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俞大猷+-+剑经-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凡进杀,先软后硬,今后勿用打。
●破高拦,务先顺牵,后剪杀(杀去待他,落即转),要知顺牵与剪不同。
●杀在小门,待他来,即过大门,剪后杀,如小门先牵后杀之理。但须防他回头,牵他回牵,我又过去小门。
又曰盘山托、大折、过小。
●直入打剪,他临手一杀;待他剪,然后过小门容易。
●对棍,低入小门,一小揭小剪杀,或待变。
●他累打揭,我对打,二步对手杀,大进待他打下,大剪或杀。
●我大入,他过小门,我就坐进前脚,就他棍中滚入,然后大打进杀。
●他滴水,我对他手慢慢指去,待他动,即坐脚,剪下进凿。
●小门有揭,亦有大揭,与献花不同。
●他坐低,我正好折过小门打。
●凡将棍直指,慢慢侵入,待他动,欲打我,我就杀他;他欲杀我,我就进打他手。
●何尝叫人勿打,要哄他,棍来就我打;或打他棍,着响一声,便可进杀。
●何尝叫人勿杀,要哄他,棍开杀去,勿使他打着,方可杀深杀后,在大门即洗,小门即揭牵。
●但凡接高棍,须防他盘山托,就坐下小剪。
●他大门单鞭坐脚,直滚入杀;我折进前脚,过大门,直符杀他。
●俯身揭,顺势剃,急接打,未知俱要习熟。
●钯对刀,他入我四角,我四下不相粘,后手起,高杀(自思出),扁身中拦兼大僻(丁字步,要大僻);他起高,我就赶上剃(扁身中拦杀,要后手高,平胸去)。
●他打来,我打去,他起我揭,务要小剃,又要累累押去,大亦然。手动时,即下定四步,门户方密。
●他打来,我打去,他起我对,手穿入小门,随将两手捧高,手动时即落定,四步寸寸打上,随他小门杀、小门压、大门杀、大门压。他起大,高赶上剃,要就杀,或先接后杀;他起小,高赶上大接,或接小剃。
上此一步,乃棍中之正兵,不能离此以取胜者,也不能胜,亦不能败。
●打时须记得进杀,千万千万。
●大门迫他压低,我抽下过小门,如杀状;他决尽力来小压,急急抽过,大门剪杀,此步极妙。
右此一步,高打来,亦要如此哄,急翻剪杀。且铁牛入石,我揭起打下,他方揭起,我就由他手边过,大剃打亦可。
●双人大门对打,他力雄,我急变丁字步打,用身压之,然后变。
●他小门杀来急,我坐进前脚,就他棍中滚入,连剪二三下,然后杀。
●钯大门空起勾下,勾步绝妙;又有下流水勾,不叉他。
●对手直起对他身打落,如是走,离大并直赶为上好。
●他刀下来,我或大门流水勾迫,或小门流水,俱不叉他。刀如棍用,须继以对手大请起(又起势时,就丢大门,流水去亦可)。
●大门扇出他刀尾,伏回待他来,不拘他刀高下,俱对他身直起。他不来,若近或他刀不高,亦请得起,若不出他刀尾,就将刀压下,对面直起,有闪身。
●小门阳手扇下,阴手请起。凡请起如不着,即急对他身,他刀扇下,大小门皆然。
●他刀中拦直来,我直就上压下。中拦有拔步,有顺势转角步。又有钯过他身,将他身勾来。
●我出中拦钯,他直打下,我将钯抽,大门起上压落。如我用棍步,须勿
●凡他起,我亦起,他落我亦落,俱要随他。
●凡叉起,他逆对,须顺他势,或左或右,送落几下,叉起亦然。须知步步进脚。
●凡被他刀入角,即便坐退,后脚撑起。
●凡我伏回,他只中拦立不来,我就偷后脚进去,深闪入有哄。
●他高拦打下,我就大门揭起,不用阴阳手。只直揭起,则我在上而彼在下矣。他若将棍如打下而不打下,当我揭起,则彼下则我输矣。总不外棍深入在上者取嬴。若我棍打沉了,他打来,我用别步皆不及,只直硬起妙。
●将棍坚把住,用身势(棍头高)慢慢侵入。他大门来,我大门接,一下只离一寸;他小门来,我小门接,一下只离一寸:待他何门死,我尽身入。
●铁牛入石,我打去,他揭起,我将棍尾勿坠,就将棍尾倒抹上一下,即大剪他手,或即打他手。他打来,我揭起,即入杀他小门,极妙,极妙。
●凡接他大剪鸡啄,妙皆如此。
●直磕一声就杀去,不用拔剃,亦甚紧矣。惜无困死人棍之法,大抵用拔剃为是。
●凡左右门打来,俱用手前一尺,盖他棍尾。凡左右门杀来,俱用棍尾,在他手前一尺盖他,打来势重,必须吾手前一尺,方接揭得他住。他杀来手轻,又要过枝,必须用吾棍尾,盖他手前一尺。
●学到上下、高低、硬软,直破打上下接,俱是一手法,方是有得,但直破顺势打是一套,去接是做二节去,初学未易语之。后手初曲,后直硬处须悟得;前手,须悟得。
●我单鞭上,他过小门,若入深,即用直符送书杀。若他入浅则不过,恐他竭起,只用赶上直打。凡杀来大小门,皆如此例。
●凡过小门杀来,我就行过小门,就他棍尾,对手直打下;若变过大门杀来,我就行过大门,就他棍尾,对手直打下,妙,妙。
●总有三节 接高拦,一磕一拔,后手一尺剃,一进杀,接抵打来,亦然。
●直破对打,磕带抽,后手剃,相连后,进杀。
●入中拦,只用一磕,带略拔剃五寸,一进杀。若未侵入、他棍未死,亦用拔用手,一尺剃下,进杀。
●踏过他小门进入,如前法,但自棍横势,送进。上中拦,皆然。
此当字,如曲中之拍位,妙不可言,故赞之曰:我他傍,前手直当,后直加拔,有神在中。学到此,一贯乎万矣。
千千万万步,俱有拍位。
一转阴阳,不可太早,临时一下,乃不费力,明之明之,折脚不如直入。
上李良钦之传,学到此,一贯乎万矣。
上刘邦协之传,中间有拍位,不用拔剃洗落,只撒手杀,则又紧矣。但无困死人棍之法,大抵前用拔剃为是,小门亦然。
上在偏头关时,得之教师林琰者,其诗曰:壮士执金枪,只用九寸长;日月打一转,好将见阎王。
总结、分析
三教师,原来合一家。
●千言万语不外乎致人而不致于人一句,李良钦之所以救得急者,都是前一下哄我去,然后转第二下来解救,故救得速,故能速也。
●不外乎后人发先人至一句,不外乎不打他先一下只是打他第二一下。
●俱是顺人之势,借人之力,只要快便,又要似进实退而后进,则大胜矣。
●须要习:上拦大小门剃,下拦大小门剃。下拦小门剃颇难,须用功习之。
●两人大门对打对迫,忽然变大僻,凶猛打下(甚妙,甚妙);两人对鸡啄,亦如此变。
●二龙争珠杀,就采下,不用提起棍,此全是手法。前后手俱有法,如教师童琰父所谓:临时取之力也。我他傍,亦是临时取之力,须要悟他临时取力口诀。
●但凡打敲采洗,俱用后手功,故棍不用提起高。今之欲用力打人者,惟恐棍起不高,打不重,盖只是有前手之力、无后手之功,故耳。
●伏回之枪,俱是哄我杀去,他即起弹杀我也。记之,记之。
●全书总要,只是乘他旧力略过、新力未发八字耳。至妙,至妙。此只是我他傍之秘旨,语到此,则不能复加一言矣。
●凡此意味,体认得真,亦有七日不食,弹琴咏歌之趣也。
●滚剃后,须再赶上,当剪死他棍,然后杀,记之记之,大小门皆然。滚是他低平直杀来,我棍在高,遂坐下,量离了手前一尺,与他棍尾相遇,顺滚至他手,杀他身。剃是他高打来,或高杀来,或他虽把定未动,但棍尾高,有十字。我用棍尾量一尺之处,与他棍尾或棍中相遇剃下。大小门皆有滚剃,顺至他手,杀他身,此滚剃之不同也。下起磕弹,何以不滚剃?磕既响一声,恐他棍开或沉,无桥可乘(故必打剪,然后杀)。
●先侵二三尺,一打坐身沉棍头,他必进杀,我就下起磕一响,大进步打剪,或丁字回打剪。然后扁身杀他。乔教师曰:弹枪则在下面横捧,亦起磕之法。但在下面横,则不响之理矣。童教师曰:一声响处值千金,彼失提防我便嬴是也。依乔教师之说,乃知伏面之枪,俱是哄我杀去,他即起弹杀我也。记之记之。
●剪打急起磕起,磕复剪打剪,打复急起磕,相连而进,彼从何处杀将来,微乎神哉!破金枪之第一法也。稳而能胜,习之习之。
●他打下,我揭起,我哄他欲打下,而实不打下;待他尽力揭起,力使过了,即赶将他棍剃下。
问如何是顺人之势,借人之力?曰:明破此,则得其至妙至妙之诀矣。盖须知他出力在何处,我不于此处与他斗力;姑且忍之,待其旧力略过、新力未发,然后乘之,所以顺人之势、借人之力也。上乘落、下乘起,俱有之,难尽书。钩刀枪棍,千步万步,俱是乘人旧力略过、新力未发而急进压杀焉。我想出旧力略过、新力未发八个字,妙之至也,妙之至也!前言拍位,都是此理。
●小门进对打,须斟酌用之,恐力大之人一挑灯,我走难离矣。大抵小门,只是哄他不真,要打或杀为稳。
●与用左手人对在小门,须坐极低,在大门大折足过打。
●他用极长软枪或竹枪,我须坐身,将棍头提高,慢慢迫上,待他下面杀来,即变一拦粘定,用黄龙转尾步赶,万无一失。
●学至于此,则身手足应心,全不杆格矣。学至于此,学至于此,全不看见,他是枪是刀,只认定对他手前杀他身而已。若他打来乱时,必须忍,略退回,坐足下中平,待少顷,他来即用磕手法进自胜。总是以静待动、以逸待劳,道理微乎微乎!李良钦,每每如此。
●大门大侵,入磕小门,不可大侵;入挑大门,大侵入磕,则彼必死无疑矣。小门若大侵入挑,恐彼力大,挑不起,则难救矣。若挑声一响,然后大侵,入打他又何妨?
●他棍起,就进步,直当去,不待他打落,低拦亦然。
●大剪下起手,要直平不曲。
●但凡先一下打他棍,他自然提起,再赶上,直当大僻中,要有顺势。
●剃后,待他起,进步直当。
●齐打下,让他起,赶上直当如钯步。
●小门更勿直凿,只哄他棍起,就过大门,直当剃打。
●两人对鸡啄,大进步赶入对棍尾剃;又进起杀,待他起直当去。
●他过我小门,我须将前脚入,将前手棍起,占了小门,大开大门,随他变不变,俱剃打下。
●曲腰将棍尾略压他,他棍起,就他大门下起,直当去。
●打忙时,须要认空处杀。
●对手钻去,须在他棍上。
●打到中间忙时,须记得收下再起。
●我打他接我,须不与他接着,只是埋下,引他打下,我起接,则我为后发先至。
●我打不与接着,即转小门,挑起进打,亦是后发先至之理。
●打到中间,他打几下,我接起,我勿打下,他决再起,即急再直当去,则他自败也。
●我入被他打,觉败,即急跳退,记之记之。
●师父初假意杀来,或打来;我或接着或挑着,决不宜贪心就进去伤他,待他动,我再或接或挑,进去伤他。
●打认棍,打认棍、剃认棍、剃入认棍、入挑认棍挑,凡举手俱要认他棍,若认人不认棍之说,是彼棍已败开了,只管认人坐去也。
●寻枪头,就死求赢。
●将棍头,低穿入他棍下,或左边一起一剃,或右边一起一剃,起要有响为度,总是一理。
●是脚去手去,剃是脚去手回,顿是脚去手去,剪是脚去手回。
●凡直当之后,打下不如进脚坐顿下。打下则自势尽,他反当我顿坐下,则有有余之势。如他再起,则再当之,大小门皆然。
(缺图1副)
●凡钯与软杀之人,须照我原大,扇赶为气势,容易服人。凡遇硬进步起角入,须不离分寸,如今所制钯谐,入他为稳。
●大门轻打他棍一下,他用力来抵,即丁字步,大进打彼自屈矣。
●大当大顿坐,小当小坐;他大压,我偷过小坐;他小压,我偷过大顿坐。千步万步,此段尽之。
●今以后打步少,只是当死他棍,然后凿他。
●千言万语,总是哄他旧力过去,新力未发而乘之。
●钯所以终对不得枪刀者,枪刀有哄,钯哄不得人也。
响而后进,进而后响,分别明白,可以语技矣。
●山东河南,各处教师相传杨家枪法,其中阴阳虚实之理,与我相同,其最妙是左右二门拿他枪手法,其不妙是撒手杀去,而脚步不进。今用彼之拿法兼我之进步,将枪收短,连脚赶上,且勿杀他,只管定他枪,则无敌于天下矣。
明朝抗倭名将俞大猷(1503-1580年)。俞大猷是当时的武学名家,先后从师于棍法大师李良钦、《赵注孙子兵法》的作者赵本学,以及刘邦协、林瑛等人,皆为一时之武术名流。他本人更是集诸位大家之大成,著武学巨作《剑经》,流传后世。
俞大猷早闻少林寺有“神传长剑技”。嘉靖四十年(1561年),他由北云中奉命南征时,曾专程访问少林寺。在观看了上千位武僧的表演之后,他直言不讳地对方丈小山宗书说:“此寺以剑技名天下,乃传久而讹,真诀皆失矣!”于是,小山方丈挑选了两位身强体壮的年轻僧人宗擎与普从,随俞大猷南行,三年苦练,学得真传。此后,两位僧人回到少林寺,将所学技艺传给寺众,所学最深者达百人。
俞大猷所著虽名为《剑经》,讲的却是一切兵器的运用法门,并不专注于一法。我们说,天下拳法虽有许多门派,但是真传的技术却是大同小异的。兵器的用法也是一样,虽然有各种不同的器制,但是其内在的变化运用,则是基本一致的。所以,戚继光(1528-1587年)在评价《剑经》中所讲的“短兵长用之法”为“千古奇秘”。又说:“不惟棍法,虽长枪各色之器械,俱当依此法也。近以此法教长枪,收明效。极妙!极妙!”
由此看见,明代在少林寺流传的枪棒法主要为以上两支。至于说俞大猷认为少林棍法“真诀皆失”,未必是真实情况。因为以三奇周友的事迹来看,他决不是浪得虚名的人物,他所传递下来的武功棍法决不可能“真诀皆失”,很可能当时俞大猷所见的,是少林寺武僧有意安排的“花活”表演,以娱俞将军的眼目而已。而且,少林寺和尚是很会结交权贵的,此举很可能是小山方丈有意结交俞大猷的手段。因为从以后宗擎赴京专程拜会俞大猷,讨得《剑经》及赠诗;普明赴京向俞大猷汇报“十方禅院”的建造情况,并且说明此次进京是专程请俞大猷为“十方禅院”赐文勒碑,以垂不朽等情况来看,少林寺和尚是很擅长“社交”的。
到了姬际可入少林寺学艺的时候,正是少林寺枪棒法发展达到鼎盛的当口。我们可以推论,姬际可肯定是下了大功夫学习少林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