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从乞丐到元首下 >

第65章

从乞丐到元首下-第65章

小说: 从乞丐到元首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要他们去执行一项令人讨厌的任务:建议他了却此生。10月14日,他们往访了正在
乌鲁姆附近一座城堡里养伤——因车祸受伤——的隆美尔。1小时后。他们走了。他对夫人
说:“15分钟后我就要死去。”他解释说,他被指控参与了暗杀希特勒的阴谋。希特勒提
出两条出路供他选择:服毒自杀或上人民法庭。
    与妻儿诀别后,他把副官拉到一边。“阿尔丁格”,他说,“事情是这样。”他把希特
勒的建议和计划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他:将与那两名将军一同乘车去乌鲁姆,途中便服毒。半
小时后,死于车祸的消息便向全国公布。当局会给他举行国葬;家人不会受到迫害。阿尔丁
格恳求他进行反抗,隆美尔说,这不可能了,因为村子已被党卫军包围,与他的军队的通讯
线路也被切断。“我已决定去做我显然必须去做的事情。”
    下午1时5分,他穿着非洲兵团的皮茄克,带着陆军元帅杖,乘车出发了。在前往乌鲁
姆医院的途中,隆美尔服毒自杀。据他的医疗报告称,他的死亡是先前脑壳破裂引起的脑血
栓所致。隆美尔陆军元帅的脸上,据他的亲属回忆,出现了“十分蔑视的表情”。

(2)
    到1944年9月底,希特勒已丧失了3个同盟者:芬兰、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10
月间又出现了进一步的背叛。没有海军的匈牙利海军上将霍尔蒂——没有国王的王国名义上
的统治者——派使者去莫斯科求和。那年早些时候,由于纳粹占领了匈牙利,他的虚构的独
立就此告终——其时,苏军离匈牙利首都已不到100英里。在布达佩斯,任何一个秘密通
常都是在咖啡馆里被大声议论的。因此,希特勒也就知道谈判的详情。正当匈牙利的代表们
在莫斯科为争取更好的条款而进行无谓的争论时,希特勒派遣了他最得意的突击队队长奥
托·施科尔兹内前往匈牙利,教训他的领导人,以求得合作。这次行动的暗号很合适,叫”
米老鼠”。施科尔兹内以最小的流血代价完成了这一任务,所用的方法恐怕也是这次战争中
最难以想象的。他绑架了霍尔蒂的儿子米奇——用地毯裹着(他这个主意是从肖伯纳的话剧
《凯撒与克里奥佩屈拉》那里学来的)——将他带至机场。接着,他只用了一个伞兵营便拿
下了霍尔蒂在里边生活和统治的城堡。前后只用了半小时,代价是7条人命。
    6天后,希特勒便以“干得好!”一语在“狼穴”热情地欢迎他的突击队长。他向元首
讲述了他是如何绑架小霍尔蒂的,希特勒听得津津有味。施科尔兹内起身告辞时,希特勒将
他留住了。“我要分给你一份工作,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他把偷袭阿登一事告诉了他。
他说,施科尔兹内在此役中将要扮演主角——将他的人进行训练,让他们假扮成美国人,穿
美国军服,使用美国车辆,在美军后方活动。他们必须夺取默兹河上的桥梁,散布谣言,发
布假命令,制造混乱和惊慌。
    此时,约德尔向希特勒呈交了一份他自己的反攻计划。它原有个代号叫“基督玫瑰”,
后来,那天上午,元首亲自将它改名为“莱茵河看守”,目的在于欺骗谍报分子。根据这个
计划,德军需使用3个军的兵力,外加12个机械化师和18个步兵师。“莱茵河看守”是
以下述两个前提为基础制订出来的:突袭和使盟军飞机不能起飞的气候。它的目的是要在广
阔的战线上强行突破,于次日跨过默兹河,于第7天抵达安特卫普。这次战役不但能消灭美
军和英军30个师,而且还能在英美两军之间打下一个庞大的楔子——心理上和实际上均如
此。盟军将遭惨重失败,不得不单独求和。然后,德军便挥戈东进,全力对付红军。
    为绝对保密,只有几个人才被告知这次反攻的计划;各级指挥机构将使用不同的暗号,
而且每两星期变更一次;凡涉及此次反攻之事,一律不得使用电话或电传,各种文件将由宣
誓决不开口的军官们递送;希特勒说,只有采取这些防备措施,才能瞒过在他的司令部内的
间谍。
    元首亲自点将,他点了莫德尔去指挥这次大反攻。读了这份计划后,莫德尔不禁目瞪口
呆。“这他妈的玩意儿连一条腿都没有!”他抱怨说。伦斯德与他一样,也为此担忧,另外
还制订了一个计划。根据这个计划,反攻的规模较小,只动用20个师,在长达40英里的
战线上发动进攻。“很明显,你已记不得腓特烈大帝了”,希特勒讽刺说,“在罗斯巴赫和
洛伊登,他打败了兵力两倍于他的敌人。”怎样打的呢?勇敢地进攻!”这仍是旧话:对于
“大解决”,他的将领们缺乏想象力。“你们怎么不研究研究历史?”
    他耐心地解释了腓特烈大帝是如何冒大险的。他说,后来,好像报答他的英勇似的,天
上打了一个晴天霹雳——发生了一个无可预言的历史事件:反普鲁士的联盟一下子便四分五
裂了。此后,被欧洲的每个专家判定要失败的腓特烈大帝,却取得了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胜
利。
    “历史会重复它自己的”,他说。他双目放射着光芒——这是旧时的希特勒,充满了信
心和幻想的希特勒。“阿登将成为我的罗斯巴赫和洛伊登。另一个不可预言的历史事件将会
发生:反对帝国的联盟也会一下子四分五裂!”
    顺便提一下,他自己与日本的结盟已无多大价值了。日本不久前遭到了另一次惨败。麦
克阿瑟不仅在菲律宾的莱特岛大规模登陆,而且还在接着发生的莱特湾大海战中,使日本丧
失了30万战斗吨位:4艘航空母舰,3艘战舰,6艘重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以及10
艘驱逐舰。此后,日本海军一蹶不振,在保卫本土的无谓的战斗中,所起作用甚微。在满洲
的日军,对希特勒的强敌红军,也毫无威胁了,因为他们正被大批运去与英国作战。
    11月10日,希特勒下令为阿登战役作好准备,他明确宣布,这是最后一次赌博,决
定是战斗还是死亡的一役。这道命令的口气惹得西线的指挥官同声抗议。希特勒无奈,只好
离开“狼穴”,亲赴前线解释其目的——尽管他身心都突然崩溃。他的嘶哑声加剧。埃肯教
授检查的结果表明,他左声带上长了一块息肉。他精神萎靡又经常发怒;访客们见他半卧半
躺在备用的小床上,脸色又如此苍白,无不大为震惊。他置莫雷尔的命令于不顾,强行下床
,像个老人似的,摸索着走进地图室。他大口大口地喘着气,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擦拭着眉
毛。为使他的身体在此后的碰头会中能支持得住,莫雷尔医生不得不连连给他打针。
    在前往西线前,人们劝他稍事休息后再走,因为按他目前的健康情况,途中若不发生危
险,也会很艰辛。但是,希特勒却坚持前往;他惦念前线,必须前去鼓励指挥此次战役的诸
位将领。11月20日,他带上随行人员,登上了火车。他想必知道这是他最后一次看到”
狼穴”了,但他仍抱着回来的幻想,让建筑工人们继续干下去。因为希特勒想在天黑后抵达
柏林,他乘坐的火车直到拂晓才开出。希特勒乘坐的包厢,窗帘全部放了下来。午餐时,他
与大家一起在餐车用膳。特劳德尔从未见过元首如此垂头丧气,如此心不在焉的。“他的声
音又轻又小;双眼不是盯着盘子就是盯着白台布的某一点。气氛如此沮丧,使大家都有不祥
之兆的感觉。”
    希特勒开门见山地宣布,范·埃肯教授将第二次为他的咽喉动手术。他说,这不会有什
么危险——好像在安慰自己似的。“不过,很有可能,我说话会没有声音和……”但这句话
他未把它说完。尔后几天,他与世隔绝。他的贴身人员只知道埃肯教授给他除去了一块小米
粒大小的息肉。一天,他出人意外地前来吃早餐;显然,他是在找人作伴。人人都将香烟熄
灭;窗户也开了,好让空气清新。他只能小声说话。他说,这是医生的命令。倾刻间,大家
都不自觉地模仿他的声音说话。“我的耳朵很好,没有必要宽恕它们”,他喃喃说道。大家
都笑了——与其说是被这个笑话引得发笑,倒不如说是为元首的精神得以恢复而笑。
    希特勒恢复工作后所表现出来的坚韧不拔的精神,令他的随行人员惊叹不已。他全力投
入了将会改变战争进程的阿登反攻战役。12月7日,他批准了最后的作战计划。这个计划
几乎与他先前提出来的雷同。为了保密,无线电台故意将密码电报发给假司令部,将假电报
发给真司令部,将真电报发给距广为宣传的司令部100英里外的司令部。在较低层中,在
啤酒馆,在饭馆等地,他们则故意散布谣言,有意让盟国的谍报人员听。
    此时,手中的权力远远超出中尉、甚至超过将军的奥托。施科尔兹内,他所开设的“美
国人学校”已到期中。他虽从未去过美国,他的志愿军却学得很好。学校的课程包括:美国
俚语,习惯,民俗,以及如何假装美国大兵在敌后散布惊慌。至12月11日,组织工作已
基本就绪。德国的铁路创造了运输奇迹,将首批军队运抵“反攻区”而未被敌人发现。那天
清早,希特勒将指挥部移至中世纪的泽根堡城堡。这就是“鹰巢”,是他1940年入侵西
方时的司令部;现在,他与他的随从只好深居于地下隐蔽所内。
    当天晚些时候,他会晤了半数左右的师长;其余的将于次日前来。第一批将领及随行人
员抵达后,盖世太保收缴了他们的手枪和手提箱。每个人都要用生命起誓,对即将听到的只
字不吐。谁也不知道为何被召了来;他们只知道,过去几星期来,每个师都在兜圈子。
    会议在地下一间大屋内召开。元首坐在一狭窄的桌后,左右分别为凯特尔和约德尔。对
面坐的是伦斯德、莫德尔和哈索·冯·曼特菲尔中将——他将指挥3个军中最强大的一个军
。他是普鲁士著名的将军世家的后裔;是出色的骑士,又是德国五项运动(跳远,标枪,2
00公尺,铁饼和1500公尺——译注)的冠军。他身高5英尺余,坚韧不拔,精力过人
,是少数几个敢于公开与希特勒对垒的人之一。
    希特勒向到会的60多名军官滔滔不绝地讲述腓特烈大帝、德国历史和国家社会主义,
整整讲了一个多钟头。当讲到发动全面反攻的政治动机时,他声音响亮有力,兴奋得目光四
射。然后,他便将“秋雾”——此役之最终代号——详尽地解释了一番。此役将于12月1
5日清晨5时30分打响。各师的将领们听得诚惶诚恐,不但为这一庞大计划,而且也为元
首的精力和良好的健康感到兴奋。然而,近得几乎可碰到他的曼特菲尔却看得真切。他实际
上“很颓丧,肤色很不健康,外表塌陷,双手发抖;他坐在那里,好像被责任的重负压得伸
不直腰。若与12月初召开的上一次会议时相比,他的躯体似乎更加衰老了——他已是个老
朽了”。曼特菲尔还瞧见,元首还偷偷地把双手伸到桌下,用一手去翻动另一只几乎全跛的
手。
    坐在外围的当然看不到这一切,自始至终都颇为兴奋。会议结束时,元首响亮地宣布:
“这一仗必须残酷地打,任何抵抗都要予以粉碎!在祖国危急的关头,我要求每个军人都英
勇再英勇。必须打败敌人——良机勿失,时不再来!德国就得这样生存!”
    次日,12月12日,另一群将领聆听了同样的训示。不同的只有一点:反攻时间再次
推迟(如同1940年那样)。“零日”被推迟至12月16日。希特勒说,这个日子不变
了。所谓不变了,就是说,这天天气很坏,坏得令盟军的飞机无法起飞。

(3)
    在阿登前线,12月15日晚,天气寒冷,全线平静。战线穿过像新英格兰的伯克郡那
样的地形,长达85英里,弯弯曲曲,只有美军6个师把守。这6个师中,3个师是新兵,
另外3个师又战得精疲力尽,可说是流血流得全身都白了。这就是著名的“魔鬼前线”——
在这个又冷又静的地方,两个多月来,双方都在休整,互相察颜观色,彼此都避免招惹对方。
    那天晚上,盟军的指挥官谁也未料到德军会发动进攻。几小时前,蒙哥马利曾断然说过
,德军已“无法发动大规模进攻”。事实上,由于全线沉寂,蒙哥马利曾问艾森豪威尔,他
是否同意他下星期回英国。
    德军3个军的兵力,计25万人,以及数以千计的机械,已被偷偷运至出发线——低空
飞行的飞机声将半履带车的响声淹没。15日深夜,集结在各突击阵地上的士兵,在寒冷中
站着,全身瑟瑟发抖,却以真正的热情聆听伦斯德元帅发来的一封电报:
    我们孤注一掷!你们身负神圣的义务,为取得我们祖国和元首的超人的目标,奉献一切
吧!
    昔日取得胜利时的激动和兴奋又在士兵中高涨起来了。他们再次采取攻势了。德意志高
于一切!
    清晨5时30分,战火和硝烟在“魔鬼的前线”全线爆发了。在长达85英里的战线上
,迫击炮咚咚,火箭嘶嘶飞出发射台,88毫米口径大炮隆隆,真是地动山摇!数以千计的
坦克摇摇摆摆地滚向前方,沉闷的炮声从后方传来——远程炮将14英寸口径的炮弹射向美
军战线后方数英里外的目标。
    1小时后,炮击停止了。战地上突然出现了令人恐惧的沉寂,但转瞬即逝。在新近下的
大雪的映照下,身穿白衣的德军,几乎看不清人形,像魔鬼似的从阴霾中冒身出来,12至
14人排成横排,迈着缓慢而可怕的步子,朝美军走去。当希特勒的士兵渗入美军的前沿阵
地后,一群群新型飞机,尖声怪叫着,以叫人难以置信的速度,从东方飞了过来。德军不禁
抬头仰望自己的机群;许多人还高声欢呼,兴奋得像什么似的。希特勒的“奇迹武器”可不
是空谈而是事实!
    德军的进攻虽然强大而疯狂,而且又是突袭,但遭到了美军的新兵和打得精疲力尽的老
兵的顽强抵抗,尽管众寡悬殊。炊事兵,烤面包兵,文职人员,乐师,伐木兵和汽车兵……
一齐上阵,仓皇应战,阻击德军。有些人吓得大惊失色,转身就跑;许多人巍然屹立,英勇
奋战。有些地段有美军坚守;许多地段被突破,德军如入无人之地。在北面,有个狭窄的叫
洛斯海姆山谷,是东方通向西方的古道,地势虽险要,却只有轻兵把守。早在1870年,
以及1940年,德国的大军就是从这个长7英里的走廊势如潮涌般地通过的。现在,德军
——这次是在坦克、装甲车以及突击炮火掩护下——又再次未受阻击,从容通过山谷。
    黄昏,美军的北部战线业已瓦解。但是,比美国历史上任何一位将军所统帅的战斗部队
都多的奥马·布莱德雷将军,尽管收到的报告只是一鳞半爪,却向艾森豪威尔宣称,这只是
一次“骚扰性进攻”。艾森豪威尔不同意这一看法。“这可不是局部的进攻,布莱德”,他
说,“德军向我最弱的一环发动局部进攻,这不符合逻辑。”他认为,情况紧急,救兵如救
火,便命布莱德雷派两个装甲师前去救援。
    听到美军北面阵线已被突破,希特勒欣喜若狂。当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