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家族全传-第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谋趁机夺权的人便惶惶不安起来。
孔祥熙这时在干什么?他心里有底。蒋介石在西安时宋美龄就向他讲了孔祥熙在南京的所做所为。蒋介石对孔祥熙是满意的,也是放心的。但“西安事变”还是让孔祥熙吓出了一身冷汗。因为在那些日子里,他不只一次地想过,假如蒋介石真的回不来怎么办?假若蒋介石真的被张学良和共产党杀了怎么办?尽管他表面上不露声色,或是在关键问题上尊重大多数人的意见,但他非常清楚,他这个代理行政院长的位子实际上只是政治集团的一个筹码。因为他根本没有能力控制局面,从骨子里他是向着蒋介石的,不希望何应钦或汪精卫之流得势。但他又确实没法说服那些性情急躁的将军,比如他们要用飞机去轰炸西安等等。
南京的冬天也是很冷的。在蒋介石去浙江的那段日子,孔祥熙一直没敢休息,他怕蒋介石一个电话打来找不到他会误事。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干枯的树枝和偶尔飞过的一两只飞鸟,孔祥熙又一次感到了命运的无常和官场的冷酷。蒋介石下一个目标是谁呢?他想,会把何应钦怎样?那个一脸横向对他表面上恭敬骨子里鄙视的家伙。
有时下午太阳出来的时候,孔祥熙也到庭院里走走。他的秘书就会在客厅等候。而就在这时,蒋介石的亲信正在紧张地忙碌着,他们在搜集“西安事变”后拥蒋和反蒋力量的新的对比,并重新估计拥护蒋介石的实力,把像孔祥熙这样忠于蒋的人同那些准备在西安投炸弹炸死蒋的人区分开来。宋美龄就对宋蔼龄说,“西安事变”也是件好事,叫她看清了一些原来围着蒋介石阿诀之人的真面目。
1937年2月10日,就在蒋介石还在奉化“养病”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南京的国民党政府发出一封电报,电报向南京政府祝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和“即将和平统一”全国。这份电报向国民党政府提出为了抗日救亡大业,应对自己的政策做四项重大修改。这四项修改主张即:停止内战;保证言论、出版、集会自由和释放政治犯;制订全国抵抗日本侵略计划;恢复实行孙中山遗嘱中的“三大原则”亦即当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一度实行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电报还说,中国共产党为加速全国统一和抗日,准备停止一切推翻政府的尝试,并将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隶属于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苏维埃政府更名为“中华民国边区政府”,同时停止没收地主土地,集中人民力量投入抗战。
5天之后,蒋介石由奉化回到南京,并主持召开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全会。在这次会议上,蒋介石第一次正面讲述了他在西安被张学良、杨虎城扣押的全过程。他还特别强调了自己如何临危不惧,如何拒绝书面保证履行“叛军”的要求,如何反过来说服了张、杨同意他的观点,最后才不经意地谈到“叛军”的8点要求。
蒋介石的亲信在南京的调查活动此时已被人传出,国民党高层人士中不少人人心惶惶。既然蒋介石已经活着回来,谁还愿意再拿鸡蛋往石头上碰,所以此次全会坚持拒绝了张、杨当初提出的8点要求,再次对张学良的叛变行为进行谴责;同时亦再次表示对蒋介石的拥护、信任与爱戴,再次拒绝了蒋介石提出第三次辞职的请求。
在西安当狗熊、回南京当英雄,蒋介石这出自相矛盾的戏就这么唱下去了,而且越唱越来劲儿。到了这次会议快结束的时候,人们才发现蒋介石还没健忘到那种程度,还没有把临回南京时的许诺当成放屁一笑置之。
在会议的最后一天,蒋介石又做了长篇发言,在发言中他破天荒地提到了要给人民以更大的言论自由,而且第一次没有提到“共匪”,并且说今后不再使用“赤匪”和“共匪”这些字眼。当时,蒋介石还要释放政治犯等等。
当时,蒋介石学向全会建议,要给共产党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即共产党必须答应4个条件,他就可以允许共产党合法存在。蒋的这4个条件是:取消红军改编为国军;解散苏维埃共和国;停止与三民主义相对立的宣传;放弃阶级斗争。
这实际上等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电报的条件,不过给人的印象倒是反了过来,好像是中国共产党接受了国民党的条件。
显然,这标志着共产党和国民党通过“西安事变”达成的第二次国共合作已经开始。
蒋介石的这一切做法,真是煞费苦心,但却也颇有成效。这样他就可以既不降低他在国民党中的威望,又能同反对派和解(“西安事变”使他认识到了反对派的力量)。他几乎满足了当时全国各反对派别的政治要求,又不引起国民党内部的分裂。所以最后很明显的结果是,长期的内战停止了,至少在表面上是停止了。蒋介石领导的政府就要率领中国人民抗日了,因而也会得到人民的“拥护”了。
当时,蒋介石走的这是一步险棋。如果换了别人,很可能会轻率地采取报复措施。当时南京政府的很多人都是这样认为的,连孔祥熙这样的“稳健派”都坐不住了,都希望能做点什么让西北当局看看,他们粗暴扣押蒋介石应付出怎样的代价。但这时蒋介石却能“忍辱负重”,这也许是他比别人的高明之处。其实,蒋介石的报复观念是最强的。但作为一个政客,他太知道利用机会和抓住机会了。“西安事变”就给他提供了一个重新树立自己形象的机会,一个重新打击、削弱反对派的机会,一个重新为自己大捞政治资本的机会。
于是蒋介石没有收回在西安时期作出的承诺,也没有马上对张学良和其他扣留他的人进行报复。他只是软硬兼施,恩威并重,并且在不久就成功地把东北军从陕西调到安徽和河南,把西北军整编和归属了中央军。
到1937年2月下旬,蒋介石派出的嫡系部队不发一枪一弹就进驻了西安,并开始正式和共产党谈判。
也只有到这时,孔祥熙才真正领略了蒋介石在处理“西安事变”时的全部计划和手腕。当下他对宋蔼龄说,难怪委员长能统一天下,成为一国君主,这次他真是领略了。
蒋介石在这完成了这一切部署之后,在重新稳固了他的根据地之后,就开始对张学良下手了。而且最开始软禁张学良时,就是在孔祥熙的一栋别墅里。
此前一天孔祥熙还和张学良喝茶聊天,第二天再去时门口的哨兵已是荷枪实弹。蒋介石下手之快、之狠,连孔祥熙事前都没得到半点消息。
蒋介石终于违背了他在西安时的诺言,露出了他的狰狞面目。
当时,听说张学良又遭蒋介石的“毒手”,孔祥熙和宋蔼龄都起了怜悯之心。1937年1月,宋蔼龄曾找过宋美龄,希望能做做蒋介石的工作,放张学良出来,哪怕给个闲职养起来,出出头露露面也能显示出蒋介石的海量。但深知蒋介石秉性的宋美龄却没去当说客。孔祥熙也曾在1937年初密电南京政府,请求特赦张学良,电文中说到:
“西安事变发生之日,张即电孔表示负责保护委员长的安全。孔乃以私人资格,在这次复张函电中,表示张如能迅速护蒋回京,孔亦保证张的个人安全。”
张学良自然知道孔祥熙的态度,因此在宋蔼龄前去探望时,向宋倾吐了心中的焦虑和后悔。
然而后来,张学良将军却始终没能获得自由。在国民党特务的严加看管下,他先后被软禁在南京陵园、奉化溪口、安徽黄山。江西萍乡和湖南郴州等地。1949年又被秘密押往台湾。而杨虎城将军则被长期关押在重庆,并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被蒋介石派人秘密杀害了。
虽然孔祥熙在软禁张学良的问题上给蒋介石提过意见,但总的来说,在“西安事变”中的孔祥熙为了蒋介石和蒋家王朝的利益,可谓鞍前马后忠心耿耿,从而进一步赢得了蒋介石和宋美龄的信任和好感,成为蒋介石在政治上继续巩固其势力的资本。同时,孔祥熙得到的回报就是,奠定了在八年抗战中大发横财的基础。
第十一章 出访欧美
1.英国人不给面子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万众称贺之后,南京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国民党的派系之争也由公开转向隐蔽,蒋介石亦在“隐退”了一段时间后又“官复原职”。从表面上看,当时一切照常如旧。但一些有头脑的人却在反思这一事变的缘由:张学良为什么明知“犯上”,还要发动兵变?当时的东北军和西北军为什么不愿攻打红军?
所有的人都在想,蒋介石也在想,南京政府从1927年正式建立至今不到10年,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现在仅五六年,中国却是内忧外患一派危机。特别是邻国日本野心勃勃,武装到了牙齿,自甲午战争以来一直就在觊觎着中华民族的大好河山。如果不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一个符合民意的决心和政策,谁又能保证不再发生内乱,不再发生第二个“西安事变”?
孔祥熙宋蔼龄几乎每个月都要去拜谒一次蒋介石。他们发现,蒋介石经过“西安事变”,一下子显老了许多。
“日本,该死的东洋鬼……”蒋介石每每在睡梦中常常骂道。
的确,当时由于日本的侵略引发的民族矛盾空前激烈,是造成“西安事变”的根本原因。更为严重的是,当时日本国内的政治演变使日本的法西斯分子占据了主导地位,日本军国主义在战争的道路上已经越走越远了。
自日本军部的法西斯好战分子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后,便利用蒋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造成的日军侵华的成果,推动国内法西斯运动的发展;同时还对国内尚持民主观点的政党和内阁成员进行暗杀,实施恐怖手段。在1932年“五·一五”事件后,日本国内的法西斯分子分裂成“皇道派”和“统制派”,两派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终于演化成两派的血腥残杀。如“皇道派”干将湘泽三部就亲自刺杀“统制派”核心人物永田铁山未遂。事后他公开说,“不能一刀结果了永田,我对此深以为耻。”
其后日本国内的军阀分子又在“二·二六”事件中,第一批官兵首先冲进了sl岁的藏相高桥是清的卧室。当时高桥被称为是日本的理财圣诞老人,平时不修边幅、满面白花花的胡须,因反对扩大军费开支招致了“皇道派”的忌恨。当场暴乱的官兵们掀开高桥的床单,在一片叫喊声中向他开枪射击。而此刻的高桥在睡梦中突然被惊醒,刚刚睁开朦胧的双眼,就命丧黄泉。
紧随其后,当时的日本海军大将斋腾实是第二个袭击的目标。这位性情温和的将军发现了从楼梯涌上来的士兵,但他来不及弄清原委就被集密的枪弹击倒。事后有人数过,他全身共被47颗子弹射中。
第三批军官与此同时冲向海军大将铃木贯太郎的别墅,这位刚刚穿好睡衣的68岁的将军,刚想向他们问明来意时;就听见“阁下,没时间了,”紧接着3发子弹已射中了他的身体。庆幸的是,他虎口余生,在山本五十六的积极协助下脱离了危险。
日本军人的这次政变4天后被镇压了。但由此产生的广田内阁却在法西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为了服从日本军部对外扩张侵略的意志,加快对外扩张的步代,日本政府通过了《帝国国防方针》和《国策基准》,确立了“在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地位的同时,向南方发展”的根本国策,其后日本又同德国签定了《关于共产国际的决定》,迈出了和德国法西斯结盟的第一步。
日本与德国联盟,除了反共有共同的认识以外,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国家都是法西俾式的独裁统治,都在执行一条侵略扩张的战争路线,有共同的敌人即英美法等西方国家。虽然日本和德国在争夺中国胶东和一些地区的权益上曾产生过矛盾,但从根本上讲,他们这时的共同点已大于不同点了。
日本除了制订占领中国的侵略计划外,还制订了向南洋发展的战略。当时很显然是把矛头直向了美国。
在欧洲,德国纳粹的崛起和希特勒、墨索里尼的穷兵黩武,也引起了新的不安。
墨索里尼出兵干预阿比西尼亚(现在的埃塞俄比亚),最后公然吞并了这个主权国家。
希特勒则命令部队占领了一次大战后凡尔赛和约规定的中立区即法国北部地区,公然向英法挑战。
当时的英国首相张伯伦亦推行绥靖政策,妄图以牺牲弱小国家人民的利益来保持和平和国际关系的“稳定”,实际上是助长了法西斯分子的嚣张气焰。
而当年的国联对这一系列违反国际法的行为除了发出几声空洞的抗议谴责和无法实现的制裁外,同样也是束手无策。
1936年底至1937年初,世界上空弥漫着战争的阴云,国际间正义和非正义的较量日趋白热化。各个国家为了自身利益和安全开展的穿梭外交使国际关系呈日益复杂的形势,法西斯势力的侵略叫嚣咄咄逼人……
“庸之,”一次在例行的国务会议开过之后,蒋介石叫住了孔祥熙,“我有个想法,想叫你再到欧美去一趟。”
孔祥熙立刻明白了,蒋介石是想让他去寻求支持。一旦中日开战,无论从经济上还是外交上,中国都是弱国,都需要支持。
“庸之,”蒋介石接着说:“你也知道,为了使国家免遭战火,我一向对日妥协,乃至引发张扬兵变。但现在看来,日本吞并之野心剧增,我们也不得不防。经济方面是一个问题,最主要是欧美各国的态度。即使咱们吃了亏,也要吃在明处,也要讨个好名声。”
“委员长的意思我明白。我一定尽力去做。”孔祥熙认真地回答道。
当天晚上,孔祥熙就把这事和宋蔼龄说了。宋蔼龄听罢开玩笑嘲讽他说:“哎呀你什么时候变成外交家了?”
孔祥熙忙说:“莫开玩笑,莫开玩笑。我要去肯定要带上你的。你才像外交家,中国第一夫人的姐姐,比第一夫人还风光呢!”
的确,蒋介石知道孔祥熙并不擅长辞令,也有意让来蔼龄陪他一同出访,两口子既能在一块朝夕相处,又能遇事互相有个商量。蒋介石一直对宋蔼龄刮目相看,他甚至有些提防着这个女人。但表面上,却很给宋蔼龄面子。
蒋介石曾当面对孔祥熙、宋蔼龄说:“庸之温文尔雅,蔼龄机敏伶俐;庸之沉稳老练,蔼龄开朗热情;一柔一刚,一火一水,正好互为补之,相得益彰啊!”
另外,孔祥熙和宋蔼龄两年前曾出访欧美,虽然在意大利购买飞机时有一点小小的闪失,但毕竟积累了经验。所以,此次出访欧美办理洋务,蒋介石首先想到的就是孔祥熙,其次才是宋子文。就像清朝末年一提办理洋务就总要首推李鸿章一样。
再则,蒋介石当时对日本的野心一清二楚,但抱有幻想,认为一旦和日军开仗,必然是鹬蚌相争两败俱伤,而最后便宜了共产党。他还认为,美英在华有着巨大的利益,他们未必会看着日本人把他们嘴边的肥肉叼走而无动于衷。如果能利用英美等国的影响,制止日本的侵略是再好不过的。日本人占领中国时发明了“以华制华”的方针,其实不能算什么发明,因为蒋介石早就在玩弄“以夷制夷”的把戏了,只是玩得不好,屡遭败绩而已。
这次孔祥照出访的主要是美、英、法、德四国,对外宣传是加强往来,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