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帝国-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卫星及可回收胶卷舱的支持。年初刚刚批准卫星项目的时候,艾森豪威尔就宣布,五角大楼应该通过高尖项目研究署与空军共同参与“科洛纳计划”。这一折中方案是看似合理的,因为当时空军已经研制出能够将卫星送入太空的火箭,而且由詹姆斯·克雷恩领导的高尖项目研究署处事机敏、目光远大。不幸的是,从长远来看,几个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在艾森豪威尔一直担心会出现的部门竞争面前崩溃了。
后来出现的激烈斗争在项目刚刚开始的头几个月就初露端倪。空军迫于自身导弹项目的压力,宣布生产“雷神”导弹和“阿吉娜”助推器的费用必须由“科洛纳计划”提供,而不是从空军基金中拨款,这使得比塞尔在4月份所作的预算完全失效。此外,比塞尔意识到还需要额外的七次发射——四次作实验,还有三次要为了有关生物卫星的说法进行相关的科学实验。上述的一切完全推翻了比塞尔原来关于预算的设想,并在接下来的整个夏季引发了项目高层官员之间的一系列讨论。詹姆斯·克雷恩、比塞尔、古德佩斯特将军、国家预算委员会负责人毛瑞斯·斯坦,和当时任国防部副部长的唐纳德·夸尔斯参与了这些讨论。
高尖项目研究署和空军在提供火箭计划的经费问题上的争执更加激烈。到10月份的时候,比塞尔得出结论:空军试图从“科洛纳计划”中为WS…117L计划里的其他项目中捞得经费。比塞尔为“抢劫性质的账目系统”和“有关成本的争执”而抱怨不休,他告诉一位来自空军的助手,所有的部门对此都有无法说出口的理由。比塞尔有一次还警告瑞特·兰德将军,不断上升的研究费用很可能将迫使卫星项目被取消。10月末,他又告诉另一个空军将领有如此之多的部门参加决策只能带来混乱。
几天后,比塞尔命令在卫星项目机构的资料中存放一份措词严厉的备忘录,他在备忘录中表示了他的愤怒:在这里,备忘录的署名者再也无法为项目成功承担任何责任。因为他无法对项目资金进行有效的控制,不管这种有效控制是通过依靠机构自身的资金,还是通过与国防部达成共识来达到。
然而,最可怕的一个变化就是,高尖项目研究署决定将“科洛纳计划”中的发射次数削减1/3,以便为其他卫星项目留出资金。中情局局长艾伦·杜勒斯12月初在给詹姆斯·克雷恩和唐纳德·夸尔斯的文件中强烈反对这一计划。他要求两人在这一削减计划被正式通过之前能和他探讨这一问题。最终,削减计划被取消了。
在艾森豪威尔批准“科洛纳计划”后,比塞尔选择了位于H大街的麦特梅克大楼,也就是U…2项目原来的实验中心作为卫星项目的指挥中心。以洛衫矶为基地的弹道导弹师被指派负责同洛克希德公司和其他供应商的日常接洽。该弹道导弹师的副指挥官也就是该师后来的指挥官瑞特·兰德将军主要负责监察这一工作,但是他指派了一个名叫克拉伦斯·李·百图的联络官在帕罗阿图负责这些细节,并直接同普拉默一起工作。
百图是一个超级有条理但是又十分难相处的人。他十分清楚精简管理部门的重要性,他的主要原则也反应了比塞尔本人对简洁但有意义的管理方式的喜好,这一原则后来被称为“百图法则”而广泛传播。百图法则包括以下几个要点:要尽力保证项目办公室小型的规模和快速反应的能力;在选人的操作上一定要慎重,一旦选定就要依靠他们杰出的个人品质;放手去做但要努力调查失败原因;削减一切不必要的文件工作;及时矫正错误;不要和总部过多交流;永远不要向后看,历史不会重演。
以南加州为大本营的比塞尔和瑞特·兰德,很快就重新建立了像在U…2项目中的轻松关系,但是这一次,这种默契的关系并没有缓解困扰卫星项目的官僚和预算压力。比塞尔在若干年后回忆了他同瑞特·兰德的合作,他特别解释了以下的问题。“卫星项目以一种非常不正式的方式开始,”比塞尔说,“我和瑞特·兰德在随即的工作进展中划分了两个机构的分工,决定是我们一起作出的。在这个项目中只有极少的人参与,彼此之间的关系都是很亲密的,所以我们能很快很明确地作出决定。我们从没有为了相互妥协或达成共识而遭遇无边的等待。”
这项计划的机密性必然会导致行政机构的混乱:一些对“科洛纳计划”并不知情的官员们时常会无意中阻碍比塞尔和他同事们所从事的工作。例如,五角大楼的官员7月份建议使用“丘比特…C”火箭来作为卫星的助推器,这样,“雷神”导弹就可以用来发展攻击性武器。“科洛纳计划”的研究人员发现不得不重新改造整个工程,以使其适应“丘比特…C”火箭,因为“丘比特…C”火箭的构造同“阿吉娜”完全不同。而进行改造的时间最少也需要九个月。比塞尔很快进行了干预,才使得五角大楼的这一建议被搁浅。
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还有一些相信发射卫星是要进行生物实验的工程师们一直抱怨,“阿吉娜”在轨道上的水平位置并不适合承载小白鼠等动物。他们建议将使“阿吉娜”在轨道上保持垂直。此外,他们对“阿吉娜”内部没有用于维持生命的有效空调系统感到迷惑。比塞尔和普拉默当然不能告诉他们空调系统可能会让光线进入到卫星中,而这些光线很有可能会损坏胶卷。
第四部分第十二章 埋头苦干(3)
“科洛纳计划”对比塞尔和他的研究小组来说是第二项高难度的庞大工程,因为该小组当时还负责向德国、土耳其和日本派遣空军的U…2侦察机和发展高新侦察飞机的项目。在“科洛纳计划”进行时,比塞尔还担任着中情局计划发展署的助理负责人。但是1959年1月,杜勒斯任命比塞尔为计划的副指挥,这一看似平淡无奇的职务实际上蕴涵着深意:比塞尔掌管了中情局在世界范围内的侦察项目的权力,当然也包括那些极其机密的项目。
早在1958年初比塞尔开始负责并推进“科洛纳计划”时,他仍然有足够的时间对卫星项目投入足够的热情,正像他在负责U…2侦察机项目时候所做的那样。比塞尔认识到自己正战斗在冷战的最前线——指挥美国最前沿侦察卫星项目,在这种想法的激励下,他为助手们和制造商制定了一个繁重的进度表。每个月尤其是在项目遇到困难的时候,比塞尔和瑞特·兰德都会召集两三个供应商的代表至少进行一次会谈,以便了解项目进度和所遇到的难题。通常,比塞尔和瑞特·兰德会并排坐在桌子的一边,制造商和工程人员则围坐在他们周围。大部分会议都是在加州召开的,会议的传达则通过中情局的秘密电话和有线电视系统来进行。
每一个参与项目的制造商都清楚自己在完成分工项目上的技术难题。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是一边推进计划,一边进行创造。中情局后来描述了这一情形:“一开始,没有人知道到底应该如何研制这颗侦察卫星。在这一崭新的领域,不存在任何专家。”
施里弗将军说,要从太空获得高度清晰的照片,简直就好比“从帝国大厦拍摄波士顿北部教堂的钟楼”一样不可思议。
布德·维伦是当时为卫星项目工作的一位年轻的物理学家,他在后来为中情局研发新式侦察技术发挥了关键作用。他清楚地记得当时的“科洛纳计划”所遭遇的困难。“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我们都说服自己要忘记在刚起步的时候是多么缺乏经验。研制‘先锋’是这种情况,在研究‘雷神’和‘宇宙神’导弹时也是这样,卫星项目就更不必说了。我当时一直在洛衫矶研究弹道导弹项目,我们每个月的项目复审会被称为‘黑色星期六’。载重台成为一个技术难关。我们小组为了使‘雷神’能将负载物送到月球而失败了三次。”
空间物理这一学科在当时还处于起步阶段。卫星升空的轨迹数据同将导弹从一个大洲发射到另一大洲所要的数据不同,需要一系列新的计算。当时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也没有像今天这样拥有便利的研究工具,没有环行电路、转换器和掌上计算机,有的只是一些真空电子管和简单的凸轮开关装置。在1958年就来到洛克希德公司、后来参与“科洛纳计划”的萨姆·阿若奇回忆说:“当时他们只能依靠马卓和费里顿计算器进行运算。制造出的部件也都是十分简陋的,例如,在轨道上控制测量读数器的计时装置只是一个带有电动机驱动的纸板,这和钢琴后面的卷轴没什么区别。”
对负责协调每个二级承揽商工作的普拉默来说,缺乏政府有效的指导一度是令人吃惊和困惑的。比塞尔在4月末提供的工作概述显得异常模糊。在政府资助的重要科技项目中没有哪个像“科洛纳计划”这样,是在如此缺乏政府指导的情况下开始的。几年后,普拉默仍然对这种操作方式感到奇怪。“卫星的描述内容只有仅仅一小段,”他回忆说。
实际上,那段表述要比普拉默所记得的要长一些,但不会长太多。最关键的一个句子是这样的:除了列在以下特供名单中的项目,“科洛纳计划”应为侦察卫星项目提供所有设备、部件和相关服务。但并不负责提供火箭追推器及其他由空军负责研制的部分。
普拉默和他的同事们负责开展所有具体的、细节的工作。为卫星项目提供太空远距离拍摄系统的依特埃克公司,当时还没有对照相机的镜头和其他器材进行任何测试。中情局在卫星项目的秘密历史中对这一情形也有记载:“既然没有人知道应该如何生产一台可装备在卫星上的全景式照相机,依特埃克公司只能自行解决很多技术难题。为了获得较好的照相机的分辨效果,并测试照相机在卫星上的工作情况,他们专门设计建造了一个实验室用来模拟发射中的速度和高度数据。”换句话来说,能否成功研制出照相机系统对整个卫星计划的成败起着极其重要的决定作用。
毋庸置疑的是,卫星在发射和太空运行时候的恶劣条件并不利于一套精密照相机设备的维护。火箭发射时的剧烈颠簸会导致对焦系统紊乱,并极有可能造成大部分胶卷发生蜷曲和破裂,甚至因为相互摩擦而熔化。卫星向阳面和背阳面的温度差可达华氏150多度,在这种情况下,照相机不同部分也要经受华氏50多度的温差变化。这很容易导致镜头和由弯曲金属制成的感光板的变形,此外在胶卷曝光时有固定作用的台板在这种情形下也会将胶卷弹离焦点。外太空的真空和失重环境无疑为照相机系统的研制增添了更多的困难。实际上从1959年2月初次试飞开始,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莱格霍恩的光学专家和照相机的研制者们。
在一些领域里,科学家们通过使用不同的制造材料,获得了开创性的进展。例如,他们使用金属钛代替镁来制造照相机里的一些部件,很好地解决了热胀冷缩的问题。钛是一种化学结构稳定的坚硬金属,同容易变形的镁相比,钛的优点是很明显的。此外,在解决温度带来的一些问题上,科学家们也找到了更合适的制造材料。为了防止金属杆在温度急遽变化下弯曲损坏,研究人员将用于容纳照相机设备的三角形框架改成蜂巢状。为了使胶卷在曝光时保持稳定,原先用于固定胶卷的金属台板也被换成一种对温度变化不敏感的特殊装置。胶卷轴上的张力也被加大了,因为这样可以将胶卷紧紧地缠绕在轴上以防胶卷在发射时出现熔化和撕裂。
所有的这些发明和改进都是十分昂贵和耗时的。依特埃克公司短时间内就承接了照相机系统的研究,所以它的设备尚不能很好地满足完成所有设计问题的需求。很快,依特埃克的研究进度就落后了,而且费用消耗剧增,中情局对此十分不满。
胶卷问题是另一个关键的技术难关。柯达公司的科学家们因U…2侦察机项目而在高空摄影领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就在不久以前,他们还一直在为WS…117L计划研制具有适宜感光度、速度和分辨率的酸性胶卷。但是,这一切同“科洛纳计划”所需要的胶卷是完全不同的。WS…117L计划所需要的胶卷将会在飞行器中进行冲洗,然后照片将通过扫描转变为电子信号传回地球。这需要WS…117L计划研制的飞行器为以上操作提供要求更加苛刻的环境。为了冲洗胶卷,卫星舱内必须被加压和加热来维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
在没有加压的科洛纳卫星舱内,酸性胶卷中的溶剂将会很快挥发,这样胶卷就会发脆并破碎,并成为一个令人头疼的难题,因为“科洛纳计划”所需要的胶卷还需要经受在构造复杂的依特埃克照相机中暂停、转动和剧烈颠簸等一系列的考验。“特别是在‘科洛纳计划’那样复杂的胶卷路径系统中,酸性胶卷不可能正常工作。”曾在柯达公司的研究和工程部门参加“科洛纳计划”的胶卷研制的唐回忆道。事实正是如此,用于第一次实验的酸性胶卷就像预料的那样发生了破裂。
在比塞尔第一次的每月例会上,一个十分关注胶卷耐久性的家伙还天真地问唐:“我们能不能用涂上感光剂的薄不锈钢板来代替胶卷呢?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我们所需要的硬度了。”
“似乎很可行,”柯达公司的负责人用讽刺的口吻回答说,“但是这种钢制胶卷将没有任何价值,因为它挡住了所有穿过的光线,这样就无法对胶卷进行曝光。”该负责人没有告诉那个头脑简单的家伙,单单是不锈钢胶卷的重量就不符合要求。
最后的解决方案是完善柯达公司从前为U…2侦察机研制的一种聚酯薄膜胶卷。这种胶卷经历了在照相机内部运行时的扭曲后仍然能保持不碎,并具有相当的弹性。柯达公司还为这种胶卷研制了一种新的细颗粒的感光剂,以确保在曝光时达到太空摄影所需要的感光度、速度和分辨率。此外,唐和他的同事们还必须保证胶卷能在照相机内部平滑地运行,并且在冲洗的时候不会缠绕在一起。他们通过在胶卷背面涂抹了一种精细的玻璃制品来解决了这一问题。那些细小的玻璃珠能够防止长达6 000英尺的胶卷互相粘连在一起。
为了能够装入足够多的胶卷,科学家们还想出了其他的办法。他们发明了一种新的超音速技术,并通过使用这项技术把几个胶卷连接起来一起放在卫星里。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差事,因为必须使那些通常易断和凹凸不平的接点十分坚韧,而且不能太厚,这样整个胶卷才能平稳地缠在卷轴上。普通的连接方法是行不通的,在胶卷整个的生产过程中一直都要使用特制的设备以保证其标准厚度。
但是,如果胶卷不能返回地球,依特埃克和柯达公司的所有心血都要付之东流了,这也将成为通用公司的噩梦。该公司的空间返回技术项目部设在费城,作为洛克希德手下的二级承接商,他们亦面临着无数的技术挑战。通用公司的任务就是制造一个由“阿吉娜”火箭携带的荚状舱,该舱的作用就是将胶卷返回地球。这一广为人知的卫星返回舱,成为几年后爱兰·夏普德、约翰·戈雷恩及后继的宇航员们的水星航天飞机的前身。实事求是地说,为实施“科洛纳计划”所开展的研究,对美国国家航空及太空总署来说是极其珍贵的,尤其是在后来他们开始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