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烈将军史迪威-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耳其为争夺的黎波里和昔兰尼加展开了激战。这场战争刚结束,巴尔干半岛上又爆
发了新的战争。1912年3月,塞尔维亚同保加利亚签订了军事同盟条约,随后希腊和
门的内哥罗(黑山)也宣布加入该条约,巴尔干四国同盟最后形成。10月,门的内
哥罗首先向土耳其宣战,接着保、塞和希腊也都对土耳其宣战,共同向土军进攻,
这就是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这场战争刚结束,1913年6月,保加利亚在奥匈帝国怂恿下,先发制人,向塞、
希两国军队发动进攻,开始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罗马尼亚和门的内哥罗参加到塞、
希一边作战。保军受到几个方面的打击,节节败退。这时,土耳其看到有机可乘,
也加入了反保战争。塞、希军队占领了马其顿,土耳其又夺回了亚得里雅堡。保加
利亚不仅失去了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从土耳其手中得到的大部分土地,而且丧失了
一部分原有的土地。巴尔干国家发生了新的组合。塞。希加强了同协约国的联系,
保加利亚则转向了德奥集团方面。巴尔干各国之间也彼此视若仇敌,磨刀霍霍。巴
尔干半岛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火药库。
美国与欧洲大陆被大西洋隔开,所以这个时期的美国军界像一潭死水。美国公
众不赏识自己的陆军,又加之美西战争和1900年的帝国热之后,国会对陆军的拨款
又吝啬起来,铁路上的运兵车在运行先后次序方面比货车还要低一等,必须停在侧
线上等待客车和货车走过之后再行驶。公众歧视军人,危及到军队的存在,国会不
得不在1911年认为有必要通过法案,规定对歧视军人的公共娱乐场所罚款500美元。
依然好动的史迪威,曾为争取出任驻圣多明各的武官作了努力,但没有成功。
因为西点军校坚持要他回校在英语和历史系任教官。他只好于1913年8月回校重执教
鞭。虽然这种工作比在步兵团单调的工作好一些,但教学工作对他来说是驾轻就熟
的老行当,因而他没有把全部精力用在教学上。他的上司曾说,乔是“一名很能干
的军官”,但是,“在我的印象中,他对教历史的工作并不热心,他热心的是担任
篮球和橄榄球的教练工作。”
1914年6月,他的妻于威妮又生了一个女儿,取名叫南希。夫妻俩十分高兴,但
威妮的负担更重了,史迪威是不肯把精力用在家庭琐事上的。威妮说,乔在学校任
教官不满一年,就拼命要离开西点。
1914年夏天,史迪威的机会来了。那时,他已由历史系调回现代语言系教授西
班牙语,经过努力争取后,他被派往马德里进修西班牙语。
一到西班牙,他便闻到了欧洲的火药味。军备竞赛一浪高过一浪,德、奥两国
的军事预算已达140亿马克,德国的常备军已增到87万人,法国的常备军亦有80万人,
俄国杜马也通过扩军法案,常备军将扩充到230万人。在海军方面,军备竞赛也十分
激烈。英国新型的装甲舰“无畏舰”一下水,德国立即决定每年建造四艘“无畏舰”
及相当数量的巡洋舰和鱼雷舰。面对德国的威胁,英国决定,德国每造一艘大军舰,
英国就造两艘。德国总参谋长毫不掩饰地说:“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对于我们,战
争越快越好。”
欧洲大战真有一触即发之势。
6月29日,史迪威到马德里郊区乡村旅行,见人们神色不安,议论纷纷。原来,
昨天(6月28日)奥匈帝国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举行陆军演习,奥国皇太子
弗朗茨·斐迪南,携同他的妻子同往检阅。斐迪南是极端的军国主义分子,一贯主
张吞并塞尔维亚,这次他竟来到塞尔维亚人居住的萨拉热窝检阅陆军,这是蓄意挑
衅,因此,引起塞尔维亚人的愤慨。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思想的塞尔维亚青年学生普
林西波,在演习结束后,开枪击毙了斐迪南和他的妻子。
史迪威和世界上大多数人一样,在其后几周里没有再想到萨拉热窝暗杀事件,
更没有想到打死斐迪南的这一枪,竟是点燃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直到7月30日,史迪威听到了7月28日午夜奥匈军队开始用大炮轰击贝尔格莱德
的消息,才感到这些战争新闻的严重性,预感到欧洲即将步入战争深渊。
事实果真如此,在德国怂恿下,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俄国为维护本身利
益,宣布全国总动员支持塞尔维亚,接着德国向俄国宣战;法国决定同俄国站在一
起,共同对德国作战;德军进入比利时,英国以维护比利时中立为由,对德国宣战;
日本帝国主义以为这是在中国和太平洋称霸的大好时机,于是要德国军队立即撤出
中国和日本领海,把从中国租借的胶州湾交给日本,德国拒绝这一要求,日本对德
国宣战。于是,战火从欧洲日益向亚洲、非洲、美洲扩展……酿成了一场亘古未有
的世界规模的战争。
史迪威结束了在西班牙的学业后回到美国,继续在西点军校任教。他工作不安
心,曾努力争取作为军事观察员到法国军队中去。陆军部答复说,他们已经派了5名
军官到欧洲观察战事,“不打算再派人去了”。1916年6月,欧洲大战打了两年,3
3岁的史迪威还是个中尉教官,他常常满面愁云,只有见到妻子威妮和儿子小乔、女
儿南希,心上的乌云才被驱散,脸上闪出欢乐的光芒。正是:欧洲大陆起战端,你
争我夺大灾难;西点学子紧锁眉,何时列队跨征鞍?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刚烈将军史迪威
第五章 欧战情报官
协约、同盟两阵营,互相残杀四年多;
美国陆军二百万,远征欧洲气势雄。
且说1914年8月欧洲大战一开始,美国总统威尔逊既不搞什么总动员,也不对哪
个国家宣战,却发表了一个“中立宣言”。他说“美国人必须在道义上和感情上首
先想到美国和美国的利益”,“美国不仅在名义上,而且必须在事实上保持中立”。
所以,史迪威那一代年轻军官,不论怎么想在大战中找个用武之地,都不得越“雷
池一步”。美国保持中立,是其对欧洲一贯采取的“孤立主义”传统政策的继续,
也是其“隔岸观火”、“坐收渔利”的老手法。就在这“中立”的旗号下,美国和
交战双方,不管是德、奥、土、保同盟国,还是法、英、俄、意、日协约国,都进
行了繁忙的贸易活动,大量出售军用品和军用物资,得到了巨额利润。仅1916年度,
美国48家最大公司盈利就近10亿美元。不言而喻,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反过来又
大大刺激了国内美国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所以,自1914年到1916年,美国工业总产
值由242亿美元猛增到624亿美元。
这次大战,本来就是帝国主义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和重新瓜分世界的肮脏战争。
大战刚一开始,俄国就抛出一个分割欧洲和德国殖民地的方案;英法也着手讨论瓜
分土耳其亚洲领土的计划;日俄战争后不可一世的日本,更觉得有了趁火打劫的良
机,首相大隈重信公开宣称日本决意要成为世界的“支配国”。1914年8月5日,大
限重信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一要其撤退在日本和中国海上的军舰;二要其把在中
国胶州湾的租界地无条件地交给日本。德国人没有理睬。8月23日,日本对德国宣战。
9月2日,日军74野18师团7000多人,在中国胶东半岛的龙口登陆,接着攻占了莱州、
平度、潍县等地,而且直抵胶州。沿途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并继续挺
进济南。到10月6日,胶济铁路全线、山东省的大部分地区被日军占领,沿线的矿山
和邮电、交通设施,全由日本人管理。
10月10日,日军在山东增兵一个混成旅,开始进攻青岛,英国也派兵在峻山登
陆,并纠集驻中国北部的英印军队几千人和日军一起向青岛发起总攻,迫使德国投
降。与此同时,日本海军以寻找德国在东方的主力舰队为借口,向南太平洋出击,
占领了马绍尔、加罗林、马里亚纳等德属请群岛,在美国至菲律宾之间的海上通道
上横设了障碍和炮台。
日本人这次趁火打劫,仅用了两个月时间,以死亡200人的代价,便取得了有重
大战略意义的成果。不仅如此,第二年1月,日本又向袁世凯北洋政府提出了灭亡中
国的“二十一条”。自此,美国在远东和太平洋推行的“门户开放”政策受到了严
重威胁,若让日本人横行下去,远东的一切“门户”都会被日本把持在手里;而任
凭德国在欧洲取胜,德国又会横行大西洋,使美洲大陆暴露在它的威胁之下,美国
在美洲大陆的“门罗主义”只会被打个粉身碎骨。
这时美国公众的心理和舆论有了明显变化,备战空气变得浓厚起来。1916年5月,
德国和英国在日德兰海域进行了日德兰海战。此次海战,英国被击沉3艘大舰,11艘
小舰,有2名海军将领战死。德国也有1艘大舰和10艘小舰被击沉。这表明德日海军
仍然有强大的力量拦阻美国和协约国的海上通道。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总统威尔逊
力主国会通过了如下法案:陆军常规部队扩大一倍,达到8.8万人,建造了两座军
营,成立“非常造船公司”,加速经济军事化的步伐。在战备工作进行当中,培训
足够数量的军官成了首当其冲的任务。有10年教龄和教授多种学科能力的史迪威,
被选中到纽约的普提茨堡任教官。这里是首批建立的后备役军官训练营地。担此重
任后,史迪威于当年9月晋升为上尉军衔。 在此期间,由政府支持成立了大众新闻委员会,呼吁作家、艺术家、教授等参
加社会宣传,进行战争动员;并派出上万名宣传员到剧院、电影院、大中学校、工
厂发表“四分钟演说”。宣传员们揭露德国击沉美国快速邮船、派间谍渗透美国窃
取情报等一连串事实,激发青年为美国和美国利益而战。史迪威第一次被猛烈的同
仇敌汽的热流所激动,把三个月一期的训练工作干得非常出色。同时,根据美军赴
欧观察员的情报,针对战争中出现将飞机、坦克使用于大规模阵地战的新问题,不
断改变、充实了教学和训练内容。史迪威还充分发挥了他熟悉法语的特长,为陆军
部和训练营地翻译了大量法军作战资料,对改革教学和训练作出了重要贡献。
1917年1月,德国宣布对进入战区水域的船只发射鱼雷将不再预发警告,实行所
谓无限制潜艇作战。眨眼之间,协约国的船只,美国和其他中立国的船只连连被德
国潜水艇击沉,德国几乎封锁了协约国的海上供应通道。英国几十万军队即将断炊,
存粮只够吃几周了。英国海务大臣向美国人呼救,他们说:“如果照这样损失下去,
我们将无法继续作战。”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金融寡头和政府的部长们极力主张美国立刻参战。恰在
这时,华盛顿截获了德国外交部长给德国驻墨西哥公使的密电,要他策动墨西哥政
府和德国建立反美军事同盟。德国答应不仅给墨西哥巨额财政援助,还在反美胜利
之日,把美国的得克萨斯州、新墨西哥州、亚利桑那州划归墨西哥。威尔逊见到此
密电大为光火。而火上浇油的是,美国商船“孟菲斯城号”、“伊利诺号”、“弗
吉尼亚号”等在此间均被德国潜艇击沉,几百名美国公民葬身海底。威尔逊总统急
忙在国会发表演说,断言协约国没有美国的军火和援助是不能战胜德国的。德国胜
利将对美国极为不利。他阐明“这场战争是德国人强加到我们身上来的”。他要求
国会承认战争状态的存在。随后,于4月初,参议院以82票对6票,众议院以375票对
50票通过对德国宣战的决议。
英法两国随即派出名震欧洲的霞飞元帅和高级文武官员组成的代表团到达华盛
顿,讨论美国参战和全面援助问题。美国也选出历经日俄战争和曾统兵在菲律宾、
墨西哥作战的优秀将领潘兴,作为美国欧洲远征军总司令,先期前往法国。
当时美国有1亿以上的人口,可动员480万18岁至45岁的男性公民服兵役。按20
名士兵中需1名军官计,所需要的军官数额吓坏了陆军部。训练军官,成了最紧急而
繁重的任务。原有的军官,特别是西点军校毕业的军官的身价,立即陡增十倍、百
倍。史迪威的战时军衔,立即由上尉晋升为少校。有三道命令接踵而至,一道命令
要他到一个很大的训练营地任教官;一道命令是派他到80师一个旅任副官;第三道
命令是要他到西班牙去,在美国大使馆任武官,这可以实现他多年来申请在西班牙
语国家工作的夙愿。陆军部的联系人给他写信说,西班牙到处是间谍和德国特务,
需要一个能干的人去,经营一个侦察系统。他要求史迪威尽快用电报作出答复。
史迪威的选择是,不当教官,不当武官,而到战斗旅去任副官,而且很快在副
官岗位上干了起来。
战斗旅远征的准备工作还在进行当中,1917年12月,他又接到一道命令:立即
到法国,向美国远征军司令部总司令潘兴将军报到。他兴奋异常,挤上一艘运兵船
横渡大西洋。在法国的圣纳泽尔军港登陆。
船一靠岸,他见一些法国人聚在船坞和街道旁边看这些大兵上岸。人群中妇女
们大多身穿长服,几乎没有壮年男子,人们的脸阴沉着;那气氛像是在举行葬礼。
在去美军总司令部驻地——肖蒙的路上,也屡见穿长服的妇女,使人产生一种悲怆
感。史迪威目睹这一切思绪连翩,当初先辈们为了摆脱专制压迫,争取个人自由,
离开欧洲开拓了美国这片以平等、自由、公正为原则的国土。300年后,他们的子孙
后代竟全副武装回到了故土,担负起挽救自由、平等、公正的职责,但通往理想的
路上满是血污、凄凉……
潘兴的总司令部设在巴黎南面肖蒙地带的一座大葡萄园里。潘兴将军要史迪威
加强参谋部的情报工作。在这个高级司令部工作的参谋,都是利文沃思指挥参谋学
校或陆军作战学院的毕业生。34岁的史迪威虽然没有在这两个学校深造过,但潘兴
了解他,在驻守菲律宾时,他是个聪明、称职的指挥官,翻译过法文的“日俄战争”
小册子;他编译的南美洲一些国家地形、地理的资料,使陆军受益匪浅。远征军正
急需这样难得的人才。
潘兴将军比史迪威年长20多岁,他1886年毕业于西点军校,称得上是史迪威的
前辈学长。美西战争前,潘兴将军曾在西点教授战术课,也算得上是同行当中的先
行者、引路人。他秉性刚毅,以精干带兵作战获得威望,人们以精明强干、睿智练
达的“黑桃杰克”称誉他。许多跟随他征战墨西哥的军官、老兵,得知他出任欧洲
远征军总司令,纷纷聚拢到他的麾下,谋求差使,也大长了远征军的声威。
史迪威在潘兴手下,自1918年3月到同年11月停战,亲历了三次战略行动。一是
粉碎德国五次大进攻的防御战;二是收复德国占领的三个突出地带的反击战;三是
以钳形攻势占领两个交通枢纽的进攻战。停战后,史迪威还被派到德国科布伦茨地
区,执行了八九个月的占领任务。在总计十八九个月期间,史迪威领略了潘兴统帅
百万大军克敌制胜的胆魄和才干,学到了不少带兵打仗的