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三国之力挽狂澜 >

第106章

三国之力挽狂澜-第106章

小说: 三国之力挽狂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苞感慨,安慰几句。又问明白其他等处战况,让那位小官吏回去休息不用伺候了。   
    吃完驿所呈上的食物,众人皆斥退,石苞也喊住侄儿和爱子,三人密议。   
    ……   
    “黑儿、齐奴儿,”石苞微笑着望着侄儿,又望望爱子,低声道,“现在局势对我家倒是颇为有利,你们知道么?”   
    “父亲,您地意思儿子明白,”石崇亦低声回应,“父亲,但凡您有什么吩咐,儿子一定为我石家献计献策,百死不悔!”   
    “你这孩子,就是嘴巴上厉害!”石苞笑了。   
    “叔父大人,现在陈主持扬州大局虽然不敌吴国名将丁奉,亦无大过,侄儿有些不太明白……”   
    倒是中年男子黑儿人老实。   
    石苞无语,思索片刻,轻轻问道:“我问你,那个小官口中荆州那边局面如何?”   
    “危险至极。”中年男子回答。   
    荆北正遭到陆凯、步协联手进攻,而且,陆凯还派出其族弟陆抗带领部分舟师及部分步卒迂回策应攻击南阳郡蔡阳、安昌,牵制正在南阳郡集结整装待发的魏国南军主力。   
    吴国永安皇帝这次显然打算是跟魏国一决雌雄誓不罢休了。   
    “吴国皇帝疯了吗?”中年男子觉得不可思议,“就靠他们那点人口怎么与我大魏抗衡?”   
    石苞正要开口,石崇却笑嘻嘻抢先道:“大哥,他们可没疯,要是保不住汉,吴也完了。”   
    石苞赞许地点点头,不过接下去石苞道:“齐奴儿,那你说说为什么战会打成现在这般模样?”   
    “父亲,您的意思是……”   
    “我想问你,为什么,晋公不将汉中的部队收缩回荆州或者……西北,特别是西北,先平乱再说,你说这是为什么?”   
    石崇苦着小脸,想了许久,突然似是有些明白了,眉儿微挑,凝起笑容:“父亲,这次儿子在朝上拜谒皇帝陛下时没看到晋公。”   
    石苞再度赞许的点点头:“孺子可教,你说到点子上了!”   
    只有中年男子一头雾水莫名其妙,看着老弟跟叔父两人相视而笑。   
    “叔父,这,这到底是何道理?”   
    石苞向侄儿望了望,微微皱眉,摇摇头:“你呀,还没明白吗?我问你,我在中京时是在哪儿拜谒晋公的?”   
    “当然是晋公府。可叔父,这有什么关系呢……”   
    话音刚落,石崇也插嘴道:“大哥,我上次根本没见着这老家伙,听说这几个月他也很少出门,更不曾上朝。你还不明白么?”   
    “……”   
    “这就是当今天下竟会变成这般局面的根子啊!”石苞微笑道。   
    “啊!叔父,您的意思侄儿明白了!”中年男子恍然大悟。   
    “对,他已经等不及了,”石苞狞笑道,“他是拿九百万大魏百姓做他这辈子最大的豪赌。汉国局面已近崩溃,我们国内各家怨声载道,那汉国那些豪族们又何尝不是?反正有钟会为他背恶名,他干吗放弃攻蜀战役?荆州就算全输光,只要汉国拿下,到时候从蜀地豫州两处一起出兵,荆北还是他的。而西北,那个小子虽然不愧是名将,可那小子人单势孤,西北又是初陷,人心未附,司马昭也派出足够人马,若无意外,西北那边不用担心。再说的简单些,汉和吴人口据那些密探估测,加起来也不过我国三分之一。就算现在四处征战,他仍有很大胜算呢,你们懂么?”   
    “叔父(父亲)高见!”二子一齐低声赞叹。   
    这,就是一切前因后果的终点。   
    而结果,则是整个天下,数以百万计的军民百姓为之浴血奋战。   
    万里山河皆烽火,只可怜无数春闺梦里人化作孤魂野鬼白骨。   
沸腾之章 节一百五十五:一日攻防战和一些微末小事   
    是黄昏,又是细雨朦胧,西北刮来轻微凝滞的凉风。   
    邓忠眯起眼,微微窥望前方三四里外惊恐不安的蛮子。   
    这支被他追击半天总算被侧翼杨欣王颀两部夹击挟住无法挣脱的蛮子跑得倒快。   
    哼!   
    趁着他父亲战死沙场竟然敢挑衅西北大魏统治,以为大魏好欺侮么?   
    邓忠眉儿微挑,冷酷无情思踱,嘴角凝起一丝冰寒:杀光他们!   
    左右皆为大魏中京精锐骑兵、兵精甲利,身后是更多勉强控御住那些初临战场汹涌躁动不安战马的雍州凉州骑兵。   
    足足八千纯骑兵,加上王颀杨欣两人各五千步骑混合部队自侧翼拦截的部队。   
    杀光这些蛮子轻而易举。   
    远处一骑驰来,刚刚冲到邓忠身边便大声呐喊道:“将军!金城太守那边已经得手,战旗已经飘扬在小山坡上了!天水太守那边……”   
    “擂鼓!全军出击!”邓忠不等那探马说完便打断,高举骑矛大声怒吼。   
    身边,最接近邓忠的一个发令骑兵敲响手边小鼓,紧接着一阵阵蛙鸣般纷乱的鼓声附和着响起。众将士大声呐喊:“杀,杀,杀!”   
    一声声呐喊,杀意滚滚升腾。   
    “杀啊!”邓忠端起骑枪平举,带头向着远处蛮子冲锋。身后,数以百计的第一波次骑兵追随而去。稍稍迟滞片刻,第二波,第三波。第四波……   
    一浪又一浪如潮水。每一波均相隔约十余步,第一波被敌人射杀、第二波顶上,第二波被敌人杀、第三波顶上。所有不幸坠马的等待他们的只有一种宿命:被魏人战马洪水压成碎肉。无论蛮族还是魏人。   
    邓忠身边那些亲兵死了一波又一波,亲兵们拼死跟随,保卫他们地主将。但即便如此,邓忠也在疯狂杀戮中伤痕累累。邓字大旗高高飘扬,始终矗立。   
    八千骑兵对付正面拦截他们地三个蛮族部落共约五千人。   
    战斗顷刻间结束。果然,没有一个俘虏。   
    邓忠是被亲兵搀下战马的。   
    他身上满是伤口。其中一处触目惊心的是一支草原骑兵惯用地骨箭,幸亏不是致命伤,血流不多。   
    军中的几个懂医术的军士连忙侍候着将箭拔除,给邓忠包扎。   
    这支箭来自于一个娘们,而这个邓忠连面目都没记清的娘们也在射伤邓忠的下一刹那被邓忠身边的亲兵挑落马下。数千骑踩过,尸骨无存。   
    女人既然上了战场也该遵守战场铁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不存在任何感情。   
    邓忠在被抽出箭矢时微微皱眉,西北角一小队骑兵赶来。这是杨欣部。   
    由杨欣儿子杨勉带领,刚刚抵达,杨勉便跳下马跪拜到邓忠面前,恭声道:“将军。我部已将敌酋一部斩杀,敌军只有少量部众溃散逃亡。我父亲亲自带领几百骑追击去了。”   
    哼。竟然有逃亡地。   
    亏得这场战役意图早已暴露,否则非参杨欣这厮一个无能之罪。   
    “王太守那边呢?”邓忠转身问身后同样一身血痕的传令小校。   
    “回将军,天水太守那边有些不利,敌军集中主力猛攻,王太守只好据山自保,敌军大部队乘机逃脱。”   
    “混帐!王颀这厮这般无用!难道只会自保吗?”邓忠气得破口大骂。   
    “将军息怒,我军主力已经去帮助王颀部继续追击敌军了。”身边的小校补充道。   
    “谁下的命令?你吗?混帐!”邓忠恨恨道:“你难道不知道敌军有可能会有埋伏吗?”   
    “将军,现在我军有绝对优势,敌人大势已去,怎么可能有什么埋伏?”那小校辩驳道。   
    “混帐,你懂什么?就算没有埋伏现在追击根本来不及了,这是西北,我们有马,他们也有马,马上也快日落了,小心敌军趁夜反噬。赶快派人追上弟兄们,让弟兄们回营等待中军主力,我们稳扎稳打,明日再图。”   
    “得令!”   
    ……   
    远处,狼狈逃窜的树机能部,大队中央,河西鲜卑部本阵。   
    “徐兄弟,今天多亏你的妙计,否则老子我今天就算不死也很麻烦呢。”   
    树机能大咧咧对徐鸿说道。   
    有什么妙计?徐鸿暗自冷笑,无非是拿人当盾牌。   
    论军学谋略他的确不及姓刘的身边那些从蜀中带出来地,连马家兄弟都肯定他强,可是论阴谋诡计,哼哼。   
    “不敢居功,”徐鸿故作谦虚,笑道:“这也是多亏我家主公神机妙算,及时传来情报预警,在下也才得知魏人歹意。”   
    “是啊!刘武这家伙果然厉害,可惜老子我一开始还以为他吓唬我呢,老子我自愧不如。哎!早知道魏人真敢跟老子玩命老子就把主力多带些出来了,以为老子打不过他吗?”树机能骂骂咧咧道。   
    徐鸿暗自揣踱:打赢这仗,以树机能的河西鲜卑部精锐,或许还行,只是怕会损失惨重。树机能部现在兵就打光了对刘武军并非好事。   
    不过,徐鸿也不认为树机能这厮会这样干。   
    此人外表粗鲁,却颇有心计。徐鸿拿人顶缸,此计颇为阴毒,但树机能却也恬然接受。河西鲜卑是树机能的本钱,让他舍得打光……   
    除非被魏人四面包围无处可逃。   
    正这时,前方一些鲜卑兵嚷嚷着,冲到阵中。树机能听完哈哈大笑,众鲜卑兵也是一阵阵欢呼。   
    “徐老兄,姑臧来人了。”   
    来的人是宗容。   
    宗容抵达后,与树机能见礼,然后笑眯眯道:“秃发大人。我受我家主公之命前来帮助您对付魏兵。”   
    “宗老弟。你来得好,我听说你很会指挥打仗啊?正好来帮帮我!”   
    “哪里那里,在下只是个谋臣。勉强能出出主意,打仗并非我之长处。”   
    话是这样说,但宗容抵达后,立即建议树机能下令,将部队行进速度迟缓。   
    “宗老弟,为什么?我们为什么不继续逃等我集结完主力再跟他们拼个你死我活呢?”树机能疑惑道。   
    “秃发大人。”宗容严肃道,“现在贵军已经快要退入武威郡境内了,现在您也当看见,那些小部落都乘机想逃走,贵军再往后退,会被这小部落误以为是胆怯,等贵军撤到武威集结时,怕是所剩人马只有您地河西鲜卑各部。”   
    树机能认同的点点头。   
    宗容见状又继续道:“况且。我刚刚听说了,追击并伏击贵军地仅仅是敌方地前锋及伏兵部队,中军据说还很遥远,对么。若是如此。贵军在兵力上并非出于劣势,那为何不敢一战?先击退敌军再徐徐退入武威。可安军心。”   
    “好,听你的!”   
    树机能大声用鲜卑话喝令,部队前队改后队。   
    ……   
    西边,隐隐的战鼓隆隆杀声阵阵,邓忠焦躁不安。正当他下令派人   
    时,却见一匹骏马奔驰,载着一满身血污地魏兵冲到   
    当初那个受命赶去前队的传令兵。他冲到邓忠面前便直直坠下马,亏得几个士卒眼疾手快,将此人从马蹄下拉出来,将此人唤醒。   
    “将军,我们遭到敌军伏击!”传令兵说完便再度昏死过去,身上赫然三四个大大的孔洞。   
    传令兵追骑兵有一定困难,更改给骑兵下达的军令也不会像给步兵更改那般迅速。   
    “混帐!我让你不要多事,不要追击的!”邓忠怒斥身边目瞪口呆的小校,“你害得我军白白折损好多弟兄!”   
    —   
    那小校跪倒在地连连求饶。   
    天已经快黑透了,这天地天空云彩密布,毫无月色抚慰,加上时断时续的雨水,战斗无法继续。   
    黑夜来临,魏军在扎营后清点人数,三方统计后单战死和重伤致残的超过四千兵。   
    其中据估计有越一半折损在追击战中。   
    据那些参加追击的魏兵说,他们一开始很顺利,后来眼看着前方蛮族部队突然调转马头,向自己冲过来。   
    魏国骑兵不甘示弱,也向敌军冲杀而去。   
    可是就在这当儿,偏偏出现一个意外,从一处矮坡窜出一支千把人的小队伍插入魏军追击部队主力中,魏军军阵大乱,蛮族部队趁势与魏军绞杀到一起。   
    轮单打独斗,魏国的将士们除上谷铁骑外,还真不是这些蛮子的对手,再加上蛮子人数众多,魏军大败。   
    两千精骑,主要是雍凉骑兵。   
    那些从中京那边带来的兵没有参加追击,并未受到损失,邓忠这才稍稍安心。   
    “下次你再多嘴擅作主张,我一定不饶你!”邓忠喝斥那名小校。   
    他还是下不了手。   
    此人罪当斩,可是他出生河内郡,据说勾勾绕绕地与司马家有些瓜葛。   
    不能以一时之气毁了复仇大业。   
    邓忠咬牙切齿望着西南方向,仿佛前面十几步远就是杀父仇人的脸。   
    “刘武,你等着,我一定要亲手砍下你的人头告慰我父亲在天之灵!”   
    他大声怒吼,军帐内羊脂油***光战栗,几乎被气浪掀灭。   
    ……   
    七月九日就此结束。   
    对刘武意见未能足够重视的秃发树机在这天临近午时时分,眼见魏军势大,只好且战且退。   
    魏国前锋骑兵穷追不舍,后来被魏军两处伏兵合击。几乎要崩溃。幸亏,树机能手下都是蛮族,且许多都带着女人,在徐鸿献计蛊惑恐吓下,这些蛮族怒吼着,放弃投降打算。   
    此后,树机能集中力量攻打一侧,将王颀部防线击穿,大军最终逃生。   
    后来宗容带领拓跋部及时赶到,树机能喝令改逃为攻。拓跋部也在关键时刻冲入敌阵,将军阵冲散。   
    双方在天黑前最后几刻钟内上演攻防转换。   
    双方损失都不小。   
    树机能损失了大约一万人,幸亏这些都是杂牌军,临时征召地比较多并非河西鲜卑部主力。   
    而魏军损失了四千人,约三千是骑兵。这对骑兵兵力并不占优势的魏军而言不是什么好消息。   
    但同时他们也在一路追击树机能路上截获到约三千头马匹,加上那些魏军战死者留下地战马,魏军又可稍稍填补缺口,唯一的遗憾是来不及操练。   
    同日,允街城内。   
    何曾洋洋得意的在羊琇陪伴下进入允街军侯府。他在那边升帐,假意安抚允街那些被围困好一阵一个个渴望王师到来解救他们的魏国金城郡士族头目。   
    好不容易将这些西北士族首领糊弄走了。   
    羊琇乘机恭声对何曾道:“将军,您也该用饭了。”   
    “哦知道了。”   
    亲兵们将炊饼,酸饭,卤牛肉,烩猪肉等物献上,餐具也只是陶豆、木筷。   
    何曾粗粗一看便直皱眉头。   
    这些东西也能叫饭?   
    看见何曾阴沉着脸,羊琇岂能不知,连忙解释道:“将军,西北苦寒,再说,长城都督那边……您且将就一天吧?”   
    支支吾吾,有些话实在不好说。   
    何曾重厚养,长城都督司马望也差不多,偏偏这位长城都督来西北时没带厨子。可惜何曾到西北时身边就带了两厨子,为了长城都督司马望吃好喝好,何曾只好让厨子留在榆中城伺候司马望。   
    羊琇在京中跟何曾很熟,在他面前不必过分掩饰。   
    何曾闭上眼,长长吁了口气。   
    “老夫明白,吃!”   
    说罢举起木筷夹了一片牛肉放到嘴里,勉强咀嚼了两下,想吐出来,但最后又忍住了,跟吞苦药似的咽了下去。   
    相较而言,羊琇没那么挑嘴,就着牛肉和炊饼,喝几口肉汤,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