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it大败局 作者:[美]查普曼 著,周良忠 译 >

第3章

it大败局 作者:[美]查普曼 著,周良忠 译-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那个时候,很多人认为,CP/M(Control Program/Monitor或Control Program for Microputers的缩写,意即控制编程/监视或微型计算机的控制编程)是Apple的巨大对手(虽然modore和Tandy系统也有自己的忠实崇拜者)。CP/M由Intergalactic Digital Research这家名字古怪公司的创建人Gary Kildall在1974年开发(这家公司后来改名为Digital Research)。CP/M设计运行于广泛应用的Intel 8位微处理器8080及其若干克隆产品上,例如最著名的Zilog的Z80芯片。与Apple DOS及其他竞争产品不一样,CP/M与特定微型计算机的相应硬件关联不太紧密。Digital Research利用这一优势打造出一张利润丰厚、前景可观的许可证,并让CP/M以此进军如NCR、Televideo、Sol Processor、Radio Shack(即众所周知的“Pickles and Trout”,如此称呼的原因已无从知晓)以及Osborne puting(工业界最早、也是最辉煌的公司之一,它是首台“便携”电脑的创造者,这台电脑只有25磅重)这样的公司。    
    但是,CP/M有一个巨大的缺陷。尽管CP/M很容易运行于各种计算机上,但事实上并不存在针对CP/M的硬件标准。打印机端口、显示器,尤其是软盘驱动在所有计算机上各自不同。因此,为Vector系统购买了MicroPro的WordStar字处理软件的用户不能保证存储文件的软盘能被Cromenco计算机顺利读出。即使这两台计算机均使用CP/M操作系统,这种情况也可能发生。一段时间后,像纽约的Lifeboat Systems这样的二级销售商开展了一项符合潮流的业务,即为CP/M用户提供软件,以使他们各式各样的计算机可以读取这样的磁盘。    
    尽管出现了磁盘驱动器爆炸和不兼容软盘格式问题,但这列“火车”仍然开足马力、轰轰烈烈地向前驶去。不过,当火车出站时,远处突然出现一名单枪匹马的暴徒,他的战马飞奔而来。在火车全速行驶之前,战马赶上了最后一列车厢,歹徒抓紧栏杆,迅速跳上车尾平台。追车者是一名消瘦的歹徒,衣衫褴褛,脸部被一顶下拦的破旧帽子所遮掩。他进入火车,大踏步朝前迈进,直达Pullman车厢,我们的硬件商正颇感意外地坐在那里。当歹徒到达他们的车厢时,他们面对入侵者,脸上写满了惶恐。然后,是长时间的沉默。接着,陌生人向上推了推他的帽沿,露出冰蓝色的眼睛。在这双眼睛里,没有丝毫的怜悯之意。他向后掀开斗篷,露出三件套服装,配一件白色衬衫和一条得体的领带。陌生人腰上是一对8088、致命的转轮手枪,在镀铬枪管上赫然印着“16位”。扣动扳机,陌生人残忍地干掉了每个硬件商。只有少数人幸免于难。    
    IBM PC就是这个蓝眼陌生人。    
    ① 我在一次Apple维修认证的培训课上看到了此现象。我获得了Apple一级维修认证(约1982年),并获得了Apple面向消费者零售教育毕业证。你认为送到办公室的Apple III如何呢?    
    ② 我曾经拥有过Pineapple和Franklin Apple II克隆机。    
 
第二章:产业标准的魔力第三节

    ¢; 完美的猛兽    
    开发和设计IBM PC的历史被无数次、在无数场合重复讲述着,因此,在介绍该系统对产业的长期影响之前,我只需要简略讲述这段历史就可以了。意识到微型计算机产业的超速增长,而且担心IBM可能会在此过程中被取代,IBM执行小组决定防患于未然。1980年,在一次IBM的高层管理会议上,这个具有先见之明的小组建议当时的IBM总裁Frank Cary必须让公司生产自己的PC,而且要马上付之实施。顺便说一下,IBM PC不是IBM生产微型计算机的第一次企图。早在1975年,它就试图生产委员会管理(management…by…mittee)的计算机,这种计算机陈旧、过份工程化,而且价格过高。没有人愿意购买,也没有人购买过此计算机。    
    为了避免犯同样的错误,IBM批准建立一个“离岸”决胜工程(“off…campus” skunk works),用来生产新式IBM微型计算机,它不受臃肿官僚机构的约束。推进这一工作的是Bill Lowe、Jack Rogers、Jack Sams、Don Estridge等人。Estridge负责此项目的日常运作,他在后来被称做IBM PC之父。实施此项目的地点选在Bill Lowe在佛罗里达的Boca Raton实验室中。新计算机取名为Acorn。该项目完成期限为1年。    
    为了按期完成任务,IBM团队决定不再因循守旧,而是采取非常规工作方式。他们不准备从内部构建和生产这一新计算机,这种PC主要用从第三方购买的部件组建而成。IBM进行组装、发行,并为计算机提供支持,他们使用IBM品牌,但承包商提供大部分关键部件,包括计算机的微处理器。    
    做出此决定后,IBM必须决定新计算机的基本架构是采用封闭盒式设计,或者是像Apple II系列一样采用开放式、可组装式的架构呢?Apple在快速构建对系统的第三方支持方面的成功给Boca Raton的主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把Apple看做他们的最大竞争者。经过一段时间的犹豫不决和内部争论后,最终选定了Apple模式。IBM PC将具有若干插槽和一个对第三方开放的架构。    
    作为计算机的大脑,PC核心处理器芯片选定为Intel的8088,这是一个比Intel新的强大的16位芯片8086稍弱的版本。8088是一种设计上的折中,它是16位内核与周边设备的8位数据通道结合的硅芯片。IBM看中8088的价格以及8位总线,它使计算机的成本下降,使得硬件生产商更容易生产新的附件,以填补PC上的插槽。    
    在软件方面,IBM从微软购买了业界最流行的语言BASIC,微软的BASIC是该语言在业界最流行的版本。对于PC的操作系统,IBM没有选中被许多人视为业界标准的CP/M,这个不合时宜的决定现在仍然受到质疑。IBM选中的是MS…DOS,该操作系统从微软购买。MS…DOS与CP/M非常“相似”,而且与Digital Research的产品一样,与其他基于Intel的计算机的可移植性非常强。    
    从成本上看,IBM使用第三方部件意味着,一台配备齐全的IBM PC只需花费4 000。00美元~5 000。00美元,赠送或购买一两件附件。此费用比Apple II高,但对于将来系统的主要用户、IBM所预料的小型企业来说,这并不存在太大的财政障碍。为了消除人们对“昂贵PC”的感觉,IBM甚至生产了一款简化的促销计算机,它仅售1 265。00美元(这款计算机有16KB内存,无显示器,也无软驱)。事实表明,这些计算机很受欢迎,因为一些喜欢动手的用户通常购买它们后,再添加一些更便宜的非IBM部件就使之功能更强①。有时,购买者甚至将它们转手卖给需求量很大的灰色市场(gray market),以赚取一定的利润。    
    事实上,IBM已经承诺开放其系统,它沿用Apple的原有开放硬件优势,并在若干关键地方超越了它。Apple使用对BIOS的控制权来杜绝克隆,与Apple不同的是,IBM发布了自己的BIOS规范②。它不允许直接拷贝BIOS代码,但只要理解了它是如何与PC集成的,聪明的程序员就非常容易实现它的功能的逆过程,并制造出等价的BIOS,它的功能与IBM BIOS的功能完全相同。同时,IBM又不费吹灰之力地让PC的硬件接口规范化,并可以广泛获取。另外,IBM无意强制实施它在PC设计若干方面拥有的专利。    
    定下战略决策后,IBM迅速行动,在一年内生产出了IBM PC。1981年8月的发布,让用户欢呼雀跃,欣喜若狂。当时的一些头面人物对该计算机是否为真正的16位争论不休,但大部分明智的用户对此并不关心。IBM PC相对来说并不昂贵,而且对于将来的任何用户都是足够强大的。配备齐全后,它可以支持640KB的内存,当时谁又曾要求过那么多的内存呢?它还具备一个不错的键盘、支持彩色图形,在当时来说,它的外观非常时髦,而且可以提供用户需要的任何自然色。当然,IBM的销售商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该PC的销售立即取得了成功。    
    现在,IBM已经生产了一台设计精良、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它具有纯正的品牌以及开放的架构。那么,IBM应该完成微型计算机硬件产业中最后一件,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但是,IBM没有完成这件事。而且,就这样度过了6年关键时期。    
    通过这次“疏忽”,IBM释放了业界的第一个、到目前为止惟一的“硬件病毒”。一旦将该“病毒”引入适当环境中,并让它自己繁殖,原本弱小的PC硬件标准开始变异成庞大的Silicon Beast,经过一段时间,它会变得更大。最终,凭借它的大小和影响,PC标准围绕它自己创建了一个硬件产业系统,而且,在没有IBM的帮助和影响下,这个系统能让它继续增长和繁荣。不过,当IBM意识到它的决定性迟钝的后果时,已经为时过晚。Silicon Beast已经从容地剥夺了其他公司控制自己的机会。此时,一个繁荣和开放的硬件市场形成了,至今,Silicon Beast一直主宰着该技术产业。    
    在这一关键时期,IBM的确研制了一些新计算机,最著名的是1984年研制的IBM AT,这个系统在市场受欢迎程度和销售方面均超过了原有的PC。但是,相应的PC平台和架构保持开放,而且相当容易获得。任何人都可以在市场上攒出一台兼容PC和AT来,事实上,许多人正是这样做的。包括paq(第一台手提计算机制造商)、Dell puter等公司均切入此市场。在一段时间内,这样的公司几乎有数百家,其中大部分公司现在已经被人们遗忘了。    
    ① 其实,可能也包括你的计算机。当我在Macy’s时曾购买了其中二台计算机,并以较高的价格卖给了我的一位朋友,他在纽约Greenwich Village的一家计算机商店工作。我利用赚得的利润配置另一台计算机。    
    ② IBM实际上认为这是一项防止克隆的聪明策略。因为发布自己的BIOS后,IBM认为其他公司很难找到程序员来实施逆工程,如果这些程序员从未阅读过IBM发布的规范。但显然,IBM公司失算了,因为很多公司在该PC发布后的12个月内成功制造出了BIOS的克隆。似乎不少人从未见过这些BIOS规范,至少,这些程序员是这样说的。IBM的法律部门意识到很难证明有人已经阅读过该规范。    
   
第二章:产业标准的魔力第四节

     为了理解这一事件的特有意义,请试想一下,在早期PC发布20年后的今天,只要愿意,任何人都可以用标准化零件组装一台最新的计算机,而且有上百家生产商可以提供这样的零件。再试试组装Macintosh或Sun Microsystems SPARC(或者,组装电视机、录像机、DVD机,甚至烤炉),都比组装PC难多了。1994年,IBM最后尝试让兼容机市场围绕Macintosh和Mac操作系统(OS)发展,但是,Apple地位提升后,Steve Jobs迅速压制了Mac的兼容机势头。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早期,Sun Microsystems大肆宣扬它将如何发布其SPARC芯片和架构,并创造一个开放、可供选择的硬件平台。但尽管Sun Microsystems的CEO Scott McNealy做出了这样的声明以及在此问题上的姿态,但该公司通过限制性使用许可条款,以及在硬件平台上玩的猫腻,让所有潜在的竞争者受到控制,并阻止了自由的兼容机市场对SPARC的蚕食。    
    1987年,IBM试图挽回这一切,计划通过引进PS/2将PC标准收回来。PS/2采用了一种全新的硬件架构,与PC相比,IBM以“质量控制”的名义严密控制其硬件规范,而且在竞争对手的系统上使用时要求有相对严格的权限许可。IBM采取断然措施,为BIOS的每块芯片、每个连接件以及每个组件均进行了严格的法律保护,在每个部件上,IBM都印上了专属性权利要求。为了表明它用PS/2替换PC的决心,IBM在生产新计算机后不久宣布:PC类型的计算机即将停止销售。    
    开发PS/2的努力完全是一个错误。的确,新的总线标准比早期的PC标准更优秀、更快。但是,对于当时的硬件来说,新的总线标准并非足够优秀,也不能在推出PS/2后的几年间保持足够的优秀性。由“暴发户”paq领导的IBM的竞争对手们快速联合起来,宣布对于那些切实需要更高性能的人可以免费使用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ISA,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而不再是IBM产业标准结构了。令IBM懊恼的是,几乎无人再对生产PS/2兼容机感兴趣。因而,IBM被迫从“惟有使用PS/2”的盛气凌人开始收敛,它继续生产优秀的老PC机,而PS/2则跌入万丈深渊。大部分厂商忽略新的简单的硬件架构,仍然继续为广大用户组装更便宜的PC兼容机。IBM现在不再领导市场,而是发现正在被自己创造的Silicon Beast牵着鼻子,被迫与其他乌合之众一起在不断增长的庞然大物后面苟延残喘。    
    同时,Silicon Beast有条不紊地进军新领域,所到之处,横扫一片。首先消灭的是CP/M计算机,它是极其脆弱之物,由于缺乏足够的市场份额而无法长期生存。然后,Beast开始侵吞Apple II的领地,将它从商业市场挤到家庭和教育的小市场,在这片小市场中,它也将寿终正寝。PC标准的便利本质使之可以生产更便宜的PC。凭借此优势,Silicon Beast开始侵入家用市场,在这片市场中,它慢慢赶走那些平庸的对手,如modore 64,甚至赶走一些更特殊的对手,如Amiga和Atari ST。在Beast庞然身躯前倒下的所有对手中,它们的垂死号叫几乎没有引起市场的关注。    
    在短暂的时间内,Apple在Macintosh上的成功为公司迎来了打造自身的法宝,以及挑战Beast的机遇。但与Apple II和Apple II+一样,Apple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它停滞于Macintosh,现在,这只是一片由狂热Mac迷、打印和图形市场维持的脆弱领地。通过异样的工业设计、绚丽的色彩以及比尔·盖茨的忍让,Macintosh在狭小的温室中生存(比尔·盖茨认为Apple的继续存在有利于抵制联邦政府的反垄断调查)。在2002年,Apple占有硬件市场的3%~4%份额,变成世界最大的非关联(irrelevant)销售额达60亿美元的公司。    
    对于IBM不幸的是,Silicon Beast不分门第的贵贱。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几乎是在不经意间,Beast吞没了Peanut,这是IBM PC的“堂弟”(下一章将详述该事件)。前已述及,下一个轮到的就是PS/2。然后,Beast进一步切断了IBM的大型计算机的生存土壤。这个曾经是IBM商业模式核心的市场立刻变成一潭死水,接着慢慢萎缩。曾经辉煌的Silverlake也重蹈覆辙(Silverlake是IBM非常成功的AS400小型机的代号)。    
    贪婪的Beast在20世纪90年代将视线转移到有利可图的UNIX市场,寻求新的征服目标。相应的UNIX厂商(如SGI)发现急需提高其利润,因为它们的市场充斥高档PC,这些PC由廉价的内存和不断加快的处理器组装而成。而且,随着Beast日益变大,现在甚至强大的Sun Microsystems也看到了衰落的可能性。运行Linux的廉价PC的巨大市场,免费UNIX兼容系统开始与Sun Microsystems的UNIX版本在功能、性能和可靠性上进行竞争,这一切均使它日益摇摇欲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