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商道精英 作者:卢大振 >

第7章

商道精英 作者:卢大振-第7章

小说: 商道精英 作者:卢大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种情况下,孙正义的反应却依然自信:“从短期来看,网络泡沫意味着就连那些存在一定问题的公司其股价也猛涨不止。就连那些一分钱也不挣的公司只要获得了一定的用户数量就会被寄予不切实际的期望、获得高昂的股价。但是,这一切都未能持续长久。我的感觉是,对于因特网的市场评价在其刚开始时是比实际情况悲观,随着因特网的发展市场评价又超过了实际,而如今这种评价终于又回到符合实际的状况上来。尽管泡沫已经破灭,但人们并没有不使用因特网。如果从20年、30年这样的长远视点来看的话,因特网本来的价值一定会一如既往地增长下去。雅虎身陷困境仍矢志不渝正说明了硅谷的强大实力。硅谷的风险投资商都深谙推敲商业计划之道,他们不会囫囵吞枣地接受那些形式各异的计划并进行投资。他们要加入到主要创业团队中,从日常的具体操作开始仔细观察推敲。”孙正义就是这样的投资商。在确定经营战略时,他会提出各种各样的建议,诸如这项技术应该寻求合作者等等。在人材方面,他们往往会自带首席财务执行官(CFO),甚至更换投资公司的CEO的情况也并不少见。最惨的是那些看见别人赚了钱而后跟进的风险投资商。而那些有长年经验积累和专业知识的人即使在网络泡沫破灭的今天,仍然获取着相当丰厚的回报。
  软银的商业模式就是硅谷的模式,现在经孙正义投资的公司已经达到了600家以上。孙正义甚至说要使软银的经营模式超越硅谷模式。只持3成股份就行。
  由于软银一开始就是作为事业型公司开始创业的,涉足自己熟悉的技术领域、把注意力集中于此,所以软银一开始就具有了风险投资商的功能,与美国的风险投资商相比更具专业色彩。比如在硅谷鼎鼎大名的Kleiner Perkins(KP)和Sequoia Capital都向多个领域进行了投资。他们涉猎的范围非常广,包括半导体、通信、硬件、软件及生物等领域,倒是其专业色显得有些缺乏。软银则仅专注于因特网和数字信息革命这一点上。而且不受该企业领导层的影响,只是站在大力发展业务的立场上,洞察技术发展的前景,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投资。因此,软银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一个又一个地超越了所有的美国风险投资商。孙正义的业绩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回报上都超过了Kleiner和Sequoia。这便是他们所确立的商业模式。
 


 


泡沫破碎 依然自信(2) 
 
  当然,从软银创立之初开始就有过把多个领域的企业拉到自己旗下的“军团战略”的想法。而且还要持有这些企业的股份。这是软银的基本战略。但孙正义从来没有过非要拥有企业50%以上股份的想法。他认为只要拥有三成股份就足够了。因为持有3家100%股份和10家30%股份其结果都是300%。而且从成功的概率上看,后者还要更高一些。
  进展不顺利的投资项目软银就及早撤离。这样就不会因为一个项目而导致全部投资项目的失败。俗话说,四脚蛇的尾巴即使断了3成还会长出来。如果在自己投资的企业以外又出现了增长势头更迅猛的公司该怎么办呢?那就把那个公司的股票买到手、加入到股东的行列中去。即使出现在美国购买的股份出现亏损的情况,由于这些公司都要进军海外,所以他们也都会抓住这一机会。比如软银虽然在大型网络设备制造商美国Cisco Systems的投资上遭受了损失,但是当Cisco在日本成立分公司时,他们还是进行了投资。因为孙正义坚信一定还会有第二次机会、第三次机会的。
  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然而,孙正义这个被网络咬了一口的人非但没怕,反而更加一往无前。我们不用再去呼吁“企业家应有自信”的高调,关键是应探讨企业家的自信之源,自信之本。
  对市场的充分把握:市场是一个风云变幻的世界,如果没有清晰的认识,充分的把握,很容易被各种表面现象所迷惑。有时,市场某个行业热火朝天并不一定预示着干这行会成功;有时,某个行业冷冷清清说不定正预示下一个高潮的到来。所以,要根据自己对各方面调查,并透过现象对本质的思考来把握市场形势,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战战兢兢。
  不断学习和进步:自信要建立在自己的知识技能、分析能力、事实见解确实高人一等的基础上,那么,就必须要不断的充实自己,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也就是懂得每天令自己有所获,而且不一定非要从书本上学习。
  良好的心里承受能力:培养自己的意志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处乱不慌,临危不变才是真英雄,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去适应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可能性。不能事情和自己设想稍不吻合就乱了方寸。
 


 


泡沫破碎 依然自信(3) 
 
  自信决不是固步自封、刚愎自用,自信有合理的基础、事实的根据,打不垮、压不倒,才是真正的成功之源。
  尽管身处窘境,但孙正义仍对自己的商业模式保持绝对的自信。作为投资家、事业家并且涉足新市场的孙正义,以其绝无仅有的胆识和决心在日本实现硅谷模式,这在缺乏挑战精神的日本格外引人注目。“我知道人生苦短,我立志要从事一个革命性的产业,做一个成功的人”。事实上,在孙正义此后的商业生涯中,他从来没有丧失过这样的一种自信,甚至坦言自己“一种对成功的渴望和基于无根据的自信,使我从来就没有想到过会失败,因为就我当时而言,我什么都没有,不用担心会失去什么。”
 


 


大胆背后 缜密计算(1) 
 
  在进行数百、数千亿日元规模的购并行动之前,孙正义事先做了哪些准备呢?我们可以从“双乘兵法”中的“顶情略七斗”看出一二。
  如前所述,“顶情略七斗”是孙正义自己创出来的,表示攻击之际的心理准备。首先,站在最高处环视四周的变化,尽可能搜集情报,再以这些信息为基础拟定战略,一旦有七成的胜算,就采取攻击行动。孙正义解释:“如果胜算只有五成或六成,则不求战。只要我判断有七成的胜算,一定会投入战场。”
  从过去到现在,推动各种事业的孙正义,据说在各种经营上的判断,完全遵守七成以上胜算的标准。“就算有七成的胜算,实际执行时,也必须负担三成的风险。”孙正义以既自信又谦虚的口吻笑着说。然而,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创投事业中,孙正义敢发出经常维持七成成功率的豪语,且持续创造骄人成绩的事实,不禁令人感到惊讶。
  至于让孙正义拥有七成胜算把握的,则是他的“癖好”,也可以说是他的“个性”,那就是彻底的信息搜集与分析。
  小孙正义15岁的弟弟孙泰藏便指出,缜密计算是孙正义在商场上无往不利的利器:“哥哥的确拥有大胆的想法与活力,但我认为他最厉害的地方是拟定细密的战略。在看似相当大胆的购并行动背后,其实都有极其缜密的计算与各种状况的模拟推演。”
  以下是孙泰藏从软件银行的董事那里所听到的,孙正义购并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的内幕。 当时,孙正义从野村企业情报与摩根史坦利等公司找来10名投资银行专业人员,令他们专门从事信息搜集,并将搜集到的信息进一步精密分析。每个星期,他们必须向孙正义提出一份厚约10厘米的报告书。孙正义会浏览报告中每一个细节,并提出疑问或新的指示。这些问题或指示总是一针见血,令这群能力十足的投资银行专业人员都感到佩服。 这项作业持续了三个月之久,报告书累计有十几册,几乎所有的沙盘推演都毫无遗漏,这时孙正义才决定购并齐夫戴维斯公司。
  从取得朝日电视台股票至成立JskyB这一连串的行动与策略,都是在与梅铎见面之后的数日内决定;但是,支持孙正义做出这些决策的,却是稍早以前针对进入数字卫星播送事业所进行的各项模拟演练。
 


 


大胆背后 缜密计算(2) 
 
  有时会接触这些决策过程内幕的孙泰藏指出:“尽管媒体一味强调哥哥大胆的一面,但我认为事实上他早已做好较别人更加确实的准备措施。”
  提供孙泰藏上述情报的,就是领导软件网络事业部的常务宫内谦。他说:“外界总是认为孙总经理经常说大话,这是极大的错误。他在推动任何工作之前,总是彻底搜集情报并加以分析,不惜花费时间与金钱,直到他满意为止。因此他的一举一动,其实都是经过缜密的计算。构想也许有点夸大,却相当的踏实。”
  孙正义的一举一动无疑是模范生的行径,外人很难掌握他的真正用意,说不定这也是他缜密计算的一部分。这些经过彻底计算的标准说法,配合上他的能言善道,在许多场合相当具有说服力。
  自认是孙正义“大哥”的朝日太阳能总经理林武志曾说:“有一次孙正义来找我,提到他正在考虑一桩1600亿日元的购并案。如果是160亿日元的话,我还能勉强相信,他却说至少需要1600亿日元。老实讲,当时我以为这家伙脑袋坏了。我要他讲清楚一点。为什么要买呢?程序如何呢?我花了3个小时听他分析。听完之后,我只说了一句话:‘小孙,去做吧!’无论是筹措资金或其他细节,孙正义都已经做好缜密的计算,他说出来的话已经经过高度整合,没有任何矛盾。从这件事之后,我才承认他是个天才,大胆的家伙。”
  至此,我们应该明白了,成功究竟靠什么得来,大胆出手当然需要,可是,大胆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通过孙正义的例子,简直再清楚不过了。粗中有细,才是关键。
  七成的意义:任何事情以七成把握为做与不做的标准,既包含着冒险精神,又包含了谨慎态度,这就是一种粗中有细的表现。以这个基准来判断行动与否,即使有七成的胜算,一旦实际去做,失败的几率还是有三成。但不用五五比,而是用七比三的胜算去发展事业,因为五五就太冒险,但如果非得等到有九成或九成五的胜算,才愿意采取行动的话,事业绝不会像软银的现在那么成功。非得有九成胜算才行动的人,会被以七成胜算为行动依据的人打败。以概率来说,九成胜算当然要比七成胜算理想,但是,在实战上,情形刚好相反,前者容易错失良机。
 


 


大胆背后 缜密计算(3) 
 
  计算的意义:每种生意,自然都要进行预测,有时要说服人,根据是非常重要的,计算得越细密,给人的可信度就越大。而且,现代社会,信息业迅速发展,每天的新信息层出不穷。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进行细致的计算分析,是绝对不能清晰明确地掌握情况的,所以对现代社会的企业,进行计划预算更是有战略的意义。
  模拟的意义:避免风险最好的办法,就是要进行各种情况的模拟,这就是最考验细密程度的,考虑得越周到,设想的可能性就越多,应对的方法也越全面,成功的几率自然越大。现代电脑功能的扩大,可以使模拟的手段方法不断改进,也可以对更多更复杂的情况进行分析、预演。这种情况下,谁能够预见更多的可能性,采取更有效的措施,谁就是赢家。
  孙正义的成功不是灵机一动就想出来了,而是建立在无数辛勤工作的汗水上的,丝毫马虎不得。
 


 


小组制度 恰到好处(1) 
 
  孙正义的管理经验中有一个项目小组制度,很有意思。它有点类似于、接近于乐文图公司设立个人虚拟账号的做法。
  孙正义在公司做大以后发现大公司总是有问题,于是使出项目小组制度这一招。10个人做一个小组,像一家公司那样独立核算。孙正义为什么这样搞?自有他的想法。他琢磨一个问题:为什么公司一旦做大就出很多问题?原因有两个:第一,公司丧失了对生死存亡的敏感性,大家都感到过于安全,变得过于放松,麻木了;第二,人们不再享有成功的喜悦,因为组织过度膨胀,每个人感到自己不过是大机器中的一个小螺丝钉,自己的努力跟公司的成就没有直接关系。
  项目小组是独立核算的创收中心,弄不好就得尝尝虚拟破产的滋味。公司每天都检查项目小组的现金流量和收支平衡情况,实行当日决算。不好的就破产,或者被其他小组兼并。弄好了也不能搞太大,超过10人就自动分解。软银公司平均每个职员有3台计算机,都连在网上,不停地收集、分析当天的经营状况。每天会有一位女职员用30分钟时间负责输入特殊的数据。这样,整个公司的当日决算就完成了。而企业的负责人在世界任何地方都可通过网络进行监控。“数字人”孙正义在企业管理上也实行彻底的数字化管理。
  孙正义先生的成功还归功于他具有创新性的管理风格。充分放权给下属公司的执行总裁,将公司管理成一个平等、人人享有机会的组织,而不是一个层层管理、级别分明的机构是他管理的最大特点。
  身为领导者,要建立团队,塑造一个活性化的环境,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拟定一个振奋人心、吸引人的远景,而且未来的成果是共享的。这就不能让员工觉得未来远景和自己没多大关系,通过小团队的方式使目标在每个小组细化,就使大远景变成了员工们实实在在的眼前目标。
  第二,充分授权,每一个小组都是自我管理小组。领导人如果还是把权力全部集于一身,就无法取信于员工,终将形成官僚文化,会互相踢皮球、推诿责任。事事都得依照繁琐的规章,浪费人的时间,这样会失去企业发展的最佳时机,无法灵活地顺应市场需求。
 


 


小组制度 恰到好处(2) 
 
  第三,严以律己,宽以待人。领导者自己要守纪律,要求别人什么,自己一定要先做到。对员工的考察也要对领导人考察。唯有领导人率先做榜样,员工才会心服口服。
  第四,全力倾听并接受批评。倾听他人心声是沟通的一种方式,如果只说不听,就无法了解他人。寻求能补偿你弱点的工作伙伴。除非是像松下幸之助那样全能的人才,几乎所有人都有弱点。找出自己的弱点,和别人合作以弥补不足,就能尽快实现目标。
  第五,塑造你赢我赢的企业文化。在你赢我赢的企业文化中,突破信赖的瓶颈,企业就能长大。小组管理的组织中,自我管理即是尽职。上司不知道你的潜能,只能告诉你做某事,员工可能用10%的能力应付就绰绰有余,真心投入100%能力的人才叫尽职,这才是自我管理。
  孙正义的项目小组责任制就是从各个角度衡量都做到了以上各点,实际上,是把领导者对下属的集权管理,转化成了每个小组员工的自我管理。这种形式,正如他自己认为的,可以获“诺贝尔奖”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