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三国之力挽狂澜 >

第85章

三国之力挽狂澜-第85章

小说: 三国之力挽狂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是得花钱武装他们啊!之后还得出钱养他们。就部族先顶着,还是得花钱。   
    羌民是一团散沙,且一直处于魏国高压盘剥压榨下数十年,的确很容易就被煽动起来,可他们也是人啊,也有人的一切欲望,没有好处谁肯白干?   
    饿河、烧戈、伐同那三家没钱也肯出力,可这三家是为了复仇,每次都会乱杀一气。很难掌控。   
    他是来夺取西北的。不是只为图痛快,真的,说是不要钱。到最后为了安抚还是花了不少地财物。   
    钱,还是钱,他就缺钱。   
    刘武轻轻摇头叹息。   
    “主公勿忧,”跟在刘武身后地宗容低声道,“据重德所称,我军还能支撑一月左右钱饷。我军粮食储备暂时还算充裕,到时候实在不行,大不了多赏酒肉米粮,钱财暂且不论,士卒们应当也不会有太大抱怨。”   
    刘武望着苍穹,盯着那轮新月,想了想,点点头轻轻道:“广崇你说的对。不过老这样不行啊,就算将士们能忍耐,可是缺少钱财我军怎么购置铜铁矿石炭薪,很多东西西平并无所产。我军怎么修复军械维持战力?”   
    —   
    总不能让弟兄们骑着马拿根树条就跟装备精良的魏人血战吧?   
    “主上,臣觉得我军是不是该向皇帝请求支援了?”宗容低头小声问。   
    这个话题非常敏感。借着太守府走廊附近那些火把地余光,宗容死死盯着刘武的脚下,只见刘武突然止步,宗容连忙跪下伏拜等待刘武喝斥。   
    好一阵沉默。   
    “你起来吧,你没错,我是该向伯父求援了。”   
    大汉的皇帝还是刘禅,要想从南方获得莫大支持必须得过刘禅这一关,只有刘禅同意援助刘武,蜀中从中央到地方各衙门仓库内那些囤积的财物才可以被允准调入西北(当然,如何调入西北,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广崇,你明日代我拟一份条陈,派些信得过的弟兄带回蜀中。”   
    “臣明白,臣这就回去草拟。”   
    “嗯,你去吧。”   
    宗容刚转身,刘武又将他喊住。   
    “主公,您还有什么吩咐?”   
    “措辞尽可能谦卑些,他毕竟是我伯父还是皇帝。”   
    “臣明白。”   
    宗容退下后没多久,刘武再度返回正堂,继续与诸将宴饮。   
    他刚到正堂还没坐下,那个老家伙尹璩便附到他耳边低声道:“主公,昨日,您去城中巡视时我在西城门口听见过一人,或许主公您用的上。”   
    刘武向他看了看,一脸疑惑。   
    那老家伙笑了笑,轻轻道:“主公,上次您拿钱财买羌部奴隶地事儿已经流传开了,所以,就有不肖之徒专门劫掠逃难的武威百姓故意卖给我们。”   
    这种事儿都有……真是无话可说。   
    刘武想了想,眉头深锁,显然他已经意识到后果的严重性。   
    “你们怎么处置的?买没买?”   
    买会滋长这些匪类继续抓捕逃难的武威百姓,虽然西平现在即将被战火笼罩,很快武威那边逃难的队伍也会消失,但现在缺的就是钱,买就是傻瓜。   
    “主公,绝大多数没买,不过那几个人,臣还在自作主张,买了。”   
    “哦?都是些什么人?祖籍何地?”   
    想必,应当是人才吧。   
    老家伙笑道:“为首的一人姓陈,名光,字信景,下人。”   
    这名字生疏地很,不过下倒是颇有耳闻,刘武道:“他可是下陈家(注1)的人?”   
    尹璩道:“那倒不是。”   
    “哦,那他有什么才能?”不是豪门出身更好,只要有才能也行。   
    “没什么才能,”   
    刘武愕然。   
    尹璩连忙笑道:“主上,臣跟您实说吧,赎买他的财物并非出自我等,是他自己偷偷塞给臣的,臣只是出面而已。”   
    这更奇怪了,刘武越发疑惑。   
    尹璩继续解释:“主上,他是个商人。”   
    商人,刘武面色很是不悦。   
    尹璩轻声道:“将军,臣也知道商人卑贱无礼实在不值一提,不过我军现在或许正用地着他,他也说要报答我军,要献出一笔财富,据他说至少有几千万钱呢。”   
    钱,还是钱,这些商人为了钱可以囤积居奇到处损害帝国秩序,将本国任何可卖的东西卖于敌国,即便是被严令禁止地也敢卖,只是为钱。   
    无论魏蜀吴,三大国对这些唯利是图的商人都是一个态度,容纳但压制,身为商人子弟便为贱籍,征兵之时是第一类被要求充军的,这是汉家法度。   
    可是这些商人,冲着有钱,自然会暗暗笼络各地官员,将穷苦百姓顶数。   
    商人,哼!   
    “那好,就烦劳长者您了。”   
    他的确很缺钱。   
    (注1:下陈家:这里指的是陈珪、陈登家族,父子皆名士,豪门。   
    下城,治所在就在今徐州市附近。下郡治所为今江苏徐州,县,宁,沐阳,宿迁,泗洪,:《   
    汉代虽然士兵不发薪水,不过古今都是一样,没有比财富更好的激励士气的东西。   
纷乱之章 节一百三十:落空   
    月五日晨,赶工一夜眼儿通红的宗容将条陈拟好献上看,只觉得脑袋发昏,一堆之乎者也文酸溜溜的话。   
    “广崇,你觉得差不多就这样吧。”   
    “主上,这怎么行?您不过目臣怎幺敢自作主张?”   
    刘武面色尴尬,向宗容笑了笑:“你知道的,我是个粗人,诗赋这些东西不太懂。”   
    宗容惶恐不安:“啊,臣该死,臣这就回去再改。”   
    “那就不用了,我信得过你,反正也不是给我瞧的,早早派人送去蜀中吧。”   
    宗容没再作声,也没回答。   
    刘武觉得奇怪,却见宗容眼儿湿湿的。   
    “你怎么了?”   
    宗容突然拜倒。   
    “你这是作什么?快快起来!”   
    刘武连忙搀扶他起来,宗容起身时望着刘武,颇为动情的说道:“主公,主公对臣如此恩遇,臣怎敢不为主公鞠躬尽瘁。”   
    “说什幺怪话,真不懂你在想什么,快去找几个人将信送出去吧?”   
    “微臣明白了!”宗容欢欢喜喜离开了。   
    无须再多言语,很多话,你是信口一说,听的人却别有一番滋味。   
    之后无非是将蔡伦纸紧紧团成个小球,然后拿珍贵的蜂蜡融化再淋于纸球表面,如是,则风雨无畏又便于藏匿,此为蜡丸密信,又复交于一个蜀中兵士,让他带上几个人保护,由他带回蜀中。   
    ……   
    同日。远离西平之地。汉中,南郑城。   
    新的一批粮食给养运抵南郑城,这是今年开春后的第三批自荆北新城郡起运地粮草。关中粮草必须翻越横断雍益两州地南山(即秦岭),无论是子午谷、褒斜谷、还是儻骆谷或者散关陈仓故道,穿行都极为不便,照理来说应当由魏兴、上庸、新乡、新城、南阳等郡顺水回溯,提供汉中供给粮草,可现在倒好。基本都是由关中调度,士兵们中间都颇有些狐疑非议揣测,都说是因为南边的吴好像有什么动作,搞得荆北不提供粮草。   
    只是上头弹压,不许私议军国大事,一干来自南军的攻蜀将士只好满怀不安地等待荆北的消息。   
    一重车载二十五斛,每日五十里,除了陆上那些运夫走卒及牛马食用消耗的。未起封的粮草还有三千多车。   
    此外,这次运粮前来的除了压阵的士兵外,主要是平民。这也是自钟会请求朝廷充掖汉中郡后,第二批从魏地调入汉中地百姓(上一批来自豫州)。都是从荆北调过来的,随着这些百姓的到来。那些被高层扼制的消息终于在中下层官兵中弥漫。   
    荆北地区这些时日局势正处于高度紧张,吴国疯了也似进攻中一带,主持吴军攻势的已由之前的两员偏将军丁奉、孙异变成镇西大将军陆凯、西陵都督步协,兵力也由五千之众变成四万,佯攻骚扰变为正攻,加上依托吴国强大的舟师,最终将襄阳郡鄀县攻克并进逼宜城,魏国襄阳太守杨肇只好打足十二分精神对付这两员吴国宿将的夹击,据说杨肇才不过四十出头,头发只微白,但几次惨败下如今几乎全白了。自豫州赶来地南军将士们也是奔来赶去追击吴军,可惜吴军舟师部队实在太厉害,魏国南军人数虽众,却略处于下风,自顾不暇哪有心情和余力运输粮草,连襄阳郡附近的新城南乡南阳三郡都不得不将粮食挪为南军将士所用,怪不得襄阳郡那边一次粮草都没运来,其余诸郡也是草草了事。   
    听说寿春那边也是战鼓擂动,具体情况也被上面的遏制不许散播,且有人传说寿春的吴军主将是吴国硕果仅存地百战名将——大将军丁奉。   
    同时,吴国伪帝很有可能将解烦、马闲两部四营劲旅调入寿春前线,扬州那边也是一触即发,扬州刺史安东将军陈也是费尽心思苦守等待。   
    吴国这次是下足了血本。   
    “可恶!该死的吴狗   
    一个疤脸、发须花白地来自荆襄老兵在听到襄阳郡鄀县沦陷后愤怒大骂:“只会仗着乌龟船溜得快到处骚扰我们!”他并不是唯一的一个来自荆北的将士,那些胡烈带来的荆北兵,特别是那些故乡被战火波及到的更加怒不可遏。   
    “干脆趁现在,我们杀回故乡,把那些该死的吴狗赶出去。”   
    老兵身边,一个二十来岁模样的年轻男子大声嚷嚷,很多来自南军的将士们都附和称好,群情激愤。   
    “你别胡说八道!”那个老兵连忙喝斥,“擅自返回故乡依军法当论罪逃逸,你小子活腻味了?”   
    论罪逃逸,当斩,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就算平素法外施恩可以离开军营到附近城内歇息也不得夜不归营,每日晨昏都会清点人数,没有归营亦当论逃逸,故无军令,除非战死能变成鬼魅,谁也不得离开汉中半步。   
    “可是,我们为什幺还要呆在这儿呢。姓钟的那个混蛋到底在想什幺坏主意?现在的剑阁那边已经不可能打下了,我们留在这边又有什么用?还不如让我们回荆襄保卫我们的妻儿父老。”年轻小子愤恨道。   
    “混帐,”老兵低喝,向那小子狠狠瞪了一眼,怒道:“小兔崽子,你活的不耐烦了,说这些没用的还不如去找女人快活呢。”   
    女人,他指的是那些汉中蜀地女人,包括最后降伏的汉城那些女人们也不会例外。   
    遥不可及,大军滞留南方长达数月,那些将校们大可周折自关中特别运来的那些绝色歌舞伎身上发泄,而士兵们只能退而求其次。   
    汉中光复,已经不能再随意杀戮,酒肉恩赏也渐渐失去效用。士兵们躁动不安。必须有一大批女人为此牺牲,沦为占领军的泻欲对象,就为了勉强安抚那已经几乎不存在的所谓士气。   
    “我哪有什么心情!”那小子一脸沮丧懊恼。低垂着头小声恨恨道:“我不骂那厮骂谁?这个混蛋自作聪明,自以为拿下阳平关就能万事大吉,不顾弟兄们地死活逼着弟兄们猛攻,可到最后呢,还不是屁用没有,白白死了那么多弟兄。还让血屠夫露了脸,连狗儿就让这个混蛋给害死了!”   
    “你小子住嘴!”老兵一脸悲痛,怒喝道:“就你是狗儿表弟,我还是他伯父呢!我也是看在狗儿份上才特别关照你,你小子嘴巴再不谨慎些,我干脆将你小子那根口条割了,就算做哑巴也比丢脑袋强。”   
    军营内,士兵们吵吵嚷嚷。有悲愤地,有无奈的,有沮丧的,也有嚎哭地。   
    此时。南郑城内,一个老农模样男子。慢慢走到一处宅所门口,轻轻敲了几敲。   
    门内,传出一个男子雄浑声音:“是谁?”   
    —   
    老农模样的男子面色惊喜,又敲了敲,冲着门内轻轻喊道:“果少爷,您听不出来么?是老奴我啊!”   
    门内,那男子呆了呆,不久,急忙开门,那男子,正是钟巨。前些时日也打算随叔父钟会赶回洛阳给大伯奔丧的,不过钟会被夺情继续留在军中指挥攻蜀战役,自然,他也只能留下陪着叔父,不过这些时日,都呆在南郑这处小小的临时宅所,为伯父守孝。   
    而这个老农模样的,是钟家的老奴仆,自钟时代就跟随钟家,乃是钟地心腹家人。   
    “原来是您老人家!快快请进!”钟巨闪身让老人家进来。   
    老头儿也不说话,先进门。一进门,钟巨便将大门合上,老头儿一进来便向钟巨行礼,钟巨连忙拦住。   
    “不用多礼,您是祖父留下来的,我们父亲叔父他们好生照顾您老人家,您不用多礼。”   
    这个老农模样的男子是看着钟毓兄弟们长大的,在长安时又救过钟一次,故而钟留下遗命,要子孙不得亏待这位老者,伯父大人生前对这位老者就分外客气,堂兄钟峻、钟迪都对此人也十分尊重,钟巨也自然不会例外。   
    谦让了一阵,老头儿也不再客气。   
    “对了,您老人家怎么到汉中来了?”   
    这是钟巨很好奇的。   
    老者皱着张老脸,一脸苦涩,向钟巨道:“果少爷,其实没别的,老奴就是替大小姐给小老爷送信的。”   
    “是么!”钟巨神色凝重,“姑母大人给叔父的信。”   
    老者又道:“果少爷,大小姐还让老奴给您捎了封信。”说着将身上那件破衣服扯开道口子,从里面抖出两个蜡丸,将稍小地一个献给钟巨。钟巨将蜡丸拨裂,展开,露出许多瘦削小字,钟巨越读,脸色越发难看,好一阵,才望着老者:“姑母说的是,叔父已经得罪太多人了,可是我也没办法,叔父那脾气任谁也劝说不了,当初斩杀牟乡侯立威,虽然自此后军中再无人敢怠慢叔父,可从此就开始得罪人了,我实在是无能为力。”   
    牟乡侯许褚,出身寒门,依托武皇帝,方才步入军中,其家族在许褚亡故后就像其他依托首领得势的许多寒门家族一般,归于平庸,许褚虽然纳妾颇多,但子嗣却很少,族人不多,也不会有多大势力。只是兔死狐悲,又同为武人,那些其他依附武皇帝起家的武将家族都很是不忿,许议子许综自听闻其父被斩之后多次联络各家,许多家族也答应为其讨个公道,多次联名请求晋公将钟会替换。   
    后来,钟会拿下汉中,那些家族只得忍气吞声,本来一切都好,可是现在呢?   
    现在,钟会固执地坚持要攻下蜀中,战死者无数,那些新的子弟战死地家族没一个不恨钟会的。原先那些家族见状,再度联名,这次规模更加庞大,都请求将钟会收押,押回洛阳,幸好,晋公不许,将此事按住不发。   
    钟会的姐姐见到此情此状,哪有不着急的,自然要写信告诫这个肆意妄为的老弟。不要把钟家毁了。   
    “果少爷。您想想办法吧?”老头儿苦口婆心道,“老太爷辛苦攒下地人脉,到今天都快让小老爷毁光了。现在没有一家愿意帮小老爷说情地,到时候,万一司马家翻脸,钟家可就……”老头儿硬生生将“完了”两个吞下,他不能说,钟家。永远不该有这两个字。   
    “我知道了。”   
    ……   
    仍是五月五日,西平,正午时分,刘武在蒋涭帮助下,吃力的阅看更多的来自西西平各处地文书,不由感慨,政治这东西,真的蛮费气力的呢。果然如同蒋涭所说,比打仗还累,这还是区区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