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漠狼烟-北非的角斗 >

第6章

大漠狼烟-北非的角斗-第6章

小说: 大漠狼烟-北非的角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6 月15 日凌晨2 时30 分,韦维尔终于开始了这场昔兰尼加攻势——其代号为“战斧行动”。该计划与“简明行动”大同小异,只是规模要宏大一些罢了。它计划:配备有一个半坦克中队的一支步兵旅集群(一支加强旅)准备拿下哈尔法亚隘口;在此期间,当一支加强装甲旅摆开阵势,向西横扫至西迪西则兹,以保护其它英军部队免遭驻西迪奥马尔的轴心国部队的进攻时,英军另一支装甲旅和一支步兵旅就扑向卡普措要塞。
  驻扎在哈尔法亚隘口的一支德军炮兵营是隆美尔防御体系的核心所在。6 月15 日清晨6 时许,这支部队首先听到了英军坦克马达的轰鸣声,这些防御者们被英军视为“七日大兵”,因为他们一次只能补充仅供一个星期使用的弹药、食品和淡水,他们心须战斗到最后一发炮弹和最后一滴水为止。该营营长是50 岁的维尔赫姆·巴赫上尉,战前,他是德国两部曼海姆一名福音派新教会牧师,始终过着一种普通市民的生活。在这场战斗中,他那些忠诚不渝的部下尊称他为“哈尔法亚的牧师。”
  通过野战望远镜,魁悟租壮的巴赫上尉密切注视着杀气腾腾的英军坦克直逼而来,它们就在2 英里之外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开火,”巴赫告诉他的部下,“让他们过来再说。”英军坦克一边继续推进,一边射击,不久,在隘口制高点上就到处布满了坑坑洼洼的弹痕。然而,巴赫的部队和在尼奥波尔多·帕尔部少校指挥下的一支意军炮兵连仍旧按兵不动,静以观变。
  上午9 时15 分,靠近冲向隘口英军纵队尾部的瓦尔特·奥卡洛尔中校满意地听到了一句无线电暗语:“粉红点”——表明战斗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一切顺利。然而好景不长。不久,无线电机突然传出了C·G·麦乐斯少校最后几句惊恐万状的呼喊,当时,他乘坐的坦克正处在首当真冲的位置上,“上帝!他们竟把大口径炮掩藏在了地下,我的坦克就要被撕成碎片了。”
  沿着隘口处的悬崖绝壁,从各个隐蔽良好的阵位上,德军88 毫米口径高射炮,正被调平了炮管用以打击英军坦克。它们发射的22 磅重的炮弹足以一英里之外的“马蒂尔德”型坦克炸开一个如同蓝球那么大的洞来。几分钟内,充当先头部队的12 辆坦克中的11 辆便像火炬一样腾起了熊熊烈焰。英军连续五次试图强行突破隘口,巴赫的大炮连续五次把他们给打了回来。从那天起,哈尔法亚在英国陆军中就成了“地狱鬼火隘口。”
  在大斜坡之上,从中路进攻的英国坦克集群经过力战,把轴心国部队从卡普措要塞赶了出去,随即,大军锋芒一转,向东直扑塞卢姆而来。但是,从西路进攻的英军部队的左翼在哈菲德山脉前被德军死死地阻住了,德军在那里的防御炮阵上配备了更多的极具杀伤力的88 毫米口径高射炮,它们全被当做可怕的反坦克炮使用。在这一天晚些时候,隆美尔又从托卜鲁克地区征调了大量援军,其中包括第5 轻型师和第15 坦克师的部分部队。
  6 月16 日上午,隆美尔出动了这些预备队。第15 坦克师对据守卡普措的英军展开了进攻,但是,午前他们又停止了攻击。同时,在南部的隆美尔的第5 轻型师包围并袭击了临近西迪奥马尔的英军左翼。经过与英军第七装甲团一场激烈残酷的较量,第5 轻型师突破了英军防线,并开始向东部的西迪苏勒曼方向席卷而去。“这是这场战役的转折点,”隆美尔说。现在出现了一个机会,隆美尔可以穿过英军的后方直插下去,困住他们,打跨他们。隆美尔下令第15 坦克师主力撤离卡普措地域,往西南方向合围过去,与正在向东长驱直入的第5 轻型师台兵一处。6 月17 日清晨,这些部队抵达西迪苏勒曼,隆美尔命令他们继续向哈尔法亚隘口挺进。这时的隆美尔已开始得意洋洋地盘算着英军即将完蛋的美景。
  不料,上午11 时,印度第四师师长F。W·梅塞维少将自作主张,下令撤退,使大部分部队逃出了隆美尔的包围圈。当时,梅塞维已不可能再跑到司令部去请示,否则,一切都将来不及了。后来,梅塞维在机场上与正板着面孔的韦维尔撞了个正着。当时,韦维尔一言不发地盯了他好几分钟。“我想他将把我撤职查办的,”梅塞维说。最后,韦维尔开口说话了:“我觉得在那种情况下撤退,你是正确的。但是,你不应自作主张”
  “战斧行动”使英军损失了约90 辆坦克,30 多架飞机(由于皇家空军的全力以赴,英军在战役里自始自终保持注了空中优势),将近1000 名官兵以及一次通过赢得胜利来恢复部队土气的机会。隆美尔认为韦维尔的战役策划是“相当不错的”,“但由于他那些笨重的步兵担克慢腾腾的爬行而让自己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妨碍了他对我们更快的坦克车辆的运动作出足够迅速的反应。”
  当收到韦维尔简明扼要的失败陈述时——“非常抱歉,‘战斧’行动未获成功。”——某些在伦敦的先生们开始坐不住了。外交部常任次官亚历山大·加登甘爵士总结了当时广为盛传的一种观点:隆美尔等人智勇双全,“韦维尔主流根本无法与他们相提并论,这好像硬要我去与鲍比·琼斯在36 个眼上过一遭一样。”
  丘吉尔自己的感受已经众所周知。早在5 月中旬,他就提议让驻印度英军总司令克劳德·奥金莱克爵士替代韦雏尔。丘吉尔告诉帝国总参谋长、陆军元帅约翰·迪尔爵士说,他并不想让韦维尔在伦敦闲着,呆在俱乐部里饮酒喝茶。首相先生说,在印度,韦维尔将会“在菩提树下,自亨其乐,悠哉游哉”。6 月22 日一早,韦维尔的参谋长亚瑟·史密斯爵土来到韦维尔在开罗的寓所。韦维尔当时正在洗澡间刮胡子,脸颊上堆满了肥皂泡,手里拿着把剃刀。史密斯镇静地宣读了一封刚从丘吉尔那里发来的电报:“我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任命奥金莱克将军接替你指挥中东军队,将符合公众的最大利益。”
  韦维尔顿时目光呆滞,但是,却没有表露出明显的冲动,也没有不加掩饰地埋怨,他说,“首相完全正确。这个职位需要新眼光、新方式。”随后,他继续刮着胡子。这是一位心襟开阔、大度无私的绅士对他的继任者的典型赞辞。但是,这位新手能否比其前任更适合于对付隆美尔,却仍属未定之天。
  C 胜利与英国人擦肩而过
  捕捉狐狸的“十字军”行动——“烈士星期日”的激烈遭遇战——隆美尔故伎重演——“自由法国战线”的壮举——第八集团军败退埃及——托卜鲁克守军山穷水尽——德军兵临开罗城下——奥金莱克在阿拉曼设立防线——丘吉尔的厚望。
  当克劳德·奥金菜克爵士就任英国中东部队总司令一职时,他似乎就是这一职位的最合适人选。时年57岁的他,将军旅生涯作为自己的唯一抉择。从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毕业之后,他一直在稳步上升:和平时期先在印度军队服役,后来又参加了两次大战中的许多战役。
  与被正式任命的职务相比,他更以绰号“海雀”广为人知。他的部下都是这样亲切地称呼他。这更增添了他的威信。到任伊始,他已经对将要面临的战略和战术问题有了大致的了解。简单地说,这个问题就是如何对付似乎不可战胜的隆美尔。他意志坚定,对自己的部下也充满信心。他口才极佳,这一点在他同一些大人物争辩时得到了极好的体现。温斯顿·丘吉尔这位缺乏耐心的首相就曾领教过这一点。奥金莱克坚持英国的下次攻势不应当过早地在夏季发动,而应一直等到11月份,这时奥金莱克就可得到足够的增援。
  然而,在所有这些令人肃然起敬的优点的背后,他却有一个致命弱点:用人不当。在挑选下级司令官时,这个弱点就体现出来。他一旦对某人予以信任,就想当然地认为他会不折不扣地执行自己的命令,不去做任何监督。一旦出错,出于固执和盲目自信,他又很难立即纠正自己的错误。
  抵达开罗之后,奥金莱克着手进行的第一件事是重新整顿西部沙漠部队,并物色一名司令官,这支部队是丘吉尔命令组建的。他决心趁希特勒忙于对付俄国人时有所收获。结果,英国部队规模扩大了三倍,重新命令为第八集团军,奥金莱克选中的司令人选是艾伦·戈登·坎宁安。时年他54岁,虽然总是面带微笑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急性子。早在1941年,在东非的一场战斗中他仅用八周的时间,就打败了奥斯塔公爵指挥的意大利军队,一时名声大噪。
  奥金莱克后来写道:“我向坎宁安征求意见。因为他在阿比西尼亚果断有效的指挥和对快速机械化行动的独到见解给我的印象很深。我想放弃那种很普遍的观点,即坚守沿海地带,并以自由的大范围的运动战袭击敌人的侧翼和交通线。”不幸的是,坎宁安没有指挥坦克战的经验,他是个因循守旧的人,同诡诈易变的隆美尔作战,这是致命的弱点。更为糟糕的是,当时坎宁安本人正处于一个情绪低落时期。因为医生要他戒烟,他不得不扔掉心爱的烟斗。这表面上没有什么,实际上对他的打击要严重得多。在以后的几个月里,由于没有了烟斗的陪伴,他的神经大受折磨。
  坎宁安就任第八集团军司令一职之后,首先指挥了代号为“十字军战士”的战役。迄今为止,这是英国在沙漠战场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攻势。整个军事行动的具体目标是:拖住并消灭敌人的装甲部队,从敌人的包围之中解救托卜鲁克的英国守军(他们从4月起就陷入了重围),夺回整个昔兰尼加,最终占领的黎波里。
  11月中旬,正当“十字军战士”行动的前夕,坎宁安和他的指挥部里充满着一种轻快的自信。他们完全有理由自信:英国陆军部为他们做好了各种准备,以确保这次行动的成功。这支重新整编的部队现有11。8 万人,700 多辆坦克,600 多门野战炮,200 多门反坦克炮,还有许多其他装甲车辆和武器。同时,这次行动还可得到新近增强的沙漠空军部队的650 架飞机的支援。
  而在轴心国方面,隆美尔似乎不那么乐观。他正想方设法在驻扎北非的小规模部队的基础上,组建一个新师,名叫非洲师或第九十轻型坦克师。但自从六月以来,他就没有从欧洲得到任何增援。原第五轻型坦克师被重新命名为第二十一装甲师,但没有得到任何加强。隆美尔的指挥部现在有了一个新的番号:非洲装甲集团军。它由非洲军(包括第十五和第二十一装甲师及第九十轻型坦克师)和“西尔”意大利军团(有六个师)组成。眼下隆美尔有11。9 万人。但他仅有400 辆坦克(其中150 辆是意大利制造的),这之中又有50 辆左右直到英国人发动“十字军战士”行动时还没有修好。另外轴心国在昔尼兰加的空军力量只有不到550 架飞机,远远少于英国方面,隆美也没多大指望从希特勒那里得到额外增援。因为在俄国战场上,从6 月取得很大胜利之后,此时德军已出现了不祥的预兆。
  坎宁安雄心勃勃的计划是:命令c·W·M 诺里将军指挥的第三十军从位于海岸南部五十英里处的马达累娜的第八集团军指挥部向西推进,从背后包抄由海港城市拜尔迪耶向西迪·奥马尔运动的德军。一旦第三十军从侧翼包抄了德军,其第二十二和第仁装甲旅将转向西北方向的加布·撤莱,加布·撒莱唯一的战略价值在于它横跨特里·艾尔·阿布德——隆美尔回击英军的必由之路。坎宁安希望隆美尔会向加布·撒莱派遣装甲部队,这样在那里的英国装甲部队就可以任意向东北进攻设在拜尔迪耶的非洲军指挥部,或向西北解救被包围的托卜鲁克。
  同时,第四装甲旅(也是第三十军的一部分)将转向西北,深入到德军防线后面。这支部队负有双重使命:掩护向加布·撒莱运动的第七装甲旅的右冀,同时还要掩护第十三军的左冀。第十三军,主要由步兵组成,由戈德温·奥斯腾将军指挥。他曾在东非与坎宁安共事。他指挥的第十三军将留在轴心国防线的南面和东面,威慑处在这条防线正面的意大利部队,直到诺里的装甲部队消灭隆美尔的坦克。这时,第十二军才加入向托卜鲁克进军的行列,在那里消灭隆美尔的步兵,最后解除德军对托卜鲁克的围困。在托卜鲁克的守军将进行几次突围来呼应第十三军对轴心国包围圈的进攻。坎宁安计划在一周之内完成这些行动。
  当然,隆美尔也有他自己的如意算盘。他最后勉强得到最高统帅部的同意再次对托卜鲁克发动进攻。自从春季开始,他就把围困托布鲁格的任务交给了意大利人。早在11 月份,他就开始把他的部队从埃及前线调往托卜鲁克,他计划于11 月20—日发起攻击。
  但是英国人动作更快。11 月10 月8 日破晓时分,第三十军越过马达累娜港的防线向沙漠地带成扇形展开。坎宁安同诺里的参谋部一同前进,现场指挥。由于只遭到极微弱的抵抗,傍晚时分,第二十二和第七旅已抵达加布·撒莱附近的阵地。
  坎宁安在等待隆美尔的反应。对他来说,这次等待漫长难耐而又令人不安。而在拜尔迪那指挥部里的隆美尔却正忙于筹划他对托布鲁克的进攻,由于德国人空中侦察力量相对软弱,而且几同来英国人对部队的调动进行了出色的掩蔽,隆美尔事先没有得到任何关于英国人进攻的警报。隆美尔不仅忽略了英国人的到来,也迟迟没有意识到他们挺进的意图。非洲团军司令路德维希·克吕威尔将军——一个有时更胜隆美尔一筹的战略家,向他的上司建议把两个装甲师调往南方去阻挡敌人,因为他已觉察到英国人的进攻意图。隆美尔不愿改变他的计划,他认为英国人只是在小心试探。
  到此时还没有得到德国人任何明显反应的坎宁安,第二天便派出了两支小分队去侦察对方的动静:其中一支向西,到艾尔·古比,一支向北,到西迪拉杰格。正在这个关键时刻,隆美尔开始怀疑他原先的计划,重新思考了英国人的真实意图。他慢慢地同意了克吕威尔的建议,决定派出一些装甲部队向南去迎击英国小分队。这导致了一系列激烈的遭遇战。结果英国损失了50 辆坦克,而轴心国方面损失约30 辆。但到此时为止,坎宁安所期望的装甲部队大规模正面对抗并未发生。这场遭遇战只让英国人赢得了西迪拉杰格的一个机场,以及停在跑道上的十九架战斗机。既已夺得西迪拉杰格,也未遭到近咫尺的隆美尔的任何重大反击的坎宁安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英军整个行动进展良好。他遂于11 月20 日返回马达累娜堡的指挥部。
  然而,他高兴得太早了。当隆美尔最后确信英国人是在进行一场重大的进攻时,他搁置了原定夺取托卜鲁克的计划,并最终改变了整个部署。11 月20 日,德国第二十一装甲师大约七十辆坦克突然扑向驻守西迪拉杰格的英国第七装甲旅。英国第二十二和第四装甲旅急驰增援,但未能及时赶到。德国第十五装甲师的出现更使英国人雪上加霜,它摧毁了第四装甲旅指挥部,并俘获该旅旅长。这一天的战斗结束后,英国人又丢失了机场,损失100 多辆坦克和大约300 名士兵。
  这还只是开始。第二天,即11 月23 日,恰好是烈士星期日。
  这是德国人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难同胞的日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