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传记]俞敏洪创业人生 >

第23章

[传记]俞敏洪创业人生-第23章

小说: [传记]俞敏洪创业人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书首发。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正文 王利芬对话俞敏洪

    王利芬对话俞敏洪

    本书首发。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正文 俞敏洪: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现实人生教案(1)

    启航:

    “俞”韵悠然

    俞老师的人生教案

    让强大的内心支撑一切

    倾心投入相信未来

    行路:

    一个梦想

    一个有价值的梦想

    为一个有价值的梦想去勇敢经历

    为一个有价值的梦想去勇敢经历、充分体验

    为一个有价值的梦想去勇敢经历、充分体验、寻求升华

    永恒:

    无尽的路途

    我心永恒

    ##启航

    “俞”韵悠然

    2008年2月26日夜,《赢在中国》第二赛季36强进12强的比赛已经进入了最牵动人心的时刻。

    评委俞敏洪此时开始对今天的一位参赛选手进行点评,当时,他也许还并没有想到,不久之后,他点评中的这段“论草与树的人生”将会激起多少人内心的狂澜:

    “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方式是像草一样活着,

    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

    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

    你吸收雨露阳光,

    但是长不大。

    人们可以踩过你,

    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产生痛苦,

    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

    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

    都应该像树一样地成长,

    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

    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

    即使你被踩到泥土中间,

    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

    自己成长起来。

    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

    遥远的地方,人们都能看到你,走近你,

    你能给人一片绿色。

    活着是美丽的风景,

    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

    活着死了都有用。”

    ……

    片刻的寂静后,响起近乎狂热的掌声。

    一个月之后,在所有人长时间的关注和等待中,《赢在中国》第二赛季36强进12强的烽烟终于落下了战幕。所谓你方唱罢我登场,也许很快,那10场曾经扣人心弦、意犹未尽的比赛,36位激情飞扬、风采奕奕的勇士,都将随着比赛的落幕而淹没于纷繁扰攘的尘世,甚至被人们忘却。

    但恰恰相反的是,俞敏洪,在这段历程中所带给人们的思索与感怀,却已如同一石激起了千层浪,他的评语被竞相传颂,久不平复,甚至于还在比赛的进程中时,就已经在网络上广为流传了。可以说,这些点评已经让这项比赛远远超越了它本身展示、竞争和发现的目的,点评提升、拓展、成就了比赛,智慧频繁地短兵相接,思维的活力被不断激发,几个人的赛场也因此成为了更多的人心灵成长的课堂。

    比赛可以落幕,转瞬间,胜败就已成人生的当初,但对于追求梦想的人们来说,奋斗其实一直都在持续,惟有初衷不改,步伐如初,心无旁骛在直指尖峰,才不负人生。

    其实,创业本来就与人生紧密相关,甚至它们本来就是同一个过程,点评创业无异于点评人生,而点评人生的人也必然曾更深邃地领悟过、更敏锐地体验过世间百态。在这10场比赛颇具观赏性的点评中,俞敏洪的确也多次提及自身的创业经历、以及人生规划和自我实现的等等主题,这让他的点评似乎更像是一门关乎创业与生活的重要课程,这门课程无疑被他讲授得提纲挈领、游刃有余,以至于人们几乎很难分辨俞敏洪是在评点创业,还是在评点人生。那些闪烁在话语中的人世智慧,常常让人不得不放下紧张的比赛,开始反观自己的心灵和人生,惊讶、恍悟、感叹、思索和长久地回味。

    人们可能很难想象,说出这番话的这个人,这个打扮随意、身形瘦削、文气略重、戴着近视眼镜的中年男子,也曾经经历了怎样一个从草到树的历程。

    而事实证明,俞敏洪也恰恰是在自己的人生历程中,探索到了人生课程的精华。

    从一个农民之子成为中国的“教育首富”,俞敏洪只用了13年的时间,《时代》周刊是这样描述他的:“……这个一手打造了新东方品牌的中国人是‘偶像级的,像米奇或者小熊维尼之于迪士尼’。”而这个偶像级人物除了个人财富在不断增加之外,他还改变了中国学生的英语教育方式,他很早就被冠以“留学教父”和“创业英雄”的名号,也是公认的中国英文教育行业中独辟蹊径的领袖人物之一,俞敏洪也因此被《亚洲周刊》评选为“21世纪影响中国社会的10位人物”之一。

    这个历程,从农民、北大学生、北大教师、新东方直至上市公司董事长的历程,屈指数来仿佛仅是寥寥的几个字,却沉甸甸地包含了人生的太多可能:如果俞敏洪高考落榜、留学失败、被北大处分之后接受了大家的劝说安静地过日子,那么他有可能会一直是个农民,也有可能会是一个外语系副教授,或者也有可能和很多人一样,过着被单位、社会设计好的被动生活。

    人生会有很多“可能”,人生却从来没有“如果”,关键在于我们该如何从那众多的“可能”之中为自己做出选择?

    俞老师的人生教案

    这一次,在《赢在中国》的赛场上,俞敏洪回答了这个问题!

    作为评委,他再一次表现出了他作为一名教师本能的责任意识,面对创业初期的青年人,他不仅是自觉地,而且几乎是急切地传授着他多年来亲身体察与领悟所得,或是由衷地给予赞扬,或是尖锐地指出问题,毫不客气,或是诚实地提出建议,不得不说,俞老师又给很多人上了可能是他们人生当中再也不会忘记的一课。

    其实俞敏洪是一直以教师自居的,虽然他给人留下的影响,更多的是像武侠小说里的江湖英雄,也许他也就是一个江湖英雄,只是新东方渐渐壮大之后,草莽英雄的形象已经远远不够了,渐渐地,爱讲话而且会讲话的俞敏洪在一些场合上不得不拿起了讲话稿,从过去喜欢谈词汇量,喜欢谈留学成才的规律,一直到现在更多谈到的是股权、公司运作、管理……毕竟商业在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过去如数家珍的学英语绝招,现在成为了企业未来发展规划,他已经毫不讳言自己是一个商人了。但是,他也一直认为自己未来的归宿是老师,直到现在,俞敏洪也这样评价自己:“当我走进教室去给学生上课,我一定还是个合格的老师,打90分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俞敏洪也的确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因为他是一个很善于从做事中领悟做人道理的人。生活中某件平凡的小事,可能在他眼里就是对人生真谛的一种暗示,思考和总结是他的习惯,也许是诗人一般敏感的禀赋让他具备了这样的素质,也许是传奇一般的成长和创业经历让他绝处求生后养成了这样的意识,不管怎样,他给予当代大学生和青年人的财富,绝不仅仅是一条新东方学英语出国寻梦的现世之路,更是对如何拥有一场惊心动魄、问心无愧的生命体验的思索。

    相信俞敏洪关于创业与人生的识见会帮助和启发一些正在创业和追求生活梦想的人:他追问内心,提倡将心注入的有目标的积极的生活,强调人生所经历甚于结果,赞赏自信、自律、坚韧、执著的品质。总之,他相信,做事从来就和做人密不可分,做人是基本,决定了做事的程度,而做事其实正是做人的实现方式。

    接触过,或者对俞敏洪产生过兴趣的朋友们都不得不承认,他心里其实一直都有一个宏大的向往,这种向往远远超出了他所从事的事业的高度,为了这个其实与他个人利益相去甚远的恢弘愿望,他才走上了如今的这条人生轨迹,并且也无时无刻不希望每一个人都为自己的人生做出一个有意义的选择。而这个向往,很理想主义,十分纯粹,还带着北大人的气魄,那便是,他想要改变一代大学生和青年人的人生态度。

    青年强则国家强,教育,尤其是人品人格的培养,是一件有如西西弗斯所从事的劳役一般浩大并永无尽头的事情。在这样的选择下,俞敏洪必须要有一如西西弗斯般的担当,否则,他不可能成为今天的俞敏洪。尽管,俞敏洪其实和所有人一样明白,他不可能改变如今中国所有的青年人,他甚至不可能让绝大多数迷惘的人都能对未来寄予希望,但,他只要每天能让一个青年人对生活鼓起热情、汇聚起勇气,他的功德也应是无量的。

    何况,西西弗斯也正好是俞敏洪所欣赏并推崇的那一类“平凡”的英雄,没有突如其来的惊人之举,也没有强大本领和非凡智慧,有的只是一个确定的目标和坚韧的品质,正如诗人萨迪所说“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而用俞敏洪的话说就是“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这是一个朴素得有些简陋的真理,世界上的很多真理都有这样的面孔。人们需要去接触这简单的面孔背后的东西,那或许将是一个由无尽的规则和规律构筑的庞大体系。该如何去参悟这门人生的课?我们不得不去试图重新认识和体会俞敏洪的人生履历,重新回顾他走过的路,也许才能真正领悟他所执掌的这一门创业与做人的课,因为这将是一份实实在在且鲜活的人生教案。

    让强大的内心支撑一切

    俞敏洪的点评气势激越、直白、有力量,风格一如他的演讲。他仿佛有一种能力可以找到每一个人身上潜在的那些宝藏,再用典型的俞敏洪式的语言来表达,直截了当、不怒自威。然后,我们谁都不用怀疑,这宝藏一经发现会让此人拥有的强大力量,而这力量的可贵还在于它不依赖、不攀附任何力量,它完完全全来自于自我,来自于内心。

    纵观10场比赛里俞敏洪的点评不难发现,他十分关注一个创业者的内心素养,他评定选手创业能否成功也是多以选手的内心是否足够坚定、宽阔和真诚为重要的标准,甚至他为选手指出的那些问题,也多是直接指向个性与内心品质。

    重视,甚至是信仰内心的力量,是俞敏洪始终坚守的一个信念,也是他极宝贵的一种品质。在他的人生履历中,无论是他那传奇性的考学和创业经历,还是他戏剧性的遭遇的那些毁灭性打击,都没有能让他丧失掉内心的信念,而始终坚信自己能于这卑微的人生境遇中寻找到光明的出路。

    从出生到18岁,俞敏洪一直在一个小村庄里生活,他的家旁边有一座小山,幼年的他经常登上这座山,看长江上来来往往的船,每次一看就是很长时间。那时的他常常想,坐上这些船会到达什么地方呢?那些地方又会有怎样的风景?年少的俞敏洪尽管并不确定,但已经能强烈地感受到,远方一定有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8岁的时候,母亲决定带他到上海走一趟。坐了半天一夜的船之后,他们终于到达了上海。这次旅行中,长江的壮阔、吴淞口的苍茫、上海街道的繁华灯光都给他留下了最深刻的记忆,从此,他的心开始渴望旅行,他对自己说,长大后要走出村庄,走向更远的地方。

    但是,当时俞敏洪的家境并不好,他的学习成绩也很一般,这个从小就瘦弱多病的孩子,看起来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许多人都以为他会像小村庄的任何一个普通孩子一样,在这里娶妻生子、世代务农、平凡一生。只是俞敏洪心里却并不这么想,他一直在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这个熟悉的村庄,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

    可是,命运还是给了他太多的障碍,但也正是因为这些波折和苦难,让俞敏洪拥有了一颗渴望成功的坚强的心,要想成功只有先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够收获希望。

    1976年,俞敏洪初中毕业了,他回到了农村学习开手扶拖拉机,1978年国家恢复高考,但当时的政策规定每个贫下中农家庭只能有一个子女上高中,俞敏洪的姐姐已经高中毕业了,所以俞敏洪就没有机会去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了。这样的安排让俞敏洪也一度处于痛苦和挣扎中,心存不甘,枉自失落。

    转机,却在他刚刚决定认命,准备安心地去当一个农民的时候,出现了。

    1977年初,同村的一个女孩不愿上高中,俞敏洪的妈妈知道这件事以后,觉得可以想办法让俞敏洪顶替这个女孩去上高中,俞妈妈为这件事几经周折,几乎说破了嘴皮子,学校才终于同意接收俞敏洪。

    10个月以后,俞敏洪得以参加了1978年的高考。当时,他的理想是要考上家乡的江阴师范学院,因为这样他就能转成非农业户口了,从此就可以摆脱掉繁重的农务劳动了。可是,就算是这个简单的理想,也被命运之神死死地扣留了。这一年高考俞敏洪的英语只考了33分,距离当年的英语及格线还差5分,俞敏洪“农转非”的理想无法实现。

    第一次高考失利之后,俞敏洪又回到家里务农,开手扶拖拉机、插秧、割稻,就这样一直干了两三个月。突然有一天,大队中学的校长找到俞敏洪,原来英语老师怀孕回家了,英语课没有人上,校长问俞敏洪能不能去代课?但当时的俞敏洪是既没有当老师的想法,也没有当老师的勇气。最后,还是俞妈妈出于心疼,不愿意再让这个体弱多病的儿子天天下地干农活,于是拼命地鼓励着他去学校代课,就这样,年仅十六岁的俞敏洪成为了一名大队中学的英语代课老师。

    正是在代课期间,俞敏洪那颗曾经被掩埋的雄心再一次燃起了。这一次,他把全部业余时间都用在了自学上,准备再拼搏一次高考,他要通过高考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就这样在全力复习了8个月之后,1979年的高考又开始了,这一年,俞敏洪的高考总分已经过了录取分数线,但英语却只考了55分,巧合的是,这一年常熟师专的英语录取分数线却已经变成了60分,俞敏洪再度落榜,他仍然没能摆脱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看着那些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同学们,俞敏洪心中不禁五味杂陈。

    造化弄人,今日的英语培训巨头,昔日竟两次因为英语不及格而名落孙山。

    第三年,县政府办了一个高考英语补习班,补习班的主讲老师曾经培养出一个后来考取了北大外语系的女学生,补习班也因此盛名在外,变得炙手可热,人越来越多了,补习班只好开始限制招生名额。这一次,又是俞妈妈,她听说了这件事,就跑到城里去了。凭着对儿子的爱和信念,她居然从教育局找到江阴一中,并且把所有的相关人士都叫到一起,然后恳求他们收下俞敏洪,给他一个机会。俞敏洪至今仍对当时的情形记忆犹新,“当我母亲从城里回来的时候,刚好是下大雷雨,从城里走到村里全都是小路。我母亲回来的时候浑身全是泥,因为她摔到沟里好几次。”

    那段补习的日子,俞敏洪每次回忆起来,都毫不讳言地说自己“笨”:

    “其实我从来没有想过要考北大,我只是想过要考大学。那么,我第一年考英语考了33分,连江阴师范学院都没有上。第二年干了半年农活之后觉得实在太苦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