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3822-心灵太极 >

第8章

3822-心灵太极-第8章

小说: 3822-心灵太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晓林说到这儿指了指这几页纸:详细的您看书面的吧。我现在有件重要事要对您说呢。    
    晓林说,两年前,她肝上长了囊肿,医生建议手术。她一直怕切出来是癌,不敢去,总觉得自己活不长了。现在看来,很可能是因为情绪紧张造成的。这几个月因为不断给自己去额外,也想通了,该切就切吧。结果再去医院检查,发现肝囊肿消失了。    
    她说:我想是因为这几个月减去了额外支出,心情好,也有时间爬山游泳锻炼了,可能就把肝囊肿消化了。医生说这种情况是有的。那天去医院查完老公拿着单子过来告我,我一开始不相信以为他哄我,后来就抱着老公哭开了。晓林说到这里,不好意思地掏出手绢擦了擦眼睛:真没想到,一个发现额外,一个分门别类,把我整个解放了出来。    
    我特意问她:将额外支出分门别类清理后,有什么好处?    
    晓林说:就像一个人有毛病,注意了就能克服。现在我知道自己都有哪些额外支出,一到那时就提醒自己注意了,额外支出就自然而然少了。    
    她说得很对。    
    晓林的例子很典型地注释了心灵太极第四式“分门别类”。    
    希望朋友们发现了自己的额外支出后,紧接着对它们进行分门别类的清理。    
    在前面几式中,我们讲到了清查“忙累账”。    
    现在,我们要清理“苦累账”。    
    忙累账相对来讲比较好清理,每日忙什么明摆着。    
    苦累账的清理则要难一些,苦累账在心中。    
    “分门别类”的操作要领:    
    一、分门别类清理额外支出时,要充分依据自己的特点。    
    二、每一门的多类额外支出,既要求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三、清理的结果要一目了然,使自己每临额外支出时便自觉。    
    对额外支出分门别类,本身就是有效地减少额外支出。    
    每当我们有额外支出时,自觉意识到了,就能减少一半。    
    “分门别类”还有一个更直接的名字:细化额外支出。    
    注【1】分门别类有很多方法。    
    “做保险的晓林”按工作、人际关系、家庭与感情三门划分是最简单的,完全可以有更多的门与类。    
    本书附录一“消除十二种额外支出”就又是一种特殊的分门别类。    
    读者可以根据自己情况划分。    
    相关文章(原载:柯云路的博客):    
    处理人际关系十大金法则


心灵太极内容第五式 真相大白(1)

    ——哀莫大于心不死    
    “水落石出”,我们发现了自己的额外支出。    
    “分门别类”,我们理清了额外支出在工作、社交、家庭等方面的分布。    
    往下,我们要问一个问题,这些支出都是些什么支出呢?    
    朋友们可能稍有些愣,再稍一想可能就会说,都是心理支出呗。    
    这个看来笼统的回答却让我们接近正确的探寻。    
    我们这就开始心灵太极的第五式,“真相大白”。    
    我们将逐层深入地探究,我们的额外支出是什么成分?    
    第一,正如朋友们刚才回答的,额外支出都是心理的支出,而不是生理的支出。    
    额外支出是我们在做一件事的过程中,心中多的累。    
    这一点每个人稍想一下就会明白。    
    当然,“心累”最终造成身心两方面都累,那是后话。    
    第二,我们进一步探究,额外支出属于什么样的心理支出?    
    人的心理活动各种各样,任何一种心理活动都会支出我们的心力体力。譬如我们的理智思维,逻辑、判断、计算、推理等,这就要支出。无论是编程,还是写作,还是策划,动脑筋都会累。然而,只要仔细一想,我们的额外支出大多不属于这样的理智思维。    
    理智思维常常是我们做事的必要支出。    
    而额外支出常常是非理智的,更具体说是情绪的。    
    譬如,做保险的晓林被老总训斥后,像霜打的秧子一样疲惫不堪,那就是情绪作怪,是心理郁闷,而非在脑子里作什么过多的计算。又比如女儿病了,虽然有丈夫送去医院,晓林还是百般不安,这又是情绪的折磨。    
    朋友们只要想一想自己的各种额外支出,就能发现,额外支出都是情绪支出。    
    第三,我们接着探究,额外支出主要是什么样的情绪支出?    
    情绪有很多种,好情绪如欣喜、快乐,肯定不会添你的额外支出。坏情绪如沮丧、悲伤、痛苦、恐惧、忧虑、怨恨、冤屈、不安、惭愧、歉疚、苦闷等,都可能很让人支出。    
    那么,什么情绪在我们的额外支出中首当其冲呢?    
    有一位电视台女主持人回答:烦恼。    
    我告诉她,烦恼是一种广而概之的名称。    
    我们通常所说的沮丧、痛苦、愤怒、不安等坏情绪,都可以称为烦恼。佛教讲的断除烦恼,就是指一切让人苦累的情绪。所以,说烦恼等于没有回答问题。    
    那么,到底是哪种情绪呢?    
    朋友们这时就会发现,我们常常可能对这些问题视而不见。    
    明明每个人的生活都在被各种各样的额外支出侵害,居然很少想一想,我们的额外支出是什么?    
    这样,我们现在就要说出结论:我们的额外支出不仅是心理的,是情绪的,而且就情绪而言,首要是焦虑。    
    譬如,做保险的晓林等单子等了一天没等到结果,累得楼梯都爬不动了。其实,那一天她什么活儿都没干,折磨她的主要是焦虑。她挨了上司训斥萎靡不振,表面看来是委屈,是难过,是怨恨,其实更深刻折磨她的,是她在焦虑自己和上司的关系如何处理,焦虑自己在公司的处境。    
    我们只要想一想每天心头最累的情绪是什么,就能得出同样的结论。    
    你求职,必然有求职的焦虑。你工作,无论是业务本身,还是上下级关系,都可能产生令你焦虑的因素。你养家糊口,买房买车,钱不够花,又会焦虑。和爱人、和父母、和孩子产生了矛盾,你依然焦虑……个人命运中布满了各种焦虑。    
    焦虑常常是我们心头的第一累。


心灵太极内容第五式 真相大白(2)

    第四,我们继续探究,焦虑是属于过去时、现在时,还是将来时的?    
    我们可以从心理学得到直截了当的结论:    
    焦虑大多是指向未来的,是将来时的。    
    譬如,求职失败了,很难受,有受挫感,这是针对已经“过去”的事情。这种难受和受挫感虽然可能很强烈,但是假以时日总会过去。而一种更强烈的焦虑情绪却可能更持久有力地折磨你:往下如何继续求职?如果反复找不到工作怎么办?找到工作又不适合于自己怎么办?如此等等。这种情绪就是指向明天、指向未来的了。    
    又譬如,你损失了一笔钱,很沮丧,沮丧的情绪是指向已经“过去的”损失,但是接着,你会为“未来的”钱不够花而焦虑,如此等等。    
    第五,那么,我们就要探究,焦虑到底是必要的,还是不必要的?    
    那位电视台女主持人为了避免不良情绪伤害自己,曾经在墙上挂过一个条幅:“不焦虑”。    
    我对她说,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难点,毫不焦虑,吊儿郎当,你有可能调动起自己全部能力解决问题吗?她很惊讶,问我什么意思?我接着说,如果一只兔子对洞穴外的狐狸毫无焦虑,随随便便想出洞就出洞,想进洞就进洞,它的生命安全还有保障吗?    
    女主持人说,你的意思是不要不焦虑,要焦虑?    
    我说,我的结论是,该要的要,不该要的不要。    
    我接着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明了焦虑的必要性和不必要性。    
    焦虑在一定限度内是必要的。一只野兔对洞穴外的狐狸要有一定的焦虑,这才知道提高警惕避免危险。如果一点焦虑都没有,这只兔子必然会被狐狸吃掉。    
    然而,如果焦虑过分,些微的风吹草动都吓得要死,别的兔子三番五次出去觅食,都能安全回来,它却因为过分恐惧狐狸,宁肯饿着也不敢外出,这种过分的焦虑无疑是不必要的,多余的,最后只能导致饿死。    
    这样,一个重要的结论就浮现出来:    
    我们的额外支出,说到底主要是“多余的焦虑”。    
    第六,我们已经“真相大白”,发现了额外支出主要是多余的焦虑。    
    我们再清理额外支出,主要便是清理多余的焦虑。    
    我们知道,在生存中不可能完全不焦虑,因为有些焦虑如同兔子面对狐狸的危险,是必要的。但是要尽可能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焦虑。    
    我对电视台女主持人说,把“不焦虑”改一个字,改成“少焦虑”,就可以。    
    “少焦虑”应该是现代人必可不少的座右铭。    
    生活中过度的焦虑比比皆是。坐飞机有风险吗?有一点,微乎其微,坐飞机时稍有一丝焦虑可以理解。倘若还没坐上去就吓得半死,甚至终生不敢坐飞机,影响了很大一片发展机会,这无疑太夸张了。而实际上,类似的情况每个人差不多都有。    
    “杞人忧天”讲的是古代杞地有一人,每日担心天塌下来而忧心忡忡,这就是焦虑过分的典型。    
    我们绝不要做忧天的杞人。    
    要把心头多余的焦虑像清除石头一样一块块清除掉。    
    “真相大白”的操作要领有三:    
    一、尽早对自己各方面的多余焦虑进行一番审计清理。    
    二、这种审计清理并非一劳永逸,而应隔段时间就进行一次。    
    三、确实把“少焦虑”三个字作为座右铭。    
    只要我们有了减少多余焦虑的自觉意识,那么,多余的焦虑就会逐渐减少。    
    在别开生面的新招式亮出之前,我们照例要说明,心灵太极第五式“真相大白”还有一个别名,叫做原来是杞人忧天。    
    相关文章:对读者来信的回复(原载:柯云路的博客)    
    1、致年轻夫妇的信——婚姻的“真相”    
    2、致郁闷的“待业”大学生:呆在家里哪能心情愉快    
    3、致外企白领:动机强烈的女孩人生不会平淡    
    4、致单亲女孩(1)(2)——“同性恋倾向”并不可怕    
    5、致奋力拼“博”的年轻人——笑到最后才最好


心灵太极内容第六式 减床去屋(1)

    ——微软工程师的“最多余”焦虑    
    通过上一式的操练,我们已将多余的焦虑作了一番盘点。    
    如何进一步消减多余的焦虑,自然还有方法。    
    这样,我们就推出了心灵太极第六式,“减床去屋”。    
    为什么叫这个奇怪的名字,往下很快就会知道。    
    现在只需说明,消减多余焦虑的秘诀,是从拿掉“最多余的焦虑”开始。    
    一定要注意这个“最”字。    
    这是消减多余焦虑的关键程序。    
    什么是最多余的焦虑?    
    就是最不合理的焦虑,最容易拿掉的焦虑。    
    它分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最远的焦虑”。    
    一位中年女性心头塞满了各种各样的焦虑,整日忧心忡忡,近乎焦虑症。她对什么事都焦虑,如果让她罗列一下,她对工作焦虑,对班上的人际关系焦虑,对家里的买房买车焦虑,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焦虑,对丈夫的工作发展也焦虑。    
    我们先拿那些实在太远太不着边际的焦虑开刀。    
    譬如,她为远在美国留学的女儿焦虑。女儿正在读博,还有一年毕业,毕业后能不能在美国找到工作,成了她当下最大的焦虑之一。    
    面对着这个她每天必念的话题,我告诉她,你根本用不着为此焦虑。第一,女儿毕业还有一年,时间早着呢,现在提前支出,没必要。第二,这是孩子自己努力的事情,父母再焦虑也无济于事,搞不好,只会给孩子添烦。第三,万一到时候在美国找不到工作,回国发展未尝不好,很可能回国后机会更多。    
    说通了,她也想通了,这太不着边际的焦虑就基本拿掉了。    
    然后,再找一项不着边际的“最远的焦虑”下手。    
    在这里,从拿掉最多余的焦虑开始,实际上就是从拿掉“最远的焦虑”开始。    
    由远及近,逐项拿掉多余的焦虑。    
    第二种类型的最多余焦虑,就是所谓“最上的焦虑”。    
    而从拿掉最多余焦虑开始,也便是从拿掉最上的焦虑开始。    
    一位赴美留学的中国大学生毕业后留在美国微软搞编程。他在电话中向我诉说工作压力大,难以排除。我问,压力大表现在哪里?他说,令人焦虑的事情太多,先是对工作有焦虑,现在又对身体有焦虑,觉着这么年轻精力就不够了。看来,他对自己的焦虑还是有意识的。    
    我说:你本不该有那么多焦虑,有很多焦虑是多余的,应该去掉。    
    他不解,莫非焦虑有多余和不多余之说?    
    我对他讲了兔子和狐狸的比喻。兔子对狐狸的威胁有所焦虑是必要的。过多焦虑,吓得完全不敢出洞觅食,是多余的。    
    他问,如何才能去掉多余的焦虑?    
    在他看来,人很难去掉自己的各种焦虑。    
    我说:你主要是不了解焦虑的性质。中国有个成语叫“叠床架屋”,讲的是床上叠床、屋上架屋,重复多余的意思。焦虑也有这种重复叠加的性质。    
    譬如,你编程遇到困难,肯定要费脑筋,会伴随一定的焦虑。这个焦虑是解决问题必要的,如同第一张床是必要的一样。但是,你因为太着急,对自己编程还需要这样费脑筋又生出不满与焦虑,这种“干着急”的焦虑就属于床上架床多余的了。干着急不但添累,还乱你的思路,使你越添了累越干得差,这第二只床就是多余的。    
    当你不自觉这一点时,焦虑还会继续叠加下去。    
    因为你完全有可能干着急之后,人又上火或者失眠,那时,你又会为自己的身体焦虑,想着自己体能怎么这么差,这便架上第三只床了。    
    再架上第四只床、第五只床也是可能的。


心灵太极内容第六式 减床去屋(2)

    小伙子在电话中沉吟了,似乎有所省悟。    
    过了一会儿,他问:去除多余的焦虑从哪儿开始呢?    
    我说:床上叠床是由下至上,你要拿掉多余的床,是不是该反过来呢?    
    他说:先拿掉最上一张床?    
    我说:对,一张一张拿下去。    
    朋友们,这个例子中讲到的焦虑的特性极其重要。    
    焦虑就是这样叠床架屋,一层层叠加起来。    
    最多余的焦虑常常就是“最上的焦虑”。    
    而我们消减多余的焦虑,自然而然要“减床去屋”,从拿掉最上的焦虑开始。    
    我对小伙子说:首先,你对身体的焦虑是完全不必要的,因为一切不适都是由于工作压力,特别是由于你干着急造成的。其他人遇到这种情况,同样会感到力不可支。先把对身体的焦虑拿掉,你就轻松一块。    
    年轻人一想通,已然轻松了一块。    
    我说:我们再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