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1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盛的基础上加上身热反不恶寒,上述的症状全具备,那个症状没有呢?
畏寒蜷卧没有了,因为它身热反不恶寒,所以畏寒蜷卧没有了,因为它
身热反不恶寒,所以它畏寒蜷卧没有了,其它的冷汗自出,四肢厥冷,
下利清谷完谷不化,或小便清长,或小便不利,但欲寐,脉微欲绝,这
些症状都存在,这个身热是阴盛于内,格阳于外的表现。阳气是什么,
阳气是含有热能的,能够放出热量的细微的物质,当阴寒邪气盛于内而
把人体的阳气格于体表的时候,相对来说人体的体表的阳气密度接比较
大,既然体表的阳气密度比较大,所以就出现身热,这种身热有可能用
体温表可以测得出体温。
大家也许可以记得我们讲太阳病的时候曾经提到过“身大热,反欲
·700 ·
… Page 711…
第 57 讲 少阴寒化证(1)
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这句话讲得就是阴盛格阳证,在治疗
上用通脉四逆汤,迫阴回阳,交通内外。阴寒太盛,所以要破阴,阳气
衰亡,所以要回阳。阴盛于内格阳于外,阴阳不协调,阴阳相阻隔,所
以要交通内外,通脉四逆汤的药物组成和四逆汤的组成是一样的,也是
干姜、生附子和甘草。只不过是把干姜和生附子的量加大了,所以它叫
通脉四逆汤。
少阴寒化证的第三个证候是阴盛戴阳证,阴盛戴阳证是在阴盛阳衰
这一系列证候的基础上加上一个其人面色赤。这是阴盛于内,戴阳于上
的表现。这种面色赤主要表现在人体的颧骨出现一种浮红,就像喝醉酒
的那个样子,面红如妆,就像涂了一种化妆用的颜料一样,它和那个阳
明经脉受邪,缘缘面赤相比较,那个缘缘面赤从里到外都红,而阴盛戴
阳的面赤是一种浮红。你再结合全身的症状来判断这是一个阳明经热的
缘缘面赤呢还是一个阴盛戴阳的其人面色赤呢,这就容易区别了,这种
证候怎么治疗呢?用白通汤,迫阴回阳,交通上下。
好,关于少阴寒化证的三个症状,阳衰阴盛证,阴盛格阳证,阴盛
戴阳证的主要临床表现及治法和用方我们就谈完了。
我们看看伤寒论中少阴病的原文,讲义164 页原文323 条,“少阴病,
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这个少阴病讲到了脉沉,就是少阴肾阳轻
度的虚衰,还没有发展到脉微欲绝,脉沉伏不出的严重程度,这只是少
阴阳虚的一个苗头,也没有发展到手足逆冷,下利清谷,畏寒蜷卧的严
重程度。尽管如此,仲景还是要“急温之”,要积极的救治,这叫见微知
著,防患于未然,为什么呢?少阴病是一个心肾阴阳俱衰而以肾阳虚衰
为主的全身性正气衰弱的证候,这个病见到苗头就要积极的救治,如果
等它少阴证的全部症状都出现了,人体的正气已经衰亡,你再救治就困
难的多。所以只要见到少阴肾阳衰的苗头,脉沉,这叫见微知著,防患
于未然,那就“急温之”,所以后世医家总结少阴病要急温,阳明要急下
的时候有这样一句话,“少温急温如救逆然,阳明急下如救焚然”,少阴
病见到阳虚的苗头就要积极主动的及时地用温法,就像去救一个被水淹
的人一样,你看到一个人掉到水里,他不会游泳,你说你等着啊,我去
拿游泳衣去,你这样等你拿泳衣回来,这个人不早就淹死了吗?所以古
·701 ·
… Page 712…
郝万山讲伤寒论
人用这样一句话非常形象地比喻阳明燥热内盛容易下灼肝肾之阴,轻泻
阳明就像救火,要果断,要迅速,要超前。而少阴阳衰,真阳衰微,所
以治疗少阴阳虚的证候,也要积极的及时的去治疗。
四逆汤这张方子,甘草 2 两,干姜 1 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
八片,上三味以水 3 升,煮取 1 升 2 合,去滓,分温再服。这个方子开
的是几次的量啊,2 次。那一次甘草用了15g,干姜用 12g,附子一枚20g
左右,就相当于 1 次用 10g,用的都是生附子。在《伤寒论》中凡是与
干姜同用的都是用生附子。在什么情况下用生附子,在什么情况下用炮
附子呢?在回阳救逆的时候用生附子,在温里散寒的情况下用炮附子。
在药物配伍上,凡是与干姜同用的就一定是生附子,有附子没有干姜就
是炮附子。比如我们在太阳病篇提到过一个真武汤,真武汤是芍、姜、
苓、术、附,这个姜是生姜不是干姜,所以附子就是炮附子。不过有一
方子是例外,大家要记住,我们到厥阴篇的时候会学到一个乌梅丸,这
个乌梅丸里既有干姜又有附子,但这个附子是炮附子而不是生附子,这
点是个例外的。我再强调一遍,《伤寒论》中的方子,凡干姜与附子同用
的是生附子,只有乌梅丸是个例外,乌梅丸这方子中虽然干姜与附子同
用,但它用的是炮附子。
下面看324 条,是四逆汤的另外一个适应证,“少阴病,饮食入口则
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
不可下也,当吐之。”这里所说的证候不是真正的少阴病,而是少阴病的
类似证。在《伤寒论》中把某些病的类似证,有时候也用这个病的名字
来命名。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少阴病的类似证呢?他有手脚发凉,有欲吐
不吐。你看我们上次课学到 282 条的那个“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
寐”不就是有欲吐不吐吗?我们现在学的 324 条也有欲吐不吐,还有手
足寒,手脚发凉,这不是类似少阴病的证候吗?有时候一个类证仲景也
用这个证候来命名,类似于少阴病也用少阴病来命名。好,让我们来分
析一下原文,饮食入口即吐,这使我们想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胃热,
我们前面不是说过吗,随食随吐谓之热,朝食幕吐,暮食朝吐谓之寒。
现在入口即吐,可能是胃热,还有可能是有形邪气的阻滞,因为你胃里
头堵着东西呢,他吃下去不能受纳啊,所以他马上就吐,有有形邪气的
·702 ·
… Page 713…
第 57 讲 少阴寒化证(1)
阻滞。我们现在得出的结论这是胃热呢还是有形邪气的阻滞啊,这里的
症状提示了有形邪气的阻滞,而且仲景自己说了,此胸中实,这是第一
组症状。平常的情况怎样呢?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这是指平常,
温温同愠愠,就是心中郁闷不舒服,这是有形邪气阻滞胸中气机的表现。
因为有气机的郁闷,正气就想驱邪外出,人就想吐,但实邪阻遏,气机
不畅,正气又无力驱邪外出,所以又吐不出来,这就是平常总觉得胸口
心下郁闷,想吐又吐不出来。“始得之,手足寒”,刚开始得的时候手足
手脚发冷,这个时候手脚发冷不是阳虚四末失温而是寒阻胸阳,阳气不
能外达。脉弦主饮主痰,迟主阳虚有寒,伤寒论中的脉迟可以主阴血虚
也可以主阳虚有寒。仲景怎么认识这个病机呢?此胸中实,我们在讲阳
明胃家实的时候,提到这个实的概念,我们说从伤寒论中用实字的词例
来看,凡是有有形病理产物的仲景都用实,结胸热实,寒实结胸,三承
气汤的适应证都提到了“此为实”,热入血室证提到了“刺期门,随其实
而泻之”等等,这里用了实字那就提示了胸中有有形邪的阻滞,什么邪
气呢?痰浊邪气,有痰浊邪气的阻滞。因为这是痰浊阻在胸中膈上,在
治疗的时候应该因势利导,所以不能下,胸中膈上,用吐的方法这就叫
因势利导,“当吐之,宜瓜蒂散”,我们在太阳病的类证的时候谈过了,
这里就不多讲了。这一条主要是想描述的下面的一句话,讲四逆汤的另
外的适应证,“若膈上有寒饮”,因为我们前面讲的瓜蒂散证是治疗膈上
有痰浊,后面讲的是有寒饮。寒饮犯胃,可见干呕,这个寒饮和有形的
痰浊邪气不同,这是饮气,也就是水气,这是少阴阳虚,气化失司,寒
饮之气上逆的一种表现,少阴阳虚气化失司,寒饮之气上逆的一种表现,
没有温化的功能,寒饮内生,寒饮之气上逆见干呕,这种情况下用温通
的方法就可以了,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逆汤。胸中膈上有寒饮的时
候可以用四逆汤来温,也可以用理中汤来温,也可以中吴茱萸汤来温,
后面我们会陆陆续续提到,那主要看造成胸中膈上有寒饮的原因是什
么?是肾阳虚呢,脾阳虚呢还是胃中阳气不足。因为无论是胃阳,脾阳
还是肾阳的不足中,都可导致胸中膈上有寒饮之气的上逆,那你结合其
它症状而判断是胃阳的问题,脾阳的问题,还是肾阳的问题,然后分别
选取吴茱萸汤,四逆汤,理中汤来治疗。
·703 ·
… Page 714…
郝万山讲伤寒论
关于理中汤和吴茱萸汤治疗寒饮的问题我们后面还会提到,那个时
候我们再和 324 条四逆汤的适应证之一,可以温化胸中寒饮的这一条加
以鉴别。
学了这两条我们知道四逆汤的适应证之一是少阴寒化证的阳衰阴盛
证,之二是温化由于肾阳虚造成的胸中膈上有寒饮。但是对于少阴阳虚
阴盛的总体表现,这两条不能解决,所以我在黑板上给大家做了归纳和
总结。
下面我们看看通脉四逆汤证,也就是阴盛戴阳证,讲义 165 页最后
一条,“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这个里寒外热是这条的证机所
在,里有真寒外有假热也就是阴盛格阳,里有真寒的表现是什么?下利
清谷是一个,手足厥逆是一个,脉微欲绝是一个,这是阳衰阴盛证的临
床表现,它的病机我们就不用再谈了。“身热反不恶寒”,这里没有热啊,
你怎么给加了个身热啊,只是说“身反不恶寒”吗?因为前面有一个里
寒外热,把这个外热和身反不恶寒结合起来,这就是“身热反不恶寒”,
这是阴寒盛于内,把虚阳格于体表的表现,“其人面色赤”,这是再阴盛
格阳证中经常出现的伴有戴阳,所以格阳可以伴有戴阳,“或腹痛,或干
呕,或咽痛”,这个腹痛和咽痛,腹部和咽部都是足少阴肾经所通过的部
位,足少阴肾经从足走喉吗,足少阴肾经循喉咙挟舌本,这是由于肾阳
虚衰,阴寒凝滞于经脉,于是出现腹痛,出现了咽痛。肾阳虚衰,寒邪
上逆犯胃,所以出现干呕。“或利止、脉不出者”,这样一个下利清谷的
证候,下利停止了,如果脉微欲绝恢复了正常的脉象,那我们知道这是
阳气恢复,下利自止。现在下利停止了,脉都摸不到了,这是怎么回事?
这是下利伤阴,利无可利,真阴的耗竭。拉到最后没有东西可拉了,当
然不拉了,肠道了没有内容物了,死人是不拉肚子的,所以“或利止、
脉不出者”不是病好了,而是利无可利,下利没有东西可拉了,当然他
不拉了。“通脉四逆汤主之”,用通脉四逆汤来治疗。通脉四逆汤是迫阴
回阳,通达内外的一张方子。你看药物组成,甘草二两(炙),附子大者
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我们刚才所说的那个四逆汤呢没有说附子
大者一枚,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我们刚才所说的那个四逆汤呢干姜
1 两半,因此通脉四逆汤就是加重附子和干姜的用量,干姜三两(强人
·704 ·
… Page 715…
第 57 讲 少阴寒化证(1)
可四两),强人是指身高比较高,体重较重的人,你不能解释为正气强盛
的人,正气强盛的人怎么会得少阴病呢?更不能解释为绿林强盗,“上三
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也是两次得量,服药
后“其脉即出者愈”,吃完药后脉恢复了,病就好了。“面色赤者,加葱
9 茎”,这就兼有戴阳证的,我想汉代的葱不像今天的山东大葱,1 根有
二三斤那么重,要加上 9 根,那人受不了。我想是比较细一点的葱白。
用大葱来干什么呢?通达阳气交通上下。“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
腹中痛那是寒凝肾经,经脉拘挛,所以要加芍药养血柔筋,缓急止痛。
“呕者,加生姜二两”,这不是明显的是温胃散寒,降逆止呕吗?“咽痛
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我们说这个咽痛是寒伤少阴经脉,“少阴经
循喉咙挟舌本”,所以这个时候加个桔梗来开喉痹,去咽痛,“利止脉不
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利止脉不出是真阴耗伤。我们说汉代的人
参和我们现代的人参是不同的,它的养阴作用非常好,既然是真阴耗伤,
它加人参和白虎加人参汤中加人参的目的是一样的,是养真阴的。“病皆
与方相应者,乃服之”是方药的加减和和临床的实际证候相对应这才管
用。
《伤寒论》中有 7 张方子后面附有加减,小青龙汤,小柴胡汤,通
脉四逆汤,四逆散,真武汤,理中汤和枳实栀子汤。其中前 6 个方子加
减比较重要,能够看出仲景的用药规律,如果有时间我们下去自己学学
这些方子加减。
这节课我们谈了阳衰证,阴盛格阳证,休息一会后我们具体来谈阴
盛戴阳证的原文。
·705 ·
… Page 716…
郝万山讲伤寒论
第 58 讲 少阴寒化证(2)
同学们好,我们上次课主要讲了少阴寒化证的阳衰阴盛证、阴盛格
阳证。现在我们看原文中的阴盛戴阳证,这就是讲义 314 条和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