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伤寒论 >

第43章

伤寒论-第43章

小说: 伤寒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五味子是为了调整肺的功能,再加上用干姜,温化太阴的寒饮来治本, 



所以仲景对凡是肺家寒饮的这种咳喘都特别注意用这三个药,这是我们 



在学经方的时候,应当注意的。小青龙汤这张方子,麻黄、细辛、干姜、 



桂枝、半夏同用,应当说辛温燥烈有余,虽然用了芍药、五味子可以敛 



肺、护营,但是这个方子,不能够常吃,为什么?常吃容易伤阴,容易 



动血,所以只有在寒饮射肺,咳喘急性发作的时候,才用上 2 付、3 付 



或者 5 付,咳喘急性发作缓解了,就不要再用了。但是体内的寒饮之邪 



不是用了三、四付药以后就没了,咳喘的急性发作缓解了,这种寒饮应 



当继续用什么方子来治疗呢,应当继续用苓桂剂来善后,苓桂剂就是以 



茯苓、桂枝为主要药物的一类方剂,像苓桂术甘汤、苓桂姜甘汤、苓桂 



枣甘汤这类的方剂。所以在临床上对水寒射肺的咳喘急性发作,小青龙 



汤不能用得太多,不能一开就给病人开14 付。我们临床上有的人,不太 



注意这个问题,病人吃了,咳喘是好多了,结果出现了鼻衄,这个鼻衄 



就不是衄解的问题,而是辛温燥烈的药物用的时间太长,造成了伤阴动 



血的问题,这是在用小青龙汤的时候要注意的问题。  



     小青龙汤方后,根据或见证的不同进行了加减,这些加减我们在课 



堂上不详细的讲,因为作为一个本科生来说,应当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大家要把小青龙汤方后根据或见证的不同进行适当加减的这一小段话仔 



细看看,进一步了解和熟悉张仲景怎样灵活加减使用小青龙汤的技巧。  



     以上我们在太阳病篇一共讲了几个发汗的方子,麻黄汤、桂枝汤、 



葛根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讲了五个发汗的方子,这五个发汗的方 



子都有发汗的作用,但是他们的治法,同中有异。  



     比如麻黄汤在发表之中兼有宣肺平喘的功效,这是麻黄汤的特点;  



     桂枝汤在发汗解表之中兼有养阴敛营的作用;  



     而葛根汤在发表之中兼有升津舒经的效果,升是升起来的升,升津 



液,舒是舒通的舒,舒经,升津舒经。这是葛根汤在发表之中兼有升津 



舒经的效果;  



                                                                        ·229 · 


… Page 240…

                                 郝万山讲伤寒论 



     大青龙汤在发表之中兼有清热除烦的作用;  



     小青龙汤在发表之中兼有温化水饮的功效。  



     这是这 5 个解表发汗方的不同的地方。是需要我们注意的,另外大 



青龙汤和小青龙汤是对偶统一的一对方子,都以青龙来命名。  



     大青龙汤的适应证是外有表寒,里有郁热,也就是外有寒里有火;  



     小青龙汤的适应证呢,是外有表寒,里有水饮,也就是说,外有寒, 



里有水。  



     水和火是相对的,所以大小青龙都以青龙来命名,大青龙汤治疗外 



有寒里有火,小青龙汤治疗外有寒里有水,水火是相对的。  



     但是用大青龙汤病人必须有寒邪闭表,或者湿郁闭表,必须有表闭, 



用大青龙汤主要的目的是发汗,没有表闭就不能用大青龙汤;而小青龙 



汤就不同了,小青龙汤的主要作用是化饮,没有表证也可以用。  



     我们学完这一段,既应当注意 5 个发汗方之间的同中有异,也要注 



意大小青龙汤的适应证和病机之间的同中有异。  



     小青龙汤的适应证还有一条,41 条“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 



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欲去解也,小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主 



之这句话应当接在“发热不渴”的后面,这就是我们几次遇到的特殊的 



现象,张仲景总是把方子名放在条文的后面,便于接下去写方药组成, 



因此要把喝了药以后的情况,或者病机的补充说明放在句子的中间,这 



种情况我们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这一条,伤寒是外有表寒,心下有 



水气是内有水饮,一开头也点明了外有表寒,内有水饮这种病机,咳而 



微喘是寒邪射肺,肺失宣降而造成的,这个我们在第40 条已经讲得很清 



楚了,“发热”是外有表邪,表邪不解的表现,“不渴”,前面的第 40 条 



说是“或渴”,这条说是“不渴”,“不渴”的病机是什么,是寒饮内盛, 



阳气不运,不能消水,人体不能消水的话,口不渴,口淡不渴。  



     实际上人体口渴、饥饿都是在人体缺津液、缺食以后的一种本能反 



应,当机体不能运化水的时候,就没有口渴的欲望,口渴就是这么一个 



 ·230 · 


… Page 241…

                              第 17 讲  伤寒兼证(2) 



意思。用小青龙汤来治疗,吃了小青龙汤以后,“服汤已,口渴”是怎么 



回事呢,寒饮得以温化,津液一时不足,因为用了阳热药,阳热药本身 



有伤津耗液的副作用,所以有口渴的感觉,但是见到这种情况,提示了 



寒饮去,邪气将解的一种情况。  



     所以渴、不渴和服汤已渴,我们是动态的观察,而不是固定的教条 



的来讨论一个症状的病机。我们动态的观察,前面有口渴,那是津液不 



化,脏腑失润的表现,吃了小青龙汤以后,水饮能够化了,津液能够输 



布了,口渴就会缓解。对于原来口淡不渴的,这是阳气不能温运,不能 



消水的一种表现,吃了小青龙汤以后,寒饮化了,阳气通达,能够温运 



了,加上一时用上辛温,津液也有点不足,所以有口渴,这都是病情好 



转的一种表现。所以说,“此寒去欲解也”。  



     小青龙汤的适应证这两条我们都谈完了,我们应当特别注意40 条的 



 “或渴”,41 条的“不渴”和“服汤已渴”这三个症状之间的病机的区 



别,我们考试的题库里就有这一道题。  



     小青龙汤是我们今天临床上是经常用的温化寒饮的方剂,对于老年 



性慢性支气管哮喘,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在急性发作期里热不是很明 



显而是纯寒饮射肺的时候,用之有很好的疗效。  



     还是我们刚才所谈到的,急性期发作的时候,用上 3 付 5 付,咳喘 



急性发作平息了,就不要持续用,这是我们说的一个临床应用。  



     另外我们还要讨论一个问题,小青龙汤里有细辛,细辛用了多少? 



用了三两。一两 15 克,三两就是 45 克,这是几次的治疗量?“煮取三 



升,去滓,温服一升。”这是三次治疗量,因此细辛的一次治疗量是 15 



克。  



     可是我们今天的药房有一个陈旧的观点说“细辛不过钱”,如果细辛 



超过了3 克,非得让你重新签字不可,这个问题我们今天怎么认识?  



     应当说细辛不过钱,在最早的时候,是说的细辛作为散剂吃不可过 



钱。这句话出自于南宋的陈承的《本草别说》,但是这部书已经丢失了。 



我们现在能看到《证类本草》,它引别说的话,说“《别说》云,细辛若 



                                                                        ·231 · 


… Page 242…

                                郝万山讲伤寒论 



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还不是说的不过钱,“多则气闷塞不通者死”, 



 《本草纲目》引用陈承的话说,“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一钱”,《本草纲 



目》就把它改了,不知道《本草纲目》看的是哪个本子,“细辛若单用末, 



不可过钱,多则气闷塞不通者死。”  



     所以细辛不过钱大概就出自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细辛不过 



钱之说,就是这么来的。但是现在我们的汤剂,要是说小青龙汤证用上 



3 克的细辛,没有效,麻黄附子细辛汤证用上 3 克的细辛,也没有效, 



用量太少,特别是作为汤剂,用量太少。小青龙汤证就是用 10 克,15 



克的医生有的是。我们的阜外医院是一个心脏病的专科医院,有的心脏 



病病人窦房结功能低下,出现了心动过缓,叫做病态窦房结综合证。心 



动过缓,西医大夫说就要给病人装心脏起搏器,当然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总题是有的人不适合,比方说严重的糖尿病,容易并发感染,只要有一 



个创口,就不容易愈合,因为严重的糖尿病人的血液循环很差,创口不 



容易愈合,所以给这种病人做手术,装起搏器,医生就很胆怯,不能做。 



我们阜外医院的中医科,就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这类助阳、温阳、散寒的 



这些药物来治疗病窦房结综合证,他们用细辛用到多少呢?做汤剂细辛 



应该在 10 克以上、30 克以下,这要看具体的体质了,如果用的没有把 



握的话,可以先从小剂量开始。  



     太阳病篇,中风部分讲了桂枝汤的适应证、使用禁忌证和加减应用 



举例。  



     伤寒部分我们讲了麻黄汤的适应证、使用禁忌证和伤寒兼证的治疗。  



     应当说太阳表证这部分我们就基本谈完了,可是在临床上我们以前 



讲的这些内容,中风有汗禁用麻黄汤这是可想而知的,典型的伤寒表实 



证禁用桂枝汤,这是当时仲景提出来“常须识此、不得误也”,这是非常 



严格的,似乎中风和伤寒之间,有汗和无汗之间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分水 



岭。  



     可是在临床上,我们可以遇到另外一种早间情况,表有寒邪闭郁, 



寒邪重不重呢,寒邪不生,病程的时间已经很长了,营卫之气有所不足, 



这种情况,如果用桂枝汤,在表有寒邪闭郁,没有汗,怎么办?用桂枝 



 ·232 · 


… Page 243…

                              第 17 讲  伤寒兼证(2) 



汤不合适。若用麻黄汤,而营卫之气有所不足,敢用麻黄汤纯辛温去发 



汗吗?又不敢,所以这对医生来说是进退两难,这就一种“难治”的病。  



     但是张仲景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方法,桂枝汤、麻黄汤两个方子合起 



来,只不过减少它们的剂量,就可以解决这种疑难。  



     他是怎么解决的呢,我们下次课再讲。  



                                                                        ·233 · 


… Page 244…

                                 郝万山讲伤寒论 



第 18 讲  汉代的度量衡制和经方药量换算 



     大家好,我们上课。  



     这个,我们上一次主要讨论了关于伤寒兼证的三个方证,一个是葛 



根汤的适应证,一个是大青龙汤的适应证,一个是小青龙汤的适应证。 



那么应当说葛根汤的适应证,我们把我们以前所学过的内容归纳起来的 



话,葛根汤的适应证主要有三种情况。  



     那么第一种情况,是我们《伤寒论》讲义上没有仔细描述过的,就 



是那个阳明经脉受邪的,阳明经表证。我们引用《医宗金监_伤寒心法 



要决》中的一段歌诀,那就是,“葛根浮长表阳明,缘缘面赤额头痛,发 



热恶寒身无汗,目痛鼻干卧不宁。”那么这个证候是葛根汤的适应证之一。  



     那么葛根汤的适应证之二,那么就是“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 



恶风,葛根汤主之。”这是讲的寒邪在太阳经脉,所以用葛根汤发热散寒, 



疏通经脉,这是葛根汤的第二个适应证。  



     那么可见葛根汤这个方子,即可以治疗阳明经表受邪,也可以治疗 



太阳经表受邪,太阳经气不利,因此呢,它就也完全可以治疗太阳和阳 



明合病。  



     那么太阳和阳明合病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葛根汤治疗呢?那就是太 



阳和阳明合病,必自下利。在《伤寒论》中,关于太阳和阳明合病,有 



兼见喘而汗出的,有兼见下利的。兼见喘而汗出的,我们用麻黄汤来治 



疗,因为麻黄汤本身就有宣肺平喘的作用。如果太阳和阳明合病,兼自 



下利的,我们用葛根汤来治疗。一方面因为下利是中焦里气升降失调的 



表现,那么中焦里气升降失调,提示了阳明的阳气抗邪于表,而不能布 



敷于里的这个症状比较突出,所以我们用葛根汤解阳明经表之邪为主。 



另一方面,葛根这个药,又有升阳止泻的作用。所以太阳与阳明合病自 



下利的,我们当然要选用葛根汤了。当然,太阳与阳明合病,正气抗邪 



于表,不能布敷于里,出现胃气上逆,不下利而呕吐的,那我们就在葛 



根汤里头加半夏,来和胃降逆止呕,这就是葛根加半夏汤。  



 ·234 · 


… Page 245…

                        第 18 讲  汉代的度量衡制和经方药量换算 



     那么以上我们所讲的葛根汤的适应证就是这么三个方面,其中第一 



种情况,阳明经表受邪,是我们根据后世医家的研究给它补充的。  



     关于大青龙汤的适应证,我们讲得已经很清楚了,那就是寒邪闭表, 



阳郁化热,不汗出而烦燥,这是第 38 条的内容。至于第 39 条,我讲的 



是湿邪郁表,阳郁化热,郁热挠心。但是这两种证候,无论是寒邪郁表 



也罢、还是湿邪郁表也罢,那么都有阳郁化热,郁热挠心的心烦,在外 



面呢都有不汗出而烦燥,都有不汗出这个症状,那么这是大家应当需要 



注意的。  



     大青龙汤是《伤寒论》中发汗力量最强的一张方子。要用大青龙汤 



的话,它一定要有表证,没有表证,不能够用大青龙汤。所以在大青龙 



汤适应证的第 38 条,第 39 条,都提到了和少阴病相鉴别,为什么?因 



为少阴病本身当真阳衰弱的时候,弱阳勉强和阴寒相争,争而不胜的时 



候,它可以有肢体燥动不宁的燥烦。而大青龙汤的适应证呢,它是烦燥。 



烦燥和躁烦在临床上有时候症状容易混淆。所以你千万不要把一个真阳 



衰微躁烦证误认为是阳郁化热的烦躁证。如果误用大青龙汤的话,那么 



后果将是不甚设想的。当然,对大青龙汤适应证的第 39 条,“伤寒,脉 



浮缓,身不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