这是一篇出色的演讲。一方面,它吹嘘胜利,另一方面又号召人们再度作出牺牲以免毁
灭。傍晚,古德里安的坦克部队迅速攻占了奥廖尔的消息传来,人们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
电车上的乘客竟向人们招手,好像他们是俄国人似的;原定要撤退至乌拉尔的主要工厂设备
,也被完整无损地缴获。
    次日,希特勒回到“狼穴”。据柯本的记录,晚餐时他特别高兴。10月6日午餐时,
他谈论的完全是捷克斯洛伐克,说那里有相当多的地下活动。他的解决办法:把所有犹太人
押解至“东面的远方去”。这又提醒了他,他们也应把犹太人从柏林和维也纳押解至同一目
的地,因为他们是散布敌方消息的来源。
    白天,古德里安拿下了布良斯克,完成了对苏联三个整军的包围。晚餐时,希特勒心情
愉快,没有谈论政治,说了一句俏皮话:恩格尔少校刚才被一条狗咬了,总司令部里风行狂
犬病的原因就在于此。胜利继续在取得,两天后,前线的战报表明,红军“可大体上认为已
被打败”。由于莫斯科已指日可下,希特勒便命令,一个德国人也不准进城。他说,“莫斯
科城将被毁灭,完全从地球上抹掉。”
    10月9日,希特勒开完军事会议后,对奥托·狄特里希高声说道,现在可把最新的战
况向公众发布了。半小时后,希特勒在书房一边大步来回走来走去,一边一字一句地向狄特
里希口述一份胜利公报,以便交给报界。次日,狄特里希在柏林将公报交由报界发表后,高
举着拳头喊着:“先生们,关于这点我敢用我的新闻名声作保!”“轴心国和巴尔干半岛的
记者们鼓掌欢呼”,《纽约时报》的记者霍华德、K·史密斯回忆说,“然后起立,伸出胳
膊,向狄特里希致意。”
    那天上午,德国报纸报道了获得大胜利的消息:两个苏联集团军已被包围。公众的反应
有如触电一般。原来愁眉不展的苍白面孔,现在也容光焕发了。在啤酒馆里,当电台广播
《霍尔斯特·威塞尔之歌》和《德意志高于一切》时,人们竟起立致敬。在柏林;谣言四起
,说莫斯科已被攻陷。
    意味深长的是,就在同一天,陆军元帅莱希瑙,即第一个支持国家社会主义的将军,向
第六军发布了一道命令,令他们严惩游击队。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战争,他说,而是日耳曼文
化和犹太——布尔什维主义之间的生死存亡之战。“所以,军人必须完全了解对似人非人的
犹太人采取严厉而公正的补偿措施的必要性。”其他高级将领,例如伦斯德和曼斯坦因,也
发布了类似的命令。
    希特勒宣布,苏联已被打败,全面胜利已在握。这不仅仅是宣传,在国内提高士气;而
且他是相信自己所说的。但是,他并未令他的宣传部长完全信服。10月4日,约瑟夫·戈
培尔以狄特里希的乐观精神向部下发表讲话:“在军事上,这场战争的胜负已决。余下的,
就国内外而言,主要是政治性事务。”接着,他又自相矛盾地警告说,德国人民必须准备在
东面再战10年。因此,德国报纸的任务是要加强德国人民的“坚持力”,只要这样做了,
“其他便会自动跟上来,这样,在短期内,谁也不会注意到,和平根本没有实现。”
    希特勒如果也有类似的保留看法,那末,当他听说莫斯科的外交使团于10月15日朝
东面600英里外的古比雪夫逃跑时,这些看法也就烟消云散了。全城确实惊惶失措。有人
说有两辆德国火车已开进郊区,火车站里便人潮汹涌。高级党政官员,坐着小汽车,也加入
了狼狈逃窜者的行列,引起了苏联有史以来的交通大堵塞。行人朝进退不得的小车涌去,向
车内的人敲诈勒索,特别是那些被认为是犹太人的人。
    一群群的逃亡者和工人在店铺里大抢出手,因为没有警察前来阻止。有谣言说,列宁的
遗体已移出红场另行保管;另有谣言说,斯大林自己已溜之大吉。只有少得可怜的人们在街
上构筑路障,准备决一死战,不让一个纳粹通过。大部分的莫斯科人士气低落,以半是期望
半是冷漠的复杂心情,等待德军进城。许多人买了德俄字典,以便用征服者的语言向他们致
意。
    在柏林,在威廉大街的大厅小厅里,人们在谈论,说斯大林已通过保加利亚的国王鲍里
斯向德国求和。弗里茨·赫塞问里宾特洛甫这是否属实。里宾特洛甫绝对秘密地告诉他,希
特勒已拒绝了这个请求,“拒绝得很明确,因为他坚信他能经受目前的考验,最终取得胜利
。”希特勒的大部分将领也有同样的信心。例如,约德尔就毫不怀疑,说苏联已用尽了后备
力量。17日进晚餐时,希特勒所谈的,大都与光明的前途有关。就他而言,生存空间论已
变成了事实。
    在希特勒发表动听的演讲后两天,受他钦佩也受他嘲笑的斯大林,业已恢复了镇静。他
重新在克里姆林宫出现。他问莫斯科苏维埃主席:“我们该不该保卫莫斯科?”不待对方回
答,他便宣布了被围状态下的措施。破坏法律与秩序者,立即处置;对间谍、叛乱者、特务
分子、煽动者,格杀勿论。由于上边的指示坚决,全城的士气又开始提高。
    在莫斯科城外,在苏军坚决抵抗下,已插入离城只有40英里的地段的德国先头部队,
其进展已慢了下来。接着,天气突然一变,秋雨开始了。德军重型的马克1V型坦克陷入泥
泞无法活动;而性能较好的苏联T—34型坦克则可继续自由地行驶。在过去两年中,希特
勒所取得的胜利,是靠了在空军战术掩护下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带来的部队高度机动性和火力
的优势。现在,下面是稀泥的海洋,坦克动弹不得;上面,由于能见度低,拥有空中优势的
德国空军一筹莫展。机动性一失,火力优势也跟着消失——还有闪电战。须知这是希特勒的
希望之所在呀。
    说“台风”受阻原因是稀泥、冷入骨髓的秋雨和红军的英勇抵抗,这只是部分正确。失
败的主要原因,据希特勒大多数将领的看法,是希特勒拒绝早一个月发动这项战役。如果他
听从了他们的意见,莫斯科恐怕早已成为瓦砾和废墟,苏联政府和它的军队也已被打败。但
普卡默尔上尉却认为,勃劳希契和哈尔德在元首患病期间对他的基本计划进行的破坏才是主
要原因。
    到10月下旬,雨变成了雪,稀泥冻结成冰。部队的条件差到几乎无法忍受。在整条战
线上,只有少数几处取得进展,而且甚微。月底,由于局势已成绝望,建筑师吉斯勒便奉命
停止德国的城市建设,立刻将所有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建筑材料和机械等等运往东面,以
便修筑公路,修铁轨,建车站和机车库等。
    在餐桌旁,希特勒仍与先前一样有信心。在出发参加纪念慕尼黑起义的一年一度的庆祝
活动前夕,进晚餐时,他又是讲笑话又是回忆往事,使气氛很是活跃。在莫斯科,他佩服的
敌人正在地铁马雅可夫斯基站的大厅里发表演讲——那是一年一度的十月革命节前夕举行的
大会上。这次演讲,是沮丧和信心的古怪的混合物。首先,斯大林承认,由于战争,社会主
义建设已遭到巨大的阻碍,战场上的伤亡人数几乎已达170万。但是,纳粹鼓吹的所谓苏
维埃政权正在崩溃是毫无事实根据的。“相反”,他说,“苏维埃的后方比过去任何时候都
巩固。换一个国家,若像我们失去了这么多土地,它可能已经崩溃了。”应该承认,摆在俄
国面前的任务是艰巨的,因为与德国一起作战的有许多盟友——罗马尼亚、意大利和匈牙利
——但是,却没有一个英国兵或美国兵准备援助苏联。
    他激动地列举了普列汉诺夫和列宁,别林斯基和车尔尼雪夫斯基,普希金和托尔斯泰,
高尔基和契诃夫,格林卡和柴可夫斯基,塞切诺夫和巴甫洛夫,苏沃洛夫和库图佐夫等人的
名字,让大家牢记俄国的民族骄傲。“德国侵略者要打的是一场反对苏联各民族的灭绝人性
的战争。很好嘛!如果他们要打一场灭绝战,那就让他们打吧。”
    斯大林重返指挥岗位后第二天,11月7日,他以同样的感情,向集合在红场上的部队
发表讲话。远处,炮声隆隆;天空,苏联的巡逻机从头上飞过。他将目前局势与23年前的
情况作了一番比较。他们能够也必须打败德国侵略者,这,谁还会有怀疑呢?他很机灵,再
次用历史人物的名字——条顿武士的征服者,鞑靼人,波兰人和拿破仑——作为号召人民的
口号。“让我们伟大祖先的英雄人物,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季米特里·唐斯柯依,米宁和
波萨斯基,亚历山大·苏沃洛夫,米歇尔·库图佐夫等,鼓舞你们前进吧!”
    次日下午,希特勒来到慕尼黑,向正在参加一次会议的帝国长官和地方长官发表了一篇
动人的讲话。稍后,他又在罗文布劳酒馆发表另一篇讲话,演讲中还向罗斯福总统提出一项
警告:如果美国军舰敢于朝德国舰只开炮,“它自己就得冒同样的危险。”他的威胁之词却
没有斯大林的强有力的演讲的回声大。事实上,东线的僵局令他沮丧。次日,他便提醒手下
的人注意,不要忘记拿破仑的军队在俄国发生的事情。“如果认识到,任何一方都不能用武
力消灭另一方,”他预言,“双方便会妥协言和。”
    但是,冯·包克元帅却反对这种悲观论调,要求继续发动进攻。勃劳希契与哈尔德也一
样。11月12日,哈尔德乐观地宣称,在他看来,俄国正处在崩溃的边缘。希特勒颇为之
动心,于是,3天后,向莫斯科的进军又开始了。
    开始时,天气很好,但好景不长,不久战场上便到处是冰雪和泥水。当大岛将军出现在
“狼穴”时——他经常前往该处——希特勒解释说,冬季来得比他的气象人员预报的早。
    然后,他秘密地告诉大岛,年内是否能拿下莫斯科,这还是值得怀疑的。开心的时刻已
一去不复返了。餐桌旁已没有笑话可讲;要求与他同桌吃饭的人也减少了。
    天,越来越冷了。人们激烈地谴责希特勒先前颁布的禁止准备冬衣的命令。11月21
日,古德里安打电话给哈尔德,说,他的部队已无法再熬下去了。他亲自去见包克,要求更
改他刚收到的命令,因为他根本“无法执行”。然而,包克元帅根本不听古德里安的请求,
因为他直接受到元首的压力。他令向莫斯科的进攻重新开始。在短暂地、零星地向前推进一
阵后,进攻再次失败。包克亲自挂帅,指挥一支前沿部队,于11月24日再次下令出击。
尽管德军攻势猛烈异常,但由于风雪交加,加上苏军的拼死抵抗,此次进攻又告败北。
    5天后,南方出现一次危机,与中区的失败遥相呼应。冯·伦斯德元帅被迫撤离一星期
前攻陷的、通往高加索的大门罗斯托夫。这30英里的后撤,使希特勒非常生气,电告伦斯
德原地待命。伦斯德立即复电称:
    “试图固守是疯狂之举。首先,部队无法这样做。第二,部队若不后撤必被消灭。我再
重复说明,此令必须撤销,否则请换别人。
    电文是一个下级军官起草的,最后一句才是伦斯德亲自加上去的。最后的那句话激怒了
希特勒。在未与陆军总司令磋商的情况下,他于当晚作如下答复:
    “本人接受你的请求。请交出你的指挥权。”
    在冯·莱希瑙元帅接替伦斯德的职务后,(莱希瑙是少数几个敢公开向希特勒讲话的人
之一)元首便飞往美利托波尔,了解第一手情况。他找到一名老同志,党卫军指挥官之一的
塞普·荻特里希。但是当他听说这支精锐部队的军官们也同意伦斯德的看法,即若不后撤,
他们恐怕早已被消灭时,希特勒非常生气。
    在命令莱希瑙去完成他为此而罢黜伦斯德的任务后,希特勒召见了伦斯德。伦斯德正准
备卷铺盖回家,以为元首会向他表示某种歉意。不料,他们之间的讨论变成威吓,希特勒说
,他不再允许任何人提出辞呈。“以我为例。我不能去找我的上级,全能的上帝,并对他说
。‘我不想干了,因为我不想负责。’”
    罗斯托夫得而复失的消息在柏林特别是在宣传部和外交部,投下了阴影。然而,不久,
这个失败与中区战线已隐约出现的灾难相比,就算不得一回事了。向莫斯科发动的全面进攻
失败了。12月初,一支步兵侦察队摸到了莫斯科的边沿并看见了克里姆林宫的尖塔,但他
们被数辆红军的坦克和工厂工人组成的紧急部队驱散。患着严重胃病的冯·包克元帅在电话
里向勃劳希契承认,整个进攻都缺乏深度,部队的体力已消耗殆尽。12月3日,包克打电
话给哈尔德。此次通话表现得更加悲观。当包克建议采取守势时,总参谋长企图用远离战线
的人们惯用的忠告为他打气。他说,“最好的防御就是坚持进攻。”
    次日,古德里安报告说,气温已下降到零下31度。因为天冷,坦克需在发动机下用火
烤才能发动,望远镜里的图像也看不清楚了。更糟的是,冬大衣和长筒毛袜还未运来,士兵
们苦不堪言。12月5日,气温又下降5度。古德里安不但中止了进攻,而且将前边的部队
撤回防线。
    同一天晚上,新上任的苏联中部战场指挥官格奥尔基·朱可夫将军,在长达200英里
的战线上,用100个师的兵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反攻。这次步兵——坦克联合行动的反
攻,把德军打了个措手不及。希特勒不但丢掉了进入莫斯科的梦想,而且似乎注定要在俄国
的大雪中遭受拿破仑的命运。绝望和惊愕横扫德军最高统帅部。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又生
病又气馁,遂要求辞职。
    希特勒自己也糊涂了。在大战中,俄国的步兵打得很糟,现在却成了猛虎。这是怎么回
事?12月6日,消沉的希特勒向约德尔承认,“胜利再也无法取得了”。

(5)
    过去两年来,希特勒一直小心翼翼地避免与美国对抗。他坚信,美国整个国家都受“犹
太集团”控制。这个集团不但统治着华盛顿,而且还控制着报纸、电台和电影。于是,在罗
斯福不断增加对英国的援助面前,希特勒只好竭力控制自己。他虽然鄙视作为战士的美国人
,但的确承认他们的工业力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