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我为人民说真话 作者:石野 >

第32章

我为人民说真话 作者:石野-第32章

小说: 我为人民说真话 作者:石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农民工工资案件占70%。我分析了一下,造成农民工权益得不到保证和拖欠民工工资的主要原因有三条: 
  第一,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产生,进城务工的人数急剧增多。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目前全国职工约有207亿人,其中进城民工有近1亿人。农民工大都走进非公企业和建筑行业,雇主缺少社会责任感,对民工虐待等不公正现象时有发生,有的甚至限制人身自由,扣留身份证。 
  第二,农民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法律知识匮乏,与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或者用人单位随意解除劳动合同,他们不知道怎样维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侵犯。   
  第三,国有银行吸取恶意借贷造成大量不良债权形成呆账、坏账,加之国有商业银行实施对住宅业信贷的相对借贷,使建筑方拖欠建筑公司和承包商的资金,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工必然受到伤害。 
  我想,农民工权益保护应该从六个方面加强:一是对侵害农民工权益的企业和企业主在劳动和保障部门查清后,可采取双方协商或诉讼方式解决,对于贫困的农民工,司法部门应该给予法律援助。二是对违法企业和企业主的处罚可用劳动法及合同法等法律进行处罚。三是对恶意拖欠或克扣农民工工资,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企业,实行〃一票否决制〃,清除出建筑市场,降低或取消其资质。四是对执法人员与企业合伙作弊或刁难、恐吓农民工的,视情节和后果轻重给予行政纪律处分直到追究其刑事责任。五是对徇私舞弊、接受贿赂、枉法裁决的司法人员按照法律给予惩处。六是企业主对农民工实施打击、报复等构成犯罪的,追究其刑事责任并附带民事责任。 
  有了法律的武器,农民工们就可以放心大胆地来城里打工了。   
  王维忠曾多次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祖祖辈辈都在贫困的农村,我是农民的儿子,所以我这一生都热爱乡土,对农民充满了深厚感情。作为农民的儿子,我这位人大代表当然得多为父老乡亲们说真话。〃 
  正因为自己出生于农村,也正因为对农民充满了深厚的感情,王维忠在近十年的人大代表生涯中,最关心的是农民、农村和农业。这从他多次深入吉林农村的一百多个乡镇进行〃三农〃调研中可以看出,更从他伏案写就的近60多万字的各种有关〃三农〃问题的议案、批评、建议及意见中充分体现出来。 
  就在2004年3月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王维忠带着14份议案到了会上,这14份议案中涉及〃三农〃问题的就有5份:制定〃农民权益保护法〃、制定将农民工权益保护纳入其中的〃村民委员会选举法〃、修改《农业技术推广法》确保农业推广部门充分发挥作用、修改《水土资源保护法》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废止《乡镇企业法》和《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同时,他还带上了好几份有关乡村问题的批评、建议和意见。 
  这些议案,用去了他全年的休假时间,其中有关〃三农〃的议案费力最多、费时最长。因为吉林农村分布广而散,贫困地区都是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而且是人员分散。但这一切都没有难倒王维忠。 
  自2003年8月份开始,他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走过了吉林省8个市的23个县、48个乡镇,接触了大量的基层干部和农民,举行大小座谈会近30次,收集整理了20多万字的素材,收集了涉及农村债务链、农村税费改革,农村卫生、义务教育等诸多方面问题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走访乡村干部和农民,倾听了他们的难处、问题、要求、希望……这些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中,从而激发了他〃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强烈责任感。 
  调研结束后,他用三万字真实地反映了〃三农〃问题。他先将写成的〃制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三农〃问题〃和〃松花江水系治理和开发利用〃两份报告送交省委、省人大、省政府主要领导,然后,他又总结出7个涉农法律的议案,提交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其中关于制定〃农民权益保护法〃、修改〃农业税收法规〃等议案都受到了高度重视。 
  为了能够在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更多、更好的议案,他从2005年8月份开始到吉林省进行关于制定〃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法〃等的立法调研。形成〃落实一号文件〃、〃一免三补〃和〃农村医疗保障〃三个调研报告,共三万字。呈省委、省人大、省政府领导供决策时参考。 
  为农民说实话   
  在北京参加〃两会〃的王维忠曾在日记中写过这样一句话:〃因为我是农民的儿子,农民是我的衣食父母,我接触最多的是农民,他们的生活是我最关心的。所以,自我当人大代表以来,每年都要到农村去调研……只要有机会,我一定要想法为我的父老乡亲服务,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更要代表他们说真话、实话。〃 
  2004年9月21日,正在吉林省洮南市做农村调研的王维忠与农业局的有关人员座谈时,无意听到一位来自基层的乡镇干部反映:在北部半山区,那里有9个乡镇,11万农民年人均亏损1200元,乡民们生活极为贫困,大家都在寻求生存之道。这引起了他极大的关注。但因为当天时间安排得太紧,三天内很可能没有时间亲临考察,他决定三天后安排时间再来一趟。 
  洮南市北部半山区的农民究竟困难到什么程度?9月24日早上,王维忠在当地有关人员的陪同下,驱车考察情况更好一些的那金镇。一路上,他从和当地的乡、镇及村干部交谈中得知,这里十年十旱,已连续八年绝收,今年是历史上旱情最重的一年,有效降雨只有一次,仅24毫米。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王维忠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眼前的一切令他这位出生于农村的代表十分震惊:只见这里除了光秃秃的不长草的小山,就是随风飘散的黄土,环境卫生极为恶劣。此时正值九月底,是农村美好的收获季节,但这里四周的土地上,满是绝收的庄稼:枯瘦的玉米懒洋洋地蔫着脑袋,很难找到成熟的棒子;本应饱满的黄豆大都倒在黄土中,根本就没有颗粒;向日葵还是刚刚开出黄花;花生苗瘦长却根本就没有结果实…… 
  来到村民居住的房子,这里没有鸡鸣,没有狗叫,极少见到牛马,没有一点活气,没有一家有新鲜蔬菜吃;村里的水像从黄河里挑来的一样,根本没法喝,而且这还是难得有水的地方;大人没有吃的,小孩子也饿得病秧秧,更不要说饲养牲畜和家禽了。 
  村民的住房几乎全是用干土打垒起来的,没有一家的窗户能看到半块玻璃,全是用破旧的塑料布遮住,一到冬天,凛冽的寒风就会破窗而入。   
  由于种不了菜,种不了粮食,这里家家户户吃国家的救济粮;由于环境太差,收入又低,这里的年轻人很少能上学读书,稍大一点的就想法跑到外面打工谋生路,小伙子很难讨到媳妇,村里的姑娘都想方设法嫁到外地。 
  这是王维忠一生之中亲眼见到的最为凄凉的景象。这里的特殊性地理环境造成多年干旱少雨。难怪三年前联合国考察小组对这里的评估是: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洮南北部半山区被人戏称为吉林省的〃大西北〃。正因为生存环境太恶劣,洮南市、乡镇党委和政府,正在为十一万五千人的生存伤脑筋,为他们早日脱贫绞尽了脑汁。   
  早在2001年,王云坤书记和洪虎省长曾先后视察过这里,对这里的一切很关心,并指出畜牧业将是一条脱贫致富之路。经过两天时间的调研,王维忠也指出,发展畜牧业是北部半山区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最佳途径,而且那里距乌兰浩特的〃蒙牛〃奶业生产基地只有20多公里。但是,这一切不能纸上谈兵,只能由中央和省政府在贷款和资金转移支付上给予倾斜和优惠,鼓励那里的农民发展奶牛等畜牧业,才会使他们感觉到有发展前途。 
  他还从多方面了解到,因本地草原不产草、秸秆难供应,粮食更无保证,粗饲料和精饲料都缺乏,致使仅存的畜牧业面临严重威胁。另外,因资金短缺,地方信用社又不愿为乡民贷款,脱贫成为泡影,畜牧业终不能如愿。少数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村民,由于生活所迫,正在急于卖掉牲畜,这将给畜牧业发展以致命的打击。 
  令王维忠最痛心的是,这里〃农业绝收,农民绝望〃:今年9个乡镇57万公顷耕地全部受灾,绝收面积47万公顷,绝收率达84%。仅16%的水浇地、洼地能有一点收成,但颗粒不饱满;农民种地越多,亏损越多,这里的农民人均亏损约1200元左右;那金镇新立村560公顷耕地,只有一眼深水井,人畜饮水都困难,农田根本浇不上水,现已全部绝收,全村10%的农户靠外出打工维持生活,20%的农户需借钱勉强度日;9个乡镇的115万人口中绝收人口达10万,粮食缺口达1740万公斤,农民将继续过无粮、无柴的贫困日子。而该地区西北部的东升乡、万宝乡、胡力吐乡情形更惨。 
  与全国人大代表、长春电影制片厂党委书记   
  JZ赵国光讨论〃三农〃问题时留影   
  他经过走访和实地考察发现,北部半山区的山秃、生态环境正在不断恶化,以前搞的退耕还林由于缺水使林木成活率都在70%以下,损失很大。唯独杏树适合在此处生存。因为杏树耐旱,也耐寒,生命力很强,而且杏仁销售价每斤3~35元,供不应求。当地政府曾组织近万人帮助山区种植杏树,期待给农民增加一些收入。 
  北部半山区的9个乡镇连年干旱少雨,水源几近枯竭,地下水位低,多数水井干枯,人畜饮水困难。其中的瓦房镇长山和荣华两个村要走四五里路拉水,才能勉强供应人畜饮水;万宝镇永红村的农民吃水要到矿上的老井去拉;那金镇新立村中,全村只有一眼井,生活用水难以满足;胡力吐乡炭窑村西屯105户的330口人,因村中所有井水干枯,村民只得到3里外买水喝。JP 
  王维忠心情沉重地指出,由于水源供应奇缺,想从根本上摆脱困境,首先必须在水上做文章。他为此向当地政府提出了北水南调(引嫩江水入洮),是解决这里农民生存的最低需要(生命用水)和长期生存的有效措施。但这项庞大的工程本省目前根本无法解决,必须由国家立项投资才能实现。 
  王维忠还了解到,由于灾情连年不断,生活实在贫困,现已有两万人外出打工(占劳动力的1/2)或举家搬迁。例如那金镇新立村,275户人家共有11230人,现外出打工2600多人,其中全家迁出的接近100户。 
  他指出,这种不由政府组织,只因生活所迫自动外出打工和搬迁的方式,应该视为移民的好形式,是让农民远离这个联合国考察组认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的最佳选择。  
  但对于那些没有能力迁移的村民,政府怎样才能解决他们最基本的生活,怎样才能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这是很重要的问题。   
  回到长春后王维忠心情久久无法平静,他不顾劳累,花了几天的时间,奋笔疾书,写好了一篇长达万余字的调研报告,并于9月28日送到吉林省委、省政府。他向全省发出这样的呼吁:〃救救不适合人类居住地区的农民!〃 
  这份充满深情的报告,马上引起了吉林省省长王珉的高度重视。他先是通过电话向王维忠了解情况,第二天就派出省政府调研室的同志亲赴该地区深入调研。当省长看到那一大叠令人揪心的数据,看到那一幅幅村民在艰苦环境中生活的画面,马上作出批示:洮南市按省给贫困县待遇,由省里拨出专款给每个村打一眼深水井,解决人畜饮水问题;给予资金扶持,计划项目支持,让县里干部定点扶贫;在政策上向该地区倾斜,大力扶持发展牧业和山杏植树,将全省植树项目款的六分之一(6万元)拨给洮南胡力吐乡;鼓励乡民们进城务工和移民。 
  一年后,也就是2005年9月15日,又是一个秋高气爽的大好季节。王维忠再次来到洮南市进行第二次调研。这次他特意选择了该地区最贫困的胡力吐乡。结果他发现,这儿的情况已明显改善。更令他高兴的是,由于雨量多,庄稼长势好,今年是近十年最好的一年。 
  但是,王维忠很快又紧锁起来愁眉:尽管有时天公可以作美,但这里还是难以摆脱十年九旱和经济贫困的面貌。   
  他全面分析了该乡之所以贫困的主要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的占贫困户的44%;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占92%;因灾致贫的占328%;子女上学,巨额支出的占51%;婚丧嫁娶,子女不反哺,道德低下,〃娶了媳妇穷了爹,得了儿子苦了爹的〃占38%;其他的占5%。 
  当他了解到半山区缺水是致命的贫困原因后,又以多种方式向当地有关部门呼吁:应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尽快实施北水南调工程;此处的白沙滩电灌站尽管已由国家批准立项,但动作太迟缓,应该尽快实施;大力发展哈达山电灌站计划,以便解决灌溉用水和能源短缺问题;大安西部有一处经过论证很适合建风力发电站,可解决能量短缺的问题。 
  经实地考察后,他又指出,本地区农民致富的最佳途径就是大力发展畜牧业。他看到,当年王云坤书记视察过的富文村,由于发展畜牧业,年人均收入达7000多元,成为小康型村屯的典型;洮南北部半山区的干部和农民都有养殖的积极性,乡干部也一致认为养殖业是使农民摆脱贫困、走上发财致富路的最重要途径。但是,这里的农民缺乏启动资金,使致富成为可望而不可及的事。地方的农行和信用社,因为看到农民太穷而担心收不回来贷款而〃嫌贫爱富〃,制约了畜牧养殖业的发展。 
  政府如何从实际上帮助农民走出困境呢?   
  王维忠认为,首次应是劳务输出,引导农民走出去务工挣钱;其次是拓宽农民的思路,引进耐旱、经济效益好的经济作物和果树类等适合半山区生长的作物;当地政府应尽快普及大病救治性合作医疗,减轻农民医疗负担,防止因病致贫的情况再发生。在他的大力呼吁下,胡力吐乡很快建立了五个劳务输出基地,现已有2300多人外出打工。 
  他指出,更重要的做法是:从长远来看,这里〃不适合人类居住〃,应该考虑移民搬迁。该地区原有9个乡镇,需要搬迁的有5个乡镇,但往哪搬?房子如何解决?王维忠又从该市、乡(镇)干部提供的一条信息受到启发:平原地带的黑水乡有一靶场,占用大面积良田,在北部40公里外还有一个靶场,如果将黑水靶场建中心乡镇,安置移民,这是一个最佳方案,但需要多方作协调工作。完成移民搬迁后,留少数农民种植山杏、植被山林,同时兼顾发展畜牧业,可以一改洮南北部半山区的生态环境和落后面貌。 
  这次调研回来后,王维忠又以大量事例、详尽的数据,写了一份题为〃洮南北部半山区脱贫的思路〃调研报告,并指出,吉林省农民脱贫致富的最大难点在洮南北部半山区,最好办法是迁移出〃不适合人类居住〃区域的农民;最佳地点是黑水靶场,最方便的是将黑水靶场合并入平台靶场或与北部半山区择地置换。 
  为了让国家及吉林省尽快关注这里的贫穷落后状况,王维忠还曾四次邀请新华社的记者前往实地采访,以媒体的力量来呼吁全社会关注这里的父老乡亲。   
  2005年3月5日,新华社记者李亚彪、陈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