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柯云路:曲别针的一万种用途 >

第12章

柯云路:曲别针的一万种用途-第12章

小说: 柯云路:曲别针的一万种用途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比较广泛,第一个爱好是属于哲学性的;第二个爱好属于艺术性的;第三个爱好属于科学性的。也就是说,对于哲学、科学和艺术这三大部类可能有几十个学科,我都比较有兴趣,而且做过多年的研究。
    那么,作为一个作家,前段时间在研究生命科学方面的问题,可能有些同学也有一定的了解。研究教育对我来讲,并不是一个陌生的问题,我是把它作为研究文化的一部分来进行的。
    我的初衷可以告诉大家,从去年开始我一直在研究文化问题,而且希望在不长的时间之后,能够在文化学方面出一部专著,来表达我在这一领域的独立见解。就是在研究文化的过程中,我发现,目前中国有三种观点或三种倾向是我不很认可的:
    第一种文化倾向,就是站在昨天的立场上,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道德怀旧的情绪来看待今天的生活,我不认可。
    第二种文化倾向,是对现代商品经济和商品经济带来的一整套市场文化的完全认同、沾沾自喜、洋洋自得的倾向,我不认可。
    虽然目前商品经济发展和带来的市场大众文化,相对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六十年代、五十年代是一种进步。但是,并不是现存的一切都是我们应该膜拜的东西,我们要站在明天的立场上来看今天。
    第三种文化倾向,就是已经站在明天来看今天了,但只是停留在少数人理论上的探索,对整个国民的文化素质没有任何触动。这个我也不认可。
    所以我做一件事情,找到一个选题,并由此切入,真正能够对中国的文化现状、精神现状、国民素质现状有点积极的影响。
    探索教育这个课题,是我找到的一个切入点。
    当欲望与现实有落差时怎么办?
    问:老师,您现在宣讲成功、自信,会在本身已存在许多心理问题的高校进一步强化竞争意识,激起人类共有的无休止的对名、对利、对成功的欲望。当欲望和现实有落差时怎么办?
    答:在讲到激化竞争意识的问题上,这位同学的面孔已经把一切对我说明了。你的倾向性我能感觉得出来,看到你的表情,甚至不需要看你的信就知道你的观点了。
    在这个社会中要讲一种人生的境界,我们现在这样一个世界,这样一个中国在国际中的处境,和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上的处境,到底是什么样的说法,什么样的做法,对大家来讲是方便可行的?
    那么,我讲了“成功、健康、自在”这六个字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如果对于一个年轻人,完全不讲人生的成功,会使整个民族和这个人在社会中缺乏起码的生存位置。这个出发点是不实际的,这个出发点是没有人愿意接受的。
    但是,如果只讲成功,大家身心全是疾病,包括很多现在商海里摸爬滚打的文化人,身心都有很多疾病。我不认可,也不赞同。
    当成功和健康结合在一起时,本身就是新的境界了。因为它包括了心理健康。而当把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又引向自在状态时,我想“成功、健康、自在”应该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
    希望这位同学能够理解我今天讲的这种感觉。找到一种方式,尽可能地在现实生活中确立自己的生存位置,能够养活自己,能够生存自己,能够完成一般的社会、家庭使命;同时有所创造,在创造过程中又身心健康,一种自在状态。
曲别针的一万种用途 第三部分 作者讲演现场答问(2)
    这是我的一个完整的初衷。
    自信心能解决一切吗?
    问:现在清华大学最优秀的群体中,流失率达千分之十,自杀率也相当高。有句话,清华出傻子,北大出疯子。请问这是自信心的问题吗?自信心能解决一切吗?
    答:刚才有同学谈到高校有各种各样的流失率和自杀行为,这是我要讲到的心理健康的最严重的疾病反应。我讲的这些内容希望有助于大学生们走向心理健康。在这些年中,我也经常用这些方法帮助别人,解决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希望大家能够从完整的意义上来理解什么叫真正的强者。
    在我讲“强者”的时候,如果只讲成功,那就是褊狭的概念。当我讲了“成功、健康、自在”,就是一个完整的概念。
    成功者的心理素质与健康的心理有何区别?
    问:您所讲的成功者的心理素质与大家讲的健康的心理有何区别?
    答:健康心理学是个通俗的说法,一般来讲,如果把健康注释得很丰富,它也可能包含了很多东西。
    健康包括什么呢?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包括什么呢?包括心理上的承受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与交际能力。
    那么,如果能够达到更高的层次,那就是自在状态。这个自在状态大家慢慢会感觉到的,进入一定的境界会感觉到。
    比如有的同学喜欢文学,当你们写东西时,有的时候写得很枯涩,很紧,很板,很痛苦,很苦恼,这就是不自在状态,这时一般写不出什么太好的东西。当你一段文字写得很流畅,很自在,很舒服,有点不假思索时,那叫自在状态。这种时刻的感受,就可以类比人生的自在状态。
    自信心是否适用于任何人?
    问:请问自信心是否适用于任何人?
    答:我觉得自信心适用于任何人,这个没有偏差,没有局限。
    心理健康是不是指自信心的问题?
    问:心理健康是不是指自信心的问题?
    答:当然不是。我们在讲到自信心时,讲它是心理重建的一个方面。
    您对自己的成就是不是比较满意?您将向哪个方向发展?
    问:您对您现在所做的事情、取得的成果是不是比较满意?
    答:可以告诉大家,我现在处在这样的状态,我对自己以前做过的事情基本上就觉得没做,这句话不是谦虚。谁要是自己做了一些事情,觉得自己功成名就,背着这些东西是很累的。我现在就是觉得我以前做的事都等于没做。
    这是第一个感觉。
    至于我将向哪个方向发展,我总是特别喜欢我现在正在做的事情。
    我以前写过的书,一般我自己很少再谈了。我今后想做的事情比较多,说句比较调皮的话吧,我总觉得我以后肯定会让那些熟悉我的人经常吃惊。在《新星》、《夜与昼》以后,许多人不理解我为什么研究生命科学,现在许多人恐怕又不知道我为什么又研究教育了。再以后,我可能还要研究文化,我还要做很多事情。
    我觉得做这些事挺有意思,像小孩做游戏似的。
    当您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您怎么做?
    问:您有没有在客观环境中使尽了浑身解数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当您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您怎么做?
    答:有同学问有没有我不能解决的问题,肯定是有我不能解决的问题啦。
    人聪明在什么地方?有的事情是该你解决的,是该你做的,你就把它做好,做漂亮。有的事情是不该我做的,开个玩笑,比如说,你非要我把太阳摘下来,我摘不下来呀。我解决不了,很简单的嘛。
    所以,该自己做的,自己能做的,就把它做漂亮;不能做的,就把它放一放。
    韩非子口吃,您是否觉得他应该大声说话?
    问:战国时韩非子口吃,但他的文章仍然能够在中国历史上产生深远的影响,您是否觉得他应该大声说话?
曲别针的一万种用途 第三部分 作者讲演现场答问(3)
    答:就讲韩非子。韩非子是法家,而且是非常有才智的人。他有口吃,我想这样说,我们并不能因为某个人有某种缺陷,就否定这个人的人生价值。我们也不应该苛求一个人样样都完美,因为天下有很多美的事物还有缺陷。
    一个人能够使自己尽可能地完美是一个努力的方向。我觉得这是人生一种很好的状态。大家不必为自己现在不完美而痛苦,但是应该为自己在不断完美而感到喜悦。
    我以为韩非子如果不口吃,他也会高兴的。是不是呀?我想,韩非子之所以口吃,有他的心理疾病。如果现在我和他是朋友的话,我希望能够帮助他调试。
    历史上很多出色的人物都有各种心理疾病,有些心理疾病通过他们的形体动作表现出来。打开电视,各国的风云人物在电视上出现,他们的面部表情,一些特殊的动作,往往把他们的心理疾病表现出来,只不过通常人不知道而已。如果深入他们的心理,能够发现这种情况。
    每个人还是要尽可能地使自己心理不生病才好。
    英国有个伟大的物理学家叫霍金,是继爱因斯坦之后最优秀的理论物理学家,他有很严重的疾病。我并不认为他有疾病是很幸福的事情,我也并不认为他喜欢疾病。他一定也希望健康,同时又能够工作,能够有所创造。
    我曾经说过,如果这个世界上的人都很聪明,都能有诺贝尔奖级的发明创造,可是世界上充满了疾病,也是很可悲的呀。
    中国目前是不是应该提倡“弱者”哲学呢?
    问:在中国古代,老子认为弱者是人生应该提倡的一种境界,所谓“以弱胜强”,庄子也有类似的观点。他们认为很强硬的东西已经发展到极限了,再发展下去肯定是衰败。所以在中国目前是不是应该提倡一下弱者呢?
    答:关于老庄的示弱哲学,柔弱至水,柔弱胜刚强。
    这个同学可能看过我写的书,我对老子和庄子还是比较熟悉的,对他们的哲学中可称道的部分,大概绝对没有忽略过。我今天要讲的是阴阳、刚柔要相济。
    对于一个人要讲刚柔并济,对于一个民族也要讲刚柔并济,阴阳结合。
    那么,对于目前中国这样一个民族,和对于目前生活在世界文化范围中的这一代中国年轻人,只讲示弱可不可以?只讲回避可不可以?只讲从世界竞争中退出来可不可以?只讲从人群中退出来可不可以?只讲回避名利的倾轧可不可以?只讲对现状的一切都忍辱、承受、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可不可以?只讲对现实的一切都不批判,可不可以?
    这将葬送一个民族。
    但是,作为一个人,要了解自己刚柔的两个方面,阴阳的两个方面。
    作为一个人,我在生活中有我最基本的竞争意识和强者状态,并不妨碍我同时能够柔弱至水,顺其自然,春风杨柳,婀娜多姿,是不是这样?要找到这种感觉。不要以为我在这里讲话就是三个字,硬硬硬,不是这个感觉。人生的这种自在状态,就是这种相得益彰、刚柔并济的感觉。
    什么叫顺其自然?
    老子有句话叫“道法自然”,最高的境界就是自然。什么叫自然?你看过各种各样的操练吗?任何操练,人类的任何劳动,只要做得漂亮都顺其自然。同学们看过拉面吗?那就是刚柔并济的动作,该摔的时候就摔,该折的时候就折,该柔韧就柔韧。这就叫刚柔并济、道法自然。
    讲话的时候也一样,该果断时要果断,该和颜细语时要和颜细语,这就叫道法自然。所以,对于任何古文化、任何哲理的理解,都要放在一个背景中来综合地感觉。
    我讲了一句话,天下所有的真理都有相对的意义,这句话倒比其他真理更广泛。对任何人生格言都要去理解它,又不恪守它,不死硬地追求它,你才能找到真正的感觉。
    所以,今天你读《道德经》,你吸取它的精华,但是又不要偏执于它。明天那里讲另外一个哲学,另外一个人生的真理,也有它的可取之处,你也不要局限于它。要有通融的感觉。
曲别针的一万种用途 第三部分 作者讲演现场答问(4)
    所谓“人言可畏”不知有何良策?
    问:中国古代,尤其是近年来也出现了这种情况,就是所谓“人言可畏”,“众口铄金”,对于这一点,不知道老师有没有良策?
    答:关于“人言可畏”,我想,这种情况我还是领教过的。
    这个问题一定要结合具体情况来分析。
    如果一种攻击、一种批判、一种人言,它的指向是应该攻击或者应该批判的,当然应该肯定。那么,今天这个同学讲到人言可畏的时候,他是讲到对人有侵犯性的、有伤害性的和对人有嫉妒性的攻击和批判。那么,作为社会文化行为来讲,我们对这种批判要持否定态度。
    所以,对正确的人言应该持肯定态度;对错误的和伤害性的人言无疑应该持否定的态度。
    我对这个问题的领教可能比有些人还深刻一点,强烈一点。
    我想说,第一,你想做一个对人类有贡献的、通常所说的比较优秀的人,要能够承受得住这些。承受不住这些是一种素质的缺陷。
    我曾经讲过,你既然想做一个强者,你就要有这个思想准备,你没有别人同情你的权利。就好像你想做一个弱者,就没有别人崇拜你的权利。你想做弱者,能让别人安慰你;可是让别人崇拜你就太难了。你想做强者,让别人崇拜你,可同时又让别人同情你,这不太可能了。
    有得必有失,要有思想准备。
    作为一个社会行为,这种对任何优秀事物的人言攻击,对那些人类真正优秀的创造进行人言攻击,本来就是人类社会必然存在的一种劣根性。对这些东西有批判就可以了。让它消除,永远没有这种可能。
    那么,对自己来讲有什么良策呢?除了刚才讲的那些心理准备以外,不理睬它就完了。
    人生的三种境界可否做一个取舍?
    问:老师,您刚才谈到人生的三境界,这三种境界我觉得很难同时达到,您认为这三种境界可不可以做一个取舍,何者为第一,何者为第二,何者为第三?
    答:关于人生三种境界的侧重取舍问题,就好像我们招聘选一个人,这个人需要具有某些素质:也可能两个人比较起来,一个人的组织能力比另一个人强;可是另一个人的策划能力更强一些。这就涉及到对于人的综合评价问题了。
    我现在讲的成功、健康、自在,是讲的由浅入深的顺序。比如你对一个学生讲,先怎么把学习搞好,在搞好的过程中还要健康,然后达到自在的状态。
    这种关系要因人而异。也可能一个人现在学习不错,重要的是健康问题,那么对他讲的第一句话就是健康。如果这个人很健康,学习不努力,那么现在就要对他讲成功。如果一个人现在很成功,也比较健康,就有一个把健康再引向自在的问题。要因人而异。
    关于金钱、权力、人格、感情的价值
    问:请您就金钱、权力和人的人格品质、感情的价值谈一谈。
    答: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现代中国年轻人面对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在这个世界上,爱情在绝大程度上不是生物现象,而是社会现象;不是自然现象,而是文化现象。当我们决定用什么样的标准来取舍自己的爱人时,你有一个特定的判断标准。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标准。
    每个人都可以审视一下自己的爱情标准。
    我发现在爱情标准上,中国这代年轻人有一个我认为非常矛盾的体系。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对爱情经常有短期行为和长期行为之分。有的年轻人对爱情还涉及到这几年最好是什么样子,中年和晚年是什么样子的,都反映出爱情观上的矛盾状态。在爱情上的取舍,实际上是与整个社会的价值判断相联系的。
    我认为爱情可以也应该和一个人的社会上方方面面的表现相联系。
    当别人爱你时,他绝对不应该也不是单纯地指向你的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